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錦字錄

第十三章 原因

一絲若有若無的勝負欲在兩人心底急劇生長。

他們是大權在握的天之驕子,但正是因此,他們不能輸給任何人。

哪怕是為君為父的皇帝。

居朝堂者,就算不為一騁壯志,也理應視天下為己任,為社稷家國鞠躬盡瘁。

何況兩人身份特別,他們追逐遼闊山河,也理應庇護無疆故土。

天下事,是他們的家事。

執掌江山之人尚不懈怠,他們豈能縱容自己。

明瀾的目光凝成一線,流淌著無邊無際的堅韌和決心。

“殿下言之有理。”

堅不可摧的烈性肆意生根,但也不過一瞬間而已。

這般態度,是他對兄長的敬重,也是對明燎的坦誠。

兩人從同路走到殊途,彼此知根知底,從來不需遮遮掩掩。

若他們與旁人提及此事,那或許是自省,是提點,也是上位者的告誡。

但唯獨在對方面前,他們只有一重意思——你我不如天子。

此事無需回避,更無需否決。

所以明燎毫無保留地回答了明瀾的問題,甚至點明了他的沉沉深意。

而明瀾也直面眼前勝敗,不會因明燎同樣服輸而感到寬懷。

只求一時勝負,意味著目光短淺,但若只想贏過對方……那他們不配為君。

明燎也不忌承認輸贏,但他卻再一次說起不合時宜之事:“二弟追查陵陽侯府,可曾查出什么?”

明瀾失笑:“除卻人盡皆知的陳年舊事,唯一之所得,便是太子妃著實不像姜勵的女兒。”

明燎饒有興味地看他一眼,方才的深沉與堅定悄然消失,只留下若隱若現的探究意味。

明瀾坦蕩回視,看不出是真是假。

但明燎本也無意深究,方才一問只是興之所至的隨意之言,明瀾不會回答,而他也不會聽。

他似乎有些散漫,但仍為這個出人意料的行為作了解釋。

交流好書

關注vx公眾號

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

可領現金紅包!

“擺脫陵陽侯府,她才是如今的姜云。否則,徐太傅耗盡心力培養的親近后輩,遲早會為姜勵牽累,泯然眾人之中,甚至零落成泥。”

明瀾仿佛聽出什么,若有所思地說道:“陛下在警告南錚,所以殿下提前出手,免得日后牽連三弟?”

他當然理解明燎之舉,但難免感到無奈:“陛下不會輕易遷怒于人,何況父子情深,三弟秉性純善,他再清楚不過。”

明燎淡聲道:“二弟所言,孤自然知曉。你也在調查南家,只是不曾查到此事而已。若二弟先行得到線索,孤料你也會設法遞呈御前。至于為何選擇裴濟,應當不必多說。”

明瀾的神情也淡了淡:“的確。”

原來如此,難怪他一改往日習慣,悍然介入明昭之事。

太子之意,他當然懂。

他們得皇帝提醒,各自撥出人手追查南家,本意不為明昭,只是有備無患。

意外查出驚人事實,但顯然只是冰山一角。南夫人的死阻止了一樁天家姻緣,他們無法不顧與此事緊密相連的三皇子。

以他們的敏銳,不會想不到這一重。

此案非但罔顧人倫,更是冒犯天威。

就算與東宮及襄王府并無關系,他們也不可能放任不理。

而選擇裴濟……既然事在必行,其后諸事,無非是順勢而行。

明瀾的疑惑已然得釋,他沉吟片刻,問了最后一個問題。

“殿下如何查明此事?”

此言聽不出半分試探,竟是一句無可置疑的請教。

后宅事最難追究,一個無聲無息的婦人之死,竟然被太子得知。

散朝之前,明瀾已將此中脈絡厘清,他確信今日之事必為明燎率先察覺。

東宮走在所有人之前,其中也包括當朝天子。

對明燎來說,既然已經先人一步,許多無傷大雅的細枝末節就也無需隱瞞對方。

畢竟做了二十多年的兄弟,他們倒也不至于事事爭鋒。

然而他先輕笑一聲:“二弟好奇之事,著實太多了些。”

明瀾唇邊也有明顯的愉悅,他笑著搖了搖頭:“殿下若不愿解答,便當臣不曾問過。”

明燎掃他一眼,揚唇道:“二弟是君子,當然不會想到此處。”

生而尊貴的太子殿下,眼中竟有一瞬晦暗不明,而他甚至不愿掩飾,竟放任這一道陰沉暴露人前,暴露給他似敵似友的兄弟。

“此事真相不難分析,只是沒有實證而已。雖然難以置信,但二弟應當有所猜測。”

明瀾微微頷首:“是。”

南家后宅并無多少詭譎陰私,南行謹縱為庶子,但也有錦繡前程。至少表面上看,南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他沒有道理無故生事。

明燎低嗤一聲:“南錚威望頗深,南為雅才名遠揚,誰能想到,這父女二人竟是戕殺妻子、殘害母親之人。”

明瀾最是了解太子,他清清楚楚地意識到,明燎的聲音越發冷淡。

“二弟不會輕易生此懷疑,孤卻從一開始,就在調查南夫人之死。”

明瀾忽然皺起眉。

襄王殿下難得表現明顯的猶豫和后悔,但明燎似乎無心關注,在明瀾出聲阻止之前,他要說的話已經落在對方心中。

“若非親眼所見,誰能料到世間竟有如此狠毒之人?”

明瀾沉默片刻,忽然道:“殿下之堅毅,令人敬佩。”

明燎玩味地笑了笑:“不必費心,孤從不為小人介懷。”

明瀾微微一嘆,不再多言。

親眼所見……倒不如說親身經歷。

尋常人的確難以察覺南夫人逝世之真相,但至親之人的狠毒算計,明燎卻遠比旁人熟悉。

有賀皇后之事在前,他幾乎立刻察覺到南家后宅并不簡單。

在皇帝一句狀似無意的閑言之后,他迅速想到正在孝期的南為雅,想到本該大婚的明昭。

如明燎這般堅定之人,雖不會逃避過往,但也絕不可能輕易放下。

人世間最為慘烈的陰謀莫過于此。

他稱不上痛恨,也不會為賀皇后傷懷,但此事留下的痕跡太過深刻,就如尖刀利刃一般,深深扎在明燎心底,使他在面臨疑案之時,第一個看清人間大惡。

明燎淡淡道:“前車之鑒,后事之師。”

而明瀾久久無言。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biquz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