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運小農女

第一百章 風起云涌

(女生文學)

趙善行自幼讀書,且學堂夫子對他還十分看中,所以,他對周朝這段歷史可以說是極為了解。

周朝之前,是一場綿延數十年的動蕩,動蕩之下,整個時代千萬百姓流離失所。

周國那位開國皇帝,千辛萬苦之下,終在四十年前,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大周朝廷。

周朝的建立成功的讓大部分百姓都過上了平穩安寧的生活。

百姓免于動蕩,生活也開始步入正軌。

經過十年的休養生息,三十年前,大周朝廷對外宣布,恢復了科舉選官制度。

對新生的朝廷來說,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作用是巨大的。

不過這樣的科舉制度并沒有持續多久。

畢竟,周朝作為新生政權,尚且稚嫩不說,周朝的開國皇帝,也不是什么蓋世之才。

所以在剛開始恢復科舉制度的時候,無論是選拔秀才的院試,還是選拔舉人的鄉試,亦或者選拔貢式的會試,甚至皇帝親自主持,選拔進士的殿試,全都一年一辦。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周朝舉國上下都開始重視讀書。

網址t

二十年前,周朝的開國皇帝當朝廢除了之前的科考時間,一年一次的科舉選拔也就此改變。

只院試方才維持一年一次的選拔,剩下的鄉試,會試,殿試,紛紛改為三年一次。

整個朝廷,用人不少,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后來,周朝上下休養生息,禁止打仗,人才也進一步縮小。

只是眼下,這個敏感點,由不得他不謹慎。

誰讓這宣承郡,就是他們所轄地區那位王爺所在之地。

也正是因為由此,此次趙善行忽而聽到科舉考試又恢復了原本一年一次不說,原定在陽承郡的鄉試也改為在宣承郡舉辦的消息,方才察覺不對。

宣承郡,若是時間放在十年前的話,趙善行定不會懷疑,那時周朝開國皇帝將死,眾位被發配周邊的王爺也不敢動作太大。

眼下又突然加封科舉,將其放在自己所在郡舉辦……十有八九,這事和這位王爺脫不了干洗,這人到底想干什么?

趙善行心里的猜測并不好,這也是他權衡利弊之后,直接放棄這次院試的根本原因。

這段時間,新加的賦稅,變化的城內,以及近十年來,各種各樣的新型法令法規,都是這位王爺的手筆。

這位王爺,雖對形象一直外軟弱可欺,但趙善行熟讀律令,依他所見,這人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輩。

哎………

趙善行嘆了口氣,不僅他這面要付出的代價不小,更多的,還是

畢竟,以他的實力,院試很容易就會過,然后,他若是想要通過鄉試,就必須趕在明年二月之前前去宣承郡。

算上準備的時間,路上耽誤的時間,還有復習的時間,最晚今年十一月,他就要去宣承郡學習。

總的來說,趙善行歸家一事,發生的猝不及防。

雖然和趙善行一同歸家的還有趙明威,但趙明威年紀太小,有些兒話自己還說不清楚。

在他認定這位王爺改郡城的行為不簡單后,他哪里還敢讓自己過去送死。

話里話外,內容都有一些牽扯到趙善豐的意思。

趙福祥不傻,相反,他活了這么多年,原本不太高的智商隨著閱歷也漲了不知不少。

所以,當晚上吃完晚飯,趙福祥叫住兩人,再一次詢問兩人歸家的理由時,還是趙善行一個人解釋的。

解釋原因和之前同趙善宇說的內容大同小異,不過因著趙福祥是長輩,一旁還有趙明威在,趙善行也是為了自己的目的鋪墊,特意將有些話說的直白了許多。

每到這個時候,趙善行都會適當的開口幫其捋順思路,順便設法開口,讓趙明威說上一些他所看到的“真相”。

趙福祥懷疑誰,都不會懷疑自家兒孫,有了趙明威的配合,讓趙福祥順著他的思路往下走,簡直輕而易舉。

趙善行只是稍稍表露出那么一些意思,趙福祥就能輕易的聯想到后面的一些事情,包括趙善行沒有說出口的,比較深層次的,趙福祥也不負眾望,通通將其腦補充足。

但趙福祥畢竟不在學堂,也不是一些事情的經歷者,有些事,腦補也會偏差。

趙善行和趙明威叔侄二人歸家的事情,就像是一顆掉進了池塘中的小石子,雖然當時濺起了些許波浪,但事過之后,趙家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無波,無人關注。

就這樣,趙善行達成了自己目的的同時也讓趙福祥意識到情況不對,進而為來日他或許去不成城中學堂讀書這事埋下暗線。

趙善行:如此一來,當真萬無一失。

今日,是他們整個上哇村的大日子,正式邁入夏收的第一天。

除了因為煎餅買賣,不得不趕著去集市賣煎餅的趙善宇,李氏還有趙玉祖孫三人之外,趙家家中的其他人,無論男女老少,今日都要下地收成莊稼。

六月二十三日,風輕,天晴。

一大早,天還未亮,整個上哇村都聞著雞鳴動了起來。

而作為家中夏收主要勞力,因著李氏和趙善宇的缺席,趙福祥不得不又多花了一百錢雇傭了兩個家中無田,跑出來打短工的婦人。

誰讓賣煎餅的收入是雇人的數十倍呢,趙福祥雇人這錢,花的心甘情愿。

是的,沒有說錯,在趙善宇靠著賣煎餅,取得的巨大收益面前,原本對夏收無比看重的二老,思量許久,終究還是選擇了妥協。

為此,李氏還特意加入了趙善宇和趙玉這支賣煎餅的隊伍,成為這其中一員。

不過這些事都不是她管的,眼下,對她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賣煎餅。

有了上一次賣煎餅時打出的廣告在,他們的名聲還是很大的。

因為要早早去集市擺攤,所以趙玉三人離開的時候,家里的其它人懶懶散散的站在院里,還沒有集合完畢。

趙玉就看她娘打著哈欠,手里牽著迷迷糊糊的趙霞和趙明騰站在人堆后面打著盹,心說也不知道她娘這狀態還能不能夏收。

這些人都不用趙善宇額外特意強調,便早早的將煎餅的錢放在手心,就等輪到自己,買完走人。

李氏頭一次見著眼前這樣的陣仗,冷不丁的,被嚇了一跳,好在有之前趙善宇說的話打底,忙穩住了心神。

這次他們還沒擺上攤位,便有人按捺不住湊了過來。

還沒開火,攤位后面的隊伍就已經排出了老遠。

一句話就將趙玉打發走,李氏擼起袖子正式干活。

拉起一旁的趙玉后退兩步,順手將趙玉手里的挎包搶了過來。

“去你小叔那里幫忙,余下的交給奶來。”

就這樣,一個傳一個的,隊伍越排越長,就沒有沒人的時候。

攤面糊,復爾推平,加蛋,放薄脆,撒蔥花崧菜,刷特制醬料,趙善宇手速快得很,幾乎眨眼之間就是一個新的煎餅出爐。

趙善宇做的煎餅,每一個都是香飄數里,剛出鍋,就被眼前的等的焦急的人拿走吃掉。

聞到香味的人忍不住想過來買一個嘗嘗鮮,嘗過之后的人,就忍不住多買兩個給家里嘗嘗味。

趙玉負責將做好的煎餅裹上油皮紙遞給客人。

三人分工明確,配合默契。

因著這次配料準備的齊全,所以并沒有出現上次不夠的情況。

趙善宇總會在察覺到什么不夠時,只需對李氏說一聲,李氏就會搬一個裝滿配料的新壇子出來。

直賣到了太陽高掛,送走了排隊等候的最后一位客人,方才喘了口氣。

趙善宇抬頭,一手抹著臉上的汗珠一邊張望,確定攤位暫時沒人過來,方開口問道,“娘,咱們也該吃口飯嘞。”

這次比上次瘋狂,足足賣了一上午的煎餅,而三人除了喝幾口水潤潤嗓子,便再也沒有進食。

李氏忙上忙下,更是累的腰酸背疼,眼下正小心翼翼的揉捏著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