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重生李世民

第307章 國事家事

第307章國事家事

一天之內接連發掘了張、薛平這樣的人才,又遇到了張萬福,聽說了許孟容。看起來,這四個人都是可堪大用的人物。李世民的心情一陣大好。

時近傍晚,武元衡也從尚書省回到了東宮。李世民連忙拉著他一起共進晚餐,說一說今天這些值得高興的事情。

武元衡聽完消息,雖然還是一如往常的淡淡微笑,但李世民看得出他也是十分的高興。待李世民說道,武元衡也道:“殿下今日連遇好事,微臣這里也有幾個好消息。”

“哦?快說來聽聽!”李世民頓時興致大起。

武元衡不急不忙的說道:“微臣在吏部整理官檔,查閱了今年的進士與進士及第一些人的試卷。我發現其中有一名進士,投的是公卷,直接送到了吏部。可見此人出身寒微,在長安沒有門第附蔭。但我看他文章,才華橫溢見識卓著,多針諷時弊。如暗諷宮市與五坊小兒,反對間架與除陌等稅,聲言民間疾苦。只不過,言辭十分的隱晦,詞藻華麗飄灑,頗有古風。”

“哦?那你可把公卷帶來了?”李世民急問道。

武元衡微笑道:“微臣知道殿下肯定會對這樣的人感興趣,于是就將公卷帶來了。”說罷,便從袖中取出了一份試卷,交給李世民來看。

李世民細細看閱了一遍,果然正如武元衡所說,言辭華美,卻又言之有物。可見此人不僅滿腹才學,而且胸中有濟世輔國的拳拳之心。

“韓愈,字退之?”李世民眉頭微皺,“此人的名字,好生耳熟啊!”

武元衡笑道:“如果薛存誠在這里。殿下就不能從他口中,得到更多的一些消息了。資明兄歷來關心仕林儒生們的事情,這樣一位才華橫溢卓爾不凡的學子,他應該是在殿下面前提起過。”

“哦,對、對!”李世民一拍額頭,驚呼道,“大約是在二個多月前。那時我正好有傷在身,天天臥床養傷,就扯著他給我講一些儒林里發生的事情。當時他曾對我提過一個叫韓愈的年輕人,今年年方二十歲,卻是才華出眾震驚儒林。為仕人所推崇。想來,就是投上這筆公卷地進士了?”

“不錯,正是他!”武元衡臉上的笑意更濃了。

李世民將手一揚:“沒說的,將此人喚到東宮來,我要親自見他。”

武元衡的眉頭卻是皺了起來:“可惜……據我剛剛找吏部的舊僚詢問情況。此人在今年的春闈中,被淘汰了。因為文章影射的內容太過敏感,他又沒有達官顯貴地推薦。于是這一次沒有讓他入圍。后來我又找他同期的進士詢問的情況,據說此人在兩日前離開了長安,好像是要前往徐州,受徐州刺史張建封之邀出任他的賓佐。”

李世民愕然道:“這樣一位大才子,出任一個區區刺史的賓佐幕僚?這可真是鬧大笑話了!之前朝廷上地那些人,個個都茍且偷安不敢惹事,他們是敢韓愈這樣的文章被皇帝看到,然后連著將他們一起治罪。一路看就因為這樣。還不知道走落了多少,有真才實學又有報國志愿的能人志士。傳我令下去,讓野詩良輔派幾個辦事穩妥的飛龍騎將士,出城去給我追。才走了兩天,相信這時候頂多才到洛陽。汴州正陷入戰亂。韓愈肯定是不敢從那邊走的,必定走水路繞走商州。跟他們說。要是請不回韓愈,他們自己也就不要回來見我了。”

“是。”武元衡拱手應了一聲,轉身就要走。

“哎,你坐下。”李世民急忙忙地拉著他坐了下來,笑呵呵的說道,“這里還有這么多的宦官和宮女,傳個話讓他們去就行了。你現在可是三品尚書,怎么還干這些跑腿地事情?”

武元衡也呵呵的笑了起來:“官職無論大小,都是為大唐辦事,為太子殿下效力。”

李世民悠然的長嘆了一聲,說道:“伯蒼啊……算起來,你我相識也有五六年了。你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你高坐華原縣衙時的情景么?”

武元衡也笑了起來,甚是懷念的說道:“當時,微臣就是一個渾身血氣旺盛的初生牛犢,什么也不怕,只知道蠻干。若不是太子殿下出現,想必微臣這條性命早就葬送在雍州了。”

“這種事情你提它作什么?”李世民笑道,“一晃眼,五六年過去了。我們當時在雍州驛站里說的一番話,到了今天居然都一一印證。這難道……就是天意么?”

武元衡悠然說道:“人不欺天,天不負人。太子殿下能走到今天,也是既定地宿命和不懈努力的結果。大唐的天下注定要在你的手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微臣地心中……實則非常的激動。撥開云霧見青天,終于等到這一天,殿下和微臣都可以大展手腳,為經營嶄新地大唐竭盡全力了。”

“是啊!”李世民也感慨道,“其實從一開始,我們就矢志要匡扶大唐,讓它恢復往日的盛世氣象。可是,一直以來都是處處掣肘,由不得我們。要想達成我們的理想,就必須要站到最高峰。為了這個目標,這幾年來我殺伐萬人費盡心機。在旁人的眼里,我或許是個冷血暴徒或是奸險小人。不過,我都不在乎了。我在乎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唐必須要重振旗鼓,光復往日氣象。”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主乾坤者不忌毀譽。”武元衡說道,“太子殿下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不管世人現在對你如何評價,將來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說得好。伯蒼不愧是我知己。我想,普天之下也只有你,最了解我的心哪!”李世民笑呵呵的和武元衡共飲一杯,然后說道,“薛存誠今天還沒回來,是輪到他在弘文館里當值么?”

“正是。現今朝中只有玄卿公、陸贄兩名宰相。弘文館里人手不夠。所以,中書省和門下省的一些官員。也被輪調過去值夜。”武元衡說道,“近日三省六部里的變化與舉措極多,弘文館里的事務異常繁忙。所以資明兄下朝之后就一頭扎進了弘文館,到現在也沒出來過。”

“嗯,真是辛苦你們了。”李世民嘆了一口氣,說道,“朝廷新立萬廢待興。正是最辛苦地時候。你們自己,也要多多注意身體。還有,你和薛存誠,現在都是三品大員了,該有自己的宅第。老是住在東宮崇文館里。也不象話。人家一說起來,還怨我大唐的朝廷,連諫議大夫和尚書的房子都供不起,豈不令人笑話?明天抽個時候,你和薛存誠一起和我到長安城里走走。喜歡哪處的宅子。我給你們辦了。”

武元衡慌忙道:“這個……微臣自己想辦法就是。這些年來太子殿下對我們賞賜極厚。這種事情,就無須勞煩太子讓朝廷破費了。”

李世民笑了起來:“你放心,我這個窮太子。現在可沒錢給你置宅子。之前朱雀門一事后,不是有許多達官豪紳被徹底清出了長安么?他們的宅子可是富麗堂皇得很。空在那里多浪費啊,我看就將你們安置住進去。”

沒想到武元衡一下就拜倒下來,鄭重說道:“太子殿下這份心意,微臣當真是心領了。只不過,微臣絕對不敢住進這樣的豪宅。太過安逸和奢華地生活,會讓微臣心生懈怠不思進取。而且,殿下用收剿來的房宅賞賜微臣等人。也會落下不好的名聲。微臣勸殿下,將這批宅第沒入國庫,將來用來賞賜有功之人,或是賣取錢財后補充國庫,這方為上上之策。”

李世民無奈的搖頭笑了笑:“好吧。快起來,我依你就是。只希望你那妹子回來后。不要罵你這個犯傻的大哥。”

武元衡微微怔了一怔,說道:“算來……我與家妹分開也有些日子了。太子殿下與馬燧一同進京,到現在也有很長時間了。仕子與太子妃,現如今都還在西川。吳妃估計現在也已經生產了。太子殿下是不是也該為他們做個安排了?”

說到這些,李世民心中也輕輕地酸痛了一下,嘆了一口氣說道:“你以為我不想陪著家人么?至從我到了長安后,局勢就沒有一天是太平安穩的。將他們接來,我不放心哪!再說了,墨衣給我生了個兒子,至今還沒有滿百天。這時候長途跋涉,他們母子倆肯定都會受不住。而且我如果只將墨衣母子接來,唯留吳月琳在西川……又顯得太過偏心了,這對她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我索性再等過一段時間,讓吳月琳生產以后也滿了百天,再將她們一起接來。”

“殿下果然是已經思慮妥當,是微臣多慮了。”武元衡說道,“可是……現今殿下仍沒有立太子妃,世子也沒有取名字,這倒是有些不妥了。只要淮西和河北的兵亂暫平,殿下隨時都可以登基。立太子妃與世子的事情,殿下也該考慮一下了。”

李世民地眉頭皺了起來,緩緩點頭道:“其實……這些日子以來,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現在的太子妃,無疑就是將來的皇后。現在地世子,也很有可能就是將來的國儲。此事異常的重大,事關我們李家和大唐將來的命運,所以,我一定要慎之又慎,并不急于下決斷。至少,也要等到將她們都接到了長安,再細作計較。”

武元衡點了點頭:“這是殿下家事,微臣也就不多言了。既然殿下已經有了安排,那便最好不過。”

李世民偏過頭來,眼神灼灼的看著武元衡:“你有話對我講,對么?”

武元衡微笑:“微臣說過了,這……只是殿下家事。”

“既是我的家事,也是國事。”李世民說道,“再說了,你我之間親如兄弟,我的家事也不就是你的事情么?有什么話,不妨直說。”

武元衡猶豫了一下,說道:“微臣也是一己之見,淺薄之處,還請殿下千萬不要怪罪。”

“說吧,直言無妨。”

武元衡說道:“殿下深愛獨孤墨衣,這幾乎是世人皆知地事情。獨孤王妃天生麗質、聰明過人而且巾幗不讓須眉,更兼是東女國女王,出身高貴大方。而且她通情達理對殿下千依百順,足以堪任東宮主母并在將來母儀天下。”

李世民點了點頭:“嗯,接著說。”

武元衡說道:“可是……如果讓他當太子正妃或是皇后,也有兩個弊端。其一,就是她身上的蠻夷血統與出身。雖然殿下與我等并不在乎,可是天下仕人百姓就是喜歡拿這種事情當作談資,這對殿下將來執掌天下,或許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其二,獨孤王妃生長在以女為尊的東女國,雖然她跟隨了殿下已經大為改觀,但仍然表現十分的搶眼,風頭太盛。這在中原仕大夫一些人地眼中,陰氣太盛可是大忌。尤其是當年……武氏出了一個則天圣后以后,這樣的忌憚越發地明顯。所以,她的強勢,也會成為她母儀天下的阻力。”

李世民眉頭深鎖點頭贊道:“說得好。其實我的心里,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立后的事情,事關天下,是要考慮得周全一點。我不否認我對墨衣是有些偏愛……但是,立后這件事情,并不是我個人的私事,我會從大局出發考慮周全再下決斷的。那么,照你這么來說,只好立吳月琳為正妃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