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海權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戰爭結束

“想不到,戰爭居然會因為一場空襲而結束,德國人就這樣接受了我們的建議?”在暴怒號的軍官餐廳中,一場慶祝勝利和戰爭結束的酒會正在進行。各國海軍高官正在興致勃勃的談論著這次勝利。而宴會廳旁邊的一個包房中,托馬斯正在和楊用霖小聲交流著。語言中充滿了感慨和一絲的失落。這是一個時代開始,飛機,這種在一戰前被視為玩具的東西終于登上了戰場的統治舞臺。而曾經代表一個時代輝煌的戰列艦則要變成輔助力量了。這讓曾經做過戰列艦指揮官的他感到了失落和迷茫。

“明智的選擇,他們已經獲得了意大利,當我們把部隊收縮到那不勒斯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剩下的不過是面子之爭。”楊用霖笑了笑說道。

“嗯,我們獲得了一個體面的結局,同時也告訴德國人,他們的技術不過爾爾,我們在綜合國力和技術兩方面都壓制了對手,恐怕威廉和他的總參謀部可能要整宿都睡不著覺了吧?”托馬斯眼神中流露出一絲譏諷的語氣。

“不會那么輕松的。德國畢竟是第一流的強國,他們的技術底蘊還是很強的,他們從這場戰爭中學到了很多,而且我們的技術有不少還不成熟,攻擊利的時候,我們的數臺電子干擾機就出現過問題。我們有優勢,但是比較有限。另外,協約國內部的技術和戰術水平也參差不齊,貴國最強,美國次之,而法國人也就比奧匈強一些。而德國就比貴國稍微差一點。”楊用霖卻遠沒有托馬斯那么樂觀,作為曾經的盟友,華夏或者說徐杰。對德國的戰斗力和技術水平到底有多高還是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的。

以航空技術為例,在1943年之前,德國空軍戰斗機技術水平還是世界第一流的水平。尤其是42年的時候,fw190a4剛一出來的時候可是在歐洲打出了一個小型災難的。結果讓英國人不得不立即升級噴火5。直到出現噴火9之后才重新讓技術的天平平衡。至于美國人?好吧,p38和p40這類東西在歐洲只能將就著用。不過幸運的是,等到美帝的p51裝備了英國人的液冷發動機之后,p51b終于獲得了技術優勢,不過隨著雙方技術的進步,隨著fw190d9和bf109k的出現,這些戰斗機從性能上來講和對方的噴火14和p51d有了對等的戰力(實際上p51d論飛行性能還不如p51b,而p51b還是比fw190d和bf109k要強一些。p51d部分性能下降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燃油增加。)。不過那時候第三帝國已經無力回天了。總體而言。單純從技術上來講,德國和美英的戰術空軍直接的差距一直不算很大。在前期還能偶爾壓制對手一把。在這個位面上德國更加強大,技術力量也更加雄厚,所以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也許吧,不過這次戰爭確實增加了協約國的信心。雖然德國人獲得了意大利,但是他們獲得的不過是一個殼子,我們拿到了意大利最為精華的部分!意大利的海軍、技術人員以及國家金庫等等。”托馬斯愜意的說道。

托馬斯說這句話并非夸大其實。這次戰爭的結果與其說德國人在付出了慘重代價后獲得了意大利,倒不如說,德國人在付出慘重代價后和協約國一起瓜分了意大利!早在戰爭爆發之前,第谷就有計劃的安排大量的技術人員和設備向華夏南洋各省以及英國的澳大利亞等地轉移。而在戰爭爆發之后。更是把整個意大利金庫給掏空了,順帶還把南部不少人口也遷移了出去。

根據華夏和意大利相關部門的統計,在意大利和同盟國之間關系惡化之后到意大利內戰結束的數年時間里。意大利至少有有270多萬青壯年離開了本土前往華夏和澳大利亞。這些人口中有不少都是技術工人和商人。其所擁有的財富和力量要遠高于表面上的數字。而此后,還不斷有無法忍受墨索里尼暴政的意大利人設法逃離這個國家。而國家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的流失更讓墨索里尼政府一直陷入財政匱乏的境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意大利的工業產能都沒能恢復到戰前的水平,畢竟第谷的行為等于直接抽走了意大利幾十年的積累!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暫且不提。根據協約國和同盟國直接達成的協議,在未來一個月的時間里,雙方軍隊不再采取敵對行動,德國可以向部分非協約國控制區排出軍隊。但是同時協約國可以獲得安全撤離區域內人員和物資的保證。一個月后,協約隊將撤離意大利本土。而在兩個月后,協約國和第谷支持的意大利流亡政府將從西西里島和撒丁島撤離。至此。意大利戰爭將正式落下帷幕,雙方可以繼續談判戰俘交換問題。當然,協約國和華夏表示,自己不會和意大利新政府談判,4國政府不承認墨索里尼政府的合法性!

“我總有一天會回來的!我會洗刷德國和奧匈帝國給意大利帶來的屈辱!我發誓!”在意大利海軍旗艦天鷹號航空母艦上,第谷對著遠處的那不勒斯大聲咆哮道。幾分鐘后,整個意大利艦隊的所有火炮開始轟鳴,劇烈的爆炸聲和火光在幾十千米外的陸地上都能察覺到。伴隨著最后一艘戰艦離開意大利近海,規模龐大的五國聯合艦隊各奔東西,美國艦隊和英國艦隊將直接返回本土,而意大利船隊將在華夏艦隊的陪同下先前往法國進行補給,然后去美國,再通過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至于法國艦隊則直接回到南部的土倫軍港。隨后也將撤離到法國在西海岸,意大利淪陷之后,法國海軍除了部分潛艇和小型岸防船只外都將撤回本土。整個地中海真正成為了同盟國的內湖。

就在協約國撤出意大利的時候,同盟國則也忙著分配這次戰爭的紅利!事實證明親兄弟明算賬這句話是十分正確的,更何況德奧兩國還不算親兄弟,而在這次分贓的過程中,雙方之間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德皇不想讓奧匈帝國拿到意大利在北非的油田了!

“這一次我們的投入有些大,損失更是超出了戰前的設想。戰爭必須要帶來利益,否則的話不會有人打仗。雖然戰爭結束了,但是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我們還必須不斷的投入,直到意大利政府能夠自給自足。我們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數千架飛機。幾乎打光了3個航空軍的編制。這些損失怎么補償?依靠并不算寬裕的財政嗎?意大利油田近在咫尺,我們完全可以先用這里的資源來彌補虧空。奧匈帝國自己獨立進行過一次大的戰役嗎?地中海海戰被意大利海軍擊敗,在北部的攻勢也以失敗而告終,最后還要我們來幫忙收場。根據他們的實力和表現情況,獲得意大利北部地區已經夠了,南部的油田不能給他們!”在一次會議上,一直對德皇百依百順的里希特霍芬悍然提出要將北非的油田納入到德國掌控之中的建議,而他的建議也得到了海陸軍的支持。

“這不是打我的臉嗎?”德皇的臉面就是德意志的臉面,而里希特霍芬的建議就是讓威廉二世推翻原先的保證!威廉二世臉色來回變換了幾次,但是終于忍住沒發火,也不怪里希特霍芬這次反應這么強烈。這次戰爭中空軍從頭打到尾,損失是最大的,而且隨著德國對協約國空軍水平的重新評估,空軍原有的計劃幾乎都要推到重來,英國皇家空軍的兇悍讓德國人感到不安。所以里希特霍芬急需擴充實力,擴充實力需要什么?飛行員、飛機還有更多的燃油!厲害的飛行員就是燒汽油練出來的,甚至于德國空軍內部更極端的聲音打算直接讓空軍控制利比亞燃油的6成!當然最后實際提出來的時候,里希特霍芬還是給各位留了點面子,油田必須在德國控制之下,而且德國空軍必須分到4成!要是這都不行的話,里希特霍芬已經準備撂挑子不干了!

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里希特霍芬連空軍司令都不要了,德皇還真不能把他怎么樣!他走了,誰來帶德國空軍?舍爾和希佩爾在戰后和德皇沖突多了,都一直在海軍司令的位置上坐到最后。所以威廉二世顯然必須對里希特霍芬做出一個交待。最后的問題就變成了,是要德皇的面子,還是要空軍元帥了!親口否決當初的許諾對于德國信譽和與奧匈帝國的關系將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萬般無奈之下,德皇只能決定暫時休會,過一段時間再說。他需要多方面權衡這個問題。就算收回,也要給奧匈帝國一定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