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中華

第856章 爆炸性的法案生產期

第856章爆炸性的法案生產期

江西湖口船碼頭上,一名當地裴干事正在向領取移民憑證的一批當地百姓大聲宣傳著北方移民政策,去年夏天的水災,九江府受災嚴重,不少村被毀,顆粒無收,盡管兩江總督劉大人下令賑災,但是,過了年之后,不少原本就窮困的人家,今年的生計是毫無著落,而北方移民計劃,顯然對這些人家的誘惑力很大。(番茄小說)

“老表,我們也是聽到來村里救災的軍爺說這事,聽說還能在你這里領到去北方路上的口糧,是不是真的!”一群拖家帶口的農民圍著這個年輕的裴干事十分期望的問道。

裴干事揮了揮手中的那張紙,“老表,確實有這事,路上的口糧,政府都替你們準備好了,你去巡捕局開一個單來,我這里幫你填好表格,蓋上打印,等后天客船來了,上船了憑著這單,一路上一家老小都有飯吃!”

圍在這里的農民一個個都湊上來領了蓋著當地裴印戳的單,仔仔細細的詢問一番后匆匆離去,來的時候一臉愁苦的模樣,走的時候,心中都充滿了希望!

1889年的年剛過,秦鎧內可謂是大動作不斷,農稅法案實施的過程,讓世人看到了內處理國家大事上的巨大能量,而這一次,內一次性向國家議會提交了包括《中國民法通則》、《中國刑法通則》、《中國國家稅務法案》、《工商管理法案》、《合同法案》等五部重點法律,事實上,這些都是秦鎧借鑒后世法律文本,交由內直屬的法律專家小組完成修訂的。都是直接為國民工業體系服務的基本保障。

建立一個法治的國家體系,顯然是秦鎧和國家議會的共識,不過,他卻很深刻的認識到一點,法律體系的建立,即便是穿越人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基本法律體系的完備,那是確保國家穩定發展的根本保障。

除了連續提交這五部國家基本法律外,內還頒布一系列的經濟政,這其中就包括了促進北方人口增長的的移民激勵措施,北方大片領土的收復,處在軍方管制下的領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進行開發。

目前,成立的外東北軍管區主要的居民是軍隊和附屬的后勤部隊、駐軍家屬,還有就是參與當地開發的各國商人,而真正意義上的原住民十分的稀少,原濱海、阿穆爾地區的中國籍原住民基本為零。(番茄小說)

1月20日,國內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刊發了《東三省移民激勵計劃》《外東北移民激勵措施》、《外東北叛團招募計劃》,這兩項根據秦鎧內決議制定出來的政策規定。凡是中國籍國民均可向當地政府申請向外東北遷徙,持當地政府開具的遷出戶籍證明自行前往各省設立的集中地,即可由國家出資前往海參威。

東北三省在秦凱未來的規劃中,顯然是重工業的重要基地,也是國家糧食產業的重要基地,大面積的平原,極其適合大面積耕種的現代農業技術,在過去幾年內。遼陽地區的鋼鐵重工發展迅猛,加上營口港的建設,當地的經濟發展很,但是,再內陸的地區,人口,依然是制約當地發展的重要問題。

所以。東北城市化建設顯然是這一計劃的重心,秦鎧內開出了移民東北每戶每人補貼5塊南大洋、提冠糧和居住房、,統一培訓、統一分配崗位的城鎮化移民措施,計劃在五年內移民200300萬人。基本可以解決當地工業和集團化農業勞動力的問題。

而外東北地區的資源主要是林業和農業,秦鎧給出的安置方案也偏向于農牧,參加外東北叛團的國民,將獲得不低于每月2銀元的政府補貼和叛團住房,叛團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將由當地政府統一安排進行城鎮建設,加入叛團五年后,可獲得當地標準住房一套、每人普通耕田30畝和80銀元的獎勵。

而以戶為單位遷徙往外東北的國民,抵達海參威后,可在當地軍政府自由選擇居住地,并可獲得一次性政府補貼、免費住房、糧食和按家庭人數計算沒人10畝的耕地,如家庭中有人參加叛團或者參軍,可額外將享受相應的補貼標準。

這一政策發布后,在沿海地區立刻產生了連鎖反應,不少商人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要知道,大批人口遷徙,這其中本身就蘊藏著商機,而且,外東北地區的人口的稀缺,也意味著當地的商業發展成本很低、前景極好。

而在內陸省份,消息確確實實引發了一場大面積的人口遷徙潮,在人口密集內陸地區,耕地的不足一直來都是個巨大的問題,而現在,一切似乎都找到了解決之道……

政策實施到了2月底,一個月內,從上海、天津、廣州、福州等主要移民遷移站登記國民已經超過4萬戶、19萬余人,而海參威,這座遠東北方的不凍港,戰后因為俄國原住民被驅逐導致的冷清,隨著移民的大量涌入,終于恢復了戰前的人氣。

但是,讓整個國民經濟直接受益的,卻是內頒布的國家稅法和工商管理法案,秦鎧將依法納稅這一基本條款列入了國民行為的基本準則,這可是確保政府國家財政的根本方案,自然絲毫不能馬虎。

而在五大基本法案迅速由國家議會通過后,1889年2月7日,還在為農稅改革忙的焦頭爛額的各省,忽然接到了來自內專項批文,與批文一起送到各省省長桌案上的,還有來自內批復、工業司洽的輕工業建設目錄。

這份中國成立后頒發的產業建設目錄,在后世歷史上被冠以了76工程的名字,那是因為這份建設目錄一共包括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茶酒業、煙草業、棉毛絲綢紡織業、服裝加工、木材加工、家具制造、金屬制品九大輕工產業一共31類76家工廠。

國家工業司對這第一期76家工廠所需的資源、投資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分配給22個省進行,吸納地方資金進行建設,地方政府持有這些項目20的股權,只負責初期政策扶持,不參與管理,公司分紅列入地方財政收益,而管理層完全由董事會推選。

這一系列看起來復雜的制度,只是為了將這些輕工產業完全推向市朝,面度國內龐大的市場,本土化的輕工業,相比來自海外的輕工業產品,將擁有成本和規模上的多重優勢,而且,有南洋重工體系在技術上的扶持,提供相應設備,完全可以迅速組織起大規模密集型產業,建立起地方初級工業生產的規模。

這一產業目錄的發布,非但吸引了各省省長的極大關注,甚至于省議會也紛紛把目光投入到這一系列的產業本石,紛紛要求當地政府向中央申請多的產業支持,而各地的在關注這一輕工產業的同時,也把目光投向了先行發展起來的廣州工業區。

一時間,各省商賈紛紛云集廣州,希望從廣州工業區尋求進入輕工產業的途徑,這位廣東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機會,不少廣東商人開始將各自工廠的淘汰機器或者是低效率機器向其他省的商人推銷,而那些無法從76工程中分一杯羹的商人,則毫不猶豫的抓住了這后的機會,紛紛涌入這第一波全民產業浪潮。

內一經濟促進計劃的推行,報刊媒體是推波助瀾,一片叫好之聲后面,內中卻有人頭痛不已,負責產業投資的秦鎧高級助手唐紹儀在拿到當月產業投資和國庫收益數據后,急匆匆來見秦鎧。

“總理,免除農稅后,國庫資金已經頻頻告急,這兩個月北方移民補貼增長驚人,第一個月移民不過19萬人,這個月已經突破26萬了,這補貼每月支出已經超過300萬兩,而各地工商稅收剛剛起步,恐怕短期內,國庫入不敷出,需要其他途徑尋找資金!”唐紹儀說話之時,已經將相關的報告放在了秦鎧面前,目前國庫雖然還略有結余,不過,百多萬的資金,很顯然熬不過一個月!

這件事情原本也在秦鎧的預料之中,畢竟,清政府的財政體制,基本靠的就是農稅、鹽稅和關稅,一下取消了農稅,自己事實上還準備取消鹽稅,而海關稅的收益增長,顯然不足以彌補大范圍國民經濟刺激計劃的支出,何況,后面還有加燒錢的國民教育計劃!

之所以遲遲未推出,主要還是考慮資金問題,而且,兩廣、福建目前成熟的教育體系,至少能滿足為國內工業發展的暫時需求,事實上,各地學教育也在展開,只不過是地方上自行籌辦,限于資金等問題,范圍還較小而已,所以,他暫時壓制了教育燒錢計劃。

無彈窗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先看到這里書簽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熱門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