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歡

第八十四章 如鏡靜相臨(一更)

第八十四章如鏡靜相臨(一更)

第八十四章如鏡靜相臨(一更)

“昭和便是那般生疑,也依舊存了不愿信的,若不然,豈會將那知春樓媽媽何珍蘭的尸首,拋在四皇子的府門口?”

顧昭和這話是表心意,為求真,只說得急切些。

說過了,也暗暗憋氣,將臉憋得微紅,瞧著便是女兒風流嬌態。

她將頭微低,罪過,罪過,若是讓君洛那醋缸子瞧著,該又生些事。

可一想著他吃醋耍橫的樣兒,心口便裹了蜜似的甜。

一時紅霞滿面,倒有幾分真了。

陳斯年見她女兒作態,暫且微微放心,故意長嘆道:

“公主若有心,再莫說那戳人心的話,聽著心頭倒寒。”

顧昭和索性又微微白了面色,是又愧又赧然的樣子。

陳斯年頓了頓,便又刻意憐惜道:

“也怪您不得,這重重算計,當真教人糊涂了腦子,如今我勢必嚴查,頭一件便為自證清白,也讓公主放心。”

顧昭和又垂了頭,似復含了羞:

“殿下體貼。”

陳斯年這才又有了笑,與顧昭和一人一車,往那珍寶閣去了。

那珍寶閣是個首飾鋪面,因京中貴人常去,倒也不俗。

難得見的翡翠白玉,那處都尋得到,因此出了事,早已密密麻麻圍了人。

陳斯年暗道不好,他與四皇子陳高翔明爭暗斗慣了。

如今出了事,又有黑衣人臨死前交代四皇子那些話。

他自然是要將此事,往陳高翔頭上推的。

只是若讓陳高翔先曉得了,到時候算計不成,又多生些是非,陳斯年細細思量,便讓侍衛趕了人。

冬青扶著顧昭和下來時,這條街已少人,看熱鬧的,只能遠遠地站在那街口,伸長脖頸望著這頭。

顧昭和抬眼,遠遠地掃了一眼,心里也有了猜測。

她眼神微動,只是并未多問,一手搭在冬青手上,緩步端行,穩穩向珍寶閣里去。

卻是陳斯年心頭虛著,趕上她,側頭向著解釋道:

“公主體未大愈,只怕那些販夫走卒,將您沖撞了。”

顧昭和自不會點破他,于是只盈盈道:

“多謝殿下牽掛。”

陳斯年想了想,眼里精光一泛,又做了滿心為她打算的樣子,壓低聲道:

“還為一件,不管公主待會子瞧見什么,聽著什么,萬不可宣揚開,更不可逞一時之氣,事關皇嗣名節,茲事體大,您受了這一時委屈,才能讓敵人少防備,露馬腳。”

顧昭和心念一動,果真做了感激的樣子,掩口輕道:

“我是個無知的,事態緣由尚未清明,只為這心頭一時著急,便疑了您,您若是那氣量小的,該怪罪我,如何會滿心思為我打算。”

她垂頭,不甚羞的樣子:

“便聽殿下的就是了,只是……”

“只是?”陳斯年略略揚了眉。

顧昭和輕道:

“我也不知是哪頭,惹了四皇子忌憚,他位高,又尊貴,我雖是公主,如今倒也無權無勢,沒個能信的人,唯有太子殿下,尚能依仗幾分。”

她咬唇:“還望殿下,莫忘了賊人是怎的算計昭和的,有朝一日,也教那該捱千刀的賊人自食惡果,血債血償。”

陳斯年聽顧昭和一口一個賊人的,哪里好受。

偏他發作不得,只得忍了。

又見她眼底似怨非怨,似恨非恨,當真似瞧救命稻草似的瞧著他,還得壓著那氣,輕勸一二:

“公主放心……”他終是說不出咒罵自個的話,只得含糊一句:

“天道好輪回。”

果真是天道好輪回,顧昭和低下頭去,輕勾了唇角。

行至那珍寶閣里,處處流蘇浮影,香杯瑪瑙,光影流動間,有清輝耀耀。

顧昭和倒是對這珍寶閣好奇得很。

她前世因身份,所用大多是御賜之物,便是要個新鮮樣式的鐲子墜子,也讓人上門打去。

只聽得周遭女子都說這珍寶閣好,好在何處,卻是不知了。

顧昭和掃了一眼金翠寶光,便再不側目,是正事要緊,實不是個賞玩的好閑時。

玉容已在里頭恭候著,見她來了,便跪下請罪,愧疚道:

“都是奴婢學藝不精,奴婢趕來時,正撞著這珍寶閣掌柜掙扎著咽氣……”

倒不用玉容多說,只見那宋平安趴在地上,背上正插著一柄利刃,正穿心而過,料定是已經氣絕了。

顧昭和以袖掩面,瞧不清她想些什么。

陳斯年只當她是懼怕,又做好人道:

“不如請公主里間去,也省得瞧見這尸首煩心。”

顧昭和將衣袖拉了下來,嘆氣道:

“這人都有一死,我也不是怕這個,是想著那四皇子是怎生個混世般的人,這般壞!”

她像是氣急失言,話出口,方忙忙掩了嘴,愈發傷感起來:

“殿下,我也不是刻意造這口業,只是想著這宋平安,委實可憐,他為那四皇子打理操持,沒功勞,那也有個苦勞在,單為了自個不暴露,便讓他死于非命,我若是他底下人,鐵定心寒。”

陳斯年又急又怒,趁著顧昭和沒發覺,一雙眼寒森森地盯著她。

若不是她刨根問底,他又豈會棄卒保帥?如今恨不得割了她舌頭,也免聽她痛罵,免受這憋屈。

全然忘了,是他先害慘了人,而殺這宋平安,也全由他一念取舍。

顧昭和本就是為添他堵,如今又借刀殺人,讓他自個除了得力手下,她倒是心頭暢快。

只是這還沒完,顧昭和眼里寒冽,一晃過了。

再抬眼,她輕道:

“不把事鬧將開,這衙門仵作也不能喚了,我這頭都是嬌嬌的小姑娘,也不舍得她們去翻查尸首,還請殿下尋一二親信,若查出罪證,拿捏在手上,倒也放心。”

陳斯年回神,自是應好。

他如今折了幾員大將,換來這岳國公主與陳高翔相互爭斗,倒也不算吃虧。

他自以為是的想,這公主倒也是機智警敏的,幸虧是對他有真情意在,他先前三番四次地作害她,才未疑到他頭上。

如今他只從中挑撥一二,將這公主便作尖刀子,戳向陳高翔,倒也不是難事。

陳高翔是威脅他即位的頭號大敵,若毀了他,他定能輕松許多。

到時候他再以岳國公主謀害陳國皇子之由,向岳國發兵,一舉攻了岳國,陳國開疆擴土,他載入史冊,這才是兩全其美,皆大歡喜。

陳斯年將這算盤打清了,方才心情舒暢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