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錦字錄

帝七十一章驚喜

此時,群臣皆有一念。

三殿下藏得好深。

姜云察覺到了明燎言中的欣賞和了然,下意識地挑起眉角,瞥過眼看向下方。

她先后看向了靈妃和襄王,而這二人的反應,也使她眉間興味愈發濃厚。

襄王仍舊清雅淡泊,但靈妃竟有三分明晃晃的驚詫,甚至稱得上茫然。

“真是人不可貌相。”

她隨口感慨一句,噙著笑輕輕頷首。

明燎悠悠一嘆:“別多想。”

姜云仰起頭:“殿下何意?”

“待下次相見,他仍會尋你討茶。”

姜云撲哧地笑了。

謝閑樓中一杯茶,將明昭的少年心性盡情詮釋。然而正是因此,才顯得他今日之舉難能可貴。

一鳴驚人的三殿下,將為今日大比啟封新篇。

“既然如此,須蘭黎渥就不能再藏了。”姜云輕聲說道,“其他人示弱討好倒也罷了,堂堂西戎王子遠道而來,總不能輸給年歲更輕的三殿下。”

明燎沒有回答。

姜云也不需他回答,她只是想說緩解周身凝重而已。

皇帝和太子的反應,有些過于平靜了。

滿座皆驚,滿庭喝彩,值此興烈之時,不能被人看出一團凝氣。

或許這就是皇帝把她留在身邊的原因。

姜云笑了笑,目光再次落到明昭身上。

場中少年鳴弓揚勢,張著一雙靈秀深眸,大步走回他的席位。錯身之際,他似乎抬著頭與明瀾說了什么。

明燎朗笑道:“三弟好身手。”

明昭上前幾步,仰著臉看過來,聽到長兄一句稱贊,他仿佛有些意外。

明瀾舒眉展眼,無言輕笑。

直到明燎遠遠地搖了搖頭,明昭才恍然大悟,俯身行禮:“謝殿下。”

皇帝笑道:“昭兒還是這個性子。”

少年心性,意氣飛揚,明昭從不賣乖弄巧,卻往往能軟下父兄的心。

他又抬頭瞄了一眼,見明燎輕輕頷首,明昭便打算回到座上。

皇帝卻意味深長地看過去,揚手喚明昭過來。

明昭顯而易見地垮了臉,但也只能老老實實地走向御前。

心思流轉,其實也只在須臾之間。場下幾乎察覺不到明昭的連番停頓,見皇帝召喚,他們也不覺半點意外。

三殿下表現出眾,在大禮之中嶄露頭角,為君為父,陛下理應給賜獎賞。

比起一貫凌駕眾人的太子和襄王,這位將將長成的三皇子,才是今日最顯眼的那一個。

皇帝笑問:“昭兒何時學得這般本領?”

明昭面有慚顏,他偷偷瞧了瞧姜云,似乎不愿在長嫂面前提及這些:“父皇教導兒臣精勤于業,兒臣不敢懈怠。”

見明燎眸中似有調侃,明昭低眉順眼,只當做沒看見。

君父和長兄對他知根知底,他們二人的反應足夠姜云看清一切。她把笑意深深掩藏,給這位三殿下留足面子。

三皇子明昭,應該不會是多用功的人。

也或許,他的血汗都灑在了旁人所不能及之地。

有兩位太過優秀的兄長,于明昭而言,幸也不幸。

皇帝揚頜橫掃,有意無意地掠過靈妃那一席,毫不意外地察覺到一絲窺視。明昭沒有回頭,卻把腦袋埋得更深。

“昭兒若能早些把朕的話聽進去,你母妃不知會省多少心。”

皇帝雖然斥了一句,但言辭之間盡是滿意和贊賞,明昭當然不怕他。

他故作姿態地鼓了鼓臉,如同嘟噥一般:“分明是父皇挑剔。”

皇帝聞之大悅,拊掌長笑。

“去與你母妃說說話。”

明昭連聲謝恩,快步退下。

大禮仍在進行,場上風平浪靜。天子的歡悅揚傳在外,滿座振奮,喜笑顏開。

唯獨御座左右再次沉寂。

這一次,姜云不再多言。

皇帝的態度已然分明,就無需她裝模作樣。

明燎輕笑一聲:“這可真是意外之喜。”

皇帝側首問道:“太子很意外?”

明燎微微躬身:“三弟武藝大進,臣為陛下賀喜。”

皇帝未置可否,意味深長地看他一眼,而后平靜地移開目光。

姜云暗暗長嘆,心中了然。

帝王之心深不可測,他的問話不易作答,而明昭與明燎各有應對,已然修煉得老練高深。

意外之喜。

皇帝之言落在“意外”,明燎卻避而不談,答了一個似是而非的“喜”。

他并不意外。

無論明昭為何藏拙,太子總歸有所掌握。

身為儲君,他理應目及天下,尤其要熟悉兄弟、臣僚,但身為兒子,他也應該知分寸,識進退,不能使君父勞心。

手深得太長,不是好事。明昭隱忍至此,卻仍被太子察知,東宮究竟能量幾何?

進退維谷之時,明燎選擇了委婉承認。

他從不欺君。

似乎聽懂了姜云的心緒,明燎忽然開口:“你猜他會如何?”

他雖然不曾言明,但姜云自能領悟。皇帝似是也想聽一聽她的看法,又將目光轉向二人。

姜云道:“據傳西戎王庭皆擅騎射,比起黎渥王子,金顏的反應,似乎更加令人好奇。”

明燎挑眉道:“太子妃以為,須蘭金顏會主動請纓,與眾男子一較高下?”

姜云笑了笑:“金顏公主入京以來,屢有驚人之舉。她不習大雍禮法,又此一技之長,未必沒有競藝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