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戰國做皇帝

第兩百六十七章 迷霧

穿越戰國做皇帝正文

穿越戰國做皇帝正文。

趙孝成王五年初春,正是春寒料峭的時節,那帶著些許寒意的春風裹挾著陰險的流言,在邯鄲的大街小巷中肆無忌憚地吹拂起來。春日正是萬物萌動、滋長孕育的時節,這股流言便在春意的滋潤下愈演愈烈,竟然呈現出一發而不可收拾的趨勢。

“秦軍不畏廉頗,獨畏大將軍趙括。”這些日子里,邯鄲的百姓、官吏們見面,互相間議論最多的,就是這不知從何處冒出來的流言。大將軍趙括天賦奇才之名,早已在趙人心中根深蒂固。于是在暗流涌動下,在人們興味無窮的議論聲中,大將軍趙括的聲譽不經意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與此同時,秦軍畏懼大將軍趙括的傳聞,在趙國君臣中,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

那趙王丹初次聽到此傳聞時,他心頭卻是驚喜連連,暗嘆大將軍趙括果真又一次料事如神。臨陣換將乃干系趙國生死存亡的大事,趙王丹必須取得大臣們支持。于是趙王丹并未急著表態,他還要沉著氣、靜靜地觀察朝堂眾臣的反應。

隨后短短十余日,令趙王丹大覺欣慰的是,竟先后有三十余位大臣,向他稟報這流傳在坊市百姓間的消息。

這些大臣們越說越起勁,越說越是有模有樣,甚至連趙括大破燕軍、平叛林胡、奇襲注人這一個個顯赫的戰績,也被堂而皇之地搬了出來。有的大臣甚至高呼天佑大趙,竟降此奇才于王室以輔佐趙王,大趙重振雄風為時不遠,如此等等。

眾口鑠金可積毀銷骨,眾口一詞亦可將人捧上天去。連日來,那本就屬意趙括的少年趙王丹,聽得愈發心潮澎湃了,對自己的識人之明更是贊嘆不已。

就在這流言四起之時,那當事人趙括卻是穩坐釣魚臺,整日間一副任憑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的瀟灑模樣,仿佛那范雎炮制的流言本就不存在一般。

其實,大將軍趙括卻是外松內緊,這股流言來日會將趙國君臣引向何處,趙括清楚得很。他眼看著那趙軍最高指揮權就要到手,心頭沉定的他,正在做著做著為決戰暴秦做著最后的準備。

首當其沖的便是糧草,俗話說:手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慌。大軍決戰其實拼的關鍵是糧草,若是一旦斷糧,那縱然的是鐵打的士卒也撐不下去,不待敵軍來攻,己方士卒嘩變、人爭相食,便會敗得一塌糊涂了。

若是算上即將出動的御林軍,趙國將在上黨防線壓上四十萬大軍,每日里人吃馬嚼消耗得甚為厲害。對于這要害的糧草供給,趙括為平原君和趙王丹出了個兩手抓的主意。

這第一手,乃是借糧。眼下四國之盟中,那韓國已經答應借糧,至于魏國、齊國那頭,趙括打算出手敲打敲打須賈和后勝這兩位權相了。

第二手,乃是動用河套大糧倉的存糧。墾荒河套迄今已有三年,這三年來河套還算風調雨順,那呂不韋為了拼得趙括許諾的高爵,經營糧草賣力非常。倏忽間,河套的存糧已接近兩百萬石。以往趙國不管遇到何事,趙括都未動用這批存糧,就是在為這場秦趙大決之戰做著準備。

其次,便是大將軍趙括為這個時代帶來的各種武器了。大戰將起,武器的消耗也不是個小數目,趙括連日來數次巡查軍器坊,為樂禾、公孫元、宋力等一幫軍器坊的心腹干才們打氣,讓那軍器坊的流水線高速地運行了起來。

備用武器的打造是一個方面,武器的運輸更是一個難題。比如,那連發床弩、霹靂炮車等大型進攻武器,最重者重達數噸,想靠著人力將其運上上黨山地,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趙括和平原君趙勝協商后,四處征募馬匹、健牛。在這冷兵器戰爭時代,只有靠畜力來解決大型武器的運輸問題了。

再次,便是戰術的推演。這些日子趙括經常和一般御林軍的心腹愛將們,站在沙盤前推演到深夜,甚至接連熬了幾個通宵。大將軍趙括卻并未覺得特別疲憊,想著那場即將開始的驚心動魄的大戰,就讓趙括周身熱血沸騰、精神大振。

趙括根據心頭的歷史記憶,將一切可能的戰況模擬出來,和軍師苗單、幕僚韓曲、千夫長陳不群、苗邦、申陽等一幫心腹愛將反復辯證應變之策。

譬如,若是被秦軍斷糧道,當如何防備;若是秦軍佯敗,是急速進攻還是穩扎穩打;若秦軍騎兵沖陣分割大軍,如何以騎對騎;若是不幸陷入秦軍包圍,又當如何組織突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趙括多了兩千多年的見識、軍師苗單積攢半生的實戰經驗、眾將們細心大膽的推想,巧妙地結合了起來,將秦趙大戰推演得如火如荼。

就在大將軍趙括外松內緊、緊鑼密鼓備戰、隨時準備接手趙軍統帥之位時,平原君趙勝已是忙得天昏地暗。

邦交,平原君循著趙括的指點,指示在魏、齊、韓三個盟邦的常駐特使,催糧、借糧,又派遣特使至楚、燕曉以利害,和那不甘認輸的秦國應候范雎,繼續著這場慘烈的邦交大戰。好在大將軍趙括早已為他指明了方向,平原君這位名重于才的趙國權相,在上卿藺相如輔佐下,還算能應付得井井有條。

那日傍晚時分,忙碌了整整一天的平原君趙勝,匆匆趕往趙國王宮,向趙王丹匯報上黨大軍糧草輸運事宜。其間,談及河套大糧倉這兩年來的豐收盛況,自然免不了談到倡議并主持此等墾荒儲糧大謀的大將軍趙括。

待聽到平原君提及趙括,趙王丹便試探著問了一句:“人言秦軍畏懼大將軍趙括,此話,王叔可曾聽說?”說話時,趙王丹定定地注視著平原君趙勝那白凈的圓臉,留心觀察著這位王叔的反應。

平原君趙勝聞言,微微瞇著眼睛,沉默了一會兒,隨后緩緩開口道:“此話,老臣早已聽聞,但老臣惟恐流言有詐,故未敢報于我王。”

“王叔持重,所慮原是不差。”趙王丹見平原君說得謹慎,忙問道,“然則,此事顯見事出有因,王叔能否派出密使、斥候查勘一番,看這傳聞到底出自何處?”

趙王丹自然明白這流言的出處,前些日子大將軍趙括早就給他分析得清清楚楚。他也明白讓這位王叔去查,怕是也查不出真正的源頭來,這位王叔又怎能想到,流言是出自應候范雎的手筆。趙王丹之所以作此說,正是在因勢利導,讓平原君自己去感受一下這流言的威力和大將軍趙括的魅力。

平原君趙勝捋了捋那濃密的長須,拱手道:“我王既有此意,老臣即刻部署查勘便是了。”

短短十日后,便有斥候從上黨陸續回報,這一路消息乃是從秦軍中探出。

秦軍將士中確乎流傳著各種馬服君父子的故事。士卒們夜間在篝火邊閑話,也是高一聲低一聲地說當年瘀與之戰,馬服君屠滅秦軍八萬;年前大將軍趙括又以五百騎兵全殲秦軍四千,這分明是將門虎子、馬服子猶勝乃父也

只有一個喬裝成販運騾馬義商、混入秦軍營地的斥候說,他聽到老將王龁高聲大罵:“鳥大將軍趙括沒來撤個甚賊他娘,那廉頗老卒縮得和烏龜一般,會打仗么?待過夏,便生擒這個老匹夫,殺向邯鄲”

又過旬日,派到咸陽的密使回報,秦國咸陽百姓、官吏,也多議論只當年馬服君勝過秦軍。目下雖然武安君雖不行了,但只要廉頗統軍,秦軍哪位大將都可勝得這老卒,秦國照樣滅趙

最重要的,卻是平原君密使通過楚國大商引薦,與秦國國尉府的幾個吏員有幾次飲酒聚談。秦國吏員們都為武安君即將辭世長吁短嘆,但說到戰局,卻也都是輕松隨便,說那老將王龁可能與大將軍趙括不相上下,但對付老廉頗這等老卒,卻是綽綽有余也

聽著一路路查勘密使的回報,平原君趙勝心下犯難了。以趙括替下老將廉頗,還是力挺老將廉頗統軍?他連日來揣摩不定,連心愛的長須都扯斷了好幾根,竟是不知如何決斷才是了。

此趙括早已非彼趙括,他已不再是那只知夸夸其談、從未上過戰陣的少年,而是為趙國屢立奇功的御林軍大將軍。對趙括這幾年翻天覆地般的變化,一日千里般的進境,平原君趙勝是看在眼底,喜在心頭。

“趙軍騎射勁卒,強在步騎野戰,短在據城堅守......”平原君的耳邊回響著這關于趙軍強弱之論斷,此等論斷平原君的父親——趙武靈王曾諄諄教誨過,而大將軍趙括之論,竟然和趙武靈王如出一轍。進攻,還是防守?兩國近百萬大軍對峙,已近兩年,終須有個結局,如此長守下去,怕是秦軍沒耗退,趙軍的糧草可是要撐不住了。

眼下那瘟神白起將死,進攻可望有勝,莫非當真到了扭轉乾坤的時機?若有此千古良機,自己卻因一己好惡而埋沒良將,豈非為趙國之罪人了?

若是真的要換下決意堅守耗敵的廉頗,平原君趙勝首先想到的不是趙括,而是老將樂毅和馬服君趙奢。老樂毅當年聲勢浩大的滅齊之戰,令人驚心動魄、唏噓不已;馬服君趙奢當年血戰秦軍,屠胡傷,滅八萬士卒,令秦軍數年不敢攻趙。這兩位老將之將才謀略列國聞名、戰陣殺伐決斷之經驗豐富,若擇其中一人為將,定能和那秦軍拼得這場對攻大戰。

然則,近年來這兩位老將,一個心灰意冷、閉門謝客頤養天年;一個壯心不已、但頑疾纏身,這兩位最恰當的換帥人選,竟然無法統兵出戰。何其扼腕痛惜哉

其余的年輕將領,如大將軍李牧常駐代地以備匈奴,這些年來匈奴雖然內部各部落戰亂不斷,但是大趙專力抗秦,若是匈奴趁機南下,趙國后院起火,那就大事不妙了。如此,這李牧不可動。又如樂乘,雖有些將才但和其父相差遠矣,做一軍之將尚可,但做大軍統帥卻是勉為其難了。

趙括?此番真要換上趙括?心中正做此想時,平原君趙勝眼前陡然浮現出趙括那堅毅的黑紅面容。

這些年來,趙括變革軍器坊、墾荒河套、出長策大謀振興趙國,又率領御林軍連戰連捷。隱隱然已現趙國王室中流砥柱之相。對趙括的軍事、邦交才干,對趙括已初露崢嶸的雄才大謀,平原君心下已經欽服。否則,他也不會拿著趙括為參照來教訓那不成器的兒子少原君趙德了。

但若是真要讓趙括統軍決戰暴秦,平原君心下卻有些矛盾。趙軍此戰之敵手可是號稱天下無敵的秦軍銳士呀,若是再過個十來年,等趙括再沉穩、成熟一些,平原君當仁不讓地一力舉薦其為趙軍之統帥。

但是此時,趙括畢竟太年輕了。這么一個王室后起之秀,若是不慎折在秦軍陣前,這對我趙氏而言,豈不也是大罪過。

換將?趙括?平原君趙勝心頭愁云密布。

再細細想想,他覺得若真是讓趙括統軍,除了其過人的兵家之才、十萬御林軍的班底可做倚仗外,尚有其父馬服君趙奢為其攢下的大好人緣。眼下駐守上黨防線的趙軍將士中,多有當年馬服君趙奢部將,幾乎人人都對大將軍趙括欽佩三分,趙括統軍絕然不會生出將令不行的尷尬。

可是,若真的換將,那老將軍廉頗又會做如何想法呢?以廉頗和藺相如為首的趙國新貴族們又會作何想法呢?

趙國新舊貴族之間的矛盾由來日久,眼下沒有生出亂子,乃是因為先趙惠文王不計出身、重用才士,讓這些新貴族們找到了晉身的門徑而已。這些年來,雖然新舊貴族之間矛盾重重,但卻是一直潛藏的暗流,并未爆發過。

說到底,大將軍趙括乃王室宗親,是老貴族馬服君趙奢之子。用這么一個老貴族中的年輕將領,換下新貴族中的百戰名將,會不會引發趙國新老貴族矛盾的爆發?平原君趙勝這位趙國權相不得不慎重考慮。

那夜,平原君趙勝冥思苦想,一直想到天色微明,卻仍舊沒有得出令其滿意的結論。

聽著外間陣陣嘹亮的雄雞鳴唱,一夜未眠的平原君索性起身,叫來貼身女仆梳洗一番,又簡單用了點精致的飯食后,便乘上仆役備好的車馬、匆匆動身離府,往邯鄲王宮趕去。

那日的清晨,邯鄲卻是大霧漫天,人的視野不過丈許。平原君趙勝雖然心急,但馬車也只能緩緩地行著。

那老天爺仿佛和平原君趙勝心靈感應一般,在這春日的清晨,竟然起了好一場迷迷蒙蒙的大霧。平原君趙勝掀開車簾,往大霧中望去,只見一切的房舍、街道都變得朦朧起來。

“秦趙大決,何人堪為將?趙括乎?”平原君趙勝對著濃密的大霧,略顯迷茫地沉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