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女準則

第三十九章:三看(3)

為了好生迎接這位救了兒子的恩人,宋伯明與萬夫人早早就起床梳洗,本想要著盛裝迎接,猛然想起長煙曾說過這位恩人四處漂泊,孤身一人,家道貧寒,便放棄了這個想法,改穿便服相迎。

萬夫人曾要求明光三兄弟也要來見見救了弟弟邦光的恩人,可明光與瞻光仍對弟弟的不敬懷恨在心,不愿意前來,都推說有事,瞻光更是早早出門,說要去外地走一遭。

只有三郎延光及時來到正堂,與父親母親一同恭候這位恩人的到來。

周靈修隨著邦光,步入宋府家門,看到各門前仆人恭敬站好,很有規矩,宅院森嚴干凈,不愧是大戶人家。

來到正堂,看到兩位年長的男女身著干凈整潔的常服,笑意盈盈出來相迎,知道這就是邦光的父母親,忙躬身施禮。

宋伯明目不轉睛地看著這位年輕人,胸中掀起一層層的波動臉上漸漸沒有表情,像怔住了一般。

寒暄了會,宋伯明開始切入正題,含笑問道:“聽說先生是云陽人?口音卻不太像。”

周靈修道:“我連年漂泊在外,云游四方,所以口音早早變了。”

“先生到過許多地方?”

“燕國的大江南北,都去過。”

“先生是第一次來蕭城?”

“是。”

“云陽在北,靠近秦州,蕭城在南,兩地著實不近,我看先生年紀不大,卻已經能夠獨自走的許多地方,真是后生可畏。先生還有好心腸,救下了要尋死覓活的我的兒,請受老夫一拜。”宋伯明說著就要施禮。

周靈修動作快,忙上前扶住宋伯明,“這真是折煞小生了!宋公您一口一個先生就已經讓小生坐立難安,想要逃走,又要行禮,小生不能當。救下令郎,實是偶然。那晚我去花神廟,準備歇息一晚,恰好遇到令郎在花神的雕像前哭訴,就要自尋短見,我便阻止了——任憑是誰遇見,都會出手相救,小生對令郎有什么恩呢?”

宋伯明更是贊嘆道:“先生小小年紀,有如此心境,確實難得。不知先生家中可還有人?先生在外,家人豈不擔心,先生若有朝一日要回家,務必告訴老朽,老朽必定安排車馬送君歸。”

話說到這里,周靈修輕松活潑的面容才有了一絲陰云,暗沉沉回答:“小生哪還有什么家人啊?——小生現在孤身一人,不敢回到故鄉,回到故鄉,家徒四壁,沒有家人,小生實在不想看到那凄涼的景象。”

“不知先生遇到了何事?若需要幫忙,我宋家傾盡全力。”宋伯明只覺得心砰砰亂跳,面對這個年輕人,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冉冉升起。

莫非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就是……

周靈修強忍悲傷,忍痛含笑,對于傷痛輕描淡寫,“小生自幼喪母,在家跟著祖母生活,爹爹原本也在京都為官,但某年犯了錯誤,被貶謫地方滄州,那地方瘴氣嚴重,爹爹生了病,告病回家,沒過一年,便走了……祖母傷心過度,也……小生安排好家事,思忖無法在故鄉度日,便收拾行囊,遠離故鄉。幸得祖母教孫嚴苛,小生能寫字會畫畫,沿途賣字畫度日,直到今日。”

話語平常,不見哀婉,宋伯明注意到這個年輕人雖然含笑說話,但眼里已經滲出淚水。

“你父親莫不是叫周志云?”宋伯明長嘆一聲,問道。

周靈修一怔,驚訝問道:“宋公怎樣得知?”

宋伯明繼續問道:“你母親也姓周,乃是你父親的表妹,兩人籍貫都是灌亭,你父親曾經當過九平縣令,天業三年,九平、灌亭、昌平等九縣發大水,死傷無數,你父親帶領百姓救災,卻沒能顧全你母親,致使你母親被洪水沖走……”

這一件件,一樁樁,宋伯明娓娓道來,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個年輕的歲月,回頭一看,還能看到并肩而立,與權臣斗爭的好友們……

“后來,你爹爹進京,先為大理司直,后為起居郎,最后官居諫議大夫,卻因為勸諫陛下不要重用宦官,于天業十三年被貶,先貶亳州,后改滄州……”

周靈修沒有答話,臉上一陣陣蒼白,眼淚像斷了線的滾珠一樣紛紛落下,種種現象表明認同宋伯明說的話。

“我就是你父親的好友——當年,我們一同在灌亭等九縣治理災害,一同上京鳴冤擊鼓,一同勸諫陛下,也都被推上法場過,也在含元殿前挨過板子……我和你父之前交情深厚,進京之后,便為了避嫌,不在多聯系,你父到了滄州,才敢寫信來往,這已經過去幾年了,他沒有給我來信,我給他寫信,也從未受過回信,卻不料……”

周靈修流淚道:“我父臨終前曾說有過一個好友,他生性孤僻,朋友很少,只這一個好友最好……讓我日后去投奔,但他未說完,就咽氣了……”

宋伯明抱住周靈修,又仔仔細細的看了看這個年輕人,越看越像是老朋友,似曾相識,想起與周志云的往事,心中戚戚。

萬夫人在旁邊看得呆了,邦光也暗暗稱奇——這世上的事情真是妙不可言。

前來圍觀的婆子仆婦們也舉起袖子,擦拭眼淚,躲在眾人身后的程鸞也不斷嘆氣,上了繡樓,與小姐和光說起此事。

和光一聽到周靈修這個名字,身子便一激靈,不肯抬頭望著程鸞,聽程鸞說完整個過程,也感嘆這緣分很奇妙。

“他這么多年,也真是苦啊。”和光嘆道,因為妹妹清光不在,她可以大膽的感嘆一番,不然,妹妹又要多說話了。

程鸞嘆道:“那周郎雖然命苦,但品德心性很好,沒有改變,有的人啊早就墮落了,或是一蹶不振了,可周郎卻不這樣,他依然堅強樂觀呢——我還聽說他還考了解元呢,這么多年來,一直勤奮,努力賺錢,還想要考進士,到得朝廷,與朝廷講明爹爹的忠心。”

如此命苦,卻如此有目標,和光很是佩服,不禁說道:“他真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