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重生李世民

第232章 萬骨枯

第232章萬骨枯

大家端午節快樂!親人聚會,有點忙。所有昨天少更一章,今天也略作休息。難得有陪陪父母家人的機會,大家見諒啦!

十八萬吐蕃大軍,被沖殺而來的飛龍騎明顯分割成了兩部分。之前投入攻城戰的前軍,自然是無法逃脫。赤松德贊跑得夠快,在唐軍形成合圍分割之前就已經跑到了后軍。他帶著十余萬人緊急朝東北方向撤退。吐蕃人的營寨長達數十里,后軍蒙受的沖擊還不是很大。其實,以吐蕃人現在的兵力狀況,要翻身再戰反撲,也不是完全沒有勝算。只不過久經沙場老謀深算的赤松德贊,明白一個道理。現在,吐蕃大軍的氣勢完全落了下風,想要生硬的扳回戰局,必定要付出數倍的代價,這是極不劃算的。而且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的軍糧不多了。頂得了現在一時,但絕對無法長久的支撐。維州無法拿下已經成了既定的事實,現在他最想要做到的是,最大程度的保存實力。

所以,戰場上出現了頗為詭異的一幕:七八萬疲憊不堪的唐軍,將十余萬吐蕃人打跑了。而且,他們還留下了一支尾巴——約有四五萬吐蕃殘兵陷落在唐軍的包圍圈里。

赤松德贊使了一招壁虎慣用的手段——斷尾逃生。舍棄了四五萬大軍拖住兇猛的唐軍,為大部撤離贏取時間。

維州以北到烏蒙山一帶,數十里的大戰場上鏖戰不休。陷落在包圍圈中的吐蕃人,絕望的做出了最后的抵抗。飛龍騎這支生力軍,飛快的搶先完成了合圍,將這四五萬人馬圈了起來,只待剿殺。李世民給高固下令,讓他與野詩良輔一定要嚴防死堵大金川峽谷與烏蒙南麓的缺口,絕不能讓一個吐蕃人再從這里逃走。與此同時。馬勛與異牟尋率領的步兵聯軍,快速地趕殺了過來。四五萬柄大刀,開始了一場大屠殺。

戰局基本穩定,李世民這才沒有親自沖鋒陷陷陣了。他已經到了烏蒙山的半山腰,居高憑下的審視著整個大戰場。

方圓數十里的大戰場上,沒有一個火把。因為所有人都是天黑之前開始戰斗,根本沒有作出夜戰的準備。半空中重云密布陰風怒號。星月無光。在半山腰上,也看不清什么狀況。李世民只得連連派出身邊的斥侯哨探,不斷打探戰陣中的消息。

已是深夜時分,烏蒙山中寒氣逼人。沖殺了一整天,所有地衣襟都被汗透了好幾次。李世民站在那里不禁時時的哆嗦。在他身旁。墨衣早已是凍得嘴唇發紫緊緊的裹住了戰袍。李世民讓人升起了幾處大火堆,這才好歹暖和了一些。這個時候,他身上負的幾處傷又有些發疼了。檢視一下身上,胸前、腹間有明光胸甲保護,要害未嘗受傷。可是肩膀、手臂、大腿和背后。都留下了或大或小的十幾處傷疤。背后更是還有一根箭簇穿透了鎧甲插在肉里。好在有戰袍和鎧甲擋去了大半力道,只是沒入了一部份,并沒傷及筋脈骨骼。廝殺沖動地時候倒沒感覺這些傷有多疼。這時平靜下來才感覺有些疼痛難忍。一路看

李世民艱難的卸下了鎧甲,找來了軍中的軍醫,將傷口做了一下臨時包扎處理。也是萬幸,那些刀箭并沒有粹毒,也沒有傷及到任何要害。大大小小的包扎了十幾處,感覺整個人那被捆成了棕子一般。墨衣早就就淚流滿面幾乎成了一個淚人,可她又不敢哭出聲來,更不敢親眼去看漢王身上的傷口。只能躲到了一邊悄悄地掉淚。

不久以后。派出去的各路斥侯回報消息說,赤松德贊率領大部分吐蕃兵馬,已經沿烏蒙山東麓急速撤退,任何糧草輜重都沒有攜帶,走得極快。被包圍在陣中的吐蕃兵馬。約有五萬人。

收到這個消息,李世民不由得就皺起也眉頭:赤松德贊。還真是個心狠手辣地大梟雄!他居然置自己的五萬大軍于不顧,率領大部份人逃命去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現在仍然有十萬大軍。要是讓他回到吐谷渾一帶休整好了兵馬,到時候仍然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可是李世民也很清楚,仗打到這份上,已經是能夠堪稱奇跡了!唐軍用不怕死不要命的打法,跟赤松德贊火拼了一場,贏了一場不可能贏得的慘烈勝利。現在,唐軍已經是身衰力竭強弩之末。要再轉追擊百里去踢赤松德贊的屁股,顯然是不明智的。

李世民重新披上了戰甲,讓斥侯去傳令各軍,盡快剿滅包圍圈中的吐蕃兵馬,然后撤回維州。

勝是勝了,可這是一場代價極大地慘勝。典型的殺敵一千自傷八百。這一戰后,赤松德贊固然是顏面盡失大傷元氣,唐軍也同樣是傷筋動骨,并不見得比他好過多少。

大戰仍在進行。陣中的所有人,幾乎都已經到了虛脫的邊緣。連生猛的飛龍騎,在激戰了二個多時辰以后也紛紛氣喘如牛。吐蕃人被剿殺過半,仍然還有二三萬人在負隅頑抗。而赤松德贊,則是已經逃到了數十里開外,完全擺脫了唐軍地攻擊范圍。

正當戰局膠著時,又一股唐軍大吼著沖殺了進來。武元衡大膽的將維州城中地一兩萬守城步兵,抽調了大半出來參加圍殲戰。這一萬多人可就來得及時了。他們全是體力充沛的生力軍,對付崩潰邊緣的吐蕃殘兵,簡直可以以一擋十。

得到援軍到來的消息,李世民暗自吁了一口氣。雖然這場圍殲戰沒了什么大的懸念,但是越快越早的完成,自己就能越少一些損失。武元衡的確是一個冷靜而又有膽氣的人,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決定,其實也不是那么容易決斷下來的。畢竟現在戰局還不是太明朗,維州的防務仍然重要。

天露微明,凌晨時分。這一場大戰終于落下了帷幕。

幾萬具殘骸,橫尸戰場。最后的近萬名吐蕃士兵,在精神崩潰之下無奈投降。

大金川地怒濤。完全變成了赤紅色。無數的尸體被扔到了河里,幾乎就要阻斷了水流。烏蒙山的每一寸草木土地,全被鮮血浸染。半空中,濃厚的血腥味籠罩一切。風吹起來,幾乎就能看到半空都是一陣蒙蒙的血汽在蒸騰。

沒有人歡呼。因為只要是參加了這一場大戰的人,幾乎都已經是麻木。勝敗已經無足輕重。入眼所見,都是仇人與兄弟的尸體。死亡與血腥。讓每個人地精神都處在了崩潰的邊緣。

天色終于大亮,一輪紅日從東方躍出,撒下萬道金光。朝陽的光輝映到了李世民殘缺的黃金戰甲之上,折射出凌厲與耀眼的光芒。

這是一場得之不易、夢寐以求地巨大勝利。可是李世民,幾乎沒有感覺到一絲的歡喜。

幾萬具尸體。冰冷的躺在他的眼前,他的腳下。放眼望去,數十里大戰場上,死氣沉沉,血海尸山。每個人地心頭。都像是被一場大石板給壓住了,幾乎就要喘不過氣來。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平緩著自己的心情。畢竟是身經百戰。他清楚,現在絕大多數人,都已經虛脫、盲目和麻木。對死亡的本能恐懼,會讓更多幸存下來地人從此心有余悸。但與此同時,凡是經歷了這場巨大戰役的戰士,從體格到膽魄,都經歷了一場生與死的烈火粹煉。

成了真正合格的軍人與勇士。

劍川軍,浴火重生。從此成了真正的鐵血悍師!

青騅馬休息了整整半夜,總算是回復了一些精氣神。李世民又翻身騎上了他,重披那領支離破碎的戰袍,打著同樣殘破、凌亂、滿是血污的李字帥旗,走下了烏蒙山半山腰。出現在了戰陣中。

一萬多余吐蕃俘虜,全被綁了個結實。圈在了一起。他們個個癱坐在地上,低壓著頭,比死人還要死氣沉沉。

最后趕來的參戰地維州城步兵,正在清理戰場,救助傷員。飛龍騎、蠻兵聯軍與李世民手下的兵馬,則是完全虛脫,正在緩步朝維州城撤離。

那些挺著長槍、提著大刀年押俘虜的唐軍,個個臉上怒氣充盈。李世民剛剛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時候,歷來軍紀肅嚴的唐軍居然集休狂怒地吼叫:“殿下,下令吧!”

“殺光這群雜碎!”

巨大的聲浪層層襲卷而來。正在撤退地唐軍將士們紛紛驚愕的看向這邊。他們心中的憤怒,再次被勾起——玄門關前,被無辜斬殺的三千漢人的鮮血,重新出現在了他們眼前。

許多拄著刀槍緩步艱難行走的唐軍,瞬間又有了莫可名狀的力量。他們大步奔了回來,將戰俘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一齊大聲呼喊“殺光他們!殺了他們!”

李世民面色冷峻,騎在馬上靜靜的看著群情激昂的士兵。他清楚的知道,連續數月的戰役,數萬人喪命的大決戰,讓所有人的心中積壓了太多的壓力。這種壓力,足以讓人崩潰與狂暴。誰也不能保證,今天所謂的凱旋之后,軍中會不會發生營嘯。因為憤怒與對死亡的本能恐懼,已經積壓得太深太深,而且從來沒有發泄出來過。

要宣泄這種壓力與恐懼,方法無外乎幾種。一是請軍妓來幫忙,讓這些男人舒緩壓力放松神經。就現在這種情況來看,這顯然是難以辦到的。雖然唐軍軍中默認可以狎妓,但自從李世民入蜀后,大力打擊花酒猥妓的靡靡風氣,劍川軍中也明令禁止了這一做法,蜀中妓子也變得極少了。另外一個法子,就是殺戮……用殺戮與掠奪,來讓戰士們緩解壓力與憤怒!

怒吼聲越來越大,排山倒海。將李世民身邊的那一面殘破的李字帥旗,都吹得鼓動飛揚起來。

野詩良輔不知從哪里冒了出來,渾身上下鮮血橫流,插了六七根斷箭在身上。新舊的鮮血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同顏色的殘漬,連頭發都因淋滿了鮮血而變得根根豎起。

乍眼一眼,簡直就是一個血池里沖出來的吃人怪獸!

野詩良輔跳下馬來,扔了鐵棒就跑到李世民馬前。這個粗莽如牛的漢子,沖著李世民的馬就跪倒了下去,聲如巨雷的號哭道:“殿下,下令吧!殺了這群狗日的,為無辜被屠的漢人百姓報仇哇!”說罷,就用他的大黑頭在地上砰砰砰的磕起頭來。

所有唐軍,全部跪下,一起磕頭——

“殿下,下令吧!”

李世民跳落下馬來,將野詩良輔扶住,拉了起來。

看著他身上仍然在流著鮮血的傷口和插在皮肉里的殘箭,聽著數萬唐軍將士震耳欲聾的狂吼聲,李世民的心都在驚顫了!

他深吸了一口氣,猛然揚起手來:“殺!!!——”

“殺!!!——所有人同時歡呼一般的怒吼起來。

被圈在人群人的吐蕃俘虜,發出了一陣歇斯底里的慘叫!

無數的刀槍箭矢,朝他們撲面而去。

狂暴的唐軍將士,開始了近乎于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野詩良輔眼淚橫流,赤手空拳的沖進了俘虜堆里。將一名吐蕃俘虜生生的舉過了頭頂,大聲怒吼的從半空中狠狠砸了下來。

腦漿迸裂、粉身碎骨!

那名吐蕃俘虜慘烈的大叫、瘋狂的抽搐。野詩良輔大步上前,對著他的頭臚死命的連連踩踏,幾乎就要將那顆人頭踩成了面餅。

墨衣終于忍不住,跑到一邊惡心惡膽的嘔吐起來。

李世民的眼角也是一陣抽搐,感覺一陣觸目驚心。現在的唐軍,哪里還像是紀律嚴明的王師……簡直都成了患上失心瘋的暴徒、狂人!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