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運小農女

第二百九十七章 相處,壞消息

(女生文學)

稍晚些時,羅氏也抱著不少借來的碗筷歸家。

畢竟小弟結親只這一次,辦酒席也一次,袁家沒必要為此特意花錢買些新的回來。

眾人趕緊幫忙整理,將一摞摞用稻草裹起來的碗筷從背簍中取出,撤去稻草,將碗筷碼的整整齊齊,然后起身將其放在騰出來的柜櫥中。

直到將羅氏背回來的碗筷都整理好了,才有功夫回屋休息。

袁氏干脆趁此機會,直接將自己起早做好帶來的甜食小吃以及送給眾人的布料首飾拿了過來。

“這些甜食糕點,都是平日自家鋪子賣的,托鄰里鄉親的福,賣的還算不錯,明日就將其擺進家里的酒席,也算是生子成親,我這個做姐姐的一份心意,”袁氏一邊笑著說話,一邊將裝糕點的打包盒推給袁老娘。

袁老娘見狀,沒有推辭,“杏花有心了。”

隨手將接過來的打包盒放在身后,袁老娘舒了口氣。

心說,明日有這樣一份稀奇的糕點擺出來,起碼,他們的家成親酒席不會顯得太過寒酸。

畢竟自家閨女在城里開的蛋糕坊,蛋糕坊的名字,可是在整個青平縣都鼎鼎有名。

就連她這個不怎么去城里的老婆子,都聽到了無數名頭,只要是從蛋糕坊買過糕點小吃的人,就沒有不夸的。

眼下有了這個,她對明日的成親酒席也算多了一分把握。

算上家里面和那兩位動手的師傅商量好的菜品,葷素搭配,涼熱互對,湊出來的十二道菜,比對其他人家,也只高不低。

唔,那就成了!

“對了,娘,兩位嫂子,我這里還有幾匹不錯的布料,是給家里那幾個孩子準備的,眼下孩子們年歲大了,出去時也要做兩身新衣服撐撐臉面,”

“尤其是曉云,曉雨這兩個大姑娘,我聽兩位嫂子說,她們過段日子,不是也要去城里的那個培訓班學習,”袁氏笑瞇瞇的看著袁老娘三人,語氣高興的不行,“巧了,正好能換上這身行頭,”

袁氏扭頭,將目光轉向一旁的崔氏和羅氏,“兩位嫂子,這匹鵝黃色和豆綠色的布料,正適合兩個姑娘用,你們快收著,趁眼下有空給兩位侄女做兩身衣服出來,等時候到了,她們也好穿出門不是,”

“對了,這是盒子里是首飾,雖是一些普通的簪子和一些珠串,但勝在外形不錯,正適合現下這般年紀的姑娘,城里這陣流行的很,”

“家里孩子都大了,也是時候打扮打扮,將來,也好想看人家。”

袁氏說著,一邊將自己準備好的往外拿。

她不光拿,同時還不忘打開外包裝,將里面裹著東西當兩人的面一一展示出來。

同作為女子,崔氏和羅氏雖然年紀大了,但對于這些布料合首飾的喜愛依舊熱情不減。

面對袁氏的遞過來的漂亮布料合精美首飾,兩人先是一愣,跟著驚喜連連。

猶豫了一會,最終也沒能抵得過心里的欲望,忍不住將其收入囊中。

“哎呦,這些首飾布料,可是真真漂亮,杏花妹子,大嫂,大嫂都不知說啥好了,”崔氏緊張的攥著手指,最后還是情真意切的對著袁氏說了句謝謝。

一旁的羅氏也不甘示弱,“杏花妹子,二嫂可得代曉雨那丫頭好好謝謝你,這么漂亮的布料首飾,可是便宜曉雨那瘋丫頭了,”

“誰說不是,”崔氏跟著插了句嘴,“曉云那丫頭也是瘋的,倘若時候真穿了這身衣服,怕是也不敢跳脫,”

“咯咯咯,大嫂這話,可真是這理嘞,”羅氏捂著嘴笑出了聲。

“瞧瞧,不光是曉云,就是我看著也是極喜歡的,若不是我這把年紀穿出這樣鮮嫩的衣服太丟人,哪怕是要豁出去我這張老臉,我也會朝杏花妹子討要一套給自己嘞,”崔氏拿自己打趣,成功的逗笑了屋子里的其他人。

不過崔氏這話也側面說明,袁氏送給兩人的布料首飾確實不錯。

袁氏忍不住噗嗤一笑,忙揮手打住,“大嫂這話可是折煞我了,妹子就是忘了誰,斷然也不能忘了給兩位嫂子準備,”

“諾,可不就在這里,”說著,袁氏又將兩匹深色系的布料取出放在炕邊。

其中一匹深藍,一匹土黃,顏色偏深,布料都是棉布,非常適合家里日常勞作的大人。

果然,見袁氏變戲法似的又拿出了兩匹布料,崔氏和羅氏都驚的說不出話,

兩雙亮晶晶的眼睛,齊刷刷的看著一旁的袁老娘。

袁老娘也是被嚇了一跳,見自家閨女回來一趟,又是帶糕點又是送布料,忙不迭的讓人趕緊都收回去,

“快快快,拿回去,家里又不是沒布料可用,用你的做甚,”袁老娘沒好氣的白了眼袁氏,直覺得自家閨女就是不知節省。

“是啊是啊,杏花妹子,娘說的不錯,家里布料還有不少,哪能收下你的,快拿回去,”崔氏覷了眼袁老娘,跟著往下說。

羅氏倒是沒說話,但她的意思充分體現在了行動上,竟直接將兩匹深色系的布料往袁氏手里塞。

三人程度不明,但都表現了拒絕的意圖。

袁氏見狀,微微低下頭,兩鬢落下來的碎發正好擋住了她眼中的情緒,

“娘,兩位嫂子,這布料,可是我特意給家里準備的,不收,可不就損了咱們之間的情分,”

袁氏伸手,輕輕握住羅氏的手腕,同時反手一個借力,又將布料送了回去,“快收下吧。”

羅氏……

羅氏不敢有什么動作,只能扭頭看著袁老娘,神情無措的很。

“娘,快讓兩位嫂子收著,”袁氏對袁老娘道。

袁老娘無語,她先是看了眼袁氏,跟著又看了看兩個兒媳,最終嘆了口氣,擺了擺手,示意羅氏收下,

“你啊,盡是破費,”橫了眼將布料送出去的袁氏,袁老娘搖了搖頭。

心說這孩子好不容易才能回來一趟,這又是拿又是送的,這讓她怎么好意思。

袁氏聞言,淡淡的笑了笑,卻沒說什么。

另一邊,得了袁老娘準話的羅氏,也終于將懷里的布料抱回。

扭頭,看向一旁的大嫂,羅氏對其好一通擠眉弄眼。

崔氏見狀挑了挑眉,妯娌兩人無聲交流了許久。

誰讓她們兩人也是沒想到,自家這位已經出嫁的小姑子,竟會這么大方。

便是好幾匹的布料,也是說送就送。

這一刻,崔氏和羅氏對袁氏的感官猛的拔高不少。

心說,若都是這樣回娘家,還給她們帶重禮的小姑子,她們自然歡迎至極。

得了許多布料合首飾,崔氏和羅氏也投桃報李。

轉頭說了兩句客套話,兩人很有眼色的借口先一步離開,也給母女兩人留下了說話的空間。

等屋子只剩下兩人時,袁老娘再也控制不住,伸手直接拉住袁氏的手腕,抬著眸子認真的看了好一會方才放下,“哎,瘦了瘦了,看來這段日子,你怕是吃了不少苦,”

“娘嘞,這哪里是吃苦,”袁氏好笑的坐在袁老娘身邊,話說的輕快,“來了南面我才知道,這日子竟能能過的這么輕松,”

“賦稅少,物價便宜,還有數不盡的好處,且我們一家開在城里的鋪子營生也不錯,比之北面,可是要享福不少。”

袁氏感慨,話語之間滿滿都是對南面的維護。

“嘿,這話倒是沒錯,”袁老娘聽后咧嘴一笑,露出一滿口豁牙的牙齒,“這南面的日子,比北面可是松快不少,”單是沒有那些沒完沒了的賦稅,就讓他們輕松不少。

“不過你也是,回來就回來,你那兩個嫂子,都是個明白的,還能挑理不成,”袁老娘還是心疼袁氏帶回來的布料和首飾,“何苦拿出這么多的好東西,女婿若是知曉,又該不高興了。”

哪里有出嫁的姑娘還不忘往娘家填補的,那不是打婆家的臉。

袁老娘對李氏印象深刻,知曉這個親家也是個厲害的,生怕自家閨女為了娘家在這方面吃了虧。

“娘,你擔心哪里去了,我帶回來的布料,當家的可是都知曉的,”

“再說,那些布料,大部分都是旁人送與我們的,自家用不完,這不就想著拿回來,給兩個嫂子還有娘你分派些做衣裳,”何況在拿回來之前,她也有送給李氏幾匹,總不能讓她那婆婆察覺她為了娘家虧待自家。

“還有,我那兩個嫂子確實明白事理,可我畢竟是出嫁的姑娘,平日不忙,總要回來看看娘和爹,什么都不準備,說不過去,”袁氏耐心的同袁老娘掰扯,“眼下,兩個收了東西嫂子高興,我這邊也沒費什么事,這不挺好。”

起碼,有這份重禮在,下次袁氏再過來,兩位嫂子定然不會對她有什么意見。

果然,袁老娘一聽這話,也想明白不少,故不再繼續糾結,轉而拉著袁氏又說了旁的事。

袁氏擔心袁小弟,問的最多的還是那位阮淑紅姑娘。

袁老娘聞言瞇了瞇眼,說出來的內容比袁小弟要多的多。

原來,那位阮淑紅姑娘,雖是隔壁的樣柳村人,但本質上,這人在田溝村住的日子最多。

這位阮淑紅姑娘的身世,就如信上描述那樣,自己運道不好,剛定了親,未婚夫就沒了,跟著爹娘也去了,就只能和兄嫂住在一起。

“她那嫂子,一看就是個有心思的,前兩年,這姑娘也不是沒人求娶,但誰讓她那兄嫂又買了許多田地,兩人要顧著家里的田地,那孩子可不就只有淑紅照顧,”

“這不,借口將淑紅留在家里好幾年,讓她干活幫忙帶孩子,生生的給拖久了,”

“眼下,淑紅年歲漸大,周圍適齡的青年都已成親訂親,兄嫂又開始著急,急吼吼的找人家,”

“要不是這姑娘經常會來看望同村的姑婆,我出門遇到過兩次,知道是個好的,怕是眼下就要讓她那吃人的兄嫂嫁進那沒了媳婦,還帶著三個孩子的鰥夫家了,”袁老娘說著唏噓不已。

袁氏聽著,也是連連心驚,“我倒是想不到,這姑娘家,日子竟然過得這般辛苦,”爹娘早逝,兄嫂不慈,“不過眼下嫁到咱們家,這姑娘也算苦盡甘來了。”

相比而言,阮淑紅能嫁到他們家,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誰說不是,而且這姑娘能干又肯干,出身不好怕甚,俗話說,娶妻娶賢,咱家獵戶出身,可沒有那么多窮講究,”袁老娘說著,笑得一臉燦爛,“而且這姑娘,瞧著就是個好生養的,和生子配在一起,咱家不虧。”

她也是觀察許久才定下來的阮淑紅,豈能做什么虧本買賣。

“嗯,娘的眼光,那可是沒話說的,”袁氏對此頗為贊同。

“嘿嘿”袁老娘得意一笑。

母女兩人互相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還未到午時,上山狩獵的袁老爹和袁大哥回來了。

兩人各自扛著一只百十來斤的野豬,手上還拎著野兔,野雞,山麂,獐子等一些中小型野物。

嘩啦啦———

將獵回來的野物齊刷刷的扔在院子。

袁老爹叫來躲在屋里的袁二哥和袁小弟,將其交給兩人處理。

而袁老爹則帶著袁大哥進了堂屋,坐在木凳上,伸手接過崔氏遞過來的水喝了好幾口。

得了動靜,袁老娘和袁氏還有趙善川先后從屋里出來。

見閨女女婿回來,袁老爹咧嘴一笑,跟著招呼一聲后,方才扭頭和袁老娘說起了山上的野物,

“怕是這次獵完,咱們家最近段時間就不能再上山了。”

袁老娘不解,“這是為甚?”

結果袁老爹還沒說話,一旁的袁大哥接了話,

“娘,我和爹回來時,正好撞見里正,里正跟我們說了一嘴最近山林的近況,說是南面入了秋,山上的野獸也要開始囤食過冬,”

“若是我們此時獵的太多,以至山上那些大型野獸沒了口糧,等到了冬日,怕是就會有些餓極了的野獸下山尋糧,那山下的人家就會遭殃。”

袁大哥說著,一邊跟著仰頭抿了一口手里的清水。

“這”袁老娘擰眉,“當家的,咱們不能去其他山頭?”

袁老爹搖頭,聲音低沉,“怕是不成,這一片山都連在一起,山上的野物都是相通的,”畢竟獵物的總數是一定的。

隨著袁老娘的話音落地,一時間,堂屋里的所有人都不說話,周遭的氣氛跟著凝固下來。

最后還是袁老爹打破局面,讓氣氛恢復過來,

“不過,這也只是近期之事,等過了這段日子,還是能繼續上山狩獵的。”

不過這到底是一個問題,尤其是對袁家眾人,他們一家本就是靠著狩獵為生,一擔狩獵被禁,對他們一家來講,可以說損失巨大,也會因此失去賺錢的主要來源。

這事,還真是難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