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戰國做皇帝

第二百三十六章 針尖對麥芒

其實,這并不是蒙驁的本意,而是出自應侯范雎的謀劃。前軍大將蒙驁前番受了趙括的背后一刀的窩囊氣,若是按照蒙驁的意思,他早就揮軍南下,一鼓作氣打下汜水之地,好好出口氣了。他相信十萬秦軍的實力,更清楚那韓軍戰力根本不是秦軍的對手。

這應侯范雎實乃曠世大才,面對大秦東出的鐵血大爭,此時的他心底沉定得很,很有些氣定神閑的味道。因為他自覺為大秦東出而作的謀劃一環套一環,早已布置妥當。

眼下秦國一路特使迷惑山東諸侯,一路大軍威逼韓國和周王室,如此一來軟硬兼施、相輔相成,他毫不擔心韓國和周王室會出什么意外。

這些日子,外松內緊的應侯范雎穩坐釣魚臺,他心想:等著再過些時日,且看那韓國和周王室,如何乖乖地把汜水之地獻給我秦國。屆時,我范雎之名就要聲震列國了

韓國求援特使來到趙國之時,秦國十萬大軍已經威逼汜水之地整整三日。趙王丹看完韓王親筆寫來的求援羊皮卷,這才立馬醒轉過來,原來大將軍趙括所說并非是憑空猜測,秦軍所圖果然并非僅僅是汜水之地,而是野王、是上黨。

趙王丹緊急派出十余路宮人作為特使,迅速地召集趙國朝堂重臣。次日,那趙國入夏以來的第一次大朝會便隆重地開幕了。

在這次大朝會上,大將軍趙括又運來了那碩大的沙盤,趙括揮舞著竹節鞭,聲調昂昂地陳述著汜水和野王、野王和上黨、上黨和邯鄲之間的要害關系。

隨后,大將軍趙括一把甩脫那竹節鞭,向眾臣拱手為禮,運足丹田之氣,將秦軍此番東出的真實意圖一字一句、環環相扣地慷慨講解。趙括為了說服趙國的重臣們,為了說服趙王丹,此番將那在御林軍中練出來的口才發揮得淋漓盡致。

趙括一番話說完,那響亮的聲音繞梁不絕,但滿朝堂的文臣武將們卻難得地沉默了下來。這大將軍趙括料事如神的本領,他們多多少少地都曾領教過。此時聞言那秦軍奪取汜水之地,竟然是劍指趙國,趙國的群臣們不以為然的有之,心頭凜然的有之,甚至暗罵趙括危言聳聽的亦有之。

過了半晌,那上將軍廉頗終于憋不住了,他甩了一把那濃密的胡須,開口問道:“敢問趙括大將軍,依你之見,我大趙該當如何?”廉頗并未反駁趙括的推測之論,相反地,經過趙括略略地提醒,他這位勇冠三軍的百戰名將,就知曉了這其中的利害。

“合縱列國,共抗暴秦”大將軍趙括轉過身來,對上將軍廉頗施了一禮,朗聲回道。

上廉頗問完這話,卻再無下文。只見他緩緩地捋著長須,瞇起了那雙銅鈴般的大眼,默默地沉思著,在心底仔細地琢磨著這合縱到底能有幾成的把握,琢磨著魏國、楚國、齊國等大國對秦軍此舉,又會有何反應。

“若合縱不成又當如何?”一個滿是嘲弄的問話聲響起。大將軍趙括循著那聲音望去,只見那平陽君趙豹正拿著一雙眼睛,上下打量著自己,顯然對自己秦國劍指大趙的論斷有些不以為然。

趙豹此言一出,朝堂中的重臣們即刻明白了這位趙國高爵老貴族的意思,左右兩班文武,數十道目光齊齊掃向那立在正中的大將軍趙括。

面對這些責難的目光,大將軍趙括卻凜然不懼,他一時間心頭火起,向那平陽君趙豹高聲吼道:“誰言合縱不可成?且不說合縱可成并非奢談,即使合縱不成,魏、楚、齊等國不肯出兵,我大趙出兵又如何?”

“無知小兒,無知小兒,可曾見識過那秦軍虎狼何等兇殘?可曾見識過那白起、蒙驁的厲害?”平陽君趙豹被趙括頂得有些怒了,他渾身顫抖著,指著趙括大聲咆哮著。

一旁的上卿藺相如眼見形勢不妙,他靈機一動,趕緊出來打了個圓場:“平陽君暫且息怒。以在下之愚見,秦國大軍并未一舉拿下汜水,莫若,我大趙少待數日。韓王派出的求援特使,想來不僅僅只派向我大趙一路,等等看看那魏、齊、儲等大國的動靜再說。”

上卿藺相如素有急智,他這倉促間想好的應對之策,可以說是四平八穩。那其中的意思就是,若各大國決心合縱救韓,趙國自然順勢派出合縱大軍;若各大國對此毫無反應,那大趙強自出頭得罪了暴秦實乃得不償失。

趙括所說的上黨危局,藺相如也曾考慮過,但是這位略略知兵的名士,心下以為趙國兵力并不弱,再憑借上黨天險堅守,秦國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去。

聽著上卿藺相如之言,大將軍趙括向藺相如這位名士投去了兩道感激的目光,同時趙括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在心底默默念道:靜氣,靜氣,每逢大事要靜氣

“藺上卿言之有理”平原君趙勝理著那濃密的長須朗聲贊道,說話時,他面含笑意地望著藺相如,顯然對藺相如穩妥之議,甚為贊賞。

平原君趙勝話音未落,朝堂重臣附和的聲音接連響起。

“臣附議——”

“藺上卿之言實乃老成謀國——”

“我大趙宜靜觀其變,萬萬不可輕舉妄動——”

此時的大將軍趙括,心底早已恢復了一派澄明,他面露微笑地環視著趙國朝堂的群臣們,心想:“果然不出我所料,靜待各大國之反應,想來那魏國、齊國、楚國也是這等對策,若非如此,那秦國的特使王稽,哪能鉆得了空子?”

“就依藺上卿之言,我大趙靜觀其變最為妥當散朝”少年趙王丹朗聲言道。說話時,他看了看趙括那靜靜地微笑模樣,他心知趙括天賦奇才,既然未在力爭,想來此時已經有了妙策,當下也就未再多言,直接宣布散朝了。

重臣們紛紛散去,擁擠得趙國朝堂漸漸變得空曠起來。緩步慢行的大將軍趙括剛走到大殿門旁,便被那平原君趙勝一把扯住,平原君望著趙括滿臉的笑意,忙輕聲道:“趙括大將軍,莫急著走,且隨本君去見我王,將你那備用之策細細說來,本君定會助你一臂之力”

說完,平原君趙勝急匆匆地拉著趙括,便往王宮的御書房趕去。待進了御書房,趙括氣定神閑地將那備用之策一番分說,一旁的平原君趙勝又連聲附和,聽得趙王丹頻頻點頭。

今日的大朝會,這趙王丹覺得已經駁了趙括這昔日同窗、知己近臣的面子,這酷愛面子的趙王,此時再也狠不下心來拒絕趙括的備用之策。

加之,趙王丹雖不識兵,但聽著大將軍趙括和平原君二人的解說,覺得這備用對秦之策,沒有那么多的彎彎繞,可謂是外松內緊、綿里藏針、直插要害,堪稱絕妙。

于是乎,趙王丹順水推舟,終于昂聲大贊著點了頭。

且說秦國那頭,就在蒙驁的大軍抵達汜水之地五日后,秦國丞相、應侯范雎那軟的一手使了出來,他給韓國、周王室擺了個陣,更讓山東列國諸侯不自覺地放松了警惕。

應侯范雎派來了他的大恩人河東守王稽做為秦王特使,向汜水兩岸的韓國、周王室兩方申明:秦國無意全部占領汜水流域,只求將與河東郡、河內郡遙遙相對的大河南岸的河段劃歸秦國做渡口,秦國便立即退兵

戰國之世,列國相互封堵,對關隘要津的爭奪原是尋常。地勢不利之強國威逼占據要津之弱國割讓關津者,更是屢見不鮮。秦國特使一申明秦軍意圖,各國斥候立即飛馬回報本國。

齊、魏、楚三大諸侯國一聽此番并非滅國之戰,便立即松緩下來,嘈嘈發兵救援的聲浪也頓時平息了,聽到這消息,趙王丹更是覺得自己有先見之明,心想若不靜觀其變,這下趙國豈不成了出頭鳥。

大將軍趙括聞聽此訊,微笑著搖了搖頭,心下道:這山東諸侯就這么進了陣,那應侯范雎著實厲害。不過,諒你范雎如何也想不到,你那計謀早已被俺這穿越男識破,俺已經在那要害之地,馬上要布下深深的陷阱等著你了。

就在應侯范雎擺出陣的同時,大將軍趙括也緊鑼密鼓地籌劃起來。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此時最為輕松的卻是那受害方之一的周王室。聞聽秦軍此來不是滅他東周,在那昏庸的周赧王差點樂得差點昏厥過去,在他看來:洛陽王畿瀕臨大河的土地本來就荒蕪人煙,沒有國人居住,幾處要塞也無兵可守、形同虛設,便割給秦國何妨?

與王稽會商的東周王室特使,立即回報周赧王,這位老天子卻只是一句回詔:“只要秦不滅周,特使但全權行事。”于是周室特使立即與秦軍達成盟約,割讓了洛陽王畿的河外渡口,不再跟著韓國四處奔波求援了。

(八度吧

為了方便下次訪問,請牢記,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