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錦字錄

第三十七章 剖心

明燎之言引人神思,三人都陷入短暫的思考里。

靈妃為人相當低調,姜云至今也只見過她一面而已。在她的印象中,那是一位平淡又知足的女子。她活得明白又敞亮,既不爭寵也不營私,偌大的后宮中,惟有靈妃真正做到與所有人都得上話。

出身民間的她,在京城里一無根基二無親族,能穩坐一宮正位,全憑這份八面玲瓏的巧心。即使她故意設計秦貴妃,也不該使出這等昏招。

或許又讓明燎說中,此事只是一個巧合。

明瀾隱隱嘆了口氣:“此人非但步步為營,也端的是手眼通天。”

靈妃和秦貴妃的那一番閑話,僅僅出在事發之前的幾日里。若明燎當真猜準,那便意味著對方幾乎是立刻得到消息,迅速地布下這一場緊湊又危險的連環計。

處心積慮未必可怕,但此等應變之能卻必須重視。

皇宮,襄王府,大理寺,他的視線深深扎進機密之所,那還有什么地方插手不得?

姜云道:“這也未嘗不是好事。知曉兩位娘娘平日閑談之人不會太多,而這些人里,必然有身份不干凈的。”

各宮之中皆有背主的太監宮女,此事無法避免,即使凌厲如明燎,身邊也有他人眼線。不過一個月而已,姜云就看出了幾處異常,只因明燎沒有聲張,她才暫時未做處置。

然而這些人大多只是眼紅險中富貴,擔驚受怕千余日,圖的不過錢財二字。墻頭草做不了大事,將計劃壓在他們身上,焉知不會走露風聲,最后引火燒身?

幕后之人能這么快做好準備,必然提早就有命令,命人密切關注各方動靜。他精心培養的探子皆有隨機應變的本事,敏銳地察覺到靈妃那一句閑言里的可乘之機,又因襄王的去向感到危險,當機立斷地做出滅口的決定。

尋常宮人可遠遠做不到這般果斷,將這樣的人留在身邊,始終是一個大威脅。

明瀾溫和一笑:“正是如此,還要請太子妃找個機會提醒靈妃。”

似是擔心被這對夫妻誤解,他又向明燎解釋:“母妃宮里,臣會再查。若在她和靈妃身邊查出線索,或可順藤摸瓜找到元兇。”

明燎玩味道:“即便有線索,二弟又怎知不是找出下一個死士?”

護國寺之事觸目驚心,那些女子活得凄慘,死得糊涂。她們的結局歷歷在目,這一刻,姜云和明瀾齊齊沉默。

明燎忽然輕笑一聲:“二弟便為此事而來?”

明瀾頷首應道:“是。”

一道意味深長的視線落在明瀾身上,明燎唇角微揚:“既然如此,就散了吧。”

明瀾起身之時,正對上明燎的目光,二人眼里皆有探究,又在同一瞬消失不見。

待明瀾離開,姜云若有所思地開口:“他不想與秦家合作?”

這件事本可以讓秦貴妃來查,以她的靈妃的關系,說這個話,自然比姜云合適。但聽明瀾的意思,他甚至不想將事實真相告訴他的母親。

明燎嗤道:“自然。將此事告知你我,陛下不會怪罪,甚至要贊他顧全大局。透露給秦家,則是另一回事。”

與皇帝打交道,不能一味地聽話。有些他不方便做的事,總需要有人主動代他完成。

若問誰與幕后之人糾纏最深,那當然是身在局中的明燎和姜云。事后追查只能查到被人處理干凈的細枝末節,若想找出真相,最好的辦法是,守株待兔。

他們不可能得到名正言順的調查機會,因此,皇帝也絕不會授意東宮暗中準備。

但他們應當有所作為。他們應該料敵于先,而后以逸待勞,等對方再次現身。

明瀾將此間隱情一一詳述,雖違背了皇帝的命令,卻符合他的真實心意。

所以,此事就更加耐人尋味。

“襄王這一計,倒也著實隱晦。”姜云慢慢說道,“將消息告知靈妃,不識大體的,就是我們。”

兩人都知道明瀾是有意而為,但他的手段合情合理、無聲無息,待皇帝怪罪下來,大可推說為一時疏忽。至于明燎和姜云,縱然襄王有所紕漏,但作為太子和太子妃,又豈能武斷地輕信?

他們應有所悟,有所察,焉可用他人之過推卸責任?

再者說來,明燎是太子,將心思使在皇帝的宮眷身上,稱得上是大忌諱。誰不知道靈妃身邊會有線索,但正如明瀾不愿插手一樣,明燎也不該置身其中。

明瀾心里如同明鏡,卻給他們留下這一小小的陷阱。

堪破他的算計,此事就該結束。兩人本該返回東宮,姜云卻忽然攔下明燎。

明知這附近不會有人,她仍仔仔細細地聽了聽周圍的動靜,確定接下來的話不會泄露,姜云才轉過頭直視明燎。

她的手下意識地縮了縮,將掐出紅印的掌心牢牢藏住。

“殿下是否早就想到,對方一定會殺人滅口?”

盡管她拼命掩飾,明燎還是聽出了一絲動搖。姜云的怒火久久未平,方才還能談笑風生,但明瀾既已離開,就不必再裝模作樣。

明燎不答反問:“莫非太子妃未曾想過?”

他眼中沒有波瀾,姜云看不清明燎的心。但她沒有放棄本意,倔強又認真地觀察著她記了整整七年的人。

“想過。但您……不是猜測。”

她說得既輕又緩,一邊說,一邊回憶著離開護國寺之后,明燎的每一個動作。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清晰地浮現在姜云面前。

明燎的提醒、指點、教誨,既不是猜測,也不是假設,他只是在將一個殘酷的真相告訴姜云——她們會死,會因她而死。

太子殿下見多了生死,早就習以為常,可姜云不肯放過自己。

“倘若將她們送往安全之地,放她們回到平靜的生活,不寄希望于從她們身上尋找線索,此事,或許不會發生。

“我輕信了宮墻筑起的龐然大物。朝廷會幫她們、救她們,但多一分關注,對她們而言,就多一分危險。無辜者已然遍體鱗傷,誰都不該利用她們。

包括她,包括明燎,也包括皇帝。

她們會死。

她們被卷入朝堂上接連不斷的陰謀里,被一步步推向深淵。每一個人都希望從她們身上得到什么,而這些女人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將危險全數吞下。

她們當然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