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戰國做皇帝

第兩百六十二章 震怒

穿越戰國做皇帝正文

穿越戰國做皇帝正文。

(求票票,急需各種票票,期待書友們的支持,小生拜謝)

秦將桓龁猛攻老馬嶺北段的同時,那秦軍老將王龁也在中段向老馬嶺發動了猛攻。()老將王龁將統帥的五萬士卒分做兩撥:攻擊高平關的一撥計兩萬士卒,另外三萬士卒堵在高平以北的山林中埋伏。

待聽到南北兩邊喊殺聲一起,高平關后的兩萬趙軍,便立即分兵兩路策應。北上增援老馬嶺的一萬趙軍,堪堪進入山道便早早埋伏的被秦軍伏兵猛烈突襲,一番拼殺后,趙軍死傷大半,眼見已是不敵,匆忙回兵撤退。

那高平關攻防卻是異常慘烈,趙軍士卒的抵抗相當地頑強,只見處處殘肢斷臂橫飛、鮮血四處噴涌,秦趙兩軍一直鏖戰殺到正午尚不見分曉。就在這時,又是一支奇兵殺到。那老將王龁原已派出兩千山民子弟組成的奇兵,攀緣跋涉秘密潛入高平關南北兩山,此時趁著秦趙兩軍正面拼殺膠著的機會,便伺機沖下山嶺,對高平關發動了居高臨下之猛攻。

然則,趙軍在兩里寬的山谷底仍然駐扎了一軍,南北山腰的關城守軍,雖被山頂秦軍的箭雨、巨石壓制得無法攻出,但谷底趙軍卻是巋然不動。便在此時,眼見形勢危急,那高平關后的一萬趙軍也從谷底陘道殺入,兩軍合一,與秦軍竟是僵持住了。老馬嶺西谷口,那老將王龁見狀大急,正所謂急中能生智,王龁陡然間心中一亮,便以旗號遙遙下令南北兩山山頂秦軍,重新猛攻趙軍山腰關城,同時自己親自率領一萬步騎,以颶風一般速度和氣勢沖進谷底陘道。

那谷底趙軍受山頂秦軍牽制,不得不斷躲閃凌空砸下的山石箭雨,面對西面谷口修筑的壁壘防守便有所疏忽。此種山地大戰,極少出現騎兵,王龁一萬步騎的突擊,竟是大出趙軍意料之外。老將王龁身先士卒,高聲吶喊著,率著那一萬步騎冒著不甚密集的箭雨,一個沖鋒便殺入了趙軍壁壘。

步卒抗騎兵,不借壁壘、不結陣便大見劣勢,簡直就是自尋死路。那壁壘一破,趙軍步卒頓時大亂,幾個回環沖殺,殘余趙軍便丟盔棄甲地逃進了兩邊山林。

秦軍老將王龁眼見戰場的形勢漸趨明朗,便立即下令騎士下馬步戰,與步軍合兵一處,分兩路從山道攻關,上下夾擊,又是搏殺一個多時辰,那高平關終于被秦軍攻陷。高平關的城頭上,滿身血污的老將王龁喟然一聲長嘆,接連帶著士卒們攻山,心力和腦力都已經疲憊至極,但是望著這辛辛苦苦,犧牲了無數將士性命拿下的關城,王龁終于舉起了一口氣,揚起長劍對空一聲長嘯。

老馬嶺受到攻擊的消息傳到長平大營,那上將軍廉頗心下一驚,即刻親率三萬鐵騎從長平西去馳援,但是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已經喪失了先機的廉頗終究還是晚了一步。

待廉頗趕到老馬嶺時,已經是暮色蒼茫的黃昏時分了。看著老馬嶺、高平關兩面山嶺上,星星點點的火把連綿不絕、黑色旌旗獵獵飛舞,再聽聽秦軍士卒們漫山遍野地吶喊鼓噪,那老將廉頗登時面如寒霜。

“他娘的,早晚殺光你們這幫秦人”廉頗無奈地沖著那山頭罵了一句,眼見已經喪失了戰機,他隨后令旗一劈,便掉轉馬頭返回了。

短短兩日之間,老馬嶺營壘便告陷落,趙軍布下的三道防線已失其一,原本以為穩固異常可做堅守的防線,竟然倏然間出現了松動的跡象。消息傳來,趙軍從將領到士卒,無不心下惶惶然,一股對秦軍銳士恐慌的情緒,漸漸在軍中蔓延開來。

每日巡查趙軍各處營壘的上將軍廉頗,已經覺察到了這種軍心浮動的跡象,心下連道不妙。那日巡查回到長平大營后,廉頗連夜上書趙王丹和平原君趙勝,將太行南三陘陷落、老馬嶺失守的詳細戰況匯報了一番,并當即請求增兵十萬,加固防線。

廉頗的戰報書簡還未到,大將軍趙括的請戰密書卻是先到了。趙括的密書傳遞由鐵鷹營的密探進行,趙括苦心打造的鐵鷹營的情報網絡,領先這個時代兩千余年,其傳遞速度和準確性自然不是廉頗的探馬斥候可比。

閱完大將軍趙括的密書后,少年趙王丹大為震怒,趙王丹因為心底的驚懼,那本就蒼白的面色剎那間變得沒了一絲血色。老馬嶺防線失守,趙王丹本以為固若金湯的防線,竟這樣輕易地被秦軍撼動。少年趙王丹雙眼無神地喃喃著,他心下著實慌了,一股怒火陡然升起,只是憋著那滿腔驚懼的怒火,卻是找不到發泄的對象。

“廉頗誤我,廉頗誤我——”少年趙王丹嘴唇哆嗦著,將趙括的羊皮密書抖動得嘩嘩作響,“本王悔不聽趙括當初之言,堅守耗敵,那秦軍被耗得生龍活虎,我趙軍的老馬嶺防線,卻是一觸即潰,堅他娘的守”

心頭慌亂的趙王丹已經有些口不擇言,對廉頗這位百戰名將竟然一句粗話破口而出,聽得那被緊急召來的平原君趙勝悚然動容。

平原君那肉呼呼的圓臉接連顫動了幾下,顫悠悠地說出了一言相勸:“我王,上將軍廉頗的戰報未至,眼下情勢不明,我王暫且稍安勿躁。”

趙王丹慌亂的眼神望了望平原君趙勝,竟然開口對這位德高望重的王叔言道:“王叔莫非以為趙括欺我?這防線陷落豈是兒戲,那趙括身為大將軍,豈能不知道其中的厲害”趙王丹這句話說得又快又急,在王叔平原君面前,這位少年趙王終于忍不住失態了。

那平原君趙勝稍覺尷尬,白凈的面皮上飛起一抹紫紅,他拱了拱手,對趙王丹言道:“我王,趙括乃王氏宗親,又為十萬御林軍之統帥,斷然不會欺瞞我王。但茲事體大,我王稍待一日,等等那上將軍廉頗的戰報何妨?”

聽平原君說得十分鄭重,趙王丹連連干咳了數聲,他意識到自己是有些失態了,于是趙王丹費力地克制著心頭的怒火和驚慌,默默地點了點頭。

第二日,等得已是不耐的趙王丹和平原君趙勝,終于收到了上將軍廉頗發來的戰報書簡。迫不及待地看完戰報后,那趙王丹氣憤地一把將書簡摔落在地。

趙王丹瞬間心跳加速了,他望著面色凝重的平原君趙勝,怒吼道:“這就是我大趙百戰名將之堅守耗敵?是不是要耗到本王被秦軍擄去,他廉頗才稱心”

平原君趙勝望著震怒到極點、也驚懼到極點的趙王丹,沉聲出言提醒道:“我王,論軍國大事,不可誅心。唉——速速召集眾臣,商議出對策,才是當務之急。”

“好好好,且依王叔之言,速速召集眾臣至朝堂商議”那少年趙王丹雙手哆嗦著,條件發射一般尖聲喚來一個貼身的宮人,令其即刻動身召集文武眾臣去了。

王宮大殿中登時沉寂了下來,少年趙王丹和王叔平原君趙勝一時間相對無言,就這么安靜地等了大約一個時辰,平陽君趙豹、上卿藺相如、上卿虞卿、老國尉許歷等一般朝堂重臣便匆匆趕來。

少年趙王丹抖動著手中三份趙括的請戰密書,以南三陘關隘陷落、老馬嶺防線失守為由,痛斥廉頗堅守耗敵之策的失誤,力陳趙括以攻對攻之策的可為之處。

對于這些抗秦的方略,趙括在密書中早已對趙王丹詳細言明,因此趙王丹一番話說得入情入理而又慷慨激昂,聽得眾臣心下砰砰直跳。

真的要臨陣換將?真的要以攻對攻?眾臣們心下有些躊躇了,秦軍來勢洶洶看來簡直其銳不可擋,讓趙括對對攻秦軍是不是太過行險了。

那趙王丹話音落定后,平陽君趙豹、平原君趙勝等一幫元老重臣紛紛諫言換將不宜。這番君臣之爭甚為激烈,一直持續了半日再加整整一夜,方才塵埃落定。

最后,在眾臣們的堅請之下,少年趙王丹不得不讓步了,為了穩定軍心,他不得不繼續讓那令其大失顏面的上將軍廉頗,繼續統帥趙軍,并當即同意廉頗增兵之請,再次派出十萬大軍火速馳援上黨。趙王丹又下令廉頗,務必堅守丹水和石長城兩道防線,勿使秦軍再前進一步。

同時,趙王丹下令大將軍趙括即刻返回邯鄲,其理由是援軍十萬,需要由大將坐鎮統籌調度,前番曾率十萬大軍馳援上黨的趙括,自然是不二人選。其實,趙王丹這只是找個恰當的借口而已。

秦軍攻破南三陘和老馬嶺防線,趙王丹覺得有些慌亂看不清局勢了。他的本意是將趙括這位天賦奇才的大將軍召到面前,在聽這趙括將前線的軍情、適宜的戰術條條縷縷再細細分析一番。

雖然此番換將未成,但是趙王丹已經在心底打定了主意,待時機一到,這力主與秦軍對攻的大將軍趙括,當全力推上趙軍統帥之位。

大將軍趙括火速返回邯鄲后,立即著手整備援軍,其雷厲風行的動作,讓趙國君臣們再次領略了這位天賦奇才的風采。僅僅過了十余日,趙國十萬大軍便火速開往上黨趙軍的長平大營。

經此一役,眼見南三陘、老馬嶺相繼陷落的上將軍廉頗,非但絲毫未見慌亂,反倒是更見篤定了。

在廉頗看來,雖然丟失了西線壁壘與高平要塞,然則卻也大大平息了趙括、弧茄在趙軍將士中蔓延開來的狂躁輕戰心緒。這廉頗此時變得分外固執,那趙軍對堅守的不滿和對秦軍攻堅之術的恐慌,卻被他選擇性地視而不見了。

在固執的上將軍廉頗眼中看來。此番南三陘及老馬嶺之敗,與其說敗在戰力,毋寧說敗在輕率求戰的輕敵之心。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變法以來,趙軍數十年縱橫天下無敗績,便是對秦軍,也有過閼與之戰的煌煌勝功。

此次與秦軍第一次做大軍抗衡,無論老廉頗如何反復申明秦軍優勢而主張堅守待機,事實上都沒有消除趙軍將士的輕攻輕敵心緒,趙括以五百騎兵與弧茄合力誅滅秦軍四千士卒之戰,更是讓騎射勁卒們愈發驕傲了。

如今猛遭一敗,廉頗想來那些主戰的趙軍將士們當悚然警覺了,對自己這位大軍統帥當初堅守耗敵的苦心部署應該有了痛切體味。正因為如此,老將廉頗才更是篤定了。

那日在中軍帳聚將議事之時,廉頗聲調鏗鏘的高聲放言:“有我鐵心堅守的趙國猛士三十萬在手,那秦軍銳士縱是虎狼之師,也休想再占趙軍之便宜”

上將軍廉頗有些盲目地自信了,關隘、防線接連的松動,卻是讓他對秦軍攻堅破城之能愈發重視,更是鉆牛角尖一般確信自己的堅守耗敵,才是抗擊秦軍、保衛大趙的不二戰術。

廉頗此時還沒有料想到趙國朝堂的心思,他以為趙國能耗得起,但是眼見糧草日漸減少、防線日漸松動的趙王丹,卻是耗不起了。人家趙王丹對他已經沒有了耐性,已在心底謀劃著尋機換將了。

那日十萬援軍抵達后,在長平大營行轅中軍大帳,上將軍廉頗鄭重地命人擊鼓升帳,又將共計三十萬趙軍重新布防。

其一,為加固丹水防線。丹水防線向西前出二十里,以六萬大軍構筑堅實壁壘防守,封堵秦軍從高平東攻之路,同時與丹水壁壘互為犄角策應,兩線共十三萬精兵,決意不使秦軍東進一步。

其二,為增援石長城防線。此番石長城防線廉頗增兵兩萬,有十萬大軍做百里防衛。長平大營駐扎三萬鐵騎,由廉頗親自統率策應各路。一切部署完畢,老廉頗面色肅殺,第一次發出了上將軍生殺令:除非秦軍突襲猛攻,不奉號令出戰者,立殺無赦

就在上將軍廉頗緊鑼密鼓地重新布置防線之時,剛剛取得一場大勝的秦將王龁,便迎來了秦軍的最高統帥——武安君白起。這屠夫白起聽聞老將王龁取得一場大勝后,正是從安邑的秦軍秘密行轅火速趕來。

白起此來目的很明確,他要給剛剛取得大勝的秦軍將士們降降火了。此番秦趙大決,秦昭王、應候范雎和武安君白起謀劃日久,他絕不容許手下的將士們頭腦一熱,而壞了徹底打垮趙國之長策大謀。

日前,老將王龁連番大勝的消息傳到咸陽,秦國朝野上下頓時沸騰了起來。雄才大略的秦昭王聞知軹關陘、白陘、太行陘三座險關、老馬嶺防線盡數歸入秦軍之手,頓時大覺振奮。他當即令長史修成一份密書,令黑冰臺的密探快馬送到安邑的武安君白起手中。

意氣風發的秦昭王,卻將這份密書寫得言簡意賅,其急切求勝之情躍然紙上,其大意就是:本王、應候及武安君原本對趙力的預料,似乎有高估之嫌。經此一戰,那趙軍之戰力已現原形。武安君可酌情決戰,早日平定上黨。若時機成熟,大軍可乘勢而下,進發邯鄲。

武安君白起接到這份王命密書,并未當即回復,卻是冷藏了起來。白起在安邑的秘密行轅接近上黨之地,對前線的大戰情勢自然心里一派通亮,他想用自己的冷處理,讓秦昭王冷靜一下,好好地看清形勢。收到密書后的次日,白起便在兩千鐵騎的護衛下,飛騎趕往上黨王龁的秦軍大營。

老將王龁見武安君親至前線,便便鄭重地率領一班將領至大軍行轅外相迎接,待簇擁著白起入了中軍大帳后,王龁難掩其興奮之情,忙對著白起高高拱手為禮,就要將此場大勝報來。

那武安君白起卻只是冷冷地揮了揮手,示意帳中諸將退下。稍后,那偌大的中軍大帳中便只留下白起和王龁二人。

“武安君,老夫王龁幸不辱使命,此時上黨南三陘和老馬嶺防線已盡歸我秦軍矣”那老將王龁忙興沖沖地報上此場大勝的戰果,緊接著又問了一句,“接下來王龁以為,我大軍當加速疾進,一舉擊破趙軍之丹水、石長城兩道防線,武安君以為如何?”

這老將王龁乃武安君白起的老部署,這些年來王龁跟隨著白起征戰諸侯,屢立戰功,從一個小小的普通士卒,一步步成長為今日能獨當一面的統兵大將,并榮得左庶長的高爵,他對這位武安君白起有著深深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同時,王龁對白起這位身為秦軍最高統帥的恩公之秉性,甚為了解。他心頭明白這武安君白起雖平日里面色陰冷、沉默寡言,但一旦論及戰事卻是慷慨激昂、從不含糊。

此時,見白起聽聞自己的大勝卻是陰沉著臉沉默不言,顯然對自己的這場大勝心下不以為然,甚至覺得自己肯定是哪里出了錯處,要不然那白起早就一拳擊在自己肩頭,那言簡意賅的褒獎之詞早就沖口而出了。

那老將王龁緩緩地垂下了花白的蒼老頭顱,心下默默地沉思起來:老夫此戰到底錯在何處?可是我秦軍士卒攻堅傷亡過大?還是那軹關陘之戰傳到了武安君的耳中?甚或是此戰的時機不對、老夫的預料錯了?

待一一細細想過,王龁便一個個地推翻了自己的結論,一時間捉摸不透白起心思的他,心下有些不安的慌亂了。

過了一會兒功夫,老將王龁如同幡然醒悟一番,原來是自己率大軍強攻南三陘,又和桓龁將軍合作拿下老馬嶺營壘,事先未曾請示武安君。這若是嚴格說來,自己分明是違背軍令、觸犯軍紀了。

想到此處,那老將王龁頓時心下一寒,只是瞬間的功夫,其后背竟然隱隱地生出了一層冰涼的細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