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運小農女

第十七章 香味

為了這鍋魚頭豆腐湯,趙玉是真的拼了。

不管李氏想干什么,趙玉此時眼里只有魚頭豆腐湯,為了把這口魚湯做好,趙玉甚至做了一件算得上以下犯上的事。

直接從灶臺口跑出去,一把奪下了她奶手里的魚頭不說,順便還當著她奶的面,將鐵鍋里的水都舀出來倒進了一旁的泔水桶里。

李氏……

沖擊太大,李氏人都傻了。

她完全想不到,趙玉居然敢這么干。

就像是被掐了脖子的老母雞一樣,李氏梗著脖子,瞪大眼睛,傻呆呆的看著趙玉,整個人好半晌兒都沒回過神。

完全被嚇到了一樣。

趙玉則是典型的不怕死。

反正舀也舀了,倒也倒了,趙玉順便拿起一旁已經洗干凈的絲瓜瓤,對著鐵鍋重新刷了一遍。

將之前鐵鍋里面殘留下來的草木灰等不干凈的東西通通清理了一通。

最后,她還利用一旁干凈的圍布好好的擦了兩下鐵鍋里面,確保鐵鍋是真的干凈才就此收手。

擦了擦腦袋冒出來的汗珠,趙玉趁著她奶愣神的空擋,不忘抱起一旁裝豬油的罐子,狠狠地挖了一筷子豬肉倒進鐵鍋里。

灶臺里面還生著火,鐵鍋也漸漸溫熱起來。

凝成白色膏狀的豬油遇到溫熱的鐵鍋,直接化成液體油水。

跟著,趙玉將魚頭扔進了鐵鍋里。

“刺啦刺啦——”

溫熱的油碰到魚頭,發出了滋啦滋啦的聲響。

這樣的聲響也順便將李氏喚了回來。

李氏……

“好啊,好你個丫頭片子,還敢動手搶家里的油罐子,又霍霍家里的油……天殺的呦!這都是家里存了半年的油啊!”

李氏痛心疾首,眼下更是被氣的手直打哆嗦。

趙玉扭頭,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好啊,你個小丫頭片子,我今天就要好好教訓教訓你,讓你不知天高地厚,什么都敢霍霍……”

李氏氣的急了眼,也不管趙玉有沒有傷,舉手就要拍下來。

“奶,快快快,快翻個,鍋里的魚頭要糊了,油白倒了。”

見到鐵鍋里的魚頭跟著冒起白煙,隱約還能聞到糊味,趙玉立刻急得大呼小叫起來。

想也不想的,趙玉直接把一旁的木鏟勺塞到李氏手里,順便將李氏推到灶臺旁邊。

還想動手打人的李氏手里猝不及防的就被塞了一個木鏟,整個人怔了一下,馬上回過神來。

“倒霉催的,還不趕緊給小點火。”

李氏也不顧趙玉了,她心疼的趕緊搶救鐵鍋里的魚頭。

哎呦呦,她的油啊!

可是她整整攢了半年的油!

趙玉不知道她奶還心疼炸魚頭的油,眼下她最關心的還是鐵鍋里的魚頭。

聽了她奶的話,趙玉趕緊將灶臺里的柴火往外拽了拽,順便不忘往灶臺里面架了兩塊略粗的木頭進去。

粗木頭不易燃,趙玉簡單粗暴的壓上去后,還真就讓原本還不小的火勢減了下來。

李氏趁機將里面的魚頭翻了個個,然后,又把剩下的魚身子又扔了進去。

趙玉……

趙玉被整窒息了,“奶,為啥放魚身子?”

魚頭豆腐湯,也沒魚身子啥事啊!

“哪有甚么講究,什么湯不能喝,魚頭哪有魚身子肉多。”

李氏給出來的解釋強大無比。

趙玉……

她奶真是個人才!

李氏看著鐵鍋里面的一直冒著白煙的魚頭和魚身子,心里跟著一抽一抽的疼。

啥也不說,李氏連想死的心都有了,心道,她之前還說做魚湯好呢,不費油!

結果,反手這敗家丫頭就給她剜了家里小一旬要吃的油進去,還都浪費在了這腥不拉幾的魚身上。

也不想想,就這魚,給豬吃豬都嫌棄的東西,咋能用油?這不就是白白糟蹋好東西嘛。

要知道,她煉出來的豬油一共才小半兒罐子。

這還是他們老趙家去年日子過得不錯,李氏才在過年的時候,舍得花大價錢買了幾斤豬板油。

熬出來的小半罐子豬油,是他們老趙家半年的用量。

結果,眼下就這么被生生的糟蹋進去,李氏都要心痛死了。

越是這樣想,李氏就越是看鐵鍋里這魚頭魚身子礙眼。

但她又一想到那些兒油已經進了這魚的身上,李氏窒息了。

可她還不能不干,那不是更糟蹋油!

李氏舍不得!

就這樣,在李氏嗶了狗又想罵娘的心態下,鐵鍋里的魚頭和魚身子艱難的存活著。

趙玉一邊燒火,一邊偷瞄鐵鍋里的情況。

據她記憶所知,要想熬出奶白鮮美的魚湯,火候是一方面,還有就是用料。

眼下油已經用上了,魚在扔鍋里之前也已經被她打理好了,火候更是她親手掌控。

那接下來,就是加料等魚頭湯出鍋了。

趙玉兀自在那里激情澎湃,瞅著時候差不多,又開始讓她奶添水加料。

李氏黑著臉,可心里已經自暴自棄,她秉持著“我倒要看看你能做出什么花來”的想法,也都按照趙玉說的一一做了。

最后蓋上木質鍋蓋,李氏咣當一聲,扔下木鏟,扭身去了廚房后面。

后知后覺的趙玉:……

糟糕!她奶不會生氣了吧。

李氏不光被趙玉氣,她還生自己的氣。

直接將自己氣的頭暈,她又扭身去了廚房后面,最后琢磨好半兒晌,李氏一拍腦門,還真被被糊涂了。

打開木柜子的小門,李氏掀開裝著家里糧食的陶甕,露出甕里面裝著的主食粟米。

粟米不是米,而是指小米,谷物,高粱等糧食作物的總稱。

當然,除了粟米,他們常吃的糧食作物還有大豆,麥,稻,只不過這些兒作物各有各的缺點。

大豆吃多了漲肚,麥吃著需磨開費勁,稻則是價格昂貴,所以這幾樣糧食地里也種,但卻沒有粟米普遍。

這兩年,還從南方傳過來一種名為番薯的物件,據說好吃又產量高。

今年他們老趙家就中了兩畝地的番薯,眼下還沒熟,也沒有吃到嘴里,所以眼下他們家的主食還是粟米。

從一旁拿出一個木盆,李氏取出用來稱量糧食的米斗。

米斗也就是米升,就是用來稱糧食的。

不過李氏他們家的米斗沒有城里糧食鋪的米升大,就是家用的取糧工具。

米斗由幾塊木板拼接,做成上寬下窄的方斗狀,一次能裝兩升左右,差不多是七兩左右。

這個時候,家里的壯勞力一天什么都不干,也能吃下去一升半左右的糧食。

這還是一個壯勞力一天只吃兩頓,還不怎么敞開吃的量,真要是不管不顧,這點子糧食恐怕還要翻倍。

要知道伺弄莊家,哪怕風調雨順,一年到頭家里的旱田產量也是比不過水田。

旱田的產量不高,充其量也不過一畝2至4石的產量。

水田就算高,也高不不到哪里去,平均在3.5石左右,好一些兒的良田能收到4,5石,但那也是指真的良田,土地肥沃,鄰水滋潤。

他們上哇村這么多良田,最好的也就住在東北處的土著村民,其余的人家,也就能收到4石多一點的產量。

這時候,十合等于一升,一斗等于十升,十斗等于一石。

一升相當于一斤多一點,一石約等于一百一十三斤。

去掉家里那些兒需要交稅賦的糧食,又要保證一大家子人吃飽不被餓死,一年算下來,他們老趙家的糧食也才將將自給自足。

若是碰到年景不好的時候,他們還要掏錢買糧。

近四十文一斗的糧食,也不是誰家都買得起的。

眼下他們家中八個大人,八個孩子都要張嘴吃飯,李氏不得不去算著吃。

舀了差不多大半盆糧食,李氏關上木柜的門,抱著晚上要蒸的粟米走了出來。

這些兒粟米都是用來蒸飯的。

將隔壁灶臺的陶釜簡單的收拾出來,李氏動手將粟米掏干凈,然后將其倒水,裝進陶釜中蓋好。

跟著,李氏將灶臺口放著的柴火塞進去點燃。

單純的蒸上這大半盆飯還是不夠吃的,李氏走去廚房后面舀了幾碗雜糧面出來,打算往里面加點剁碎的野菜,貼到鐵鍋邊緣,做些兒雜糧餅子吃。

不是李氏不給吃好吃的,實在是家里沒這個條件。

就這兌了野菜的雜糧餅子,還不是誰家都能吃上的。

李氏之所以能做,還是家里的糧食夠多,不然,全家人就吃那點子蒸飯吧,反正誰都吃不飽,但也餓不死就行了。

就在李氏和好面,打算用鐵鍋貼餅的時候。

聞到了一股香味。

這香味,勾的李氏肚子里饞蟲都要出來了。

口水不自覺的流出來,香,這是真香啊!

李氏的目光對準了那個蓋上蓋子的鐵鍋。

沒錯的話,她聞到的香味就是從這里跑出來的。

搜索幻想小。說網3W點7wX點org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