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國明珠

311到底誰是抄襲者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即墨倫珊書名:

平安科學院位于公共租界,三層白色的橢圓形建筑,拱廊型的門,每間房的落地玻璃窗都很巨大,掛著厚重的雙層反光窗簾。進出匆忙的人員里,有一半是穿白色大褂的學者,另一半是穿土黃色制服的帶槍保安。

死板的實驗數據和冰冷的試管、標簽、密封箱。復雜又嚴密的管理制度。這一切反而讓科里夫妻更加神采奕奕起來,他們的氣色明顯比剛來時好了太多,科里太太再也沒有因為忘記吃飯而餓的發生低血糖,面頰也慢慢豐潤起來,這些改變給她帶來了一些中年婦女應有的漂亮味道。

科里太太盤著一個蓬松的發髻,鬢角一縷卷曲的頭發下垂遮著了眼睛,搭在嘴巴上。她伸手攏了一下,別到耳后。

過了一小會兒,耳后的卷發又掉落下來,科里太太又順手卷到耳后。

當那縷漂亮的棕櫚金色卷發第三次掉落下來的時候,科里太太站起身,手中拿著一把裁紙刀,對著鏡子輕輕一削,卷發被她扔進了垃圾桶。

這一幕正好被杏子看到,她驚訝的告訴張美溪:

“那個科里太太,自己拿裁紙刀削掉頭發。”

張美溪笑:

“科學家這樣已經算是很正常了,至少她沒有割到自己的臉。”

平安科學院的伙食好,正餐照顧歐美人的習慣,偏重他們的口味,菜單列的都很費心。

蘑菇湯、炙鰣魚、圓蔥羊肉、烤牛排、漢堡包、蘋果、凍梨。

科里博士吃鰣魚的時候卡過刺兒,然后抻著脖子拼命翻騰白眼兒,被人送進去醫院一次。科學院從此菜單上再也沒有魚。

沃爾夫看大家都是吃水果,用刀子削皮,他也跟著削皮。水果刀割到自己的手指,血珠子普拉普拉的掉,他很認真的把手指頭湊到自己眼前看。

這位博士鬢角禿的十分厲害,看上去像個五六十的小老頭兒,但是行為舉止勉強就是個五六歲小孩兒的樣子。

從醫院拔完魚刺回來的科里博士評價沃爾夫博士時說:

“沃爾夫只能談理論,他動手能力很差。”

科里博士認為自己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只不過從那以后。科學院供應的水果都是削皮切塊的。

科學家們舉止古怪。行為瘋癲,大部分的人喜歡那種在艱難中撥開重重迷霧,揭開上帝所出的謎題之后的快樂勁兒。也有一部分人希望成為權威。被全世界鼎力膜拜,快來看啊,我多么牛x,上帝老大我老二。

為了樹立自己在科學界的地位。抄襲也是有的。

牛頓在1671年寫了《流數法和無窮級數》,這本書直到1736年才出版。

牛頓在這本書里指出。變量是由點、線、面的連續運動產生的,否定了以前自己認為的變量是無窮小元素的靜止集合。他把連續變量叫做流動量,把這些流動量的導數叫做流數。

牛頓在流數術中所提出的中心問題是:已知連續運動的路徑,求給定時刻的速度(微分法);已知運動的速度求給定時間內經過的路程(積分法)。

德國的萊布尼茨是一個博才多學的學者。1684年,他發表了現在世界上認為是最早的微積分文獻,這篇文章有一個很長而且很古怪的名字。《一種求極大極小和切線的新方法。它也適用于分式和無理量,以及這種新方法的奇妙類型的計算》。

就是這樣一篇從標題到內容也都頗為含糊的文章。卻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已含有現代的微分符號和基本微分法則。

1686年,萊布尼茨發表了第一篇積分學的文獻。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符號學者之一,他所創設的微積分符號,遠遠優于牛頓的符號,這對微積分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后世幾百年來延續使用的微積分通用符號,就是當時萊布尼茨精心選用的。

一門科學的創立決不是某一個人的業績,他必定是經過多少人的努力后,在積累了大量成果的基礎上,最后由某個人或幾個人總結完成的。微積分也是這樣。

牛頓和萊布尼茨分別是自己獨立研究,在大體上相近的時間里先后完成的。

比較特殊的是牛頓創立微積分要比萊布尼茨早10年左右,但是正式公開發表微積分這一理論,萊布尼茨卻要比牛頓發表早三年。

他們的研究各有長處,也都各有短處。那時候民族自豪感,關于發明優先權的爭論竟從1699年始延續了一百多年。

最后科學界得出了一個一致的結論,微積分是布萊尼茨和牛頓共同發明的。但是有陰謀論者說,這種結論是科學界向兩位大佬妥協的結果,他們兩個人,必定有一個是抄襲者。

太陽已經落在地平線之下,其實更早一些時候,它就被上海灘層疊的高樓淹沒起來了。一盞盞星星在天幕上亮起。一盞盞明燈在高樓里亮起。

張美溪站在平安科學院三層辦公室的窗戶邊,看窗外的風景,白色的寬大實驗服遮蓋了少女窈窕的腰身,只留下一個代表權威的背影。

科里夫妻站在她身后,也順著她的視線看向窗外的風景。科里太太忽然驚叫:

“天呀,你們發現沒有,今晚的天空是紅色的!”

八點到十點,這是入夜之后最喧鬧的一段時光,天地都是一種淡然的醬紅色。

“還,還真是紅的,上海一直是這樣的嗎?”

科里博士嘴唇抖了抖,他太忙,以至于不記得以前的天空是什么樣子了。

張美溪笑:

“并不經常這樣,只是偶爾會,這是地面燈光太多,被云層折射后的一種特殊現象。”

“原來是物理現象,我以前并沒有看過這方面的論文。”

科里太太的世界是二元化的,一個層面就是報紙期刊學術著作,另一個層面就是她自己的實驗室試管。

科里博士也跟著點頭:

“我也沒有看過,但是很有意思。米西,這是你自己的理論嗎?或者,是山東先生的?”

張美溪搖頭,這個理論是一百年后大家總結出來的,具體的出處她也不記得了。這一輩子,她也肯定不會去研究。

但是核磁共振的心臟造影理論,她記得好像是五十年后才有人提出吧,原作者如今有沒有出生?或者是這其中有什么失誤?

……(未完待續。)

ps:即墨倫珊在此鞠躬感謝萌萌噠的小天使“橋山苗裔”贈送的起點幣!鞠躬感謝萌萌噠小天使“夜1未醉”贈送的起點幣!鞠躬感謝萌萌噠的小天使“飛奔的獵人”贈送的起點幣!鞠躬感謝萌萌噠的小天使“你好嗎?!”贈送的起點幣!鞠躬感謝萌萌噠的小天使“dengfang”贈送的起點幣!鞠躬感謝萌萌噠的小天使“逼nnan”贈送的平安符!鞠躬感謝萌萌噠的小天使“粉の茉づ”贈送的月票,月票!鞠躬感謝萌萌噠小天使“淡淡的喜”贈送的月票,月票!鞠躬感謝“所有訂閱的”萌萌噠的小天使們!鞠躬感謝“所有投推薦票的”萌萌噠的小天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