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鳳雛

NO.478 讓劉備痛不欲生……

NO.478讓劉備痛不欲生……

“你能還我一個父親?”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這也是張飛第一次因白門樓之事,心中懊悔,之前張飛只是以為,呂布無道,被曹操所破,搖尾乞降之時,無絲毫英雄風采,這等人物死就死了,又有何可惜之處?

所以張飛也并不認為,劉備于呂布殞命一事,出言作梗,慫恿曹操誅殺呂布有什么錯處,先前勸解玲兒,張飛也只是覺得,若一命抵一命,也算是對的起少不經事的丫頭,若其答應,便可已一人性命,換二位兄長周全。

可如今再看,張飛卻意識到劉備看似漫不經心的誅心之言,卻令呂布一家,支離破碎,這昔日虎牢關下,威風凜凜的當世第一武將,窮途末路之時,卻連自己家眷,都難以保全。

如此境遇,倒也當真令人,心中傷感。

張飛灰心喪氣的回到府衙之時,便見孫紹早至,正于堂上痛陳張飛于校場狂性大發之事,待張飛入堂,孫紹怒視張飛,對張飛道:“我大姐何在?”

“不知。”張飛沒什么心情與孫紹爭執,說罷,對龐山民長嘆一聲道:“俺老張化解不了你家女兒,心中怨氣!”

龐山民聞言點了點頭,心中若有所思,張飛見狀,苦笑一聲,對關羽道:“看來兄長終究是入不得荊襄啊!早知如此,何必于白門樓上。多那句嘴?”

關羽聞言,沉吟許久道:“唐侯以為,此事當如何解決?”

“還是龐某再勸上一勸吧,玲兒或許還能聽龐某幾句。”龐山民聞言亦唏噓不已,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玲兒如此行事。龐山民心中倒也理解,只是關,張二將。龐山民甚為喜愛,不然之前也不會于長安城下,與二人有那一年之約。

孫紹聞三人言語。一時間也摸不著頭腦,甘寧見狀對孫紹笑道:“回校場之后,勿要多嘴!”

孫紹懵懵懂懂離了府衙,出門半晌才大叫一聲,翻身上馬,急往校場尋玲兒所在了。

待堂上三人離去之后,龐山民也無心理政,命人取來馬匹,往校場之中,去尋玲兒了。至校場后,卻發現孫紹,祝融二人忙做一團,校場中半數陷陣營士卒,皆四處去尋玲兒去處。

龐山民得知消息。微微一愣,繼而催馬往竹林而去,回到竹舍之中,龐山民便見玲兒正一臉寒霜,于家中等待。

玲兒身旁,貂蟬面上亦有為難之色。顯然二人如今,已知曉龐山民先前決斷了。

見玲兒手邊那個裝得鼓鼓囊囊的小包袱,龐山民不禁失笑,對呂綺玲道:“丫頭,你這可是要離家出走?”

“是又如何?”玲兒怨氣不小,口氣極沖,貂蟬聞言,連忙摸了摸玲兒腦袋,對玲兒道:“好好說話!”

龐山民聞言,輕嘆一聲道:“丫頭,勿要這么大怨氣,且聽龐某予你道明事情原委!”

“小叔叔舌辯本領,玲兒不如!”呂綺玲說罷,雙目含淚,瞪著龐山民道:“玲兒只想問問叔叔,玲兒于叔叔心中,是不是還比不得那個劉大耳朵!”

“劉備算什么!”龐山民聞言,不屑笑道:“允其投誠荊襄,龐某皆看在關,張二人面上,且在龐某眼底看著,也總好過這家伙四處亂竄,攪風攪雨的好!”

玲兒聞言,深深的看了龐山民一眼,對龐山民道:“既然小叔叔亦不喜劉備,何不殺之?”

“關,張二人與其情同手足,若殺劉備,二人皆與其同生共死。龐某對此二人,心中喜愛,欲收于帳下,故此才允那劉備,茍活于世!”龐山民說罷,一臉唏噓道:“且先不說那劉備,在玲兒看來,關,張何人?”

“皆世之虎將!”玲兒雖因劉備之事,對關羽,張飛二人同樣不喜,可卻不得不承認二人本領超群,且張飛與玲兒爭斗數次,玲兒未嘗勝績,張飛也有數次輕而易舉取她性命的機會,張飛卻多次將她放過,此人雖形容粗鄙,可玲兒也心中暗暗佩服其光明磊落,對關,張二人,玲兒心中倒也難生怨恨。

龐山民聞言笑道:“所以龐某認為,若因劉備一人,連累這兩位英雄人物,一道赴死,太過不值,至于玲兒心中仇怨,龐某則打算與玲兒商榷,換個辦法報仇如何?”

玲兒聞言,愕然半晌道:“換個辦法報仇?”

龐山民聞言微微點頭,見貂蟬,呂綺玲二人一臉好奇之色,侃侃而談道:“劉備此人,素有大志,若得際遇,也有機會成就大業,只是一旦劉備入龐某麾下,自然會將其看的嚴嚴實實,雖可使其豐衣足食,卻不予其絲毫兵權,玲兒也可將龐某此般作為,看作養豬一般,只將那劉備養得肥頭大耳,卻讓其心中志向,一事無成!龐某此為,若這般懲戒劉備,比之要了他性命,更令其郁郁寡歡!若丫頭時常可見劉備悲苦無助,愁眉苦臉,豈不也是這閑暇之時,一大樂事?”

呂綺玲不知不覺便被龐山民的言語所引,見龐山民說的鄭重其事,玲兒“撲哧”一聲,破涕為笑。

龐山民見玲兒笑容,如釋重負道:“龐某以為,讓劉備生不如死,遠遠比要他一命,更為解恨,如此一來,即可為奉先公報仇雪恨,又可得關張二將,為我所用,玲兒與我,各取所需!”

龐山民說了半晌,呂綺玲心中執念,也漸漸化解,半晌之后,呂綺玲目視龐山民,一臉認真道:“小叔叔此言當真?”

“絕無絲毫欺瞞玲兒之處!”龐山民說罷,笑嘆一聲道:“那劉備亦梟雄人物,龐某又怎敢不防?待日后劉備入了荊襄,龐某自有手段,使這劉備,痛不欲生!若龐某動手,關,張二人心有怨憤,若那劉備自暴自棄,受不得龐某欺負,自己了結自己性命,那云長,翼德二人,于龐某這里,也當無話可說了吧!”

“既然小叔叔已有算計,那就全聽小叔叔的好了!”呂綺玲說罷,龐山民點了點頭,又看了貂蟬一眼,卻見貂蟬笑道:“妾身也想看看,那劉備痛不欲生,是何模樣……”

化解玲兒心中怨氣,翌日一早,龐山民便又召關,張二人相見,且于二人面前,作書上表,薦劉備江夏太守。

關,張二人見狀,自然欣喜無限。

龐山民手書數日之后,便至許都,曹操得龐山民信箋,看過之后,不禁大怒。

先前曹操依著龐山民的意思,剛剛將劉備皇叔尊位剝奪,這才未過多久,龐山民又幫劉備美言,薦劉備為一郡太守,這是在搞些什么?

世人難以看到這隱藏在幕后的荊襄推手,只會看到曹丞相出爾反爾,想到此處,曹操當下便將龐山民手書扯的粉碎,召二荀入府,商議此事!

從荊襄只是借了些糧草,卻有如此后患,曹操心中已經開始隱隱后悔,為何當初就欠下這荊襄豎子的人情了呢?

二荀入府之后,得知龐山民所言,二人面上,皆有所思。

許久之后,荀彧卻愁容盡去,若有所思,對曹操道:“丞相以為,劉備何人?”

曹操思索片刻,并未答話,卻聽荀彧笑道:“昔日丞相青梅煮酒,想必對劉備本領,極為了解,旁人多見劉備文不成,武不就,卻鮮有人知,此人不甘人下,居心叵測……”

荀彧話未說完,曹操便眼前一亮,擺了擺手,對荀彧道:“文若以為,曹某當遂了龐山民意,代其表劉備為江夏太守?”

“雖劉備皇叔尊位被奪,可這十余年來,劉備東征西討,于我大漢,亦有功勛。”荀彧說罷,微微一笑道:“憑其功勛,便是表他一個江夏太守,也說得過去,若劉備入江夏后,不甘寂寞,荊襄禍起蕭墻,為時不遠!”

荀攸聞言卻搖了搖頭,對荀彧道:“兄長且慢,不知兄長可否想過,這龐山民突然對劉備心懷善意,其中或有隱秘!”

“無非是為關,張二將,迫不得已,予劉備一個安身之處!”荀彧聞言笑道:“那龐山民與丞相皆一世梟雄,雖說其性子有悖常人,然而梟雄便是梟雄,其與丞相愛才之心,別無二致!”

曹操聞言,亦點了點頭,對二人道:“昔日曹某在劉備身上,吃了不少苦頭,但愿劉備這些年來,本領并未倒退,也讓那龐山民,重蹈曹某覆轍!”

說罷,曹操對二人笑道:“曹某這便順水推舟,告知圣上唐侯欲表劉備江夏太守,不過這龐山民倒也有趣的很,如今劉備所在,無人知曉,便是其死活,亦無人可知,若表此人為一地太守,萬一劉備已死,這唐侯于天下間,可要丟人現眼了!”

“劉備還是勿要死了的好!”荀彧聞言亦笑,對曹操道:“荀某還想看看,劉備入荊襄后,拖唐侯后腿,于荊襄一地,攪動風云呢!”(。。)

(看章節,請看書窩,或直接輸入。)

(看精品小說請上看書窩,地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