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運小農女

第三百二十六章 守歲,年后

(女生文學)

以往在這種時候,整個草甸村都會隨著天色變暗而安靜下來。

但眼下因著是過年,晚上還有守歲的事,所以整個草甸村不僅沒有半分靜謐下來的征兆,反而隨著天色變暗,愈發的熱鬧起來。

家家戶戶都賺了錢,也舍得往自家填呼。

基本上,小院里亮著的燈籠的是不缺的,有那豪橫的,甚至還不忘將門口掛上兩個。

距離亥時吃餃子,眼下差不多還有一個時辰左右。

趙家小院,暫時還沒什么事的眾人都選擇回屋去歇歇腳。

仿佛像排練好的一般,

男人一堆,貓在堂屋東面的主屋,女人一堆,躲在堂屋西面的偏屋。

孩子們則則歡喜的在堂屋和偏屋間到處跑鬧。

李氏帶著劉氏和袁氏兩個兒媳先是將堂屋里的兩個灶臺都燒了一遍,確定隔壁的兩個屋子都不會冷到人后,才跑了趟外邊的廚房,順便端了些家里買回來的干果紅棗給主屋送了一些。

除此之外,李氏還特意將自己從縣城買回來的茶葉打開了。

就著堂屋灶臺燒的滾熱的熱水直接沖了滿滿一壺茶水,一道送進了主屋。

主屋待的都是家里的爺們,正熱熱鬧鬧的說著閑話。

包括趙福祥在內幾人,全都脫了鞋圍坐在炕頭一邊。

李氏一進門,立馬慣了滿耳朵閑話,整個耳窩都嗡嗡作響。

忍不住皺了皺眉,李氏倒是沒說什么,而是趕緊將手上的茶水放到炕邊,順便給周圍那幾只已經空了的陶碗里倒了些茶水進去。

瞧見自家娘進來,之前還高談闊論的趙善宇突然止了話,屋子先是一靜,跟著,趙福祥伸手,接過李氏推過來的茶壺,順便也將李氏留了下來。

“正好小五這邊也說到了家里年后的安排,你之前不是和我說,想調換調換,”趁著眼下無事,他們早商量完也早完事。

李氏聞言,眼神一亮,頓時也不著急走了,她抬起腿,直接橫坐在炕沿旁邊,笑著“曖”了一聲,“那成,早說道完,也好進城將種子先買回來。”

過了年,馬上立春,到時候也該春耕了。

趙福祥點頭,“是這理,”扭頭對趙善宇道,“行了,你繼續說,眼下你娘也在,我們也能一起幫你參謀參謀這事。”

趙善宇見狀,忍不住咧嘴嘿嘿笑出了聲,抬手揉了揉鼻子,繼續開口接上之前未說完的話。

眾人聽在心里,都不斷的來回琢磨。

李氏也不例外,她先是聽了兩耳朵,差不多明白了趙善宇的打算后,開始著眼打量起眼跟前這張被擺出來的小炕桌。

小炕桌不大,就是家里平常用來吃飯的那個,四四方方的模樣放在幾人中央。

桌面上放著之前李氏送過來的一些干果紅棗,除此之外,還有她買回來的麥芽糖,蘋果,炒花生瓜子……,都是家里常備的一些年貨,一旁還放了幾堆果核,果皮,可見是吃了不少。

想著過一會還要吃餃子,索性李氏也不再繼續給他們拿了,這些若是都吃完,那就直接撤桌。

“……爹,娘,這事,我們兩口子也仔細思量過,都覺得這樣安排最省事,你們覺得咋樣?”

趙善宇說著,還不忘抬眼笑瞇瞇的看向趙福祥和李氏這邊。

趙福祥聞言,只覷了一眼,沒說話。

倒是李氏,眨了眨眼睛,從剛剛跑偏的思緒中抽了身,腦瓜里也開始仔細琢磨趙善宇說的話。

因著打算明年擴大山腳養殖場規模的想法,趙善宇眼下就想把自家家里早前的幾畝田地先轉手租賃出去。

畢竟翻過了年,他一準就要忙起來,雇人,蓋房,買豬仔,打水井……這些事都要他一個來。

周錦懷了孕,肚子也會越來越大,到時候包括生孩子坐月子,也沒空打理家里這幾畝田地。

若是特意雇人打理,花出去的和收獲的不對等,算著不劃算。

不去打理,任這么些還不錯的中等田荒廢著,不說他們,趙福祥肯定也不想看到。

所以趙善宇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將這幾畝田地租賃出去不錯,到時候租給了村里其他人家,還能換聲好。

“小五,那你是打算全租,一點都不給自己留下?”李氏覺得這事不好辦,“那到時候,你們兩口子吃喝好解決,那養畜場里的其它人呢?”

趙善宇要擴大牲畜規模,那原本的人手肯定不夠用,雇人之事在所難免。

可這雇的人,按放下流行的雇人標準,起碼要管中午這一頓飯。

好家伙,細算下來,這可是一筆大錢,總不能不給好的,平白讓人埋怨。

若是到時候,這些人不好好養牲畜咋辦。

“我覺得,你還是應該自己留兩畝出來,”李氏嘆了口氣,話說的語重心長,“不說其他,光是自家種個尋常的青菜,一大年算下來,也能給你們省下不少銀錢。”

李氏作為在城里開了小半年小吃鋪的掌柜,可是明白這些尋常吃喝花銷的占比。

何況,趙善宇干的買賣還和李氏的小吃鋪不一樣。

趙善宇養牲畜,起碼在牲畜不能出欄的之前,幾個月是沒有回頭錢的。

別看眼下趙善宇說的絕對,等到時,光是每日看著如流水一般往外花銷的銀錢,趙善宇就得著急。

說白了,李氏這么做,就是擔心趙善宇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怕他到時候后悔又無濟于事。

“這,”趙善宇聽了猶豫,私心里,他是不想留得,“娘,這個,就留下兩畝,家里也騰不出人手出來種啊,”這話,趙善宇不騙人,他們家,就他自己喝周錦兩人,哦,外帶一個還沒出生的孩子,是真沒有人手,真留下兩畝,到時候肯定還要為此雇人。

“嘖,死腦筋,就兩畝地,哪怕是雇人,也比你花錢從城里買回來便宜。”

“這樣太麻了,”真說起來,他們又不是掏不起這些錢。

李氏……

哪里能一樣,明知道自家買賣熱眼,還天天買這買那的,這不上趕著給人找不痛快,生怕自己過的好嗎?

沒看她開的小吃鋪,就怕惹了一身腥,直到眼下還和村里的人家合作收菜呢。

話不好說的太明白,李氏只搖了搖頭,覺得自己也是勸不動,趕緊扭頭找趙福祥。

趙福祥看見了,略帶安撫的沖著李氏點了點頭,跟著,他扭頭看了眼依舊還不想留的趙善宇道,“你娘話說的沒錯,是該留下兩畝,”

“不過,到底是你們家的田地離你們養牲畜的山腳太遠,”

“這樣,養牲畜的山腳下邊不是也有幾畝田地,你可以用你們家的同那些人家換一換,”

當初于德海分田時,趙福祥抽種的田地位置都不錯。

而后來分家,因著趙善宇兩口子沒有被分出去,所以趙福祥抽的地,是他們四人在此基礎上簡單商量后分的幾塊。

但位置都很不錯,包括年前秋收的收成也是中上。

而山腳下的那些田地,基本都是山林開發出的下等田,產量自然比不上。

若是眼下和那些人家換田,問題不大。

“到時候,你們就在那些田里種著日常吃的青菜,平日照顧起來也不費力,”但有這么口吃的,他們省下不少銀錢,也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關注。

與此同時,怕趙善宇不懂,趙福祥又說了些他這買賣今年太過高調的話。

好在不用趙福祥多提點,趙善宇反應過來,點了點頭,“嗯,就按爹娘的來,”雖然不差這點錢,但這么多也是為了他們自己好,他還是能聽進去的。

說完了趙善宇,跟著,坐在一旁的趙善行開了口。

他說的簡單,涉及到六月份考試去夜庭郡的事,他也打算年后再說,眼下就是簡單的說了說學堂的情況,沒什么大事,幾句話就跳過了。

輪到趙善河。

趙善河是一家人里租賃土地最多的,他聽了程氏的勸,打算將家里的旱田都種上青菜,等熟了就打算往青寧縣的小吃鋪送。

趙善川則是因為年后去夜庭郡修碼頭,并且打算不回來務農,便打著和趙善宇一個主意,將家里的田地全都租賃直接出去。

趙善林最簡單,家里的田地就這么種著,旱田也會種些青菜,但大部分都是糧食。

幾個兒子分別說完,輪到趙福祥這個老子。

趙福祥說他這邊一切照舊,那就是全都種糧食。

很快,外邊的爆竹聲響起。

李氏跟著一措眼,麻溜從炕沿下了地。

這也是在提醒他們,到煮餃子的時候嘞。

李氏一邊叫上劉氏等人趕緊去廚房煮餃子,一邊讓趙福祥等人出來抽空放爆竹迎新年。

兩頭開始齊齊忙活起來。

時間太晚,孩子有的困了,已經躺在滾熱的炕上睡得迷糊。

忽然,院里突然響起來的噼里啪啦的爆竹聲叫醒了其他人,也讓原本還有些困的趙玉猛的一驚,整潔睜開了眼睛。

愣愣的回了神,趙玉揉了揉眼睛,跟著湊到窗邊,透過有些雜色的透明玻璃巴望著院里。

只見一片紅彤彤的小院中,上空出現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光圈。

光圈每亮一下,耳邊就會傳來一聲爆響。

直到將家里的爆竹放完,趙福祥等人方才搓手回了屋。

而他們這些小孩,也被人叫了出去。

堂屋,已經搭好了飯桌,上邊放著下午吃剩下的飯菜,同時,還有一鍋鍋冒著熱氣的煮餃。

直到將蒸餃也擺了出來,眾人方才全部落座。

照例,趙福祥先吃一口,其他人才趕動筷。

趙玉因著下午吃的飽,晚上還不怎么餓,哪怕餃子不錯,也只吃一碗煮餃一碗蒸餃,吃完就下桌跑去灶臺邊烤火。

坐在小木札上,趙玉望著灶坑里,那一簇一簇,往外冒著紅光的火苗,心里不知怎的,又飄到了去年這個時候,他們一家人,還在上哇村時的過年景象。

唔,也是這樣,幾乎都差不太多。

只可惜,那個時候,她自己太困了,守歲守著守著就睡著了,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挺住……

身后的眾人吃完了餃子,留下幾個女眷收桌收拾碗筷,其余的其他人,全都躲進了主屋守歲。

而這個時候,就是胡亂瞎聊的時候。

因為分了家,所以晚上是不留下睡覺的。

大家伙趁著熱鬧了一會,就趕在子時之前回了家。

到家后,袁氏趕緊將趙善川幾人趕回主屋休息,而她自己則蹲在堂屋查看灶臺。

雖然白天走的時候,袁氏留了火,到底時間太久,灶臺里留的火早也已經滅了。

不得已,袁氏取出火折子,又重新點了一下,順帶著,又往里邊架了些粗壯的木柴進去。

等主屋的溫度上來,袁氏抓緊時間趕緊將被褥鋪好。

全都弄完,袁氏不忘將家里的瓜果硬糖豆擺出來,一家人就著燒開的熱水,透過窗戶看著外邊。

直到手中的懷表指針顯示子時過半,這就便是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

早起,趙玉睜開眼睛,望著頭頂的空蕩蕩的房梁,伸手打了個哈欠。

扭頭看向一旁,發現爹娘的位置已經空了出來。

再看向另一邊,趙霞和趙明騰睡得歡快。

想到昨晚,還沒守完夜呢,兩個小的又睡過去,而她過了子時也是迷迷糊糊。

趙玉不得不感慨,小孩子,果然精力不怎么行。

醒了,就不能繼續睡懶覺了。

麻溜從炕上怕起,趙玉趕緊穿好衣服,笑著走出房間。

堂屋門口,趙善川閑坐,趙玉見狀,趕緊雙手半包,邊笑著邊鞠躬行禮說些吉祥話。

趙善川聞言受了禮,同時不忘給趙玉遞出一個厚厚的紅封。

袁氏也走了進來,趙玉不忘給她娘也道了句吉祥話。

一樣的套路,說完,袁氏又塞過來一個紅封。

“對了,五丫和石頭呢?還沒起來?”袁氏張望一眼主屋。

趙玉搖頭,“沒呢,”同時將兩個厚厚的紅封放進懷里。

“讓她們睡吧,左右今天也沒小孩子什么事,”袁氏擺擺手,同時端起一旁的木盆往出走。

而趙玉則趁勢擠到了趙善川跟前和她爹待在一起。

父女兩個都沒什么事,只抬著眼巴巴的望著院子。

早在北面時,大年初一是拜新年,有辭舊迎新之意。

但眼下來了南邊,他們這些孩童早在三十拜了早年,這大年初一嘛,他們便可以躲懶在家里不用出門。

倒是趙善川和袁氏等大人就有的忙了。

因為南邊這里,大年初一,鄰里關系不錯的可以上門走禮。

所以袁氏和趙善川便打算趁著一會閑下來,先去里正家走禮。

袁氏將早飯做好,三人簡單的吃完,留趙玉幾個孩子在家,趙善川和袁氏提著禮,高高興興的出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