1979黃金時代

第10章 1979年的情感博主

晚飯過后。

今天的彩霞很漂亮,大院里沒有什么歲月靜好,盡是雞零狗碎的生活。

屋子里,陳建軍借著天光在修鋼筆,陳奇陪著于秀麗在纏毛線球,三口人都很安靜,因為唯一的家用電器——那臺收音機,正放著袁闊成的評書林海雪原。

老先生這會還沒講三國演義,講的都是革命評書。

“他那個干孫女哪年生的來著?”

“好像是87年,還有8年呢,那會我都27歲,相差有點大!哎,她爺爺唱西河大鼓的吧,要不要跟她爺爺結交一番,以后我也認她當干孫女?”

“不過說起來,劉詩詩越老越好看,尤其生完孩子之后,比年輕時候有味道多了……”

陳奇一邊纏著毛線,一邊在心里吐槽,思緒隨隨便便就跳躍幾十年,量子波動了屬于是。

評書講完,又是一套衛生科普的節目,然后重播白天的新聞:“本月底,文化部將在政協禮堂舉行優秀影片和優秀青年創作者的頒獎儀式,這是繼1956之后,第二次以政府名義頒發的獎項。”

聽到這個,于秀麗忽然來了精神,她是個深度影迷,道:“劉曉慶,肯定有劉曉慶!”

“唐國強肯定也有!”

“這兩年的電影作品都不錯,陳沖、李秀明漂亮著哩!”

“瞧這一家子里面那個陳佩斯也挺逗,哎,聽說他爹是陳強?”

“不用聽說,就是。”

“喲,你們老陳家能人輩出呢!”于秀麗陰陽怪氣。

陳奇不樂意了,道:“媽,我傷自尊了。”

“哎呦沒有沒有,我不是那個意思,不是說你。”

于秀麗連忙改口,生怕傷了大兒子賣茶水的自尊心。

“陳奇在家么?”

外面傳來一聲喊,聽話音就知道是王大媽,王大媽就像個NPC一樣,時不時的過來說說任務進展,進門笑道:“喲,三口人好著呢,我找小子有點事。”

“什么事?”

“不是大事,我跟他說點茶攤的情況。”

陳奇跟著王大媽出去,到了大院門口,王大媽苦著一張老臉,道:“小子,我可沒糊弄你,我真跟塑料廠溝通了,人家很重視,研究之后肯定給你個說法。”

“研究?”

“當然得開會研究了,你以為隨便就能給處分啊?什么事不得開會研究?你也別心急,再等兩天。”

“行,我再等等,您受累了。”

王大媽挺詫異,這小子怎么突然好說話了,還勸呢:“得饒人處且饒人,依我看,私下給你們道個歉也就算了。”

“嗯嗯!”

陳奇哼哼哈哈的,送走王大媽,回屋繼續纏毛線。

…………

凌晨時分。

偌大的京城還在沉睡,一些人卻已經忙碌起來。

印刷廠門口,在幾盞昏燈的映照下,一批批新鮮出爐的報紙被裝上車,近的送到城內各機關單位、各售報點,遠些的送到郊區各縣,再遠的送到郵電局,發往外省。

其中一批送到了西城的一個售報點。

曹玉蘭很早就爬了起來,自己帶了干糧,去街道組織的編織合作社。

她們有20多個女青年,工作是手織毛衣,顧客提供毛線,她們編織。生意很好,開張幾天接到了60多件訂單,根本忙不過來。

曹玉蘭家境普通,性格老實,組織怎么安排就怎么做,工作態度也一向積極。

天蒙蒙亮時,她走到了一條街口。

售報點已經開了,人民x報光明x報等擺的整整齊齊,她們看報紙都去街道看,自己一般不買,但她眼睛一瞥,忽然瞧見了一行大字:“人生的路啊,到底該如何走呢”

嗯?

曹玉蘭停住腳步,人生的路?自己沒想過。

她鬼使神差的過去,看了看,道:“來一份中國青年報。”

“5分錢!”

她摸出一個手絹,拈出一張紙幣遞過去,拿到了一份報紙。

順著街口往里,有一座破落院子,是街道為她們找的工作場所,她每天第一個來,開門,打掃打掃,每月能多拿三塊錢。

曹玉蘭進去,坐在一個破箱子上,借著天光勉強看著。

“我今年19歲,應該說才剛剛走向生活……小時候,我就聽人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雷鋒日記……”

這好像是一個年輕人寫的一封信。

講述了自己不長的人生經歷,孩童時,少年時,青年時的種種。

說他回城后,也分到了合作社,去前門賣茶水,遭到了歧視和嘲笑,內心的自卑與迷茫,“我常常在想,人活著是為了什么呢?”

“一個人要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它能照耀自己最灰暗的地方!”

“我仍然覺得生活充滿陽光!”

曹玉蘭雙手捧著報紙,眼睛貼的很近,一個字一個字的在讀,他們素未謀面,但所寫種種,她竟感覺無比熟悉,無比相通,而這個寫信的人是那樣的積極向上,那樣的真善美,最后還說:

“我希望你們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吧嗒吧嗒!”

曹玉蘭眨著眼睛,眼淚不爭氣的掉下來,在報紙上暈作一團。

她從未想過,或者說,從沒有人對自己說過這種話,“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人活著為了什么呢?

忽然之間,自己的內心被一股柔軟的力量擊中,她念書,干活,下鄉,回城,又繼續干活,不知不覺已經二十載……仿佛自己睡了個長覺,一覺醒來,發現什么都沒有。

“玉蘭,你怎么哭了?”

“誰欺負你了?”

正此時,又一個小伙伴到來,關切詢問著。

“我沒事,只是有些觸動……”

她遞過報紙,小伙伴不明所以的也看了起來,半晌抬起頭,眼睛也紅紅的:“玉蘭,你干嘛給我看這個,一大早的……”

“你們看什么呢?”

小伙伴們陸陸續續的到來,又一個接一個的淪陷,不多時,都像紅眼兔子一樣。

“真的,從來沒有人對我們說過這樣的話!”

“這位同志和我們同齡呢!”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真好,雖然我們沒見過面,但他寫到我心里去了!”

姑娘們齊齊點頭:“嗯嗯!寫到我們心里了!”

……

東城。

一個擁有十七人的合作社,他們的工作更無聊,更枯燥,就是糊信封。

都是大好年紀的青年,每天坐在這糊信封,比流水線工廠還消耗人,平日也是死氣沉沉的。但今天一反常態,大家聚集在一塊,焦點是一份報紙。

“哎,伱們說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

“我說不好,我沒想過。”

“我也不知道,但我們在這糊信封,肯定沒什么意義。”

“我很認同這位同志的看法,他們賣茶水就比我們好么?我們還年輕,誰不知道未來怎么樣,保持一份樂觀心態,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很重要的。”

“哎?”

一人忽道:“要不我們給這位同志寫封信吧,感謝他說出了我們的心聲。”

“好啊好啊,這個主意不錯!”

“快拿筆來!”

……

中青報是大報,機關單位每天必讀。

海淀的一個小單位,辦公室里,一位男青年看完了報紙,又看完了采訪稿,默默不語。良久,他鋪開信紙,忍不住提筆書寫:

“陳奇同志,你好:

在報紙上看了你的新聞,深深打動了我,同時我也不禁為自己的選擇而羞愧。我面對可以接班父母的機會,我沒有你那樣的勇氣……”

“聽聞你們的合作社在前門附近,我很想去拜訪你,又怕自己莽撞,便先寫了這封信給報社,希望你能看到。

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見面暢談,一定有很多共同的話題。

期待你的回信!”

……

京城,大華無線電儀器廠。

鄭淵潔今年24歲,靠著在部隊修飛機的手藝,退伍后被分到了這里,每天的工作是調節水泵:一個水泵,兩個按鈕,上班按綠色,放水;下班按紅色,關水。

一個月40塊錢。

在廠里他談了個對象,特喜歡人家姑娘,奈何女方瞧不上他的小學文憑,希望他去考大學,當個文化人。

鄭淵潔認真琢磨了下,覺得去高考是自取其辱,大可不必,對象自然黃了。鄭淵潔覺得自己不是文化人,竟然連擇偶的權利都沒有了,于是思索如何才能不靠文憑就當個文化人呢?

答案只有一個,寫作!

此刻,他也看著今天的中青報,讀著這篇文章,雖然對里面的抒情不感冒,但對那種迷茫與困惑的描述,同樣深感觸動。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迷茫,盡是共鳴。

陳奇!

鄭淵潔記住了這個名字,然后繼續摸魚,寫自己的童話故事黑黑在誠實島。

……

安徽,高河鎮。

高河中學,15歲的查海生突然一陣哆嗦,莫名感到一絲氣運被奪。

他搖搖頭繼續看書,備戰七月份的高考。

沒錯,他15歲就要高考了,并且考上了北大的法律系。

……

中青報全國發行200萬,京城及周邊是主要市場,在這一天,起碼幾十萬人看到了這封信以及采訪稿。

大家壓抑的太久,急需一個突破口,雖然這個突破口眼下只敞開了一點點,但他們仍然熱情似火的,傳閱著,討論著,甚至主動尋求著。

它就像一塊香甜的面包,吸引著饑渴的人們。

不知多少人提起筆給報社寫信,寫關于人生的看法,也迫切希望這位同齡的作者能夠回應。

除了塑料二廠。

塑料二廠的領導也拿著份報紙,臉已經綠了!

(感謝高山羊子的萌,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