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運小農女

第二百零四章 動身

(女生文學)

三月初一。

當外面的天還蒙蒙亮時,安靜的上哇村也開始變的熱鬧起來。

趙家原本漆黑的小院也起了微亮的燈光。

一傳二,二帶三,聽到屋外的響動,大家都紛紛從床鋪上坐了起來,穿著昨晚早就準備好的耐磨衣服,步履匆忙的出了門。

李氏帶著家里的女人們去廚房簡單的做了一頓早飯。

雜糧熬煮的稀粥,攤好的雜糧餅,一人一碗的肉沫湯。

眾人吃了個撐,這才起身去了院子。

昨天晚上臨睡覺前,趙福祥和袁老爹作為兩家的當家人,有特意商量過。

最后,兩人都同意,讓家里的年輕爺們負責壓車。

畢竟車上的東西都很金貴,女人家弄不了。

就這樣,男人打頭陣,一人趕著一輛裝好物件的車,女人則是領著孩童齊刷刷的跟在車馬后面。

當然,像趙金燕這樣懷著孕的孕婦,還有程氏那剛出生不到半年的兩個小兒子,全都被李氏抽空塞進了趕路的馬車上,到底能省些腿腳。

程星孟昨晚到底趕了回來,只不過那時家里人都睡下了,他一個人只好潦草的收拾一下,今早才算正式和其他人碰了面。

眼下,程星孟跟趙善行湊在一起,兩人低著頭,不知嘀咕什么。

長長的車隊一字排開,趙家自己的一輛牛車,租回來的兩輛騾車,一輛馬車,再加上趙金燕趙銀燕姐妹各一輛的騾車,算上袁老爹家的四輛馬車。

整個他們家,直接用的就十輛牲畜車,還里,還有兩輛手推大推車,和三輛小推車。

好家伙,滿滿當當的家伙事走出去,直接拉了一個長隊伍。

關于他們今日離開的消息,上哇村的人都知道。

所以,從家門口前往村口集合的這一段路,家家戶戶都探出來瞧熱鬧。

李氏也是無奈,誰讓都是多年的鄰居,也不好說。

但被盯著也不舒服,眾人默契的加快了速度,很快,到了村口。

此行,整個上哇村,一共走了近三十戶。

其中趙氏宗族的族人占了一半多的總量,有一十八戶,剩下的有幾戶是西北的逃難人家,幾戶則是是上哇村的土著。

大致算下來,整體人數不過三百多,其中壯漢近一百人,剩下大部分都是年弱的老人孩童。

離開的這些人數,相比與整個上哇村的總人口數目,仍然差距甚大。

因為大部分的上哇村人最終都選擇了留下來。

包括趙氏一族,也不是人人都跟著離開的。

四十年的安逸生活,到底讓眾人有了難以割舍的情緒。

猛地離開這片生活了許久的地方,再一次顛沛流離,并不是誰都能接受。

都說人離鄉難,何況長樂縣那邊還在,相關風聲也沒有傳開,大部分上了年歲的老人都抱著僥幸的心思,興許不會打仗呢。

當然,這里面也不伐有留一部分走一部分的,做兩手準備。

反正家里孩子多,走幾個,留幾個,不管哪里出了事,都能給家里人留個根。

真正像趙福祥這樣,一家二十口都一起離開的,也不過僅有零星幾戶罷了。

就連族長趙福瑞家,小兒子一家都選擇留了下來。

鄒有錢一家更甚,除了他們老兩口帶著未成家的小兒子,其余成家立業的都沒走。

很快,村口便聚集了長長的隊伍,騾車,馬車,牛車,推車,板車……幾乎能拉東西的,全都被帶上了。

鄒有錢背著鼓囊囊的包袱,站在村口最前面的樹樁上,巴望著腦袋往后瞧。

見差不多了,讓身邊的小兒子跑趟腿,瞧瞧人齊沒齊。

“爹啊,要不,咱們還是別走了吧,”鄒有錢的大兒子,鄒家泰小聲嘀咕,“我看,打不了仗,爹,你不是白跑了?”

“何況,家里的地要種,苗都發了,”鄒家泰臉色漲的通紅,吭吭哧哧的說,“反正,哭不好走,爹,你和娘都這么大歲數了,留下來享福不挺好,”逃難有甚么好的,那可是南面,危險嘞。

鄒家泰身后,跟著自家的兩個兄弟鄒家城和鄒家興。

兩人為難的看著鄒有錢,他們倒是想跟著走,畢竟留下來,家里的田地家產大部分也都是歸大哥大嫂,他們得不到什么,還不如出去闖蕩闖蕩,賺銀錢買地蓋房。

他們可是聽說了,南面繁華富饒的很,他們去了,只要肯干,日子都好過。

不過,就是家里的婆娘還孩子都不同意,他們一個人,有心無力啊!

鄒有錢早就料到會是如此,畢竟他們身為上哇村的土著村民,年紀又小,就沒經歷過什么戰亂。

之前鄒有錢也不是沒勸過,畢竟家里的田產房子雖然值錢,但總要有命在才能享。

可惜,除了小兒子,其他人都不聽勸。

鄒有錢搖搖頭,也不廢話,“你們不走,那就好自為之,”

“不過,若是真遇了事,拿著我給你的信物,去城里找人,不管咋說,都會收留你們一二,”到底是親生兒子,鄒有錢也不想真看得對方出事。

至此,話題打住。

小兒子跑過來叫人,說村口集合的人齊了。

鄒有錢聞言,匆匆帶著小兒子來到趙福瑞跟前,兩人就此低頭商量兩句。

等差不多定下后,身旁趙善州大喊一聲,車隊正式上路。

漸漸的,堵在最前面的牛車開始動了起來。

長長的車隊順著眼前這條蜿蜒的山路,走了起來。

他們是要去南面,所以前行的方向也是南方。

隊伍里的年輕人一早就被單獨劃分出來,負責照看整個車隊的前后面。

隊伍走了小半天,氣氛倒也和諧。

臨近中午的時候,趙福祥宣布休息,大家也在一處寬闊的空地落了腳。

眾人開始從自家的東西翻找煮飯的鍋碗瓢盆,準備飯菜。

這個時候,鄒有錢又一次湊到了趙福瑞跟前,兩人攤開一副簡略地圖,認真的研究起來。

“這里,離咱們最近,咱們不進城,可以停在外面修整一下,”趙福瑞伸手,徑直的指著地圖上一個叫青山鎮的地方。

鄒有錢盯著,想了又想,還是覺得不妥,“咱們畢竟是逃難,在青山鎮落腳,怕是不太好,”青山鎮和長樂縣一樣,都算是那位王爺的轄區,他們過去,豈不自投羅網?

鄒有錢皺了皺眉頭,他現在只想趕路,以盡快離開這里。

“不成,這里距青山鎮還有兩天的路,若是不修整,怕是大伙都受不起,”趙福瑞指了指正生火做飯歇腳的眾人,苦笑不已。

不出意外,這青山鎮,必然要過去。

不僅是修整,也是調整大家的情緒,眼下不過半天路,大家還能堅持。

但時間久了,路上又沒有逃難的旁人,到底會有些猶疑,他們本就對背井離鄉敏感,到時肯定會產生這樣是否是對的疑問,甚至還會有后悔鬧著想掉頭回去的。

真到了那個時候,他們縱是想調整都難了。

鄒有錢一聽,也理解了趙福瑞的用心良苦。

心里理解對方的想法,到底大部分人都沒吃過背井離鄉的苦,總要有一個適應過程。

“你說的對,是我想岔了,”鄒有錢點了點頭,跟著起身,邊走邊說,“那我回去和大家通知一聲,到時候,咱們就走快一點,到了青山鎮還能多休息休息,其它比荒郊野嶺的休息要強。”

很快,他們要去青山鎮修整的消息也從隊伍里徹底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