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家族的誕生

第504章 【長江集團中心】

4月,港府宣布:由國際貨柜、現代貨柜共同發展六號葵涌貨柜碼頭。

六號葵涌貨柜碼頭一共是4個泊位,是比較大的貨柜碼頭。

國際貨柜,是和記黃埔旗下的全資企業,目前持有二、四號貨柜碼頭的總計6個泊位全部權益,其中四號貨柜碼頭是4個泊位,而二號貨柜碼頭是和記黃埔從日本大山船塢手中買下的。

現代貨柜則是多家財團所有,包括多家歐洲航運公司,九龍倉集團亦有百分之十的股權,和記黃埔亦持有少量的股份;持有的貨柜碼頭包括三號貨柜、五號貨柜碼頭。

至于一號貨柜碼頭,則屬于環球集團、海陸聯運(美國)的合作企業。

也就是說,林志超的旗下企業,大概已經掌握了葵涌貨柜碼頭的七成權益。

和記黃埔。

會議室里,馬世民建議道:“如果拿二號貨柜碼頭,去交換六號貨柜碼頭的半數權益,我們再斥資20億港幣投資六號貨柜碼頭,這樣我們將更加有利!”

六號貨柜碼頭,是4個泊位,但是它的面積卻不知二號貨柜碼頭的兩部,地皮也是錢的,后期可以修建貨柜大樓等商業建筑。

所以用建好的二號貨柜碼頭,去交換未建好的六號貨柜半數權益,從長遠利益來看,對和記黃埔有利。

林志超只是短暫的思考,便同意道:“這個計劃可行!現代貨柜的股東分散,他們未必想追加投資,有現成的‘現金奶牛’,我想現代貨柜一眾股東會欣然答應的。而對于我們和記黃埔來說,未來投資葵涌貨柜,是重要的投資戰略,甚至還有投資海外的貨柜碼頭.這種基建航運,利潤長期穩定,無疑是非常好的投資項目。”

眾人不得不佩服老板的果斷,他們提出什么投資項目,這位老板大多數直接就同意了,絲毫不拖泥帶水,瞻前顧后。

馬世民點點頭,說道:“我們四號貨柜擁有香港最繁忙的業務,其本身業務繼承于原來我們位于紅磡、北角和觀塘3段貨柜碼頭業務,姣好的表現。而一旦六號貨柜投入使用,主要業務可能將來自內地航運公司。”

1974年,黃埔船塢和均益倉奪得四號貨柜的發展權,遂將其位紅磡、北角和觀塘3段貨柜碼頭業務全部遷往四號貨柜碼頭,並重新命名為香港國際貨柜碼頭有限公司。

這就是國際貨柜碼頭的來源,之后又收購了日本大山船塢的二號貨柜碼頭。

馬世民看好貨柜業務,和林志超的想法當然是不謀而合。

“今年,內地就有望取代美國,成為香港最大的貿易伙伴、進口來源第一名、轉口貿易第一位,香港產品出口市場第二名(第一美國).基于這些前景分析,和記黃埔只有發展好在香港的項目外,才考慮進軍海外。當然此次投資日本,算是戰略投資之一,但不影響我們立足香港的觀點。”林志超重申發展戰略,免得旗下高層搖擺不定。

海外發展當然要發展,但一定要在香港立足起來才行。好在如今的和記黃埔,年利潤可達15億以上,并且還在繼續猛增,預計五年之內可以翻一倍以上,當然這是經常性盈利。

目前,和記黃埔的很多業務,實際上已經要朝著海外發展,因為本地已經達到了‘壟斷地位’,比如屈臣氏這個零售集團,目前就在讓百佳超市去東南亞、臺島發展。

接下來,林志超詢問道:“和記電訊今年推出移動電話的工作進展如何?”

和記電訊目前是香港第一大傳呼企業,擁有100個傳呼站,20萬客戶群,占整個市場的70。而今年更是要成為第一個推出移動電話的企業,發展可謂神速。

電訊這個產業,在香港是非常賺錢的,大東電報局和香港電話公司在今年三月份合并,擁有上萬的員工,規模宏大。這是因為香港的長途電話非常的多,不管是企業和市民,人均電話數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特別是有些企業,一年電話費可能都是幾十萬港幣。

當然,長途電話和市區電話,統稱為固話。目前這個業務受專營權保護,隸屬大東電報局,本地企業香港電話也被其收購,所以大家進入不了這一行。不過隨著玖柒臨近,怕是這個專營權也會受到挑戰。

馬世民說道:“沒問題,將在八月份正式推出,一切準備工作都有條不絮的進行。”

和記電訊的負責人,還沒有資格進入這個高層會議,他便代理回答老板的問題。這時候的馬世民也明白,老板對電訊產業非常關注,這個他要重視。

老板看似將和記黃埔、港燈交給他管理,實則老板非常的有規劃和想法,他是要堅決配合老板的規劃的。在這之外,他才可以為企業增加新的經營點。

林志超最后說道:“地產業務呢?”

隨即一名華籍高層回答起來:“本月底,黃埔花園推出第一期項目,單價為698港幣每平方尺以上,共推出412個住宅單元,約28萬平方尺的樓面.除此之外,我們在日本事業部,已經物色兩幢綜合性商業寫字樓,目前正在進行商談,預計總價為3.5億美金.”

不是東京的商業綜合性大廈夠便宜,一幢也才12億港幣,而是東京商業綜合大廈都不高,一般也就不到十層,商業樓面也才不到20萬平方尺,在香港就屬于中小型大廈。

這樣一幢中型大廈,就算是中環,現在的價值也只剩下56億港幣。目前,東京的樓價還是高過香港的。

當然,接下來幾年才是增長的最高的時候,物業也漲得厲害,日元也漲得厲害。

“嗯,日本的投資,屬于戰略性中期的投資”林志超說道。

整個會議室,華人就只有林志超和和記黃埔的地產負責人,所以他也是說給各位高層,大家的精力無需放在地產上,和記黃埔不會是一家地產公司。

就算是投資日本的資金,也不過是一項中期投資。

中銀大廈在4月正式動工,隨后長實集團也宣布在皇后大道1號地盤上興建‘長江集團中心’。

長江集團中心最終設計方案,是林志超根據前世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重建后)’樣子來‘學習的’。

高度方面:一共是62層樓(高283米),再加上一個83米的‘自由塔’。如果算塔的高檔,只比中銀大廈低1米,這是林志超謙虛,也有內斂的意思;如果不算塔的話,在中銀大廈及匯豐大廈的最高點劃一條斜線,長江集團中心就在這條斜線‘\’之下。因為,在風水學上有‘寧讓青龍高千丈,不讓白虎抬頭旺’的說法。青龍為東方喜神,而白虎為西方的兇神。青龍和白虎分別代表建筑物的左右方,代表氣場方位的吉兇。長江集團中心的高度確定的依據,就是根據風水學的這一原理來設計的。62層的樓高也深藏玄機,62的數字卦為易經的泰卦,‘泰’,通暢、平安的意思,這是泰卦總體形勢的特征。”

外觀外面:最下面10層是四四方方的造型,上面是50層的(不設4、14、24樓層)‘八面三角形造型’,頂層有自由塔。實際上就是根據前世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來設計的,唯一不同的是,下面十層四四方方造型部分,外部結構有鋼架,宛如鎖子甲。

細節方面:把外凸的菱角形削平,相對圓和,減少沖射。這樣的外形設計,雄厚端莊,穩重可靠,溫和內斂,既不至于對周邊的建筑造成沖殺、惡斗的效果,但八面三角形的鏡面,就好比是八卦鏡面,可以反彈一切敵人的進攻。

‘長江集團中心’預計在10月份動工,1990年落成并投入使用。整幢大廈的建筑費是18億港幣,已經屬于造價昂貴的建筑體,畢竟中銀才10億港幣的造價。

建成之后,可提供128萬的商業樓面,并且有1000個停車場。

為了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整個設計圖紙都暫時不對外公開,所以不少人紛紛猜測,這次林志超要造一幢什么樣的優質大廈。

要知道,香港知名建筑有不少是屬于林志超家族的,比如香格里拉酒店(帆船酒店)、維港中心、遠東金融中心AB座等名廈。

長實集團公布‘長江集團中心’計劃后,媒體隨即開始報道。

“匯豐大廈、中銀大廈、長江集團中心都在八十年代重建,比誰更靚!”

“長江集團緊隨中銀之后宣布建設集團總部,誰是香港下一幢最高大廈”

由于三幢大廈都在一個區域,并且除了馬路,便是挨著一起的;更何況三幢大廈象征著未來香港的三大勢力——英資、華資、港資,都是代表企業。

一時間,好戲開鑼!

不少人都希望得到長實集團的第一手圖則資料,畢竟中銀大廈的藍圖已經‘泄露’,如果有長實集團的藍圖,大家就可以做文章了。

灣仔某處廣場。

“老兄,這里是在干什么?”

“《香港好聲音》在海選,聽說是亞視搞的節目,說是世界首款‘真人秀節目’,誰能獲得冠軍,就可以成為大歌星呢!”

“歌星選拔啊!這方面是無線電視臺的強項,亞視什么時候也搞出來了,還真人秀節目,那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反正亞視把輿論搞得很大,你最近不看亞視嘛?”

“聽說過”

隨著人群議論紛紛,舞臺上也有歌手開始表演。

由于是海選,所以就是評委舉牌,獲得1票則表示通過。而表演者僅3分鐘表演時間,但難度系數較小。

此次海選,僅在香港范圍舉行,把香港劃分為18個區進行。在亞視的規劃中,節目如果取得好成績,明年將在海外設置海選區。

某觀看者:“唱得一般,這樣都可以晉級的話,我好像也可以!”

話音剛落,主持人:“恭喜22號晉級成功.現場若是有想參加《香港好聲音》的,亦可以在我們工作人員處領取表格,還有時間和機會參加!”

“咦,我也要去參加!”

一時間,香港市民人人參與的《香港好聲音》的聲浪越來越大。這里面最重要的還是,亞視這次舍得砸錢,不像無線電視臺那么高傲。

亞視甚至打出‘想唱就唱’的標語,和節目主題曲。

九龍,無線電視臺大樓。

方逸華來到邵逸夫的辦公室,由于邵氏電影今年停業,于是邵逸夫就讓方逸華加入無線電視臺工作。

“亞洲電視臺又在搞歌手選拔比賽,投資非常的大,號稱要‘全民參與、想唱就唱’。”

邵逸夫頓時皺眉起來,他深知林志超的難纏。本來一個周梁淑怡,他還真不放在心上,但加上一個林志超的財力和智慧,他是真的‘害怕’起來。

傳奇人士,形容的就是林志超這種人,做一行成功一行,稱霸壟斷一行。

就拿電影事業來說,本來有個新藝城異軍突起,但很快就遭到嘉禾影業的霸氣打壓,去年嘉禾有六部電影排名本土電影前十(周潤發供應兩部),而新藝城僅三部。而今年,嘉禾繼續充分發揮周潤發,已經有票房冠軍《監獄風云》等兩部突破2000萬港幣,更有《福星》系列、杰克成的電影,可以預見新藝城又會被繼續打壓。

當然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傳媒集團的‘動漫產業’,出口歐美日東地區,每年利潤一兩億港幣(1984年1.8億),掀起了整個香港漫畫產業大發展的浪潮。

方逸華見邵逸夫的表情,頓時勸道:“亞視去年剛剛宣布盈利1500萬港幣,今年怕是又得虧損了吧,這樣砸錢的話!”

邵逸夫搖搖頭,說道:“去年在收視率五五分的情況下,TVB可以獲利1.6億,而亞視則只能獲利1500萬港幣;但今年情況變了,不少廣告商已經轉向亞視,無線電視臺的廣告收入已經開始減少了。而亞視的劇集方面,開始出口至內地、臺島、東南亞,也收獲不少版權收入。”

亞視出口的劇集,包括《包青天》、《新白娘子傳奇》等經典正劇、神話劇。

特別是《包青天》,超長系列的劇集,以至于TVB今年也播放了自己拍攝的《包青天》,雖然不及亞視的收視率,但也算反應不錯。為此香港市民調侃,《雙包案》成為現實。

方逸華頓時啞口無言,曾經她也輕視過林志超進入電影、電視行列,但如今她已經完全佩服對手的手段之高。

最后,邵逸夫說道:“不管他們怎么搞,但凡是想上我們音樂節目的歌星,就不要想著上亞視的音樂節目,否則一律給予警告,若是嚴重不聽,便不準他們上我們的音樂節目。”

他也是發狠,不想丟失最后一個陣地。

(本章完)

如有侵權,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