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戰國做皇帝

第兩百七十一章 恩威

第兩百七十一章恩威

第兩百七十一章恩威

“大風起兮,山河動,御林大軍聲勢雄......”十萬御林軍將士,在大將軍趙括的率領下,整齊劃一地引吭高歌,雄壯歌聲飄蕩中,御林大軍便隆隆便

進了長平關。

御林軍嘹亮的歌聲,頓時引來營壘中長平趙軍士卒們的觀望,不時地有士卒對著御林軍指指點點,還有士卒情不自禁地隨著小聲哼唱了起來。這等唱著軍歌行軍的隊伍,他們確實乃第一次看到,著實覺得新鮮。

行轅大門外,大將軍樂乘等四十多員戰將們,聽到歌聲響起,那歌聲中的豪氣萬丈、激越蒼涼,登時讓他們精神一振。

“這新任上將軍趙括,行軍之法倒真是別出心裁”眾將領們皆是身經數戰乃至數十戰,從尸山血海中滾打出來的,只是稍稍一想,便明白了這軍歌對于激勵將士戰心斗志的妙用。一時間,眾將領對再赴上黨的新任上將軍趙括,頓時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待趕到大軍行轅門外,上將軍趙括朝著前來迎接的眾將們抱拳拱手致意后,當下未作寒暄停留,便帶領著御林軍一班心腹愛將和貼身侍衛劉俠,雄赳赳、氣昂昂地步入了幕府中軍大帳。趙軍四十多員大將,緊隨在趙括的身后,面色肅然地進賬,圍著那碩大的沙盤默然而立。

平原君趙勝眼見上將軍到來,那富態的白凈圓臉微微一抖,算是打了個招呼,隨后便靜靜地立在一旁,等著廉頗和趙括的軍權交接。

那老將廉頗滿是皺紋的老臉卻是波瀾不興,他對著趙括只是輕輕哼了一聲,接著朝趙括一伸手,便索要那王命詔書。剛才的歌聲,老將廉頗也是聽到了,但是心下失落至極的他,對這新鮮的事物卻未生任何的反應,直如充耳不聞一般。

上將軍趙括望著老將廉頗那冷淡的模樣,心想這馬上就要奪了人家的軍權,人家有些情緒也是在情理之中。當下,趙括心中默念“得意莫忘形”的箴言,對廉頗的冷淡便不以為忤,卻是報以淺淺一笑,向廉頗拱手道:“老將軍,昔日趙括多有出言冒犯,還望老將軍海涵。”

那老將廉頗望著一臉坦誠的上將軍趙括,心下頗為詫異。他原本以為,趙括此番漏點勃發而來,定然要抖一抖他新任主帥的威風。廉頗心下早就計議已定,管你怎么盛氣凌人,管你怎么言辭擠兌,廉頗冷淡處之、給你碰個軟釘子便是了。

但眼前上將軍趙括已經擺出了謙遜的低姿態,老將廉頗卻又怎好意思再給人家臉子看。正所謂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是也,只見那廉頗也向著趙括略略拱手,聲音沙啞地言道:“但有王命詔書,上......馬服子宣讀便是了。”

這廉頗本想叫上將軍,不過一個上字剛出口卻是覺得別扭無比,馬上又該做了馬服子的稱呼。誰料,上將軍趙括卻是呵呵一笑,便沉聲言道:“老將軍兩年來勞心勞力,趙括代我王致謝了”說話時,便將手中的詔書徑自塞到了老將廉頗的手中。

趙括這下,可謂給老將廉頗留足了面子,老廉頗的心頭陡然泛起一絲溫熱。廉頗揮了揮他那粗糙的大手,便喚來了一旁的中軍司馬,命其速速將一應公器、案牘陳列上來。

稍后,只見那中軍司馬引著趙括,利索地將將兵符、印信、王劍等諸般將權公器,一一打開展示;隨后那兩名司馬又抬來了滿滿一箱、扎得整整齊齊的竹簡公文,便神情肅然退了下去。

“上...上將軍,此乃將權公器,此乃軍務案牘,帳中四十六員大將聚齊,全班司馬軍吏在列......老夫交接已畢,就此別過了。”那老將廉頗向趙括一一指點完畢,隨后對趙括略略一拱手,說話間便閃身出了大帳。

“老將軍走好——”上將軍趙括目送廉頗背影出帳后,便緩緩地理了理他那披肩的長發,急行兩步向那帥案走去。

微微頷首的平原君趙勝,低聲笑道:“上將軍尊重老將,不驕不躁,頗有大將之風度。令趙勝感佩之至。”

上將軍趙括拱手道:“平原君謬贊了,趙括愧不敢當。”隨后,趙括深深吸了一口氣,那面色頓時一沉,即刻朗聲下令道:“軍師苗單、韓曲,立即清點將權軍務”

緊接著,趙括轉頭又對滿帳的大將肅然下令道:“諸將回營,且安撫眾將士毋得喧嘩今日午飯后,未時再行擊鼓聚將。本上將軍部署大戰”這一路奔波,上將軍趙括可是餓壞了。趙括的長平大戰將起,更是需要一個結實的身板,趙括可不想虧了自己的身子、餓著肚子發布軍令。

不過,趙括這番交代卻是事急從權。本來在戰國之世,軍中有點卯之說,也就是說主帥點將應在每日的清晨卯時進行。但大將軍趙括雖然軍機森嚴,卻不是不知變通之人,就這今日這時辰光景,趙括便將那點卯暫且改成點未了。

“諾”帳中眾將們齊聲應諾,隨后便魚貫出廳去了。趙括這點未之行,想來甚為新奇,但是既然軍令已出,眾將們肅然接令便是了。

趙括原本想留下幾個自己熟悉的將領如樂乘、弧茄、以及父親的老部將,先行謀劃一番,但是想到自己已是數十萬大軍之統帥,凡事還是要本著公心開誠布公最好,于是趙括便朝著那開口欲言的樂乘等將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先行退下。

待眾將退去,上將軍趙括立刻令帳中軍仆準備飯食,稍后便是每人一鼎絲絲冒著熱氣的苦苦菜燉羊肉端了上來。

趙括貪婪地吸著那誘人的香氣,抽出腰間的匕首,叉起一塊羊排骨,毫不客氣地大吃大嚼起來。這一通燉羊肉,趙括吃得甚為痛快,待那鼎中綠油油的羊湯被他呼嚕嚕數口灌下,登時額頭滲出了一層薄薄的細汗。

用過飯后,趙括帶著御林軍的一班心腹愛將們圍著那沙盤看了半日,隨后便伏在案頭,小憩了一會。待覺著時辰差不多了,趙括愜意地伸了個懶腰,便喚來軍令司馬,命其即刻擊鼓升帳。

剎那間,那“咚咚咚——”的戰鼓聲響起。緊接著,進出長平關的幾條山道上,便傳來了急驟的馬蹄聲,各營大將們草草用過午飯后,便紛紛快馬趕到了幕府轅門外等候。

午時末刻,轅門口內第一通聚將鼓咚咚響過,四十余員大將們便紛紛整肅自己衣甲,按照職爵高低,迅速排成了兩列。

原先老將廉頗統軍時,趙軍眾將中原是無人在意如此細致軍務,但踏著鼓點不誤到帳內議事便是了。

然則,大軍中早已傳聞:這曾一戰屠滅八倍于己之秦軍、深得趙王寵信的上將軍趙括,最是講究軍容整肅,且對膽敢違反軍紀者處罰極為嚴厲。今日,上將軍趙括第一次聚將發令,眾將們紛紛如履薄冰一般小心謹慎。

在眾將長列的末尾,那裨將弧茄最是精神,他衣甲擦拭得熠熠發光,那頭顱高高地昂著,一副意氣風發、時來運轉的模樣。眼見曾并肩作戰的上將軍趙括到任,這因主張對攻而被廉頗冷藏了許久的弧茄,終于看到了再次出戰立功的希望。此時弧茄那心頭的烏云早已散盡,晴朗得恰似艷陽高照一般。

及至第二通鼓聲響過,眾將們便神情肅然地魚貫邁進了中軍大帳,依照各自座次,挺胸在各自將墩前,站成了左右兩廂四大排。此時,第三通鼓響,中軍司馬,便是一聲高呼:“上將軍升帳——”

伴著一陣沉穩有力的腳步聲,上將軍趙括便從那只威風凜凜的飛鷹大屏后,昂身走了出來。待來到帳中,趙括肅然對著帥案正中的印信、王劍和令旗,長身一躬,接著退后一步,如山岳般穩穩地立定了。

中軍司馬接著一聲高呼:“未時點將——”便有肅立帥案側后的一個軍吏展開手中竹簡,高聲念著一個個名字點了起來,被點到之將是便赳赳挺胸、響亮的一嗓子“嗨”

此原本所謂的應卯,已變成了“應未”,眾將們略覺新奇,但“應未”時一個個精神抖擻,聲音高亢洪亮。

大將軍趙括初到任,便借這點將來立威。統帥數十萬大軍,若是沒有威信,那簡直就是寸步難行,更別說和秦軍展開對攻大戰了。這點將的程式,講究的是“軍容嚴整“,也就是軍中基本的禮儀之一。點將之時,被點到的大將們絕不許有精神萎靡之態,否則便是觸犯軍紀,要被行軍法的。

對軍風、軍紀最為講究的《司馬法》云:“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軍容入國,則民德廢。國容入軍,則軍弱。在國言文而語溫……在軍抗而立,行而果,介者不拜,兵車不式,城上不趨,危事不齒”

這番道理被古人說得很透徹,軍營的言行風貌與尋常官吏、百姓是完全不同的。此中關鍵,便是軍士的一言一行都要膽氣雄壯、勇毅果敢,而漸漸浸化出沖鋒陷陣、敢于赴死的猛士精神。

當年,曾經在大學參加過兩個月軍訓的大將軍趙括,對此是頗有體會。那一聲“教官好”的吼聲雖然簡單,那正步走看似尋常,但是一宗宗明確具體要求,常年做去,形成一種條件反射,不由得你不生出膽氣與豪情。

這點將之禮儀,趙括早已嚴令御林軍遵照執行,今日初為數十萬大軍統帥,趙括便要借此提振戰心士氣了。

剎那間,中軍大帳中“嗨嗨”之聲接連響起,片刻后點將便告完畢,趙軍四十六員大將竟齊刷刷地一個不缺。趙括目光暖暖地將眾將掃了一遍,便滿意地點了點頭。

(長平之戰,乃冷兵器戰爭史上的第一大戰,其規模、慘烈程度無與倫比,寫好這一戰需要費些功夫,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再適當地加入一些爽快情節,YY過度反而不好。望書友們體諒。)

(第三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