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大唐

第十五章 滿載而歸(下)

第十五章滿載而歸(下)

陳晚榮心情舒暢,這飯吃得倍兒香,不多一會兒功夫一大碗羊肉泡胡餅就下了肚,非常愜意的放下碗,打個輕嗝兒,還真是滿足。

胡人少年用一個木制托盤端了兩個半杯熱水,在陳晚榮和陳再榮面前一人一杯,還有一個小碗。陳晚榮看得不明所以,只見陳再榮端起半杯熱水,含了一口在嘴里漱口,然后吐在空碗里。恍然大悟,唐朝沒有餐巾紙擦嘴,用絲巾對于這種小飯店來說太昂貴,就用一杯熱水漱漱口,方便適用,心里對胡人館的細心很是贊賞。

這種細密的思慮,周到的服務,那是賓館的待遇,一個鄉下飯館有這種服務態度,陳晚榮不感嘆都不行。

略一打量店里,那些吃完飯的食客用熱水漱了口,這才會帳離去。他們把漱口水吐在碗里,而不是隨地亂吐,更沒有把吃剩的食物亂扔,而是整齊的堆在桌上,是以店里人雖多,卻是很干凈清爽。陳晚榮親眼見過一些現代社會這種鄉下小店,地上堆滿了垃圾,好象是垃圾場似的,清潔衛生哪能和胡人館相比。

唐人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象我們現在隨處吐痰,亂扔煙蒂,亂丟果皮,陳晚榮意外的發現了唐人又一美德。

漱完嘴,會了帳,陳晚榮這才出店。胡人少年一直送到門口,熱忱萬分的說“客官,您請走好!請您常來!”

如此周到的服務,熱忱的態度,要不常來都不行,陳晚榮扭頭看著胡人館,心中生起一股戀戀不舍之感,不由得想起了“南橘北枳”的典故。

橘在水土適宜的南方是甘甜可口的甜橘,在水土不適宜的北方卻是苦澀的苦枳,胡人歷來被視為“不通教化、不懂禮儀”,被斥為蠻夷,在唐朝他們吃我們一樣的飯菜,說中國話、行中國禮儀、穿中國服裝,彬彬有禮、為人熱忱,實在是讓人驚奇的事兒。

也許,這就是大國教化、大國文明、大國禮儀的非凡之處,蠻夷可變君子!

難怪西方學者驚呼:中國人具有同化征服者的法寶!凡是征服中原的異族最終都給同化了,因為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燦爛輝煌!

雖是一點小吃,不是山珍海味,但陳晚榮心情舒暢,這餐飯吃得異常舒服,比起美味佳肴還要讓人愜意,吃出了一身細汗,身上暖烘烘的,好象揣著一個火爐,冷風吹在身上一點也不冷。

身邊的陳再榮也如他一般,滿足之極,不住的輕輕吐氣,仿佛熱能過多急于渲泄似的。

前面有一個“鐘氏石灰鋪”,陳晚榮踩著輕快的步子行了過去。還沒到鋪子,就聞到一股濃烈的石灰味。陳晚榮不由自主的抽動鼻子,進了鋪子。

鋪子里堆著如山般的石灰,塊狀的生石灰,還有吸收了空氣中水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熟石灰,疏松如面粉,散落在角落里。

不少人正在選購石灰,店老板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忙著招呼主顧,兩個伙計在他指揮下忙著幫主顧搬石灰,裝石灰,白色的石灰粉塵沾在身上灰撲撲的,和那個做胡餅的胡人有得一比了。

石灰是一種方便適用的建筑材料,石灰和水泥一樣,是建筑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因為有了石灰,我們的居住環境更加舒適,干燥、通風條件好,宜于家居。

公元前七世紀我們的祖先就在使用石灰,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在使用,這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之一。

石灰在日常生活中很平常,平常得都引不起我們的注意,但其色澤潔白,頗受文人青睞。明代大政治家于謙就有一首著名的《石灰吟,他在詩中寫道“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以詩明志,即使烈火焚身,也要留得清白在人間,他也做到了。

與于謙不同的是,唐朝僧人釋紹曇的《石灰詩寫的是石灰的功用“爐鞴親從鍛煉來,十分確硬亦心灰。蓋空王殿承渠力,合水和泥做一回。”這詩很好的道出了石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這位小兄弟,你可是要石灰?”店老板迎上來,一臉的笑容打著招呼,沒忘了自我推銷:“我這里的石灰很好用,都是過硬的好貨,過了心的,不好用你可以退。鄉親們做糞坑,造房子都是從我這里拿。”

聽了他包退抱換的推銷話,陳晚榮好象回到現代社會參加產品促銷會一樣,倍兒親切,心想這推銷藝術在哪里都一樣,我們的祖先在唐朝就運用得如此純熟。

就在陳晚榮轉念頭這當口,只聽一個粗壯的聲音嚷起來:“鐘掌柜,這塊沒過心呢,我給你拿來了。”一個二十多歲的莊稼人從背簍里抱出一塊四五斤重的石灰,敢情是燒制時間不夠,沒有過心,還是石灰石。

“行,肖老弟,放到這邊來。”鐘掌柜一點也沒有因為當著這么多人的面退貨而覺得丟面子,很是熱情的招呼起來。

姓肖的莊稼漢遲疑著道:“先稱一稱,你再給我換。”

“稱甚稱,差不多五斤,這塊給你。”鐘掌柜非常爽氣的抱起一塊七八斤重的石灰,遞向姓肖莊稼漢。

姓肖莊稼漢忙推拒:“鐘掌柜,這不行。你那塊怕不有七八斤,多了好幾斤呢,你太吃虧了。”

“甚吃虧不吃虧的?你搬來搬去不費時光嘛,多余的是我賠你功夫的,就這么定了。”鐘掌柜把石灰放在肖姓莊稼漢背簍里。

姓肖莊稼漢愣了一陣,這才贊道:“鐘掌柜,你夠意思。我有事,先走了。”

“好嘞!走好!常來!”鐘掌柜熱情的揮揮手。

姓肖莊稼漢很是感動,沖鐘掌柜揮手:“鐘掌柜,你夠意思,我一定多照顧你的買賣。”背著背簍,腳步輕快的離去。

說換就換,沒有二話,這才叫誠信經營!哪象現代社會的商家,買東西的時間笑臉相迎,出了問題就是一張冷面孔。買個手機有問題,還要你自己去找權威部門化驗,憑質量報告單來換。或者是你等著過兩禮拜再換,兩個禮拜后還有兩個禮拜,兩個禮拜重兩個禮拜,等到事情處理下來世界末日都到了。

陳晚榮一邊感嘆,一邊道:“我要三十斤。”根據質量守衡定律,要做十斤火堿,差不多十斤石灰就夠了,陳晚榮心里對鐘掌柜的爽快很是贊賞,特的多要了二十斤。

“兩文五一斤,三十斤就是七十五文。老弟,我瞧你是第一回來,一回生二回熟,以后你多照顧我買賣,五文就不要了,你給七十文。”鐘掌柜一口就把零頭打掉了,五文錢可以買一斤肉,不少了,還真夠爽快的。

和爽快人打交道總是讓人開心,陳晚榮爽爽快快的道:“行,七十文就七十文。”掏出錢會帳。

等陳晚榮會完帳,陳再榮已經把石灰過了稱,裝進背簍背在背上了,陳晚榮忙道:“再榮,你有傷,讓我來吧。”

陳再榮抖抖肩,一點也不在乎:“哥,這點算啥呢。”

他要堅持陳晚榮只得由他,作別了鐘掌柜,又去買了三十斤純堿。最后去菜市場買了五斤肉,三斤排骨,一條紅尾鯉魚,一壇酒這才高高興興的回家。

陳晚榮精明自信、見識廣博、吐談不凡,很是搶眼,和他走在街上特別快活。這種感覺陳再榮從來沒有過,心里特別高興,大包大攬,把所有的東西全背了,陳晚榮這個主事人反倒閑著沒事兒了。

經過張德銘鐵匠鋪,只見鐵將軍把門,大門緊鎖,陳晚榮心想他必是見他師傅葉大師去了。早去早回,我等著鋼材做化工呢,陳晚榮在心中暗暗叮囑張德銘。

陳再榮力氣大,六七十斤的東西對他來說好比四兩棉花,輕松得很。不時小跑幾步,跳上幾跳,歡喜無限的道:“哥,你知道嗎?這是你第一次買這么多東西回家!五斤肉,三斤排骨,一條魚,一壇酒,還有石灰純堿,好幾十斤呢,肯定要算滿載而歸了。爹娘知道了,還不知道多高興呢。”

都是一個鍋里吃飯,陳再榮不會在乎東西的多少,他高興的是這些東西蘊含的不凡意義:陳晚榮已經大不一樣了,能干了,開始為家里賺錢了!

哪個做弟弟的,不希望兄長有出息呢?陳再榮很是興奮的問道:“哥,回到家是不是就做火堿?”

陳晚榮點頭道:“是呀!”

“哥,那我們得快點回去,我好想看水里長石頭呢。”陳再榮加快腳步,陳晚榮忙跟上,兄弟二人飛快的往家趕。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