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行一世

第170章 拉下水

且說馬丫帶走慈祥道長,也就是前胡皇后,她想干什么呢?

且不問馬丫想干什么,馬丫真的要把她往這道上引,真的想讓慈祥道長心系道家。

這樣對于前皇后,是有好處的。她起碼心里不那么苦悶,她走上真正修道的道路,就不會在意皇后這個寶座了。

這對于馬丫對前皇后胡氏的虧欠,心里上要好受些,馬丫不想她一個老實人夾在中間受罪!

剛好,馬丫給她介紹的就是徐小妹。

前面說過,這徐小妹可是福康帝求之不得的女人,福康帝因為她,把皇后的寶座一直空著,就專門等她來。

徐小妹一直不同意,她修道了,直到福康帝駕崩,皇后的寶座一直空著。

馬丫讓慈祥道長也就是胡氏見到徐小妹,她們之間應該有許多的話說,按照悟性,徐小妹要比胡氏聰明多了。

徐小妹根本不想做皇后,胡氏被逼退出皇后的寶座,那么馬丫把她帶過來,她就有問題請教徐小妹了。

首先一點,胡氏一定會問徐小妹,她為什么放著皇后的寶座不坐,而專心修道,依照徐小妹的聰慧,一定會給胡氏一個滿意的答案。

那么馬丫這回出來,難道就為了單純為了排解胡氏心里的憂悶的?

不是!

要知道,胡氏只是雙方斗爭的一枚棋子,她沒有任何靠山,她娘家勢力也不大,她就是被張太后利用。

馬丫要想徹底拔掉這顆棋子,就必須讓她心無旁騖地一門修道,不再做人家的棋子。

這樣一來,就沒誰再拿廢皇后說事了。胡氏自己整日都樂此不彼,這個行為不就是很好的驗證了皇上之前說過的話么,說她身體不好,就想修道,不想煩神了,她還想多活幾年呢!

這樣一來,就能堵上部分人的嘴了,不能說蓮兒馬丫她們是使用計謀篡位的呀!

馬丫也知道,關于她做的那些事,肯定會漏風的。

經手的人一多,就不可能不露出破綻。

馬丫得隨時做好還擊的準備。

就比如道長把嬰兒送進宮一事,真的沒任何破綻?侍衛,跟著的宦官,還有宮女,就沒發現異常?!

事實上,懷疑的人不止一個,只是大家把事擱在心里,誰也不敢亂說而已。

大家都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誰也不想惹禍,皇上喜歡的女人,也是她們能得罪起的?!

但是,總有人要走險棋,榮華富貴么,誰不想。

蓮兒坐上皇后的寶座,陳妃靠著張太后,并不怕蓮兒。

相反,她在蓮兒懷孕期間,就花錢買通了蓮兒身邊的宦官和一個宮女,這事當然是秘密的。

所以就在蓮兒生孩子的時候,破綻就漏出來了。

劉道長當時把帶血的包被帶進宮里,這個可以理解為劉道長經常遇到窮人家,連嬰兒的包被也沒有,劉道長就準備一個,準備包孩子用的,只不過這會是皇貴妃生孩子,不小心弄臟了它。

但是把盛羊水的罐子帶進來,作何解釋?

也算是百密一疏,就在劉道長出來向皇上報喜的時候,她的藥箱還在里面,其中就有一名宮女,趁人不備,她悄悄打開了劉道長的藥箱,當時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個帶血的包被和罐子。

蓮兒身邊不是一個宮女,蓮兒身邊的宮女好幾個呢!

當時見她打開道長的藥箱,看到里面的包被和罐子,有兩三個人都看到了。

反應快的,在驚訝之后,立馬就道:“別動道長的藥箱!”

不管怎么說,她們要維護自己的主子么!

這事也就過去了,后來她們之間還討論了兩句,說道長真夠細心的,還怕宮里沒有包被不成?!

但是,事后想想,就出現了破綻。

道長帶罐子干嘛?

而且那罐子,還不干凈。

所以這個宮女,嗯,我們且叫她百福好了。

百福就把這事偷偷告訴了陳妃。

陳妃就展開了萬般想象,等到她想明白了,立馬把這事告訴了張太后。

經過陳妃的描述,從種種跡象看,皇貴妃不像是懷孕,因為之前看她的眼神總不大對勁。

陳妃道:“在之前,我就覺得她總想躲著我們姐妹,大家去看她,回回她都稱身體不舒服,不想留我們在那里。”

再加上女道長的藥箱里有奇怪的東西,她就展開想象,說蓮兒她到底是真懷孕,還是這孩子是從外面帶來的······

陳妃當時就遭到張太后的呵斥。

這是多大的事,能開這樣的玩笑嗎?

陳妃見張太后態度忽然大變,她不知所措了!

張太后對此是否有懷疑?

那肯定有懷疑!

但是張太后要顧全大局,在沒有證據之前,哪敢亂說?!

那么多雙眼睛盯著,那么多人看著,孩子就這么容易被帶進宮里來?

要是把話說出去,鬧起來,到最后孩子又確認是皇貴妃蓮兒生的,那么陳妃的小命怕都不保。

要知道,污蔑皇貴妃,那是什么罪?

這樣嫉妒搞事情的女人還能留她么?!

即便皇上不殺她,怕她這輩子也別想出頭了,她肯定得被打入冷宮,皇上從此把她丟棄,不再寵幸她!

那么陳妃將在一個不被人待見的清涼的宮里呆完后半生,不要人動手,她自己就憂悶死了!

陳妃出不出事,倒不是張太后所擔心的,張太后擔心的,陳妃出事,那她就是惹火燒身啊!

孩子是蓮兒生的,那也是自己的孫子啊。

自己去搞自己的孫子,精神病啊?!

但是,在張太后呵斥完陳妃,讓她退下后,張太后也在思考這問題。

她也令人查了,說自從蓮兒懷孕后,一直是王御醫給蓮兒把脈,別的御醫就沒有看過皇貴妃。

這就不得不讓張太后心里疑惑了。

張太后知道,不用自己的人去查,這個陳妃,一定會派人查這個劉道長的。

果然,很快,張太后就得到消息,說那個張道長不見了。

不見了,有兩種解釋,一種,就是做賊心虛,她把孩子悄悄偷運到宮里后,她逃離北都了。

誰是幕后主使者,不用問,誰受益誰就是主使者。

那么這個人,當然就是蓮兒了!

還有第二種情況,那就是這位劉道長人家修道,當然遍游名山大川,尋找同道中人,切磋修道心得。

再有就是為百姓看病。

那么到底是哪一種呢,誰也猜不到。

為此,張太后為了辨別一下,還特意來過來觀察了孩子,陳妃也跟了來。

她們看了孩子后,還做了眼睛交流。

當然,這個動作很快,一般人不易覺察。

但是,她們逃不過馬丫的眼睛,馬丫都看在眼里。

孩子是她哥哥的孩子,孩子自然不像蓮兒,也不像基兒,這就是短板。

馬丫心里清楚這一點,她們兩人對眼神的那一刻,就是這個意思。她們在確認這個嬰兒像蓮兒還是像基兒。

但是,即便長得不像,她們也不好亂說話。她們沒有證據啊。

孩子長得像父母,大多數都是,但也有少數生下來,看不出他像誰的,這也不是沒有過!

但像這種情況比較少數。

馬丫就想,事后,她們一定會找證據的。

所以,馬丫這邊也就跟著行動了。

事情過了幾個月,馬丫幫助蓮兒把胡氏從皇后的寶座上拉下來之后,馬丫就帶著胡氏去見徐小妹。

這也是馬丫走的一步棋。

她要把胡氏撇在外,這樣的好處就是,胡氏不再因位憂悶而被人利用跟蓮兒作對了,這就去了一個敵人。

再有,胡氏是對方陣營里的一枚棋子,如今受挫的是她,她都不說話了,這就好像對方損失了一員大將似的。

但是馬丫知道,孩子不像皇上,這是無法堵住別人的嘴的。

雖然現在還沒誰敢提,但是,時間久了,張太后一定會跟皇上說的。

現在嬰兒小,以后呢?

從種種跡象來看,張太后也在派人出去尋找有關線索。

馬丫雖然在心里回想了許多,覺得已經夠密了,但是就怕萬一啊,萬一有疏漏的地方呢?!

做這種事,就是走鋼絲,稍有不慎,就能跌落下來。

怎么辦?

馬丫得阻止張太后的行動。

馮清卉的人馬要同時對張太后與陳妃的人,那真不容易,因為他們也搞不清她們都使用了誰啊。

所以啊,得讓張太后先撤兵。

馬丫就調整了部署,讓馮清卉手下歇手,不去查她們使用的到底是什么人,而是讓花姐出手了。

讓花姐干嘛呢?

讓花姐打張太后娘家人的主意,用馬丫的話說,拉他們下水。

怎么下水?

那就是一起做生意。

做生意怎么叫下水呢?

做小生意當然無法稱得上下水,要是小生意,一個人干就行了,比如賣菜!

但是花姐做的生意可不小,生意一大,利益也就越大。

利益越大,就容易讓人長生貪婪的念頭!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工部要搞一項工程,他們可以虛報瞞報,難道生意人就不可以嗎?

比如向某工程提供一千根木頭,買通經手人,就不能給他們八百根或者六百根嗎?那么這其中的幾百根虛報的,那就是銀子啊。

這筆錢都是公家的,大家好分啊,就可以揣進自己的腰包了!

花姐有沒有這么干過呢?

只要是生意人,做大生意的,說沒干過這個事,說自己是本分的生意人,就是在說笑。

就像太祖時期殺的貪官,他們真的冤枉啊?

全國那么多官員中,恐怕沒幾個干凈的!

花姐把張太后娘家人拉下水,就等于掌握了他的證據啊。

這事是很要命的。

必要時花姐可以自己去官府投案自首,把私吞的銀子吐出來。

同時,花姐就可以把張太后的娘家人也給咬出來啊。

官府對花姐這樣的人最多定為奸商,一般都是罰款為主,花姐有錢么不怕罰款,交上就是。

花姐又主動交代,花姐完全可以交上罰款后被放了。

可張太后的娘家人就慘了。

他們可不是老百信,他們可是皇親啊,他們會連累張太后的,這事是要上綱上線的。

他們犯貪污罪,難道張太后能脫得了干系?

要是他們被抓起來,太后的娘家人被抓起來,這是什么性質的事情?

這不光是太后丟盡了臉面,連皇室都丟臉啊!

太后的娘家人嚴懲還是不嚴懲,這就不是哪個衙門官員能操控的了,他也處理不力,這事是要鬧到朝堂上去的。

有正義的大臣,自然是一身正氣,他們的話語就像利劍一樣,直刺張太后的心啊!

這之后,誰還向她靠攏,誰還敢跟她在一起謀事?!

馬丫就讓花姐行動。

于是,花姐就找張府的管家,請他出來吃了個飯喝個酒,過后,花姐又賄賂他五十兩銀子。

花姐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請他出面,在主子面前幫花姐說說好話,花姐想跟他們一起做生意。

張府的管家就奇怪,起先還是比較謹慎,沒敢收花姐的錢,他問花姐到底想做什么生意,需要張府的主子跟她一起做?花姐生意做得不是很大嗎?能耐不是挺大的么?

花姐就跟他直白說了,說他們家是張太后娘家,花姐要是跟他家聯手,張家有人,而花姐有錢,他們聯合在一起,就大賺了!

管家明白了,原來花姐是這么個意思啊,都說花姐精明,今天聽她這么一說,她還真精明!

再說了,他哪里知道馬丫跟皇上合作的事。

馬丫跟皇上合作,連大臣都不知道,這只屬于馬丫跟皇上之間的秘密,除了當事人花姐,外人自然不知道。

花姐就把五十兩銀子退給管家,說哪怕是張府的主子給提個方便也行!

管家見花姐這么說,就開開心心地收下了這筆銀子。

于是,當天晚上,管家就把花姐的意思跟當家的說了。

這個當家的,也就是張太后的弟弟,他聽說是花姐,起先也是奇怪。

名滿北都的花姐誰不知道?她生意做的那么大,怎么會來找自己?

得了花姐賄賂的管家,就幫花姐說話,說花姐主要是看上他們家上有太后做靠山,說花姐跟官府做生意,有時候上面難免會拖欠花姐的生意款,遲遲不發,有的都超好幾年還不給。

花姐要是跟他聯合起來做生意,那官府他也不敢為難他們啊!

經管家這番一說,張爺覺得還真就是這么回事。上面拖欠銀兩那是常有的事!

他就決定,要見花姐一面。

于是在管家的安排下,兩下見面了。

花姐出手闊氣,上去就拿出二百兩銀子給張爺,說這是見面禮,以后要是賺了,張爺拿六,花姐拿四!

事情就這么說定了!

兩下杯來盞去,祝賀合作成功!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