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妃

第381章 助瀾

這坐靠山一處,可不是一般的有分量,李老太君手上拿著的那龍仗被先皇先太后賦予了權力,一棒子揮過去,把凌鋒等人打殘都不算什么罪過,楚子凱先前的態度是護著虞昭,她既然也幫著虞昭說話,試問在座眾臣,何人再敢站在凌妃一方與虞昭唱反調呢?

勢利眼慣了的眾夫人們眼色極佳,見此,便探知清楚好的趨勢是向著誰了,立刻七嘴八舌附和表態道:

“可不是嘛,今日下午,臣婦們可都瞧得清楚,懿妃娘娘慎重于要遵循為大楚社稷綿延福澤那預言,苦苦挑了好久的衣裳,只怕會出了差錯呢。”

“不想如此小心翼翼,還被人拿來挑三揀四說事兒,懿妃娘娘這個福星,也當真難做得很……”

“不就是一桌子菜嗎?凌妃娘娘愛喝粥咱們管不著,懿妃娘娘可懷著陛下的龍脈,莫不成,她想吃點合口的東西都要看娘娘們和那些所謂的北疆災民的臉色?”

“謝陛下,臣婦不覺辛苦……”李老太君也不推辭,謝恩被馮運扶著起身后,滄桑的眼神帶了風,往旁邊的凌氏兄妹二人處凌厲一掃,威懾道:

“既是老身給懿妃娘娘挑的華服鳳冠,有人看不順眼了,大可來尋老身的麻煩!何需拿什么節儉什么奢靡的空話一昧揪著懿妃娘娘不放!”

虞昭神色淡淡,冷漠對凌鋒這話做了回應:

“如你們所想,本宮的鳳冠錦袍,不是象征著身份,而是象征著奢靡,如今除卻了,這些油鹽重的食物,本宮確實吃不下,重新要了些,便是修筑了酒池肉林了,既如此,也把令撤了罷,可還有何地方招你們不滿?凌侍郎一并說出來吧。”

“如此說來,本是老身的過錯!”

“老太君不必多禮,起來說話吧。”

楚子凱連忙對著馮運打了個手勢,讓他親自下去將李老太君扶起,點頭贊賞道:

“懿妃的想法一點也不錯,朕也認為。這天下再無一人比您老人家配得上福壽之人的名號,辛苦您費心費力了。”

利益所驅,殿中大多數誥命夫人見虞昭把她頭上的明珠一取下,心就不知不覺偏向她了,她們死死銘記為人臣婦不能僭越一念,也深知,今日不助她把那鳳冠戴回去,恐怕屬于自己這顆隨候珠的微光,以后也再難有機會大放光彩了。

如張夫人等人,都還覺得沒有炫耀夠呢,怎能甘心拿著這樣好的寶貝帶回去,就只能任由它在收拾盒子里蒙了光落了塵,想到此處,張夫人便有些不甘心了,橫了橫心,率先代表著眾夫人站出來預備采取措施。

“啟稟陛下,臣婦惶恐,有一句話要提。”

答話之人,卻不是被虞昭問話的凌鋒,而是一蒼老聲音,原是李老太君聽了這么久的辯論,顫巍巍的起身了,她急忙扶著龍仗至殿中,小心翼翼的跪下,對楚子凱行禮后,請罪道:

“啟稟陛下,懿妃娘娘今日所著的衣冠,本是臣婦親手為她打點的,她是因念及司天臺預言福星承福一預言,飲食衣物都小心翼翼顧忌著,而臣婦今日下午恰好去朝暉宮做客,有幸被她抬舉為了有福之人,故才幫著為她選了這套華服鳳冠。”

“婦人之見!”

一聽張夫人說出來的這話是袒護虞昭的,凌鋒不可置信不能淡定,冷聲打斷夠,厲聲反駁道:“大災之時,窮奢極侈,酒池肉林,我怎只從中見她不顧及災民困苦自私自利之性,何見得她有過顧慮社稷福澤延續之賢德?”

人生再世,何人碌碌,不是為求那些白花花的銀兩,如今錢財無憂,卻無端叫人把其當石頭疙瘩一樣放置著去過苦日子,試問天下有幾人,打心底是愿意這樣的?

空守著金山,不知享受好日子,成日真就靠著那碗寡淡無味的粗麥子粥堪堪維持生存?能做出此事并且還大肆鼓搗別人也隨她做此事之人,細細以常人思維想來看,不正如虞昭所說的嘛,要么虛偽要么癡傻!

從虞昭脫冠帶眾夫人脫簪這一舉動中,楚子凱思量了片刻,倒也看出些名堂來了,此時聽有人要著急發表意見,也不欲阻止,揮手隨口一應。“可說。”

“臣婦遵旨,”得了許可說話后,張夫人才手持自己那根隨候花釵,躬身邁步至殿中,跪下恭敬俯下頭,卻是將手上的發釵捧著舉得高高的,朗聲道:

“回陛下,臣婦愚見,不敢料定凌妃娘娘著荊釵布裙是否真能為了替災民解災,但臣婦清楚知曉,懿妃娘娘身著華服,也是誠心為延續我大楚社稷福澤而為,絕無半點過錯,不該被昭容娘娘等諸位娘娘如此批判。”

驀而聽見自家夫人站出來說話了,素來為人低調怕事的禮部尚書張運忠,覺得額角青筋重重一跳,又驚又懼望向對面席中,眼睜睜張夫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站起身,心中焦急如焚,暗里咬牙恨恨埋怨這愛生事的婆娘永遠不知輕重。

然而如今在天子面前,張運忠再是焦心,也不敢表現出來什么,唯恐會出什么差錯牽連滿門都要受罪,渾身上下頓時已經被冷汗肆虐,還不得不聚精會神豎起耳朵打起精神來,提防著張夫人會一個不小心說錯話,那時他能夠迅速想出法子來應對。

正如凌妃方才所想,世人生來就都存了虛偽一性是真,每每事不關己時,她們大多嘴上都是愛掛著好聽又感人的形式滿滿的情理話掛來充當善人,一起批判這個不對,那個不應該,以此來加持自己的品德,把自己的影響裝點得高尚得很。

可往往當這件事情真的關乎了自己,并且真的會影響到她們的舒坦日子時,那她們的腦子中的客套虛偽在一瞬間便能消失得蕩然無存,看待人與事時,錙銖必較,只怕自己的利益真被人奪了去,思緒放得比誰人都清醒明白。

行節儉之風以念災民生存之艱難,說得再好聽,擺明白了,不就是以自己吃虧為代價,去博什么大公無私的好名聲。開玩笑,是山珍海味吃膩味了,還是好宅子住得不耐煩,才會有此等想法?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