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錦字錄

第六十九章 射禮

是日錦風綿綿,宮城再開大宴。

姜云與明燎姍姍來遲,他們跟在皇帝身后,與大雍天子一同前來。

而此時,太后、王公、諸妃、群臣、以及一眾外命婦皆已入座。列席之人不敢直面天子,卻有許多人暗暗窺視太子與太子妃。

東宮大勢一夕扭轉,在座者皆有所感,太子明燎仍是朝中舉足輕重之人。

也許是謝閑樓中,他的應對深得圣意,也許……皇帝從未想過放棄他。

圣眷榮寵不僅加于太子,也惠及了太子妃,此情此景,令在座之人平添膽寒。

當今陛下賞罰分明,今日缺席的賀周將軍不就是如山之鐵證?

明燎已是太子之尊。他賞無可賞,封無可封,帝王的愛重才會賜給姜云。

這位太子妃身上的種種恩遇,逐次浮現在眾人腦海。

她的地位與諸內命婦著實不同。

紫宸殿和東宮的關系,究竟是何時得以緩和。亦或者,皇帝和太子從未離心?

席上還有遠客,他們不敢再想。

越在是動蕩之時,越不能怠慢外使。這場大宴早有安排,但在如今的時局下,必須辦得比預想之中更加圓滿。

姜云的目光在兩位西戎客人身上停了一瞬,除了與她攜手并行的明燎之外,沒有人發覺這一息停頓。

他們立足峰頂,在他人眼中威不可侵。

他們居高臨下,將蒼生百態納入心底。

原來御前風景如此。姜云心生感慨,不再關注旁人。

太后,秦貴妃,襄王……尺寸之遙如同天塹,這場盛宴從第一聲禮磬開始,就已經注定了結局。

皇帝笑道:“眾卿不必拘束。”

自此,禮樂方興。

座上眾人相談甚換,然而比之前一次,卻顯得過于平淡。

許多人不動聲色地瞥向席次前列,悄然觀察著某位姑娘。

須蘭金顏。

皇帝威姿凜然,不動如山,他的母親上了年紀,脾性倒是越發柔軟。太后一貫平易近人,只要有她在場,一應規矩都會輕松一些。

陛下是一位孝子,若能討得太后的歡心,也就能在他面前露一次臉。

先前的接風宴賓主盡歡,關鍵正在于須蘭金顏意外現身,填補了太后心中的遺憾。

這位公主有備而來,也顯然得到了一個不錯的開端。

可今日,太后拿出了統御后宮的氣魄,與皇帝的神色如出一轍。

作為外邦公主的須蘭金顏仍有殊遇,只是她雖然列次在前,卻不再有親近太后的機會。

須蘭金顏與出身西陲的靈妃笑成一團,而秦貴妃的座次就在她們前方不遠。

眾人的目光在這幾位之間打了個轉,悄悄轉向一個熱鬧的角落。有幾位容色不凡的姑娘,正在那里小聲攀談。

秦明素。

想起這位公主的張揚舉動,他們心中一凜,若太后此舉意味著警告或威懾,那襄王妃的位置……然而金顏公主的意圖似也難辨。

畢竟襄王……或許她蓄意接近賀周,只是不愿嫁入襄王府?

階下種種在上位者眼中無所遁形,姜云忽然問道:“這樣的景色,殿下可曾有過厭膩?”

明燎揚唇輕笑:“待太子妃看多了就會知道,此地風光歷久彌新,從來沒有乏味之時。”

“人間百態。”姜云與他更近三分,在他身旁低聲感慨,“大人們的想法與尋常百姓別無二致,世故紛紛,聰明人未必清醒。”

明燎的笑意淡了幾分:“朝中庸人遍地,無過便堪為功。這些人,倒也不見得胸中有物。”

姜云嘆了半嘆,為他添一杯茶。

入仕極易,又極難。

清淡的茶香被她捕獲,姜云笑著搖了搖頭,把手中銀壺放回原處。

太子已然戒了酒,在這樣的盛宴上,他的酒樽之中卻盛著一盞清茶。

這可關乎禮法規矩。

皇帝對他縱然至此,外人竟以為東宮大勢已去。

她又笑了笑,出聲激他:“倘若殿下失了手,您就真用這一杯茶糊弄諸公?”

明燎垂目瞥她一眼,并不回應她的挑釁。

姜云假意退避,藏著笑轉過身。

皇帝向二人看過來:“太子和太子妃在做什么?”

姜云微微俯身,面上雖有收斂,言辭卻依然恣意:“回陛下,臣與殿下設局,賭殿下今日戰績。”

皇帝失笑,不輕不重地斥了一聲:“大射之禮,倒讓你們玩鬧開了。”

姜云胡說八道,明燎也不反駁,這兩人眼底的輕松寫意絲毫未斂,皇帝當然能夠看出實情。

他笑著收回目光,和明燎生出了同樣的感慨。

真像。

今日的姜云,像極了徐太傅。

至此宴酣之時,皇帝想聽想看的悉數上演,眾人的揣摩和臆測可見端倪,席上不會再有新奇之事。

他淡淡下令:“開始吧。”

鐘鼓一轉沉烈,八方皆起錚聲,禮官唱過一遍祝詞,眾人各就各位。

司射之人恭恭敬敬地急趨上前,請皇帝當先領射。

皇帝的視線掠過隨行之人,所候者莊嚴俯首。

而后,他朗聲笑道:“今日來了許多年輕兒郎,既如此,太子代朕去吧。”

此言有如驚雷,滿座為之大震。好在列座者皆有一番靜心功力,若有誰變了臉,就無從逃過一場迎頭大禍。

然而即使他們道行高深,也著實不敢相信皇帝竟對太子信重至此。

圣心難測,或許陛下另有目的。

這個念頭幾乎浮現在所有人心底,能做到波瀾不驚的,只有寥寥數人。

若在往日,該有幾位浸淫經義的老臣進諫勸止,然而今日局勢特殊,他們也不曾剛直到當著外人的面頂撞天子。

明燎坦然領命:“臣遵旨。”

太子氣度卓然,舉止沉穩,一身風儀無可挑剔。

群臣驚愕之余,他已然應了命。

金口玉言,擲地有聲,驚人之事已成定局,其他人便也強行放緩心神,免得觸怒皇帝和太子。

明燎射術高深,他順著司射的指引,在禮樂的應和之中四射四中。

席間一片喝彩,早就備好的贊譽之詞交迭傳響,射禮的章程仍與往日一般,雖然領射之人的身份遠出意料,倒也不至于亂了分寸。

明燎俯身行禮:“臣,幸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