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運小農女

第二百六十五章 關系,進城,日常,二合一

(女生文學)

就在李氏往自家小吃鋪趕的時候,被她心心念念,本應該在草甸村的幾個兒媳,各自也都從不同渠道得到了今日縣衙開放培訓班報名的消息。

謹慎如周錦,因為家里的情況耽誤了,倒是還在觀望。

心大如程氏,就根本沒有琢磨這方面的情況。

而行動力最強的袁氏,則已經和趙善川趕著牛車過來了。

好家伙,眼下修路的活剛剛干完,袁氏還沒來得及歇口氣,跟著就得了消息,知道今日就是培訓班報名的時間,便迫不及待的催促著趙善川養城里趕。

當然,袁氏此時急著往往城里趕的原因,一方面是想報名,另外一方面,那就是和女管事進一步拉上關系。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袁氏的貴人,那位在修路中,一眼看中袁氏并不斷提拔她的女管事,簡直就是袁氏開竅的外掛。

可以這么說,自從袁氏得了這位女管事的看重,當上了隊伍中的小隊長后,整個人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眼下的袁氏,哪里還有之前那大大咧咧,丟三落四的毛病,膽大心細,萬事都能做到心中有數成了她現在的優點。

牛車趕進了青平縣,袁氏卻并沒急著去甜食鋪子找趙玉匯合,而是指揮趙善川轉了一個彎,直接朝著城南去了。

原因嘛,自然是因為女管事一家就住在城南。

在修路隊時,袁氏一直表現的就很靠前,所以有事沒事,女管事都會和她聊天。

也是在聊天中,袁氏知道了女官事姓傅名春華,年四十六,和老伴一起同兒子媳婦生活,一家六口人,就住在城南的桂花巷子。

傅春華的確很看好袁氏,而且袁氏嘴甜,討人喜歡,也得了她的眼緣,所以平日里傅春華沒少提點袁氏。

眼下袁氏自身能有如此大的變化都要歸功于傅春華身上。

而關于今日培訓班開放報名的消息,也是最后一天上工時,傅春華那邊有意透露給袁氏的。

當然,傅春華還有些思量,沒做的那么明目張膽,她說這事的時候,是當著所有小隊隊長的面,十好幾個人,有那心思成算的自然會抓住這次機會。

而袁氏就從這里面聽出了話外音,這才想著今天進城。

袁氏從家來時就打算好了,進了城,先去簡單拜訪傅春華,等之后報完培訓班的名,有機會了,她再帶著貴重一些兒禮物去傅春華家拜訪。

當時趙善川聽了還不太懂,直說為啥第一次去不拿重禮?

這上門拜訪,頭一次不是要準備的鄭重一些,這才能得人家的好感嗎?

“嘖,當家的,那哪里一樣,傅嬸子可不是甚么普通人家,咱們若是這么做了,那不就是將好好的關系往外推嗎?”

見趙善川還一頭霧水,袁氏也知道他是真不明白,欸的一聲,得意的給趙善川解釋一嘴,“嘿,傅嬸子再怎么說,都是拿著官俸的管事老人,”

“修路剛完事,我此時若是提著重禮過去拜訪,難免會給人留下一個迫不及待想要攀附的形象,那哪里成,”

“當家的,眼下最要緊的,就是維護好我和傅嬸子之間的關系,”

“等時間久了,也能處出感情來嘞,傅嬸子知道我不是那樣的人,到時候在送禮,不管多重,他們自然不會心生芥蒂,”而那個時候,袁氏也成功的和傅春華從原本的臨時的上下級關系轉變成了更親近一步的私人關系,對她也好。

果然,袁氏此話一出,趙善川頓時目瞪口呆。

他也是沒想到,自家媳婦竟然有這種腦筋。

跟著,趙善宇立馬興高采烈起來,不愧是他媳婦,就是聰明。

也是因為有著袁氏的這些話打底,所以兩人來拜訪時,也沒有特意在城里買東西,帶來的都是自家家里里有的,像是日常吃的腌蛋,腌制竹筍,蘿卜,以及菜園里長出來的一些青菜,雖然都不值錢,但卻十分實用。

一路美滋滋的趕車到了桂花巷子,袁氏讓趙善川先等著,而她自己拎著東西進了門。

待了好半晌兒,袁氏方才一臉笑容的出來,扶著車轅坐上車,袁氏方才長舒了口氣,“嘿,這關系成了。”

袁氏的第一步,踏出的十分成功。

不出意外,只要日后她時常過來走動走動,雙方好好相處,傅春華必然能成為他們自己的助力。

當然,和傅春華打好交道,袁氏也不是完全的功利心作祟,更多的,也是她和傅春華處的來,不然就袁氏那本身的性格,傅春華就是再厲害,她也不會扒上來。

趙善川自從見識了自家媳婦的聰明勁后,在人情往來上也不在多說,一副全憑袁氏的做主的模樣也讓她十分受用。

指揮的著趙善川趕車,兩人興高采烈的這才去了甜食鋪子。

因為自打修路之后便一次都沒來過,所以兩人至今都不知道,趙玉的甜食鋪子到底叫什么名字。

好在他們之前來過,知道鋪子的位置,不至于認錯。

結果……

再看了好幾眼小玉蛋糕坊門口排出來的人形長龍之后,兩人哪怕表情仍然猶豫,但還是忍不住進了門。

也是趕巧,袁氏直接撞上了出門的趙玉。

母女兩人齊齊一驚,還是趙玉先反應過來,避開擁擠的人群,趕緊將人帶到了一旁隱蔽的角落。

也沒問袁氏和趙善川兩人為何眼下過來,趙玉先是捂著嘴嘿嘿一笑,跟著一臉自豪的指著身后的蛋糕坊,給袁氏和趙善川兩人介紹具體情況。

當然,眼下蛋糕坊正忙,趙玉為避免耽誤時間,長話短說,直接從開業到現在,這些日子里鋪子發生的事挑重要的講。

袁氏和趙善川兩人在一旁乖乖的聽著,同時不忘時不時抬頭看一眼眼前那已經排出來的長龍。

袁氏表現的還好些,雖然眉眼帶笑,但在傅春華這么多天的提點下,勉強能維持住表情,而一旁的趙善川就不行了,表情從剛開始就沒變過,嘴角直接咧到后耳根,整個人笑傻了,完全聽不見趙玉在講什么,自己只顧咧著嘴笑。

趙玉……

不過趙玉也能理解,自家爹娘如此表現,那都是為她高興。

這般想著,趙玉也不說了,跟著一起笑了起來。

就這樣,一家三口,在角落里笑成一團。

袁氏看著眼前笑得肆意張揚的趙玉,也跟著放了心,哪怕她此時什么都不知道,但也能這些排隊的長龍中明白自家生意不錯。

嘿,那可真是太好了!

在三人笑過了之后,趙玉跟著將兩人領到了后院去瞧趙霞和趙明騰,簡單待了一會兒,趙善川兩口子又去了對面看望李氏,直到最后天色漸黑,趙善川這才趕車回了草甸村。

沒辦法,趙善川也想留下,可家里的田地需要打理,雞鴨需要喂食,眼下袁氏走了,趙善川若是在走,那家里就不用要了。

倒是袁氏,忙完修路的活,又在這期間成功當上了小隊長,眼下剛拜訪傅春華,得了對方的一些暗示,她便打算先去縣衙創辦的培訓班學個手藝,然后就等入冬的時候醬菜場招工。

嘿,不出意外,她這次是準保能選上的。

對于袁氏的規劃,趙玉自然是全力支持,只可惜今天袁氏過來的太晚,報名時間已經結束,只好明天起早去縣衙報名。

袁氏頭次在自家鋪子休息,一晚上都沒怎么睡覺,連帶著身旁趙玉都入睡困難。

但趙玉實在太困了,畢竟白日制作蛋糕等一些重要的活都是靠她支撐,小孩子,精力有限,沒過多久,便沉沉睡了過去。

等趙玉再次睜眼的時候,外邊的天已經大亮。

一旁的床鋪也沒了人!

趙玉嚇得一個激靈,趕緊從床上爬起來穿好鞋襪下地。

等她簡單洗漱完去鋪子時,鋪子門口已經排成了長隊,而她娘袁氏正帶著鋪子的五個少女伙計賣力的干著活。

見趙玉過來,袁氏伸手招呼一聲,將手里的活交給一旁的伙計,自己走到趙玉身邊,“二丫,你起來了,那娘就先去縣衙報名了。”

袁氏盡管睡得晚,但精神頭很足,早上天蒙蒙亮時,就從床上爬了起來。

正好昨天晚上,趙玉和袁氏就已經將制作小蛋糕的原料備好。

袁氏按趙玉說的步驟,將雞蛋分裝打碎,面粉攪勻,認認真真的和成面糊放進烤箱。

等鋪子開門,五個少女都過來了,她做好的第一鍋小蛋糕也已經端出來上了柜臺。

后續,趙玉也看到了,就是袁氏一邊賣一邊做。

“娘,你快去吧,鋪子這邊有我就成,”趙玉知曉她娘心急,忙擺擺手讓袁氏先走,而她自己,則接過袁氏遞過來的圍裙,轉身回了后院的廚房。

袁氏笑著點點頭,說了聲快去快回,跟著身影就消失在了鋪子外邊。

快晌午時,袁氏回來了,帶著一臉笑意。

此時蛋糕坊的生意正好,門口的隊伍又一次排到了外邊,而屋子里也坐滿了人。

一進鋪子,袁氏就見到五個丫頭忙得腳不沾地,也沒顧得上去后院找趙玉,直接在鋪子里幫忙。

等忙過了這一陣,趙玉出來打發伙計去對面取午飯,娘倆這才坐在一起嘮嗑。

內容就是袁氏說的有培訓班關報名的事。

“二丫,你可不知道,幸虧我去的早,還能在廚藝下邊,選上那腌菜醬菜的手藝,不然,怕是什么都不剩嘞,”說話的時候,袁氏也是一臉的后怕。

她也沒想到名額會這么少,不過幸虧自己報上了。

嘿嘿,袁氏心里的意,心說等她學會了技術,入冬時,被選去醬菜廠當工人的概率就更大了。

“只可惜,就是沒什么男子技能培訓班,不然,你爹他們也應該培訓培訓,”這培訓班,可是天大的好事。

趙玉聽了可樂,心說在這個世道,男子比女子要生存容易些,且能干的活不少,也不用特意開辦什么培訓班。

不過,既是她娘期望的,她也就別打破了,“娘,等往后的,眼下女子技能培訓班都有了,男子的怕是也不會太遠嘞,”趙玉眉眼彎彎,順著袁氏的話茬往下說。

袁氏聽著興起,又跟著說了一些她的所見所聞。

甚至在報名的時候,她還看到一個頭發發白的老婆婆過來學織布嘞。

短短不到半天功夫,可是讓她自己開了眼界了。

“對了,娘,你是什么時辰去上課的?”

趙玉想起來時間段的問題,忙問了一嘴。

袁氏撓頭,“未時申時,我也只能那個時間段過去,”

“家里鋪子這邊,我怕是晚上幫不上忙了。”

她去的還是晚了,一些不錯的時辰都被其他人選走,而剩下的就只有這一個時辰。

“還好還好,晚上的話,過來的人不多,我們忙得過來,”趙玉擺擺手,趕緊安慰一旁的袁氏。

蛋糕坊的生意,人流量最大的當然屬于早上到晌午這一陣。

而過了這一陣,下午人流量就很正常了,哪怕袁氏不在,趙玉自己也能應付的過來。

再說,之前袁氏沒來,她不也挺過來了,都不是問題。

就這樣,報完培訓班后,袁氏也沒有回去,而是留在鋪子,白日里幫趙玉一起打理蛋糕坊,母女兩人蹲在廚房做蛋糕,累了還可以輪換著休息。

晚上則趁著空閑拿出家里存下來的蘿卜,竹筍等物,在趙玉的指點下練習一下腌制的手藝,以防止到時候手生出問題。

時間流逝,兩人也聽到了不少有關培訓班的事。

李氏說趙金燕和趙銀燕姐妹也去報名了,兩人一個學的刺繡,一個學的紡布。

在小吃鋪幫忙的大伯娘劉氏也報名了刺繡。

趙冬梅等幾個女娃則被送去和趙玉一塊讀書認字。

遠在家里的周錦特意來了一趟城里,報了那門養殖的手藝,只剩下程氏,實在是沒有精力,思來想去也只能等到下一次來說。

就這樣,時間匆匆流走,眾人每日雖重復著相同的事情,但過的卻異常滿足。

很快,時間來到八月二十九,距九月初一的入學考試,還剩下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