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鳳雛

NO.54 還是尿不到一個壺里

玲兒倒是成熟了不少,懂得理智的思考問題了,龐山民心中安慰,待玲兒離去之后,便去尋那關羽,商議汝南招募黃巾一事了。

時逢亂世,有一支軍馬傍身,總是好的,在這黃巾輩出的汝南,便是只募得百余人,也算是一股能夠自保的勢力。

于關羽帳中議事,起先關羽對于龐山民招募黃巾散勇一事興趣不大,劉備起兵之時,是打過黃巾的,在關羽眼中,那只是一伙拿起武器的流民,就算收攏數百流民,也算不得什么助力,且關羽以為,黃巾乃是賊寇,作惡多端,遇到黃巾,盡皆剿滅便是,若是招募兵勇,還不如去沿途村落,宣揚皇叔仁義,令士卒真心相投。

“黃巾原本也是漢家百姓。”

龐山民語氣平淡,關羽說的正神采飛揚,卻被龐山民一語打斷,微微一愣。

“黃巾作惡多端,如今群雄割據,全是拜那黃巾所賜!”關羽說罷,不欲多言,龐山民輕嘆一聲,對關羽道:“若能夠活的下去,又有誰愿意屈身從賊么?”

關羽聞言默然,不知該如何反駁,龐山民也沒有跟關羽爭辯下去的意思,對關羽道:“如今我所帶商隊之中,糧米不多,資財卻是不少,沿途村落,咱們可與村民交易糧食,徐徐募兵,強兵都是練出來的,就算是黃巾余勇,也可留作日后大用。”

“你愿幫我家哥哥了?”關羽聞言,面上一喜,龐山民卻搖了搖頭道:“這是兩碼事兒,等待皇叔的這段時間,你我都需自保,所練強兵,盡數與你留下,也只是全了與將軍相識一場的義氣罷了。”

“你這書生,恁地固執,若遇我家三弟,少不了一頓好打!”關羽氣極反笑,對龐山民斥道:“你只說我家哥哥拋妻棄子,又怎知他心中興漢大志?”

“皇叔志向,干我何事?”龐山民毫不妥協道:“我與皇叔,觀念不同,還請將軍莫要再勸。”

出了關羽營帳,龐山民苦嘆一聲,如今和關羽談了數次,最后總會如剛才那般不歡而散,龐山民的心中也難免郁郁,關羽世之虎將,龐山民對其忠義也是傾慕不已,只是這亂世之中,關羽注定是要跟隨劉備,踏上一條無比艱難的道路,而這條路,龐山民并不想走。

相較于顛沛流離,倒不如穩坐荊南,安心發展,龐山民如今雖無官無職,于荊南卻可一言九鼎,而跟隨劉備,又能獲得什么?

大義么?

若劉備這個便宜皇叔算是大義所趨,那劉琦這個漢室宗親也可以扯虎皮拉大旗,大伙兒都是宗親,誰又能比誰高貴?

一陣胡思亂想,龐山民不知不覺走到臨時搭起的馬廄邊,月涼如水,赤兔立于欄中,盯著龐山民,打了個響鼻。

于許都之時便與赤兔見過數面,一人一馬也算相熟,龐山民推開圍欄,來到赤兔身邊,摸著赤兔頸后柔滑飄逸的棕毛,笑罵道:“若不是為了你,我又何苦在這兒受罪。”

赤兔自然是不會聽懂龐山民的言語,伸過頭親昵的蹭了蹭龐山民的手臂,嘶鳴一聲。

龐山民微微一笑,翻身上馬,說來也怪,赤兔性情暴躁,除了關羽玲兒,若是別人想要騎它,總會被它掀下馬來,可龐山民不顧勸阻,于許都之時攀上一回赤兔馬背,這赤兔居然毫無反應,聽之任之了……

龐山民坐于赤兔身上,自顧自道:“赤兔啊赤兔,你可不知道,就算是兩千年后,江湖上還流傳著你的傳說啊!不過話說回來,人言真是可畏,就算我坐在你身上,怎么卻找不到那種高人一等的感覺呢?”

潁川于曹操治下,大治過幾年,且臨近天子腳下,尋常賊人不敢造次,汝南卻不比潁川,自黃巾之后,便混亂不堪,就連如今掌汝南郡城的劉辟龔都,雖已降曹,之前卻是黃巾亂黨。

于大路之上,商隊只行了半日,探馬便傳來消息:前方谷中,盤踞著一支近百人的流寇。

玲兒得此消息,神情振奮,當即呼喝身邊之人,挺槍躍馬,欲入谷中沖殺一番,龐山民見狀,連忙止住這暴躁丫頭,大聲斥道:“你這丫頭,逞什么能?”

“區區百余流寇而已。你這書生,太謹慎了些,以此女武藝,當保無虞。”關羽淡然一笑,龐山民聞言,瞪了關羽一眼,沉聲道:“君侯忘記昨日在下所言了么?在我眼中,流寇亦是漢民,殺或不殺,應待我等與之一見,再做定奪!若是窮兇極惡之人,將軍再殺無妨,若本是良民,屈身從賊,我等當善待之……”

“話雖有理,卻是婦人之仁了些……”關羽說罷,催馬而行,龐山民與玲兒緊緊跟上,其余商隊諸人,紛紛上馬,余者留在原地,四下戒備。

不多時,三人三騎便于谷口停了下來,谷口流寇見三人儀表堂堂,心中驚懼,為首一頭裹黃巾之人,騎一瘦馬,率眾而出,對三人喝道:“你等何人?”

關羽瞇起眼睛,看了那人一眼,對龐山民道:“你以為這些土雞瓦犬,能訓的成悍卒?”

龐山民對關羽輕蔑態度不予理會,見那為首之人身形瘦削,且衣衫襤褸,對那人道:“若與你等飯食,可愿從軍?”

“從軍?”黃巾之人聞言一愣,面上恐懼之色一閃過過,倏然變的喜悅了起來,驚疑不定的看著龐山民,對龐山民道:“從軍,從軍!只要給我們飯吃,我們從軍!”

“這位是關將軍,日后你等可為其麾下士卒。”龐山民指著關羽,心中暗嘆,黃巾起義已被鎮壓了數年,若是能填飽肚子,又有誰會做黃巾余黨,打家劫舍?

待商隊隨從收攏了這些如同難民一般的黃巾余黨,龐山民發現這群近百人的隊伍,只有六把銹跡斑斑的鐵槍,其余皆是木棒,心中更是唏噓不已,若此番不入北地,怕是這輩子都不會知道世間有人,會生活的如此艱難。

“真是一群累贅……”關羽見這群難民,圍著商隊搭起的大鍋,神情迫切的樣子,口中嗤笑,對龐山民道:“此等流民,于我何用?我看還是讓他們填飽肚子,各自歸去吧!”

“各自歸去?只是讓他們記掛著你這一飯之恩么?”龐山民微微嘆了口氣,苦澀一笑,對關羽道:“所以說我跟你們總是尿不到一個壺里,就是這個原因。你與玄德公的志向是復興漢室,可在我眼里,就算漢室光復,于這天下萬民又有何意義?莫要忘記,你之鄙棄之人,原先也只是流離失所的漢室百姓!你心中那如信仰一般的漢室,何時給過這些饑腸轆轆的百姓們一頓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