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海權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勝利or深淵?

“我的部隊遇上了南線華夏陸軍的主力,華夏對于我們在南部的行動應該有所準備,在我們出發之前他們就已經集中了相當一部分兵力來堵截我們,這支部隊至少有師級規模,擁有大量的坦克和坦克殲擊車。我的部隊試圖突破他們的防線,但是在讓對方付出相當的代價之后無法繼續進攻。就像用利刃劈開了一截木樁的最開始的部分后被卡住一般。我們正在和對手在前線對峙。成敗在此一舉!”在給布勞希契的信中,胡貝這樣說道。

胡貝的這封電報中所說的絕大部分都是對的,比如說碰上了華夏南線軍團的主力,比如說戰斗陷入膠著之中,(好吧換句話說就是進退維谷,進攻沒有力量,想撤退卻又被對方牽制住。)但是最關鍵的一點是他把對方的規模估計錯了!而這對未來的戰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果是一個師的話,那么布勞希契會繼續攻擊,兩個師的話布勞希契就會考慮得失。而如果布勞希契知道了對面的兵力的真實情況的話,那么他會立即收攏部隊部署撤離!

布勞希契對胡貝的判斷還是很認同的,那么現在問題就來了,這支部隊到底是從哪鉆出來的?華夏是否還有更多的部隊可以抽調?按照華夏目前的情況來看,抽調一個師還是有可能的。畢竟南線本來就是一個師加一個旅,當華夏意識到自己繞開了防線展開攻擊后自然會回防。再加上后方一些剩余部隊,那么湊出一個師問題真的不大。

“胡貝果然遇上麻煩了,如果他一路順風的沖進去的話我反而會感到意外。”布勞希契對胡貝的遭遇很理解。而且他堅信胡貝正面遇上的這支部隊是阻擋他成功的最后的力量了,華夏一個師有4個裝甲營和6個機械化步兵營,胡貝的兵力是2個加強裝甲營和3個機械化步兵營,這樣的力量被對方擋住很正常,而且對方至少有一半左右的兵力沒有動用。指望著胡貝獲得突破是不太可能了,不過他至少也咬住了對手的主力,布勞希契另外兩支進攻部隊分別有1個裝甲營和2個機械化步兵營的兵力。如果發動向心攻擊的話,恐怕依然困難一些。要不把右翼用來防守華夏部隊側擊的兵力抽調一些?它現在斷定華夏南線原有陣地上應該已經清空。那么在側翼部署的這將近8個營的部隊就變的毫無意義。

“全部壓上去,壓垮它們!”布勞希契絕對孤注一擲了,3個德國師一共27個營的兵力都被布勞希契列入到了攻擊序列之中,他沒有在手底下留任何底牌!在下達攻擊命令的同時。他還親自給南線德國空軍司令發了一封電報,希望空軍能盡全力支援這場戰斗。“在未來2天之內的戰斗將決定整個南線甚至整個戰役的結局。是迎接勝利女神的擁抱還是墜入失敗的深淵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您和您的帝國雄鷹們!”在電報中布勞希契難得的放低了身段。而空軍方便很快表示,將全力支持,于是德國人的季風行動進入了第三波攻擊。(第一波是空軍的戰略轟炸,第二波是北線的突擊,第三波是南線突擊。)

在空中飛的飛機動作永遠都比地上跑的坦克要快得多!當胡貝兩翼的德軍開始轉向發動向心突擊的時候,德國人的轟炸機群已經在空中積聚!他們的目標就是胡貝正面之敵。雙方幾乎是遭遇戰,沒有多少時間構筑陣地,這波炸彈要是扔下去。可是夠徐懷德受的了!不過好在秦岳的承諾還是實現了,當望樓型預警機再一次出現在華夏軍隊的上空的時候,意味著華夏空軍重新有了執行大規模戰斗的能力。華夏中東空軍已經從前一段的打擊中恢復了些許元氣!

為了應對德國空軍隊南下的攻擊,華夏最多一次抽掉了多達8個滿編中隊的兵力!160架各種戰斗機在望樓和地面引導的幫助下飛向戰場!位于前線機場的石茶隼式戰斗機和從后方起飛的狐蝠式戰斗機輪番在戰場上空游弋,始終保持在戰區有4到6個中隊的戰斗機可以調用!而相對于華夏蓄謀已久的空中準備,南線空軍的進攻就要潦草多了,一方面是德國人沒想到華夏空軍會恢復的這么快,而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攻擊目標過于分散。他們這次打擊的是一個面而不是類似機場或者物資專用中樞的一個點。整個機群要攻擊上百平方公里內的目標。這就大大分散了機群,不少德國轟炸機部隊不得不以中隊為單位展開攻擊。而bf109顯然無法長時間在戰區上空巡弋,德國人只能拆開戰斗機部隊,來執行伴隨護航。

而且更為郁悶的是,當南部戰區空軍司令部剛剛表示了要對布勞希契全力支援,而轉過身來打算向總部要求fw190戰斗機部隊出擊的時候,卻遭到了后者的斷然拒絕!按照空軍高層的意思,這次演練一下,評估一下新飛機的戰斗力就行了,要是真被打下來幾架,無論是飛機還是飛行員落到敵人手中都將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權衡再三之后,里希特霍芬認為南線德軍的進攻成敗似乎沒有新型飛機泄密造成的影響大,于是這位空軍元帥親自下令禁止fw190戰斗機部隊出動。

“該死的,是華夏戰斗機,是狐蝠!”一架正在準備俯沖的ju88型轟炸機猛的從下降航道中強行改出,攜帶著沉重炸彈的轟炸機機頭向上一跳,巨大的過載讓這架飛機的機身發出了一陣陣令人牙酸的聲音。而這一切源于后射機槍手的警報,從上方云層中出現的那個身影幾乎是所有德國轟炸機飛行員都不想看到的。而且不止一架。4架狐蝠式轟炸機排成的如同人的4根手指的編隊從側后方俯沖而下!已經下降到2800米高度的ju88型轟炸機進退兩難,一方面無法爬升,另外一方面高度有些高。無法借助地面掩護脫離。

“扔掉全部炸彈!終止轟炸任務,大家分開跑吧!”此時正在掩護他們的戰斗機不知道跑到哪去了,留下來擺盒子隊形面對皮糙肉厚火力堪稱殘忍的狐蝠式戰斗機就是找死。“也許對方會估計我們的戰斗機而不敢太過分散吧?”不過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太大了,低空速度一流的狐蝠式戰斗機在絕大部分德國轟炸機剛剛拋棄炸彈還沒有轉向的時候就沖了上來,西斯潘諾機炮的怒吼瞬間響徹天空。三條火蛇交織成一把死神的鐮刀向著一架正在轉向的轟炸機沖去,威力巨大的薄殼彈輕易的將一邊的機翼打成碎片,這架飛機翻滾著甩了下去。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這架狐蝠式戰斗機在改平后又咬住了一架正在加速脫離的轟炸機。他勇敢的用3門機關炮和ju88后部的那挺13mm機槍展開對射。(好像這也不用多大勇氣吧。)

三門機關炮交替射出的炮彈形成一個漏斗形的死亡區域,將這架轟炸機的尾部全部籠罩其中,僅僅是一個10秒鐘的點射,打出的幾十發炮彈就把整個機尾連同那挺機槍拆成了碎片。穿甲燃燒彈引起的火焰順著機尾向機身前面蔓延開來。“不用管他了,他回不去了!”波茵頓看著正在失去高度的轟炸機輕松的在電臺中告訴準備補槍的僚機說道。

“吃獨食的家伙,你注定孤單一生!”僚機不滿意的話語從耳機中傳來,甚至后面還夾雜著一句國罵!不過對于僚機的牢騷波茵頓充耳不聞。美國人做的還是很厚道的,雖然剩余飛機不多了,但是只要美國飛行員愿意參戰,那么他們可以暫時加入到華夏的飛行中隊中,這樣一來彌補了華夏戰斗機飛行員數量的不足,而像波茵頓這種從意大利戰爭打到現在。飛行時間超過2000個小時,各種戰斗打了不下50長的王牌飛行員自然是搶手貨,而波茵頓來到華夏空軍的要求只有兩點。第一是給他一架狐蝠式戰斗機,而第二條就是絕對不做僚機!

轟炸機被殺的七零八落的同時,德國戰斗機部隊也不好過,本來群毆的時候都打不過對手,分散開后想要擊毀對手就更難了!“這些狐蝠式飛機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擊落的飛機!”一名德國飛行員頹然的松開機炮按鈕,然后看著前面那架狐蝠式飛機從自己眼前飛走。他已經被擊中至少兩次。后部的兩個機尾上布滿了彈孔,但是這家伙就是沒被打下來。甚至自己冒著撞上去的危險靠近到300米一頓猛打都不管用,當自己從對方身旁飛過的時候,那名可惡的華夏飛行員甚至給自己做了一個抱歉的收拾!這是裸的嘲諷!在一瞬間這名德國飛行員真有想撞上去和對方玩命的想法。

不過相對于飛機性能上的差距,德國人更看重的是戰場感知,華夏空軍的進攻時機把握的非常準,他們通常都是從后半球或者在德國戰斗機部隊準備返航的時候進入戰場。德國飛行員明顯能感覺到對方的戰斗機數量不是很多,但是德國人的兵力優勢并沒有轉化為戰場上的優勢。

不過德國空軍還是有些收獲的,那就是他們發現了自己原本計劃打擊的目標只占到了對手相當少的一部分,不少有經驗的德國轟炸機飛行員在執行了一次任務后就對敵軍的規模產生了懷疑。“我很難想象我的目標僅僅是一個團級戰斗單位的補給點,從飛機上向下望去,你可以看見曠野上密密麻麻的如同螞蟻一般的各種車輛,我大概估計了一下至少不下500輛左右!而且他們還有相當多的防空火炮提供掩護,其火力密度甚至不亞于一般機場!我雖然是空軍,但是我也知道這種程度的防空火力至少也是師級單位才能擁有的,而且他們還配備有高炮雷達,這些東西讓華夏的高炮攻擊異常精準,我的中隊中有4架轟炸機就是被這些高炮打掉的,還有3架被打傷!”魯德爾在回去之后立即就向自己的上級反映情況。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陸軍已經甩膀子上了,空軍這時候怎能停手?

南線空軍本來就不夠厚實的家底被迅速消耗,不過即使這樣,布勞希契依然堅持自己的相信突擊計劃,不過他還是留了一手,從側翼抽調的部隊中他扣下來5個營的兵力作為總預備隊,而當重炮部隊到位后,才發動最后的攻擊。而華夏和德國在整個戰爭期間規模最大的一場裝甲對攻戰終于拉開了大幕,雙方參戰兵力合計約為6個師!而參戰坦克數量超過了1500輛!

擔任進攻的另外兩支部隊在地面上劃出了一個巨大的u字,如同鐮刀一般向著胡貝方向沖去。德國人走的很干脆很果斷,猶如聞到了腥味的鯊魚一般沖了上來。胡貝后方的德軍主力終于帶著他們的大量重裝備趕了上來,k18等各種口徑的遠程火炮被部署到攻擊陣位上。德國人的動作很快,但是并沒有急于發起進攻,他們開始在外圍形成一個巨大的環形包圍網。偵察部隊和偵察機不斷的對華夏地面的部署進行偵查,一切都在為明天的決戰做準備。

而華夏也沒閑著,在當天晚上進行了最后一次部署調整,原本位于前方的坦克和輪式戰車被拉到了后面,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口徑的戰防炮和高炮以及少量的輪式坦克殲擊車。裝甲部隊被部署在戰防炮支持點的后方,而高速輕型部隊則被部署在兩翼。德國人這次有強悍的裝甲矛頭,有足夠的中距離支援火力,硬碰硬的話損失會很大,德國人強化了他們的正面攻擊力量來取的優勢,而華夏則考慮從多個方向展開攻擊來分散對方的火力,前者是從技術層面來提高戰斗力,而后者則從戰術層面來提高戰斗力,歷史和人們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雙方都像對方學習來完善自己的戰術。在原來的戰斗中,華夏可是長于裝備技術,而德國人則是長于機動戰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