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謀

第0354章 江都外圍梨亭鎮

本以為沿途救贖百姓,又剿滅山匪,定會耽誤進度,可誰知,商譽辰早已備好了決策。

原來皇上撥給商譽辰的只有五千將士,其余的,皆是蕭楚泓手下的蕭家軍。

三日前,黎九就派人送來了蕭家軍令,說是奉蕭楚泓之命,助陣災情。

梨亭鎮的縣令陶永濟早早地便在鎮門外等候,身后還跟著師爺和一眾衙役。

待得太子等人騎馬近前,他們立即俯身想要跪地行禮。

“下官陶永濟參見太子殿下!”

“好了好了!免禮,無須多禮。”

商譽辰蹙眉制止了他們行禮,這地上的積水已至腳踝處,清理了數日還未曾清理干凈,早已散發出了陣陣惡臭味兒。

盡管個個腳踩木屐,但褲腳處仍被污水浸透。

商譽辰等人來前曾服下過公子謄給的藥,除此之外,同他們一樣也包裹的極其嚴實,根本看不清看不清面孔,說話的聲音也聽著有些發悶。

商譽辰指著身邊之人依次介紹道,“陶大人,本宮身邊這位是當朝太醫院院令裴立新裴太醫,藝術精湛。旁邊這幾位......這位是內閣學士顧姜顧大人,這位是戶部侍郎文祿大人,這位是司尉府衙百戶靳連靳百戶。”

陶永濟眾人再次拱手作揖,“參見裴太醫、顧大人、文大人,靳百戶。下官多謝諸位不懼瘟疫,前來拯救江都萬千百姓。下官已經在鎮外為殿下和大人們安置好了落腳的宅院,絕對不會有瘟......”

商譽辰擺擺手,制止他繼續多言,掃向鎮門前排的密密麻麻的柵欄,“打開,我們要入城。”

“啊?入城?不可啊!”

瞧著他驚慌失措的模樣,商譽辰心里并無多大感覺,死亡面前,貪生怕死是為本能。

這一路走來,他早已見怪不怪。

“打開城門!”

“殿下,咱們鎮上這兩日來瘟疫橫行愈發嚴重,若您貿然進去出了什么事,下官等人就是有一百個腦袋也不夠砍給皇上交代的呀!”

陶永濟見商譽辰皺眉不語,還欲再勸說幾句,靳連卻早已心領神會太子的眼神,抽出腰間佩刀,從馬上飛身而起。騰空從諸多衙役頭頂飛過,舉刀以劍氣對著木柵欄劃過,只聽‘咔嚓’‘砰砰砰’幾聲爆響,阻隔住他們去路的障礙立即木屑四濺,支離破碎。

于漫天木屑中,靳連又踩著那些衙役的肩膀,飛回了自己的馬上,“太子殿下說的話,你們可是聽不懂?”

眾人接收到靳連滿含殺意的眼神,腿頓時軟了,陶永濟咬牙,招了招手,連忙朝后退了幾步,給他們讓路。城門后守城的將士們相互對視,連忙抽出了木栓,大開城門。

一襲玄衣的商譽辰斜睨陶永濟一眼,雙腿夾緊馬腹,握著韁繩御馬入城。

其他人行了一路,甚少歇息,早已身心俱疲。

一輛輛馬車進入了梨亭鎮中,這其中的賑災物,除了朝廷國庫的補給外,朝中大臣和那些商賈貴胄也有捐贈。

除此之外,許多江湖勢力和游俠散客亦對百姓們伸出了援手。

他們雖不喜朝廷,但正值水患瘟疫同時爆發,他們還是分得清輕重。

在商譽辰等人抵達之前,已有大批賑災物資由各個門派勢力送入了隸屬江都的各個城鎮之中。

商譽辰早已聽說此事,但據快馬來報,朝廷和江湖門眾所捐贈的所有,好像都石沉大海。

如今身處位于江都外圍的梨亭鎮,但他們卻城門緊閉,不由得引發了他的懷疑。

梨亭鎮不小也不大,馬蹄踏過,馬車轱轆緩緩駛過,商譽辰僅帶著上百人和賑災物進入了城中。

因馬車過重,在過積水時總是時不時陷入其中,滿是泥濘。

污水濺入路邊的蒲草之中,陶永濟望著他們前行,揮了揮手,他的師爺立即走上來前,低聲問道,“大人,您有何吩咐?”

“盯緊了太子,千萬別讓他發覺出什么。”

“是,大人您放心,一切都已妥當。單就他們那些人,別想離開江都。”

“最好還是悠著點兒,他們這一路高調而來,根本就沒想過要收斂。無數人想要打賑災銀的主意,沒一個能活下來的。”

“大人您就瞧好了,盡管放寬心。”

“嗯!”

陶永濟點了點頭,領著師爺和衙役們隨太子而去。

一路上偷偷摸摸,甚至換了身官兵衣服用來掩藏身份的唐吟琛和楊煥之,可是沒少吃苦頭。

兩人混在官兵里,瞧著那縣令大人和師爺鬼鬼祟祟的,窩在一起嘀嘀咕咕像是在密謀什么。

唐吟琛踩著污泥悄摸摸地靠近楊煥之,用佩刀遮住臉,眼珠子四處亂瞟,“老楊,你看縣令,長的一臉壞人樣兒,他該不會已經被勤王收買了,想要對太子殿下不利吧?”

“我哪曉得。”楊煥之語氣淡淡,又略帶嫌棄。

“要不咱倆跟上去瞅瞅?”

“不去。”

“走啦走啦!去了去了!”

“你很煩。”

“......”唐吟琛白了他一眼,繼續小聲嘀咕道,“老楊,老楊,咱倆還沒跟榛子回合呢,你就不想贏他一次?”

“不去,不想,沒意思。”

唐吟琛可能天生反骨,楊煥之對他越是冷淡,他越是來勁兒,“你也忒無趣了,照你這樣,哪個漂亮姑娘、如玉美人兒愿意嫁給你?”

“你如此話癆,該也不會有姑娘瞧得上你。”

“那剛好,咱哥兒倆湊活湊活,將就將就過一輩子得了。”

楊煥之搶先一步,將他想要攀上自己肩膀的手臂給扒下,“沒勁兒。”

在二人你來我往互懟間,終于步入了城門。

城內的街巷為青石板,雖說仍有積水,卻也比城外滿腳污泥好過太多。

一排排的屋子錯落有致,檐角翹起,古樸的材質倍感滄桑。

已存在數百年的石橋下,原本碧綠的水中如今早已變得污濁不堪,積攢的水比原先多了兩倍有余。骯臟的衣物和枯樹枝時不時從水上飄過,偶爾還可見幾只已經被泡至腐爛的雞鴨。

街上的街鋪門面早已關閉,偶爾路過的百姓也是行跡匆匆。甚至對太子等人沒有過多在意,只想著盡快返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