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沖

第四七三章 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若谷之死,魏大寶為張若谷請了頭銜,將其封了將軍,為張歡請了六品官帶,為張母請了誥命,巧紅一心撫育子女,搬回到金陵,魚家舊宅居住。魚家的生意完全交給了張歡打理,因為和魏大寶走得近了,得了不少好差事。張歡后來納了兩房妾,生下一個兒子,喪子之痛也漸漸淡去。張氏不時會去若谷墳上陪若谷說上幾句話,卻聽不到自己的兒子再呼喚自己一聲娘,不過張家每逢遇到熟人便說若谷是為了救人而死,被封了將軍。

裕王妃得知玉熙郡主之死,裕王妃懸梁自盡,衸王妃得知玉熙之死,得了失心瘋,見了人便要打要罵,要人給玉熙償命,唯有見了煦賢安穩得下來,煦賢便長伴其左右侍奉于她。

裕王也心灰意冷,可自己在京城中已成了孤家寡人,隨后他搬到長恨院居住。裕王兩耳不聞窗外事,整日流量琴棋書畫之中,至于裕王的商會,他自己也不管不顧不搭理,因為后來張歡打理的魚家的產業越做越大,這些商人也漸漸跟了他去。

就在張歡徹底取代了裕王之后,司禮監掌印李麟突然生病,不過一夜光景不能言語不能行動,經過太醫診斷是中風了。

司禮監的掌印的位置交給了魏大寶,徐鳳和李麟乘著一艘南下的商船,回到徐鳳所居住的徐家村,比起在宮中摸爬滾打半輩子的吳慶等人來說,他倒是落得個安度余生的結果,司禮監的其他人且不知自己的下場在何處,只能日復一日地在權利游戲之中游走,眼看今日登高樓,再看明日黃花落,走一步算一步。

禃王輩子不爭不搶,只求平安,一輩子沒做過幾件大事,也不曾遇過幾件煩心事,一輩子恪守——“世間百世之家無非積德,世上第一件好事便是讀書”,整日在御書房中看書修書,不問朝政。終究還是從書中悟出天地之道,熬到那你方唱罷我登場,穿了他人的嫁衣裳的年歲。

一年之后,大盈帝榮幼清病故,與皇后合葬與皇陵中禃王之子繼位,國號——歸明禃王被請入宮中,尊為太上皇,太上皇入宮之后也深居簡出,平日還是看書修書,后來也悶了,最終學著敬靈帝吃丹,可他沒有敬靈帝的本事,沒吃多久便羽化登了仙。

二十年后,司禮監魏大寶只因為一場風寒便去世,魚信聯絡了新的司禮監掌印魚蓮。張歡被通敵罪行全家滿門抄斬,魚信將魚家產業重新拿回手中。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唯一不曾改變的只有文術,無論何時,即便晚年搬到了空蟬院居住她房中小爐上每夜還燉著八寶粥,屋檐下總有一只小碗,碗里有半條魚,等著那個人的貓。

直到文術去世之后,才有人在她一直掛在衣架上的貴妃禮服之下看見一套不起眼的破舊道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