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海權

第三百零二章 新式魚雷

《》第三百零二章新式魚雷

在到達旅順等待出發的日子里,徐杰除了忙這處理一些相關事務外,還專門抽空完善了一下自己的魚雷改進計劃和新式雷擊艦的性能指標,當然了還有相配套的累計戰術。

要說的魚雷這種東西,自從70年代投入服役以來,一支是一個悲劇般的存在。雖然魚雷巨大的威力讓最堅固的鐵甲艦都不寒而栗。但是實際上因為過短的射程和不穩定的航向,讓這種武器始終拜托不了雞肋般的存在,以至于徐杰在為北洋設計新式戰艦的時候統統不帶魚雷。而日本艦隊主力艦在交戰時也是把艦面的魚雷統統扔到海里,為啥呢?怕被引爆啊!炸不到敵人沒關系,把自己帶上了可就太悲催了。

但是時代在進步,技術在發展。作為熟知海軍武備發展史的徐杰,認為自己完全有必要再一次“剽竊”歷史上那些偉大的作品。而這次徐杰選擇的就是熱動力魚雷。要說原先的魚雷為何坑爹,那就必須先從魚雷的動力系統說起!

在甲午戰爭以前,所有魚雷都是冷動力!什么叫冷動力?其實原理和后世的氣槍差不多,所有魚雷都是用壓縮空氣作為動力的,你想想,一發幾百公斤的魚雷就靠存在雷體內的壓縮空氣驅動螺旋槳前進,那將會是多么坑爹的事情啊,但是當時的魚雷都這樣,所以射程一般也不過300米左右,而且這還是動力射程!

其次,當時的魚雷基本上沒有類似于陀螺儀這樣的可以控制魚雷航向的設備,所以連航向都無法保證。在海流或者其它因素的影響下,如果一發魚雷能走200米的直線的話,那就絕對堪稱奇跡了。

動力射程過近,航向也無法保證,在這兩大坑爹因素的影響下,在甲午戰爭之前的時代里,魚雷武器只能用坑爹中的坑爹來形容!所以如果想讓魚雷真正發揮作用,那就必須改進動力和航向控制體系。在這種情況下。熱動力魚雷便踏上了歷史的舞臺。

熱動力魚雷,顧名思義,那就是用熱機驅動螺旋槳前進,在歷史上,這種新式魚雷是在1905年左右才出現的,而且這種熱動力魚雷還分成兩種,一種叫干式熱動力魚雷,另一種叫濕式熱動力魚雷。其區別就是,前者是直接將燃料(一般是煤油)和壓縮空氣送進燃燒室燃燒,然后驅動螺旋槳工作。而后者則是除了燃料室和壓縮空氣室之外還有一個淡水罐。這個淡水管在燃料和空氣進入燃燒室的同時噴灑水霧。這些淡水在燃燒室內部汽化后急劇膨脹。用于增大動力。而且雷體中有專門的回路,里面充滿了淡水用于冷卻燃燒室。而熱動力魚雷的發動機則是星型四汽缸活塞發動機。

這東西原理也就那樣,但是對工業的要求卻是很高的,首先。壓縮空氣的鋼瓶和燃燒室的制造就十分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而如何將4汽缸發動機放進直徑也就半米左右的雷體中同樣十分困難,要知道,這東西可是在1905年才出現的!而對于這些,徐杰的了解可是十分有限的,甚至連星形四活塞發動機都沒太多的了解!至于動力室如何布局,更是搞不太清楚。

熱動力魚雷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是徐杰可無法保證能在下一場戰爭開始前搞出來。所以退而求其次,徐杰決定兩條腿走路,在搞先進的熱動力魚雷的情況下。立足現有技術,搞另一款改進版冷動力魚雷。

就在這一年,歷史的其它部分依然按著正常的情況進行,懷特黑德在這一年將陀螺儀安裝到魚雷的方向舵上,用來保持魚雷的航向穩定。這樣一來魚雷的有效攻擊距離得到了保證。但是這還不夠,當時的魚雷還缺少諸如水壓計和流線形的雷體。同時因為當時的魚雷螺旋槳使用的是雙葉螺旋槳所以導致了動力利用率過低,換裝3葉或4葉高強度鋼制成的螺旋槳成為了勢在必行的工作。當然,如果可以,徐杰還想試試能不能把后世的雙重反轉螺旋槳搞出來。(這個說白了就是兩個螺旋槳,一個順時針一個逆時針,這樣一來航行更直而且動力更大。)

除去單純的魚雷設計,新式雷擊艦的設計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可惜的是,在他那個位面,徐杰對于這些消耗品性質的炮灰產品沒有什么興趣,等穿越到了這個世界上,徐杰才發現,處于劣勢地位的北洋需要從各個方面提升戰斗力,而被稱為弱者的武器的魚雷和雷擊艇也必須精心設計。

當時的魚雷艇完全可以百鬼夜行來形容,從最小的30噸左右的魚雷艇到到200噸左右的魚雷艇都有,而載雷量從最小的2發14寸魚雷到3發14到18寸魚雷為主。基本上都是一波打完就沒事了,(日本的小鷹號是個特例)從這個角度來看,因為受到魚雷性能和過少的魚雷數量的限制,雷擊船的作用非常小。

所以徐杰決定將魚雷艇大型化,參照后世的設計,新式魚雷艇的武備為2座3聯裝14寸魚雷發射器,布置在戰艦的中軸線上,可以旋轉向側弦發射,在有效距離內,同時可以打出6發魚雷。在炮械方面,則使用37炮就行,首尾各一門,如果噸位允許,左右也各安置一門,不求別的,也就是對付一下對方可能上來的魚雷艇而已,整個重量控制在300噸左右,航速在25節左右。

因為徐杰對魚雷艇并沒有太多的了解,所以他只能提出一個大概的設計思路。至于到最后如何落實那就要落到維托里奧和嚴博勛的身上了,而現在,徐杰更要考慮的是如何對付這種魚雷艇狼群般的攻擊,畢竟,這種思路和對造船業的要求并不高,你可以搞出這種船,別的國家照樣也可以,尤其是模仿能力出眾的俄國人。徐杰可不想第一次用魚雷艇把俄國人陰了,結果第二次就讓俄國人賺回來!

歷史上隨著魚雷技術的發展,大量的裝有魚雷武器的戰艦的服役,讓各國海軍十分警惕,那些身懷利刃,航速超快的家伙們成本十分低廉,數量也十分龐大,面對落單的主力艦時,很容易一擊得手,即使損失幾艘,只要能命中一發,那也賺回來了。所以除了增加戰艦上的各種口徑的速射炮以外,建造專門的戰艦來對付魚雷艇就成了必然選擇。

而驅逐艦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這些裝備了魚雷和一定量火炮的高速戰艦,既可以對抗對方的魚雷艇同時又可以用魚雷攻擊對手,這些戰艦的排量一般在1000頓左右,但是徐杰顯然還是不打算裝備這樣的戰艦,因為作為弱勢一方的艦隊,任何一艘戰艦能擁有最大的適用范圍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北洋的驅逐艦無法壓制對方的驅逐艦,那么他就是一款不適合的裝備,在這種情況下,徐杰決定繼續走精兵路線。

要有足夠的火力壓制對方的雷擊部隊,同時還要有足夠的火力去對付對方的驅逐艦,必要的時候還要伙同其它戰艦對對方的穹甲巡洋艦。在如此多的條件限制下,徐杰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三等巡洋艦。

這東西就是比二等巡洋艦還要差一些的戰艦,當年嚴博勛為兩廣和澎湖水師設計的戰艦已經算三等巡洋艦了。不過徐杰需要進行一些改進,將噸位進一步擴大,擴大到2000噸左右,這些裝備著大量4.7寸炮和12磅炮的戰艦將作為艦隊的防雷屏障而存在。而在必要的時候,這些戰艦還將帶領雷擊隊展開對對手的魚雷攻擊。從作用上來說,十分接近一戰是輕巡洋艦。同時如果能裝備上蒸汽輪機的話,徐杰不介意將其改裝成高速偵查艦。

“隨著輔助戰艦的到位,恐怕這戰術訓練的難度將更上一層樓了吧。”看著自己的幾頁計劃書,徐杰不由的苦笑道。隨著戰艦數量越來越多和完整的海軍體系的建立,在要想指揮好北洋艦隊這個龐然大物可就不容易了。引進電報系統和建立新的信息傳遞體系將變得十分重要。從今以后,艦隊的對抗將是體系對抗,而非是單純的戰艦交手了。

“濟世,準備的如何了?”就在徐杰還在為新的艦隊規劃冥思苦想的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傳入了徐杰的耳朵中。

“張幼樵?你怎么來了?莫非也是想去歐洲看看?”徐杰心中一陣驚喜,對于這個一直給予自己莫大幫助的人,徐杰是十分尊敬的。

“呃。”當看到張佩綸身后的兩位女子的時候,徐杰頓時吃了一驚。

“不知濟世船上能否再多上3人?”張佩綸笑著問道。

“自然可以,張兄為何突然有了去歐洲的興趣了?要知道,那可是朝中君子口中的蠻夷之地啊。”徐杰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道。

“就算是蠻夷,也要知道蠻夷在何處吧?”張佩綸說道。

“既然張兄要去,小弟自然會安排,就在我的旗艦上如何?“對于這位一直以來像大哥一般關照自己的人,徐杰自然不能拒絕,而且張佩綸的到來,身后肯定有李鴻章的影子,雖然不知道為何李鴻章突然想讓他的兩個女兒到歐洲去。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下,徐杰是肯定不能拒絕的。

“那就多謝徐大人了。”張佩綸拱拱手笑著說道。

今天雙更,嗯,說到做到。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