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江山

第37章 第二項合作

秋風已經帶著涼意了,但身后糖廠的熱火朝天,卻傳來了陣陣暖意。

夏長衍聽出了林半夏的搪塞之意,不贊同地道:“如今官身上林姑娘是鄉君,又是兼顧著糖廠、磚窯、炭窯的東家。

每日里早晚都有人來與你談事,難不曾冬天里你也在院子里議事?”

夏長衍心中想的卻是,我每次來,也都沒有個坐的地方。

林半夏笑著道:“糖廠里我安排了間會客室。”

夏長衍側頭,“你要每天都去糖廠?”

林半夏很自然地道:“最開始是要去的,等一切都順利之后,也就不用去得很勤了。”

說著又半是玩笑地道:“不管怎么說,糖廠也是我和殿下第一個合作的項目。

殿下日理萬機,又是最大的東家,我這個二東家閑著也是閑著,多過問下也是應該的。”

“第一個?”夏長衍立刻就抓住了重點。

林半夏笑起來:“還有個想法,暫時還是想法。”

夏長衍站住,轉身看著林半夏。

林半夏也站下來:“我聽管家說,北方這一塊土地都是殿下的封地。”

夏長衍點點頭:“不錯,父王封我為鎮北王,北方三郡都為我封地。”

林半夏道:“殿下到這封地以來,見到北方這廣袤的土地,殿下的屬民,可有何感想?”

夏長衍眼角微微瞇下,看著林半夏,也看到林半夏身后泥土房屋,茅草屋頂,他的心中升起種自己都覺得荒謬的想法。

“北方土地廣袤,但一年四季分明,地里只出產一季的作物。且冬季時間漫長,土地上凍的時間足有五到六月。

年景好的時候,尚且可以飽腹,若是遇到天災,當民不聊生。”

林半夏點點頭:“師父也曾經與我說過,北地地大物博,人口也多,農人俱都勤勞肯干。

但一年所出,扣除賦稅,只能勉強果腹。一旦遇到天災人禍,便會傾家蕩產,甚至賣兒賣女。

農人雖然以農為本,但卻不可只依靠土地產出,還要會利用這個產出。”

夏長衍微微點頭:“所以,另師發明了豆腐,也研究出高粱秸稈壓榨糖汁。”

林半夏道:“是的,師父說,他所想,所研究,是最基礎的,不及自然萬物回饋萬分之一。

而這一切若是想要實施,還需要借力。而這能借力之人,心中不能只見財帛,還要胸有丘壑,能以百姓安康為己任。

不瞞殿下,秸稈壓榨糖汁,以至于提煉白糖,我心中多有私欲,以之換得錢財,若是能得殿下庇護,讓我爹娘安生更好。

但殿下將豆腐制作上達天聽,將制作豆腐的方子無償地傳遍天下各地,讓所有民生都能在未來的天寒地凍中增添了一道美食。

這份為天下萬民的胸襟,讓我敬佩。”

夏長衍聽得不由汗顏。

他將豆腐方子進獻給父皇,存的心思哪里有林半夏說得這般美好。

但林半夏有一點是說對了的,就是豆腐方子他從來沒有據為己有,以之賺取錢財的想法。

他還不至于從百姓的口中奪得錢財。

“所以,糖廠作為第一個合作的項目,是因為能將高粱秸稈變廢為寶。但這第二個,我還在猶豫。”

林半夏往前走了幾步,面向村子外邊廣袤的農田。

“在吃飽的前提之下,從百姓口中奪糧,是否正確。”

夏長衍的視線隨著林半夏的身形移動,也隨著他的視線看向廣袤的農田,又落回到林半夏的身上。

“林姑娘這個百姓口中奪糧,可是指……”

林半夏道:“殿下可知,大豆不但可以做成豆腐,還可以從中提煉出油脂。”

“油脂?”夏長衍驚訝道。

“是的。”林半夏回過身來看著夏長衍,“圖紙我已經畫出來了,其中還有道工序沒琢磨明白。殿下可有興趣?”

林半夏繞了半天的圈子,奉迎了夏長衍好一會,其實就為了這一句。

兩人回到林家院子里的時候,王氏已經做好了飯菜,熱騰騰地在鍋里,見到兩人進來,就張羅著要擺上飯菜。

林半夏說聲等一會,就先進了自己屋子,從桌子上拿起一摞紙。

就聽到外邊娘忙著沏茶,絮絮地說著:“王爺啊,咱家半夏過了這個年虛歲上就十五歲了。”

夏長衍接了句什么她沒聽清。

王氏就又笑起來:“咱村子里啊,十五就是大姑娘了,要不說婆家就要人笑話了。”

林半夏搖搖頭,推開房門:“娘。”

王氏回頭,又轉頭對夏長衍道:“王爺你看看,這還不讓我提呢。”

林半夏走過去,將一疊紙放在桌面上:“娘,殿下忙著呢,這些小事就不用和殿下說了。”

“怎么是小事呢,你這孩子……”王氏看著林半夏拿過來得一疊紙,沒有再說下去。

林半夏將紙鋪開,指著其上的圖道:“大豆先粉碎了,在蒸煮加熱,壓制成豆餅,再進行壓榨,就能出油。”

林半夏又取了粒豆子,用小錘子砸扁,用宣紙墊上,再砸幾下,再打開宣紙:

“看,這是沒經過蒸煮的,就有個油花印子。這就證明,大豆經過壓榨,完全可以壓制出素油來。”

夏長衍伸手接過宣紙,透著日光看一眼,又在鼻端嗅嗅。

“我想要嘗試下。現在還不知道大豆能出幾成油。關鍵是,收獲的大豆,不影響溫飽得情況下,能容許我們拿出多少來壓榨豆油。”

夏長衍放下宣紙,再拿起林半夏畫圖的一疊紙,細細地看著。

圖紙的筆墨太簡單,沒有任何渲染,旁邊也沒有注解。

就想起來林半夏沒有進過學堂,并不認字,自己雖然給了字帖,卻也無人指導。

這幾日聽說跟著炭窯指點燒制所謂活性炭,還親自參與糖廠設計,與制陶匠人商議什么上水下水。

口里卻說道:“大豆質地堅硬,硬木怕是不行,得找鐵匠商議一二。”

心中就有了主意,“村子與城里路途還遠,工匠打制過程遇到問題前來請教多有不易。”

他看向王氏,“林嬸子,你陪著林鄉君進城住上幾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