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小姐的娛樂圈生涯

第三百七十八章 明末三

正文第三百七十八章明末三

正文第三百七十八章明末三

路上,湯家人見到了許多的災民,看著百姓們餓得凄慘的樣子,林白妤拿出了空間的糧食和土豆紅薯,讓百姓們吃著他留下的少量糧食,種植土豆和紅薯。這兩樣作物不挑土地,是這個小冰河時期最佳種植作物。

因為這路的施舍,林白妤得了個“湯圣人”的稱號,名頭直傳進了京城,連正為了各地災情煩惱的崇禎也聽說了。

“能夠不挑地、抗干旱還能夠大產量的新作物?”崇禎聽就惦記上了,如果有了這些新作物,即便天公再不作美,也能夠收獲糧食供百姓吃吧?這樣不就解決部分饑荒問題了嗎?

“承恩,讓人注意城門,若是湯家人進了京城,你立刻去請那湯圣人進宮。”

“是。”崇禎身后個胖胖的太監立刻躬身應道。

兩天后,林白妤行人終于到達京城,他們剛剛找到間客棧住下,就看到小二慌慌張張地跑來找林白妤。

“這位公子,外面,外面有人找你。”小二哆嗦著,心想眼前這些人是什么人啊,竟然有太監上門來找。

“什么人?”林白妤問。

小二顫抖著回答:“是,是位公公。”

林白妤下子就明白了,這是崇禎已經注意到他們了。

“麻煩小二哥了。”林白妤給了小二角銀子,走到客棧大廳,果然見到個宦官模樣的人。

“在下湯魚,見過公公。”林白妤上前行禮。

“不敢,不敢,王承恩見過湯圣人。”太監立刻還禮。

王承恩?竟然是他!陪著崇禎在煤山自縊的太監。

林白妤的態度又好了幾分:“王公公,請問找湯某有何事?”

林白妤暗仔細打量著王承恩。明朝的太監實在奇葩,好的好頂天,壞的壞穿地,有三寶太監那樣的能臣,有王承恩這樣的忠臣,也有魏忠賢那樣的奸臣。不過,不管好還是壞,明朝的太監統有個特點:有血性!比那些瞧不起太監,滿嘴“閹黨誤國”的書生強多了。面對滿清韃子,閹黨可沒有個投降的,而那些所謂的人呢,面對侵略者的刀槍,那些禮義廉恥都忘記了,氣節還不如個普通的百姓,反而洋洋自得,認為朝廷亡了,可以換家做,他們還是官,還掌握著整個國家的統治權力。這些人實在令人惡心。

“湯圣人,皇上想見你,請跟咱家起進宮吧。”王承恩的態度也很好,而且對林白妤越來越滿意。眼前這位看就是個讀書人,卻不像其他讀書人樣看不起他們閹人,眼里看待自己跟普通人沒有什么差別。這樣的人,他王承恩交了。

“王公公,能請你稍待會兒嗎?我去跟我的家人交代聲,再跟你進宮。”林白妤禮貌地問道。

“公子請自便。”王承恩屬于“人敬他尺,他敬人丈”的人,立刻點頭應承。

林白妤返回房間,叮囑了湯家人番。湯家人聽說他要進宮見皇帝,皆擔心不已。

林白妤安慰眾人:“放心,你們忘了我的本事嗎?”

眾人恍然,對啊,他們家的“二兒子”可是跟神仙學了本領的。

安撫好家人,林白妤跟著王承恩同進入皇宮。

紫禁城啊,還是熟悉的包裝,還是熟悉的味道。林白妤感嘆萬千。

崇禎早就在書房等著林白妤,見她的面,就問道:“朕聽說你有能夠高產的且抗凍抗旱的糧種?”

林白妤點頭:“不但有糧種,還是批糧食,足可以應付當前的饑荒。”

崇禎聞言并不是欣喜若狂,而是懷疑:“你個普通人,哪里來得這么多糧食?”

林白妤早就想好了托辭,說道:“糧食和糧種都不是我的,而是位海外的愛國人士準備的。”

“這位海外人士本是土之人,后來因為家原因,去了海外討生活。如今是海外某個國家的大財主。他聽說國內這些年內遭災嚴重,便在海外買了糧食和糧種送回國內。只是半道上遇到風浪,無法將糧食運達到陸地,就全部放在座孤島之上。草民是無意間救了位船員,才知道這件事情。因為不能確定,草民先去了那個孤島查探了番,發現果然有糧食和糧種后,帶了小部分糧食和糧種回到陸地。更不敢耽誤地帶著家人上京,想將這個消息稟報給陛下,幫助陛下排憂解難。”

崇禎聞言,有些相信林白妤的話了:“那個孤島在哪里?糧食總量有多少?”

林白妤回道:“小島在東海之上,距離江浙帶很近,草民給其取了個名字叫做釣魚島。島上的糧食,不算糧種,有千萬石。糧種有兩百萬石。”

崇禎聞言那個樂啊,千萬石,千萬石糧食啊!還有糧種!有這些糧食和糧種,饑荒的問題就能夠順利解決了。到時候,自己就能夠抽出精力處理那些造反的流寇了。哼,等大多數百姓都有了糧食吃,誰還會跟著流寇造反?

“朕給你個船隊,你立刻帶人去島上把糧食運回來。”崇禎對林白妤道,“等糧食真的運回來了,朕絕對重重封賞你。”

“多謝皇上,還有個問題得須皇上提早處理才行。”

“什么問題?”崇禎問。

林白妤道:“貪官當道,即使有糧食,重重剝削下,發到百姓手的還剩幾分?”

崇禎聞言升起怒火,身上騰起濃濃的殺意:“那些碩鼠,誰要是敢伸手,我就剁了誰。”

林白妤滿意了,崇禎為政還是頗為乾綱獨斷的,他既然這么說了,那些貪官們就慘了。

出宮后,林白妤立刻將湯家眾人接了出來。

“二弟,你帶我們去哪里?”湯大哥代替大伙,疑惑地問道。

林白妤微微笑道:“皇上賜了我個府邸,以后我們在京城也有家了。”

湯家人聞言高興無比:“太好了!”

崇禎賜給湯家人的府邸是原本個貪官的府邸,五進的大園子,比湯家在杞縣的家大了倍。湯家人高興得嘴都合不攏,在府邸里面走來走去欣賞著他們的新家。

“這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咱們現在的府邸比在杞縣住的大多了也漂亮多了。”湯大嫂滿是喜悅地道。

“就是有些地方太破舊了,老大,你明天去找工匠將屋子修修。”湯父道。

湯大哥爽快地應承。

湯小弟帶著湯家小豆丁在園子里面跑來跑去,樂得不得了。

林白妤看到眾人的反應,覺得渾身陣輕松,那屬于原主的執念,這刻消失了大半。

三天后,林白妤跟著船隊出發了,有她做向導,船隊很快找到釣魚島。到島上,林白妤就讓人將她讓人刻的石碑安放到島上。石碑上刻著三個尺來長的大字:“釣魚島”,石碑左下角又刻著幾個拳頭大小的字:“大明崇禎十年立”。

呵呵,這釣魚島可是華夏的國土,有這個石碑在,還有哪個國家恬不知恥地說釣魚島是他們的國家?

“湯公子,請問糧食和糧種在什么地方?”跟著林白妤起來的錦衣衛千戶凌騰云詢問林白妤。

“跟我來。”林白妤早在之前就飛到釣魚島做了布置,將空間的糧食全部放到島上。此時帶著行人前方存放處。

“哇,好多糧食。”即便事先知道自己這些人是來搬運糧食的,但看到如此多的糧食,眾人還是忍不住驚呼出聲。這么多的糧食,足夠全部的百姓吃了吧?難怪會讓他們這么多人來搬運糧食呢。

“還愣著做什么,還不趕緊搬糧食。”凌騰云最先反應過來,呵斥眾人趕緊行動,皇上還等著這些糧食賑災呢!

眾人立刻行動起來,天功夫,糧食全部搬上船,眾人帶著喜悅的心情返航。

崇禎收到飛鴿傳書過來的消息,更加興奮不已,他加快了行動,從上到下狠狠地懲治了批貪官,嚇得許多人都收起了爪子。

崇禎宣布賑災,安排了許多官員從事賑災工作。

朝廷眾官員派懵比:賑災可行,但是皇帝陛下,賑災的糧食從哪里來?

皇帝陛下咧嘴:過兩天就有糧食了。

眾官員:皇帝壓力太大,瘋了吧?那么大批糧食,會憑空冒出來嗎?

皇帝陛下:呵呵。

兩天后,運糧船到岸,眾人才知道皇帝得到了批數量巨大的糧食和糧種。有了這些糧食和糧種,賑災工作飛快地展開,糧食和糧種有效地發到了百姓的手。

有了糧食,還有了據說能夠高產的糧種,百姓們不再流離失所,不再被人輕易地忽悠加入所謂起義隊伍。而且皇帝陛下還派發了防止蝗災和治療蝗災的辦法——都是林白妤告訴崇禎的——生活有了盼頭,誰還愿意造反?

各地的農民起義逐漸平復,崇禎下令只抓那些有名的造反頭子,其余從者并不追究罪行,這就使得許多“義軍”成員紛紛脫離組織,回到家鄉做回小農民。全國如今只剩下除了李闖和紅娘子等少數的頑固起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