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重生李世民

第267章 皇帝與漢王

第267章皇帝與漢王

長安的街頭,一如往日的熱鬧非凡。巋然屹立的城頭高高在上,比平日多了一倍的士兵們執戈立戟,一臉肅然。

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頭,因為一撥人的到來而突然變得氣氛有些緊張。

“那是漢王么?”

“不知道,應該是吧……幾年沒見,變化不大。我曾經見過兩眼的。”

“他真的回京了啊?是馬燧抓來的嗎?”

“別亂說話,小心……”

低聲的議論不絕于耳,形成了一片轟鳴聲。其實并沒有鐵甲軍士開道,但大批的民眾自發的站在街道兩旁,都對走過城門的這一隊人行注目禮。

李世民換上了紫色親王袍服,頭戴一頂三梁金頂冠,騎在大白馬上昂然走上了朱雀大街。馬燧等人從旁跟隨,落后半個馬身。

他在努力的控制著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表現出任何的激動和感慨。可是內心洶涌澎湃的感情,仿佛就要突破胸腔破體而出。

三年了……彈指間,離開這座與他命脈相惜的帝都,已經過了三年。這三年對于蒼海萬年來說,實在不算是什么。可是對一個人來講,卻是可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很顯然,現在的他,就發生了這樣的轉變。當初在長安時,又何時想過自己會以這樣一個方式重回帝都?眼下看似平靜的一切,又有幾個人能看得出平波下的洶涌暗流。

這一次,至從第一腳踏上長安的城磚開始,李世民就清楚的知道,自己真的是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從這一刻開始。他與皇帝之間地較量,除非有一方敗退或是倒下……否則,誰也絕不會善罷甘休。

李世民,也在讓自己的心慢慢變得冷、硬起來。

唯有這樣,才能生存,才能取勝。

很無奈,很殘酷。

但這就是生存的法則。

一行人走過朱雀大街。途經漢王府。府門前和往日一樣的,朱紅大漆門,兩座石狻猊。但是,比以前多了一隊嚴陣以待的甲兵。

“末將拜見漢王殿下!”一名小校模樣的人小跑到李世民面前拜道,“奉皇帝陛下御旨。恭迎漢王一行入住漢王府。”

“哦,有勞你了。”李世民也沒有說什么,對后面的車駕招了一下手。一行人在小校地帶領下,進了漢王府。

漢王府還是和往日一樣,幾乎沒有什么改變。俱文珍和蘇菲兒下了車子。馬上開始忙活開來。皇帝還真是想得周到。漢王府里已經安排了十幾個丫環仆人,只等漢王一到,就可以伺候人了。

可心思細密的李世民清楚得很。這些人恐怕都不是一般的仆役。要不然。哪里會有這樣姿色出眾的丫環,和專業的仆役?這些人,肯定是宮里地宮女和雜役,經過嚴格選拔的——皇帝心腹。

在宮中住過數十的年的李世民,幾乎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綻。

皇帝地用心,昭然若揭。李世民暗自冷笑。

馬燧也跟著一起進了漢王府,跟著一起忙活了一陣幫了一些小忙。自己心中更是忐忑不安。終于到了最后的交鋒時刻了,皇帝與漢王之間。究竟會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見面,然后開始對決呢?

李世民地心里反而變得寧靜起來。越是面臨大敵和重大事件,他反而出奇的冷靜,這幾乎成了他本能的習慣。既來之則安之,皇帝會出招的。等著見招拆招好了。這樣的戰爭,是沒有既定的套路和格局的。任何時刻都有可以發生任何事情。

傍晚時分。李世民一行人等剛剛吃過了早餐,皇宮里就來人了。

預料之中,皇帝單請漢王進宮見駕。

所有人的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李世民將衣裝略作整點,不作遲疑地跟皇宮來使往大明宮而去。

皇宮幾乎沒有什么改變。只是每一個人看漢王的眼神,都有些異樣。李世民滿不在乎,昂首挺胸朝大明宮紫辰殿而去。

皇帝就在書房。

第一腳踏進去的時候,李世民感覺房間里比較暗。侍立在一旁的竇文場和另外幾個宦官,臉上都仿佛籠罩著一層陰氣。

四目相對的一瞬間,李世民心如止水,表情波瀾不驚;李適微微揚起了一些眉毛眼睛里閃過了道厲芒,馬上又泛起了笑意。

“兒……臣李誼,拜見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世民跪了下去。時隔三年,他感覺這一次地一跪,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違心,都要讓他郁悶。

“誼兒快免禮!”李適笑容可掬,“竇文場,快給漢王看座!”

一張錦銹圓敦的小座椅被搬了來,李世民規規矩矩地坐了下去,不正眼看李適,就和著他發話。

“嗯……三年不見,變化不大。誼兒還是那個誼兒。呵呵呵!”李適仿佛笑得很爽朗,如拉家常一般的說道,“這一路來辛苦了吧?蜀道艱難,天氣又炎熱。看看你,都曬得黑了。”

李世民拱起手來面露微笑:“托陛下鴻福,兒臣一切都還安好。”

“嗯,那便好。”李適隨意的點了點頭,說道,“朕已經派人將你的漢王府打點了一番。怎么樣樣,還滿意吧?”

“回陛下話,非常滿意!多謝陛下費心。”

“嗯……爺倆就不必說客氣話了。”李適擺了一下手示意竇文場等人退下去。等了片刻才說道:“你離開長安,一去三年。這三年里,發生的事情可真是多。朕也非常的想念你。興許有些奸人挑撥讓我們父子之間出現了隔閡,但朕已經忘記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誼兒,你也不要往心里去呀!家和萬事興,朕還需要你這個能干的兒子,替朕打理江山做許多的事情呢!”

李世民面色不心的站起身來。拱手拜了一拜說道:“父皇明鑒!先前的誤會,就是吐蕃人地離間詭計。現如今,兒臣已經將吐蕃大相尚結贊一行人等拘押到了長安,從他的嘴里,可以得知一切事實的真相。兒臣也想將之前的語會澄清,已還兒臣清白,讓大唐的天下不再生出內亂來。”

“嗯。好,很好。”李適笑瞇瞇的點頭微笑,“這件事情,你做得非常之好。朕得知了西川大勝的消息后,驚喜萬分。于是馬上派人到西川宣旨。讓你與馬燧快快回京來——朕要對你們二人大加封賞!”

李世民面露微笑:“多謝陛下!兒臣只是做了份內之事,不敢奢求封賞。倒是馬燧和許多地官將士卒立下了大功,陛下理應對其封賞。”

“呵呵,你果然很識得大體。”李適笑道,“封賞的事情。朕已經下令讓閣部會同禮部商議了。對了,清明的時候你沒趕得及回京參加祭祀,朕親自在列祖列宗面前給你燒了香。解釋了原由。稍后,你有時間自己去一趟太廟吧。可不能惹了老祖宗們誤會和生氣哦!”

“是!”李世民拱手應了下來。心里卻是罵開了:我這個渾球,是在對我含沙射影么?你已經惹了你的老祖宗生氣了!

李適還是和以前一樣,有什么事情從不正面說清楚。眼下,他只拉著李世民扯家常,一副敦厚長者的樣子。可是二人之間地空氣里,仿佛都已經彌散了一股緊張的味道,讓人分明感覺出二人是貌合神離。勾心斗角。

“對了。”李適仿佛突然想起了一些事情,說道,“太子很想念你這個皇兄。等下你離了御書房,就去一趟東宮吧。還有小文安,他聽說你要回京。高興得手舞足蹈,天天在東宮那邊。纏著太子要去你府上等你,呵呵!”

“嗯。兒臣稍后就去拜見太子殿下。”李世民也沒說太多。李適這是在大打親情攻勢,順著他好了,看又能玩出什么花樣。

李適臉上露出一絲詭異的微笑,說道:“太子早在東宮給你收拾出了一個房間,等著邀請你去小住幾天。你難得回一趟京,也別這么急著回去。就應了太子的心意,在東宮住些日子吧。漢王府里估計也不會有什么大事,朕派竇文場每天去照料照料就行了。你們兄弟一向感情比較好,現在正好在一起敘敘么!”

李世民心頭一震:終于露出狐貍尾巴了——讓我住在東宮,軟禁么?!

“怎么,你不愿意?”李適故作疑惑狀。

“哦,不!”李世民說道,“兒臣也很想念太子。只是……兒臣怕給太子添了麻煩。多謝陛下的關心照顧,漢王府住著也還很舒服。而且,兒臣帶來地幾個隨從,都是戰場上橫行慣了的粗人,不太懂規矩。如果沒有我從旁管束,我怕他們在長安鬧出亂子來。”

“哦,這有什么關系?”李適釋然的說道,“你們是兄弟嘛!兄弟之間還講這種客氣么?你從西川帶來地隨從沒多少人吧?朕將他們安排進皇宮里,臨時擔任東宮戌衛好了。等你要走的時候,就再帶走。這樣你就能將他們帶在身邊管束了。另外,你的侍婢和宦官估計也是用得順手了,也一并帶在身邊吧——多和太子相處相處,你們兄弟二人,彼此應該好好的相處的,以作天下概模嘛!”

“是……”李世民拱手應了下來,表情淡然,也沒表示什么。心想好歹將自己的幾個人要到了身邊。

他知道,這已經是李適所能想到的,最為緩和的手段了。姑且不妨順著他地藤摸上去,看看到底能摘到什么瓜。

“嗯,好、好……”李適連著好了好幾聲,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好。過了一會兒他說道:“朕今日有些累了,你趕路也很辛苦,早些回去歇著吧。既然你準備和入住東宮了,就明天再去會太子吧。明天,朕會讓竇文場帶人去漢王府接你。你回去后,做做準備。好了,你且先退下。”

“兒臣告退。”李世民拱著手,退了出來。

門口,竇文場半陰不陽的對著李世民拱手哈腰的行禮:“漢王殿下千歲,千千歲。”

“竇大人也別來無恙?”李世民瞟了他一眼,自顧昂揚走了。

竇文場看著李世民的背影,冷哼一聲,露出一個冷笑。

李世民緩步走出了紫辰殿,看著夜幕之中的大明宮,心中反而出奇地寧靜。李適還是那個李適,當著面絕對不會表現出什么不滿或是敵意。他的一些手段,處處透著小人心態,很讓人惡心和厭煩。他這樣單獨將自己叫了去,卻只是閑拉家常,對發生地大事只字不提。無非就是為了表現自己心胸寬廣。可是他越是這樣,越是欲蓋彌障。這個心胸狹隘的小人,說不定已經在心中將漢王處死了一千次、一萬次。一個目光短淺、智術更短淺的窩囊廢!

可是這樣的一個人,偏偏就是皇帝。

李世民悶悶的長哼了一聲:“來吧……我早就說過,不會再退讓,也不會再給你機會了!如果我們之間一定要分個勝負死活,那么,倒下的那個,肯定是你!”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