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盼生歌

第十九章由來

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節,這一天鞭炮聲和煙花聲響徹整個大都,到處充滿著節日的喜慶。

木笙歌陪著蘇家上下一眾人吃了豐盛的元宵晚飯,她和蘇璃陌挨著坐在外祖母旁邊,碗里滿滿的飯菜,是外祖母和舅媽給夾的,抵不住這份熱情,只好一一接受了,一口一口的吃了起來。她平時的飯量不大,然而此時心里卻是滿滿的溫馨。

或許,這份溫暖與在木家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在自己家過元宵節,她習慣了低著頭靜靜的吃著飯,很少言語,只聽著陳雪婧和他們說話。仿佛間,她與那個家顯得格格不入。

晚飯后,顧不得和外祖母說話,蘇璃陌便拉著她出了門,當然陪同一起的還有蘇景昊。

蘇景昊比木笙歌年長一歲,許是受父親蘇承做生意耳濡目染,比一般同齡人健談得多。

今日他一身冰藍色衣裳,袖口鑲繡著金絲邊祥云紋的滾邊,衣身以青竹圖案鑲嵌,一條墨色錦帶相系在腰間,除此,還特地在腰間佩戴了那個出自笙歌一雙巧手的香囊,整個人看起來氣宇不凡。

今晚是出來逛花燈會,本意是為了圖個玩的盡興,所以各自帶的人不多。笙歌帶了拾錦和素織兩個丫鬟,蘇璃陌隨身陪同的是貼身丫鬟巧云,而蘇景昊,卻是獨身一人,并未帶隨從一起。

他們步行而至,路上,蘇璃陌瞅著哥哥腰間的香囊,笑意連連的贊道:“哥哥今日這一身行裝再佩戴表姐送的香囊,甚為好看。”

那日從雅居回來,受表姐笙歌的囑托將香囊轉交于哥哥時,她這個哥哥倒是滿意的很,當場便將香囊佩戴在了腰間。

“常聽母親說起姑母的繡藝精湛,大都里的凡在刺繡上稍有點繡工的千金小姐,跟姑母一比,免不了會黯然失色。那時我只是聽說,并未親眼目睹過,不過看了表姐的手藝,也怪不得母親會那樣說。”

蘇璃陌口中的姑母自然說的是笙歌的母親。

蘇璃陌三句有兩句不離姑母,所以,提起蘇瑾秋時,木笙歌的臉色一滯。

細心的蘇景昊注意到笙歌這份異樣的神情,忙干“咳”了幾聲,借以提醒他這個心直口快的妹妹。姑母是笙歌心里的痛,能少提及就盡量避而不提,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他這個妹妹倒是一點沒把握住,一脫口說個不停。

蘇璃陌哪有蘇景昊細致,她當然沒有立馬明白哥哥這再明顯不過的暗示,問道:“哥哥近日不舒服嗎?好端端的怎么咳嗽了起來?”

聽完,蘇景昊瞬間既無語又無奈的看著自己的妹妹,悶聲道:“哥哥倒沒有不舒服,而是你今日話太多了。”

她一向話就不少,這一點哥哥又不是不知道。不過細想了一下,覺得哪里不對勁,哥哥這人平時不多廢話,剛剛無故說她,難道有別的深意。然后蘇璃陌將自己剛才的話在腦子里快速的過了一遍,方才緩緩明白了過來。都說言多必失,這話用在自己身上,一點不假。

隨即她住了嘴,不再說起姑母,又看了看身邊的表姐,好在木笙歌此刻已緩和成平靜的神色,并未在意。

笙歌說道:“母親的繡藝俱佳,兒時只覺得母親針下繡得物件極其好看,后來便請了師傅學了學,不過我這繡工跟母親當然是不能比的。”

笙歌的話不是自謙,而是真心認為如此。

平日里她也會拿了幾樣母親曾經所繡的物件,依葫蘆畫瓢的學著母親的針法繡出相似的來,不為別的,只因那是母親獨有的繡法,人走了,如果能將母親的繡法留著,對笙歌來說,未嘗不是一種慰藉呢。

只不過,母親的繡藝時而繁瑣,時而簡單,時而別出心裁,她雖盡了力,卻沒能學精透,只學了個皮毛。

看來,母親這個大都才女并非虛名,她的技藝,也不是誰想學就能學去。如果母親還在世,笙歌真想向母親討教一二。只可惜,那時她太年幼,不懂這些。

不知不覺間他們已身處在熱鬧的花燈會上,蘇璃陌怕剛才的話引起笙歌的愁緒,趕緊轉移了話題:“看,我們到了。”她興奮的望著眼前人來人往的花燈會。

木笙歌順著她的目光看去,十里長街,華燈初上,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光彩照人,給了黑晚一片明亮。

來花燈會上的人以年輕男女、孩童居多,男子比平時穿的較為正式,女子也比平日里在妝扮上花了些心思,孩童嘛,則穿的一身喜慶,好不熱鬧。

花燈是用來祈福,傳達美好去夙愿的,關于元宵節鬧花燈,眾說紛紜,不過最多的一種說法是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人們便組織起來打,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便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將人畜和財物通通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讓百姓無辜受難,便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噩耗告訴了人們。眾人聽后,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當時,有個老人想出個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在門前掛起紅燈,燃放爆竹、焰火。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好,便分頭準備。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火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聽后,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財產。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良之心,為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彩,點焰火,放爆竹,來紀念這個日子。

這則神說由來,笙歌是從書上看到的,至于可信度,無從查證,不過古人向來崇尚神話之說。

猜字謎的、玩火把戲的、賣花燈的、放煙花的……各種好玩的游戲,總之,十分熱鬧。

拾錦和素織兩個丫鬟看得眼花繚亂,開心之極。

難得一見大都的元宵,笙歌有表妹作陪,況且今晚出來本就是玩的,便對兩個丫鬟囑托道:“我有表妹陪著就好,你們兩個玩去吧,記得花燈會結束前到這里會合。”

兩人同聲回答了“是”,蘇璃陌也吩咐巧云跟著一塊去,于是,三個人開心而去。

“表姐,那里有賣面具的,我們去看看。”說完,不等笙歌應答,也不顧去蘇景昊,蘇璃陌拉著她便往人群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