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錦字錄

第五十八章 猜測

兩人的關系在紛爭與陰謀里漸入佳境,多了些似有似無的欣賞和感情。

就算還稱不上信任,至少也值得坦誠。

姜云大膽地說破真相,明燎玩味之余,倒也的確有了幾分動容。

不能宣之于口的故事,若有人愿意聽,即使是他,也會多少生出一些欣慰。

他悠悠一嘆:“徐太傅所言非虛,太子妃還是離杯中之物遠一些為好。”

見姜云似有不解,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明燎笑道:“想聽太子妃的真話,似乎比徐太傅之所料簡單許多。”

姜云笑道:“若殿下不愿聽,我便不說了。”

這也是一句玩笑。如明燎這般世事洞察的人,怎么會介意身邊人的耿直之詞。

何況姜云的真言并不逆耳,反而讓人心生慰藉。

明燎揚唇輕笑:“既然如此,孤還有一事,想問問太子妃。”

姜云正色道:“殿下請講。”

明燎眉眼溫和,笑得十分平靜:“以太子妃之見,今日的鬧劇,徐太傅是否知曉?”

分明他雅靜謙和,卻使人平添無由之懼。不過姜云眉目平順,看不出半點意外。

事實上,真正令她驚訝的是,明燎竟直到現在才問出口。

自從將注意轉向御史大夫一家,姜云就做好了直面懷疑的準備。而且這懷疑,未必僅僅生在明燎心中。

最壞的結果不過是,皇帝也有如此猜測。但以徐太傅之秉性、功勞和地位,這般懷疑也無非是多了一重來自帝王的忌憚,對于徐家而言……或許該說見怪不怪。

“姜云不知。”她坦坦蕩蕩地答道,“殿下之意不無道理,外祖的確能從中謀利。但據我所知,齊探花出身北地邊城,僅在年少游學之時到過江南,而彼時外祖尚未致仕。”

故土山河,情深難舍,大約正是因此,齊知泉才會格外敬重賀周。

想拜入徐太傅門下的讀書人何其之多,誰都不清楚齊知泉是否見過徐太傅。

他們知道徐太傅不可能設計此事,但他未必不會旁觀。以他在士林中的名望,不見得沒有提前探知事實的機會。

從一開始,姜云就斷定,徐太傅在京中布下的暗棋與南家沒有關系,但又過了這許多時日,他們對那人的身份仍然是一頭霧水。

與徐太傅相隔千里的京師,有他的外孫女,他的學生,他的君王。他們皆已意識到這位賦閑歸鄉的大文豪欲有所為,只是不知他將會做出何事。

姜云道:“若我是外祖,我不會用仿佛脅迫或威逼的手段,來面對您和陛下。”

此舉弊大于利。

謝家滿門傾覆,皇帝已有請徐太傅回朝之意。他不想做制衡朝堂的工具,使處境更加復雜,便以一個堂堂正正的借口,婉拒了帝王的善意。

時移世易,如今已有不同。

倘若幕后主使果為南錚,那從賀家到南家,這一年之中,朝堂上的變數未免太多。

齊知泉一事能妥善收場全憑賀周,是他打動了在場之人,但天下哪里有第二個賀將軍。

志慮忠純之士不少,然而賀周的勇毅和肝膽,承載了千萬載山河,其他人焉能比肩?

他的忠勇當謂太平,謀權求利之人,豈能與賀周相提并論!

南家清名在外,比之賀家,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滿門諫臣,為民請愿……

姜云輕嘆:“除卻外祖,的確無人能夠主持大局。”

這是徐太傅回朝的最好時機。

然而這也正是問題的核心。

他的影響力竟在帝王之上。

明燎意味不明地笑了一聲:“陛下難得承認失敗。”

姜云聽出了他的深意,卻只蹙眉勸道:“殿下慎言。”

明燎從來放肆。她不知皇帝為何對他這般寬容,但天子的底線不該觸碰。

誰知這些平淡的私語,是否會成為日后的禍端,成為皇帝眼中的妄言。

明燎輕笑:“與其在無用之處費心,不如先想想眼下之事。”

“待西戎使團離京,孤將再下江南。”他的語氣極為篤定,“無論徐太傅意欲何為,這一次,他不能再拒絕。”

皇帝之意,徐家之意,如今至少揭露了一大半。

姜云沉吟不語,少刻,又換了一道茶。

“有野心之輩才有所求,陛下不會喜歡無法掌控的人。對功名權勢的追求,偶爾也意味著進取。倘若這個人還是他的兒子,那陛下心中,大抵會是滿意更多。”

明燎漫不經心地抬了抬眼:“太子妃的膽子同樣不小。”

不該說的話,她說的不比他少。

姜云彎了彎唇道:“畢竟有太子殿下頂在前面。”

明燎瞥她一眼,姜云笑著收了聲。

“襄王沒有試圖對瑾之下手,也是一步好棋。”

姜云輕輕頷首:“是,襄王意指兵權和軍功,此事可大可小。他選擇上陣拼殺,作為父親,陛下不會不允。”

有子如此,誰忍苛責?

但他是皇帝。

牽一發而動全身,天下人目視皇城,在今日之后,將有無數讀書人對賀周與明燎甘心敬服。

從軍的天家次子,赫赫有名的實權親王……

“平衡。”姜云緩緩道,“縱無南家之異樣,朝中也需要平衡。您與陛下隱忍一年,各家各姓的心思皆已暴露,這一局,該結束了。”

皇帝從未打壓東宮,他和明燎合力設局,誤導了所有人。

徐家和東宮已成姻親,若徐太傅歸京,必有人方寸大亂。

比如自以為把握住帝王心的程丞相與陵陽侯。

東宮一旦勢起,朝堂又要大變。

謀逆案與明燎無關,他與賀周非但無過,而且有功。皇帝不可能不顧悠悠眾口,任明瀾的手伸向太子麾下最好的棋。

賀周在軍中意義太深,有人能與他媲美,皇帝只會樂見其成。

但同樣,他也要安撫東宮。

他有不止一個請徐太傅回朝的理由,若要請他,自不能派遣尋常人物。

明燎低低一笑:“而且,陛下也希望,孤能暫時離開京城。”

姜云又嘆了一聲:“是,東宮風頭太盛。”

名聲斐然的心腹,天意傳吉的正妃……

太子明燎,威儀正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