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重生李世民

第211章 堅壁清野

第211章堅壁清野

在赤松德贊與尚結贊的目光逼視之下,李世民昂首走出了大拂廬。

尚結贊恨得牙癢癢,咬牙切齒的說道:“贊普,就這樣讓他走了?”

“讓他去吧。”赤松德贊伸手摸了摸嘴角的小胡子,頗有幾分不屑的冷笑道:“現在殺了他,毫無意義。我要在戰場上,撲滅他最后的一絲驕傲。正如他所說,現在這場戰爭,已經不是我與他之間的對決了。而是吐蕃與漢人的戰爭。可以想像,他現在成了漢人的精神領袖。我這樣將他拿下,漢人是不會心服口服的。唯有在戰場上徹底的擊敗他,才能讓漢人打從心眼里對我們產生敬服和畏懼。”

“可是……”尚結贊仍然有些不死心,“如果現在將他拿下,劍南西川,就等于是失敗了一半。機不可失呀,贊普!”

“你不用再多說了。這一次,我心意已決。”赤松德贊站起身來,長吐了一口氣,說道,“這種感覺你不會明白的。當我看到他射出的一箭對我撲面而來的時候,我就確定了我的相法。一定要與這個人決策于疆場,放手一搏以決雌雄。不然,就算最終我能平定大唐九州,也會留下最大的遺憾。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像他那樣激發我的斗志。這些年來,大唐能打的將軍本來就不多了。李晟、渾、李懷光、馬燧,就是大唐最強的四員戰將。可他們都是只能統率一軍駐守一方,頂多就是獨擋一面。而李誼這個人不同。且不論他的軍事才能比這四個人要強,心術謀略更是他們無可企及的。他這樣年輕的一個人,卻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兩次大敗我的精銳大軍。尚結贊,你也是在他手上吃過敗仗的人,你莫非就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嗎?”

“有是有一點……”尚結贊有些惶然,他還從來沒有見過赤松贊普像今天這樣興奮。有些囁嚅地說道,“他的確與李晟那些將軍不同。李晟等人,固然驍勇擅戰,但老臣等人尚有能力與之周旋,真打起來也會互有勝負。可是李誼這個人……說實話,上次岐山之敗,老臣感覺完全被他牽著鼻子在打。到最后慘敗。還沒能明白為什么會中了他的計。可謂是,輸得不明不白。”

“哼,輸得不明不白,就表示你應該心服口服。”赤松德贊微瞇眼睛,瞟了尚結贊一眼。說道,“他的特別,就在于和你們這些將軍、大臣所站的高度全不相同。今天短短的這一點會面的時間,我就感覺出了,他身上地氣質。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小小的親王。而是……比唐朝大明宮里的那個懦夫,更像一個皇帝!這種東西,你們是感覺不出來的。我卻能。他的身上。全沒有作為一個臣子地本份。這樣的人,要么是天生的霸者,要么是個野心的狂徒。可是他偏偏還有與他的年齡和身份極不相符地特殊氣質.zzzcn

尚結贊周身一震,慌忙跪倒下來:“老臣糊涂、是老臣糊涂!”

“行了,起來吧!”赤松德贊不痛不癢的訓斥了尚結贊一頓。語調又變得平和了。好言對尚結贊說道:“一時糊涂,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諒地。但是,總不能一直糊涂。從現在起,包括我在內,任何人都不能再小看李誼這個人。之前我曾料定。憑這二十萬大軍,幾乎可以將蜀人的膽嚇破。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席卷西川。現在看來,事情不會如同我之前想象的那么容易。尚結贊,邏些城和南詔等國的兵馬,都出發了嗎?”

尚結贊站起身來,頭都不敢抬起的說道:“回贊普。我們在格爾木整頓兵馬的時候,已經將向邏些城和南詔等國發出了號令。相信這時候,這些大軍都該已經出發了。邏些城會由尚息東贊或是尚贊磨統領五萬大軍,途經波窩、金沙江畔,聯合南詔等國的聯軍,一起攻打東女國。估計兵馬總人數,不下十萬人。贊普,這幾乎是我吐蕃,歷年來最大地軍事行動了。”

“你是想說,為了一個小小的西川、區區的李誼,不值得,對嗎?”赤松德贊冷笑一聲,說道:“你心里一直有著這個想法,只是不肯說出來罷了。”

尚結贊將頭壓得更低:“老臣不敢。”

“算了,在我面前就不用這么虛偽客套了。做了就是做了,還有什么敢與不敢的?”赤松德贊說道:“我也沒有要怪你的意思。你是做臣子地,對我的事情提出反對意見,也是你地本份。我一直很仰慕大唐的太宗皇帝。當年,他手下就有魏征等一批敢言敢諫的忠臣。貞觀的大唐,是何等的強盛。連我們偉大的法王贊普都不得不與之和親修好。可惜啊,太宗皇帝的子孫,實在是太無能了。就拿當今皇帝李適來說——呵呵,這個窩囊廢。有他在,我就永遠不必擔心,大唐會有戰勝我們的一天。也就只有李誼,還勉強算個人物。可惜啊可惜……大唐的門閥制度實在是太森嚴了。李誼這個旁系的小親王,就算他再有才能,這輩子也休想登上皇位。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文明!呵呵,很可笑,不是嗎?一個窩囊廢,再沒用也應該是皇帝;一個明明很有才能的人,再如何英明神武,也只能忍氣吞生的對那個窩囊廢磕頭作揖。”

尚結贊聽著這些話,心里直打鼓。腦海里只在回憶著,當年年輕的赤松贊普執掌王位時,雷厲風行心狠手辣的清除異己。吐蕃只崇尚武力,強者稱王。赤松贊普,無疑就是吐蕃的最強者。就算他尚結贊是得力最受器重的大臣,在贊普面前,也是渺小不值一提的。

“我突然有點可憐李誼了。”赤松德贊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挑起嘴角,笑了。

李世民回到了維州,徐戰的老父帶著一家人跪在城門邊。高呼謝恩磕頭作揖。李世民下了馬,將徐父扶起,叫其他人也都站了起來。

徐父白發蒼蒼,看來至少有六十多歲了。他的眼睛因為流淚而變得更加渾濁,激動的說道:“漢王殿下,老漢有生之年,還是第一次踏上大唐地國土。慶幸啊慶幸。我們徐家,終于能夠落葉歸根了!漢王殿下的大恩大德,徐家世代為奴,也能報萬一啊!”

“徐老太公,就不必這么客氣了。”李世民拍了拍他的手。說道:“既然回家了,就好好過日子吧。你們一家人的生活,本王會交待專人,替你們安排好的。克之是個孝子,老太公有福氣呀!”

徐父連連點頭。激動的老淚橫流:“犬子的名字改得好。名戰,字克之。但愿他能跟隨在漢王麾下,多打勝仗。多立功勛。以抵贖我們徐家地罪孽呀!”

李世民又撫慰了他們幾句,眾人一起進了城。

沒多久,武元衡找到了他。看到漢王平安無恙的歸來,武元衡等人都欣喜異常。

李世民稍事休息后,武元衡就回報了兩個重要的消息。一是,山南西道節度使嚴震,派大將馬勛統領兩萬大軍,押送糧草十萬石。已經抵達了成都府。等候調譴。二是,東女國那邊派人送過信來。是獨孤王妃的親筆信。武元衡不敢拆看,專等漢王來了查閱。

李世民拆開了信閱看了一遍,眉頭就皺了起來。

武元衡疑惑道:“殿下,發生了什么事情?”

“東女國那邊。南詔、羅女蠻、白狼夷率眾舉兵來犯,屯兵于邊界。隨時準備攻擊。東女國令用了七天時間舉族內遷,放棄了本土,遷入了大唐雅州。”李世民有些抑郁的說道:“南詔等國,來地兵馬人數不下五萬。墨衣告訴我,這些蠻兵之所以沒有行動,看來還是等著吐蕃的主力兵馬。伯蒼,看來赤松德贊,這一次還真是沒有騙我。他自己親率二十萬人馬,加上南詔等蠻邦的五萬,已有二十五萬人。邏些城那邊,肯定還會有吐蕃兵馬殺過來。到時候,還真是不會少于三十萬了。”

“三十萬……”武元衡沉吟了一聲,神色也有些肅然了。他說道:“東女國內遷,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了。吐蕃、南詔等國的兵馬遠來,補給將是一個大問題。有幾萬人口地東女國,就是他們的活糧倉。東女國堅壁清野舉族內遷,一來可以縮短和加強我們的防線,二來也可以制約蠻兵聯軍地補給。只不過,幾萬東女國的人內遷,工程浩大,今后吃飯也是一個巨大問題了。這對西川來說,也將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

“戰爭就是這樣的。打的就是錢糧。”李世民嘆了一口氣,說道:“現在只希望,西川的百姓們能在韋皋的帶領下,搞好生產,保證軍隊的供給。伯蒼,我想將嚴震地兵馬,調到雅州去,幫助東女國鎮守雅州這個重要的據點防線。你意下如何?”

“甚好。臣下也是這個意思。”武元衡說道:“現在看來,我們當初的估計還是很準確的。吐蕃的確是想把東女國那邊,當作一個重要地突破口。東女國舉族內遷以后,雅州大渡水一帶,就成了直接面對蠻兵聯軍的重要軍鎮。那里,就是我西川南面地咽喉了。可是東女國只有一萬兵馬,雅州軍鎮的劍川軍,也只有兩萬人左右,而且大部分是新兵。山南道來的這一支大軍,應該是驍勇擅戰的正規軍,正好是一個極佳的補充力量。我曾聽聞,山南西道節度使嚴震,歷來忠君愛國,治軍有方御下極嚴。他麾下的大將馬勛,也以通謀著稱。”

“那便好。”李世民將墨衣的信遞給武元衡,說道:“我那王妃,居然寫信來找我要兵權了。她說,她要當雅州兵馬使。你說……一個女流,也能帶兵么?我真是有些哭笑不得。”

武元衡看了信,也微笑起來:“殿下不如……就答應她吧。獨孤王妃率領著她的族人舉族內遷了,這也是一個巨大的犧牲。而且雅州那邊的防務,將會以東女國的人為主了。必要的時候,他們會全民皆兵。更何況,任何人去了雅州,也不敢支使王妃呀!獨孤王妃寫來這封信請求要兵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或許,她也預料到了,以自己的身份,沒人敢指揮她。倒不如索性統領雅州,再任用得力的助手了。”

李世民看著武元衡,笑了一笑說道:“墨衣生長在東女國,雖然冰雪聰明,但對我們大唐的風土人情和政治習俗,并不是太了解的。我估計呀,又是你那個妹子在旁邊給他建言了。好吧,這一次本王就破例,任命孤獨墨衣為雅州軍鎮兵馬使;大將馬勛,暫時代理軍鎮副兵馬使。回封信給成都韋皋,讓他好好款待馬勛等人。人家遠道而來幫助我們御敵,不僅是客人,也是友軍。可千萬不能怠慢了。墨衣那邊,我會親自寫信給她的。畢竟是女流啊,掛個名領頭就行了……”話說到這里,李世民也打住了,對著武元衡呵呵的笑了起來。

武元衡也笑:“漢王自己斟酌吧。這些家事,臣下就不多嘴了。”事休息。積攢力氣準備爆發。所以今天只更一章了,休息一下……另外說一句,六月我要推薦票哦!到時候會有爆發的。大家給我準備好票票吧!謝謝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