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小娘子

第一百八十五章 貼心小棉襖

杜小喜慢騰騰的出了門,柳二爺已經和來人攀談起來。

來人是個專走西北的大商隊,見著貨主來了忙道:“柳少夫人,這是喜樂大師托我們帶給您的信,還有兩車的東西,我們商隊的人還等在城外就不打擾了,具體的事情可以問揚子,告辭!”

來人很急,沒進家門,端出來的熱茶都沒喝一口就急匆匆的離開了,好在留下一個十三四的少年。

柳二爺也沒小看人,直接連人帶東西拉進了門。

招呼著下人上了熱茶點心,看著坐著旁邊抱著肚子巴巴等著的兒媳婦,柳二爺開口問道:“這位小郎君不知道喜樂大師如今在何地?家中已經一年多未收到大師的消息了!”

少年笑臉不斷走南闖北多年,已經初具老商人的八面玲瓏,嘬了口茶,笑呵呵的道:“您叫我揚子就成,我們程家專走番西,收貨的時候路遇喜樂大師帶著弟子們云游,大師托我們帶些東西給杜娘子。遇見大師的時候是在落日城,大師把東西交給我們后就離開,小子并不知道大師如今去哪里了,不過想來還是在番西。”

番西!杜小喜一驚,上次最后傳信的時候還是在南嶺,怎么突然就去了番西?這還出了國,可真能跑!

番西是五大國中最西部的國家,一望無際的平原西部是從來沒人找到過終點的原始森林,據說番西的皇帝都不知道自己的領土有多大。據說番西的百姓一人幾十畝地,哪里地少了官府就會在西部開墾些荒地分給百姓們,總之在大商百姓眼中,番西家家戶戶是地主,頓頓吃大米白面,生活富足肥的流油。

唯一不好的就是番西是大脖子國,番西北臨北昌,南接大斯坦,唯二靠海的產鹽地皆屬于他國。本國內只有幾個小的只能供應幾個縣城的鹽井。

番西食鹽九成來源于食鹽產地最大的大商,歷朝歷代以來一直是大商用食鹽換番西的糧食。在番西食鹽的價格是大商的數十倍,鹽太少,很多百姓都有大脖子病。其他國家經常戲稱番西是大脖子國。

大商和番西各種商隊往來很多,喜樂大師跑到番西去也是能耐。

揚子稱他們和喜樂大師就是異國相逢,大師托他們帶東西回來,揚子知道的也不多。謝過柳家的款待后揚子便騎著馬追商隊去了。

杜小喜知道師父過的極好,能爬山。能過橋,便顛顛的跑去看師父給她的是什么東西了。

因著是喜樂大師指明給徒弟的東西,柳二爺直接讓人把東西卸到了柳垚的小院里。

東西多用周圍填著稻草的竹筐子裝著,杜小喜翻開一個驚叫一聲“紅薯!”接著趕忙去翻另一個“洋蔥!”,想著下一個會是什么忙彎腰去看。

柳垚在后面看的一陣心驚肉跳,忙把杜小喜扶到后面,把湯婆子放進她手里,道了聲“我來,你在旁邊看著!”就去整理筐子里的東西讓杜小喜看。

一個激動忘了咱也是揣著包子的人,杜小喜乖乖的站在旁邊看柳垚把筐子里的東西一一找出來。放的滿地都是。

三筐子紅薯,兩筐子洋蔥,兩筐子洋姜,兩筐子稻谷,兩筐子不認識的種子,零零總總東西不少。

柳垚拿著洋蔥聞了聞,嫌棄的放到了一邊,看著抱著個紅薯恨不得啃一口的杜小喜疑惑道:“喜妹妹,你認識這些東西?都是吃的嗎?”

呃,忘記這些都是外來物了!

杜小喜眼珠子一轉。呵呵的把鍋往師父身上推,“都是吃的,師父以前給我畫過這些圖片說這些東西可好吃了!”

杜小喜眼睛一瞇,一拍肚子道:“我說我怎么不像奶奶說的懷孕了要吃酸。要吃辣,原來等在這里,看著這些東西我就想流口水!”杜小喜擦擦口水抱怨道:“小土哥,你家孩子太饞了!饞的我都流口水了!茜草快打盆水過來,咱們蒸紅薯吃!”

站在旁邊守著重孫的老夫人聽說重孫想吃趕忙催促著下人按著杜小喜說的做,重孫終于有想吃的東西了!多吃!多吃!吃的壯壯的!

看完東西。杜小喜掏出來師父的信看起來。

內容很簡單,主旨是為師這些年走過哪片山,趟過哪條河,見過多少美景,總之羨慕的杜小喜不要不要的。最后提到送回來的種子有番茄、萵筍、生菜、西葫蘆、蠶豆等等,這些種子都是師父這兩年搜羅的,徒弟可要早早種出來,等著他回去吃。

哎!要留種!

杜小喜還在感嘆東西不夠吃,還要留下一些做種,前院便喧鬧了起來。

不一會兒,一個和大伯年紀差不多身著官袍的老頭直接進了客廳,然后在杜小喜的目瞪口呆中說道,皇帝聽說喜樂大師送東西回來了,陛下思念大師甚深,既然見不到人,那就拿點東西睹物思人吧!

然后在杜小喜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所有的東西都被拿了一半帶走了!

帶走了!

走了!

萬惡的封建社會!

期待不識貨的皇帝抱著洋蔥淚流滿面!

飯桌上杜小喜抱著一塊紅薯吃的津津有味,炒菜里也放了不少泛著甜味的洋蔥。洋姜已經讓杜小喜用醋泡起來,過不了兩天就能吃。

簡直不能太幸福!

東西本來就不多,還被皇帝帶走了一半,雖然陛下是用金銀珠寶換的。老夫人和柳垚見杜小喜愛吃紅薯,誰也不動筷子讓杜小喜一個人吃,轉而嘗嘗洋蔥炒肉,紛紛夸贊這菜不錯!

這些東西又不是什么稀罕物,杜小喜也就是十幾年沒吃突然看到想的慌。見狀,直接把桌上的東西分到小碟子里一一遞過去嘴里勸道:“奶奶,爹快吃,師父說紅薯就吃個稀罕,這種東西產量可高了,比苞谷土豆還高,而且不挑地,山坡林子都能種。等著明年咱們種下,能收好多。以后各地都種上,家家都能有余糧了!”

說道產量高,最關系的也莫過于柳垚。

柳垚問了幾句,杜小喜為了顯示自己知道的不多。便道只知道產量高具體怎么種的就不清楚了。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既然杜小喜這只小笨狗嫁了柳垚這只蠢猴子,自然要為自家謀劃一番。

杜小喜忍痛舍棄了大半香噴噴的烤紅薯,讓人把紅薯放地窖里用沙土埋了起來。俗話說的好當官不能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柳垚這個芝麻官就踩著紅薯往上爬吧!

杜小喜雖不知道紅薯是怎么育種。但想來和土豆大蒜差不多,都是自己就發芽兒。至于種植過程,上一世杜小喜小時候也去過地里種秧子,翻紅薯藤,其他的應該就不用管了吧。

睡覺前杜小喜讓人把剩下的紅薯選長的細長的,往夜里不停火的爐子邊圍了一圈兒。

第二日餐桌上便多了幾塊皮兒被烘的皺巴巴,整體縮水不少的紅薯。杜小喜前世最愛這么吃,煮熟的紅薯放在爐子邊烤一夜,外層勁道,內里粉甜。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被全家贊了聲好吃,杜小喜很是得意了好幾日。

年后,杜小喜的肚子吹氣一般鼓了起來,肚子上綴了個球兒,真是個甜蜜的負擔。

二月里京中發生了不少大事,不少甚至和杜小喜扯上了關系。

駐守北地多年,有‘軍神’之稱,百戰百勝的九皇子歸朝了!

遠去北地多年,有‘殺神’之稱,人見人哭的安王商茗睿在北地雪原娶了個紅臉高個的媳婦兒。嘉元帝高興老大的侄子終于成婚了。賞賜金銀財寶無數!

趙國公府的五娘子遠嫁北地去了,聽說趙五娘嫁的人正是安王妃的哥哥,各種陰謀流傳版本一二三。

二十三皇子生了怪病,御醫都治不好。最后死馬當活馬醫,去鄉下住了幾個月天天吃糠咽菜竟然好了。京都又掀起了一股富貴人家體驗民生的熱潮。

(杜小喜后來聽小道消息,二十三皇子是突然不明原因的腳臭,臭飄十里,聞著欲吐,忍無可忍。二十三皇子怕父皇像厭惡腋臭的四皇兄一樣厭惡他。實在沒辦法才躲到了鄉下。至于病好了,則是穿了幾個月的農家千層底,二十三皇子發現他腳味道如初,不臭了!

杜小喜吐槽:又是腋臭,又是腳臭,這皇家的基因,嘖嘖!

史載:商茂,嘉元帝二十三子,勤儉節約,克勤克儉,深得嘉元帝明昌帝重用。

野史載:商茂,嘉元帝二十三子,只穿千層底,概因其太矮。

果然,歷史總是不由人分說。)

杜小喜除了去瞅了一眼多年沒見,在北地待久了都快變成冰塊的師兄,就開始在家里抱窩等著下蛋。

這日老夫人氣哼哼的回來,飯桌上看著吃個不停,小圓臉都快變成大餅臉的杜小喜,以一種讓人難以忽視的目光盯著杜小喜的肚子喃喃了好幾句孫子,孫子,都快把杜小喜整哭了。

這還不算,老夫人扭頭就掏出了銀子讓趙嬤嬤買了幾車紅紅粉粉、嬌嬌嫩嫩,女娃穿的小棉襖送到了幾個老太太家里。

杜小喜沒忍住八卦心,讓人去打探一番,知道原委的時候忍不住嘴角一陣抽搐。

老夫人覺得自己育兒經驗不豐富,每日除了到杜小喜跟前報道看看重孫子,經常要抽出來一些時間向其他經驗豐富的婦人學習一番。

老夫人這種我孫媳婦是喜樂大師給挑的,一定生兒子,我重孫子就要出生了的姿態,讓不少人看不過眼,更有幾個和老夫人不對付的暗中嘀咕就她老柳家的傳統,這胎肯定是個丫頭!哈哈哈……說不得柳家又要多一窩子貼心小棉襖!

偏偏她們說這話的時候被老夫人給聽到了,于是被那一窩子貼心小棉襖刺激的,老夫人直接買了幾車貼心小棉襖送到了她們府上!

杜小喜聽到后直接抱著八個月的肚子呵呵了。

兒啊!就沖著你太奶奶,若你是個小棉襖,娘就拐了你爹,咱們回你姥姥家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