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麗春

第三百三十五章 真心勸慰

第三百三十五章真心勸慰

第三百三十五章真心勸慰

一秒記住中文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他陰沉著臉,道:“好了,這種話我也不過是隨便說說而已。我知道郡主你懂得多,你不要和我爭辯了。”

顧紫重卻更加不放心,握住他的手變得更涼了,而且握的勁兒也變大了。

她把他握得生疼。

朱世子把手抽了回去,道:“你那么使勁干什么?”

顧紫重真心道:“世子爺,你讓我怎么說。我知道夫唱婦隨,可是這種事情,卻是要謹慎行事的。我們兩個人在金陵過一輩子多好。你何必去摻和那些事情呢?”

朱世子沉吟了片刻,卻是看顧郡主的臉色都變了,變得很崇拜:“我真沒想到郡主你居然懂得這么多。只是,你讓我怎么和你說呢?男女的心思是不一樣的。女子即便再有本事,再有雄心,終究不過還是會找一個男子去投懷送抱。可是男人不一樣,男人混得差了卻會被女人給一腳踢開的。”

顧紫重皺眉:“你這都哪里聽來的。”

朱世子道:“我也是朱家的人,如今我的親舊都是名門望族,大家都是拼本事的。金陵雖然安逸,可是你不找事,事會找你的。”

顧紫重更不放心,又問道:“怎么了,難不成康冕王會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要你造反不成?”

兩個人方才說了那么多,都沒有提及“造反”這兩個字,突然顧紫重不經意之間脫口而出,她自己都覺得驚訝。

朱世子也覺得驚訝:“原來郡主你真的知道了常禧的心意。”

既然窗戶紙都捅破了,也不必要藏著掖著了。

顧紫重道:“我知道,我當然知道了。你這人什么心事都藏不住。你有什么事情恨不得滿大街的人都知道。”

朱世子慚愧地道:“我的確不是那一塊料啊。”

造反的料嗎?

顧紫重卻不這樣認為。

朱世子道:“唉,我只是有心,卻無力啊。”

顧紫重道:“江山究竟是誰的歸屬,那自然是那些大人們說了算。我們這些孩子們就老老實實地算了。”

其實顧紫重并不反對朱世子有“造反”之心。

她只是擔心他會因此而出事。

太后娘娘在顧紫重臨走之前就曾在她的耳旁絮叨過這個,還勸慰著顧紫重要老老實實過一輩子。

看來有人想造反,這事情并非空穴來風。

連這么老實巴交的朱世子都這個想法,那大明各地的藩王不都有這個心思了嗎?

皇上如今年邁,膝下的孩子們沒一個成事的。

所以有人想造反,也是情理之中了。

朱世子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隨即哈哈大笑一聲,他道:“如今邊疆那么亂,韃子兵對山海關虎視眈眈,倭寇又對東南沿海覬覦已久。皇上卻不是一個干大事的主子啊。”

顧紫重沒有說話,靜靜地聽著。

朱世子又道:“國庫空虛,兵員不足。大明國力日漸下降,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重振雄風。當年太祖爺打得蒙古人向北倉皇出逃,那個時候我們多么厲害。可是如今呢?大明已經不行了。要是不行,就得易主。換個人來當皇帝。”

他拿出水囊來喝了一口,接著道:“成祖當年也是順應天命,自北方攻入了應天,就是金陵。那個時候建文帝不也是正統嗎?到頭來不還是讓位了。”

在他看來,皇上不行了就要讓位。

顧紫重卻嘲笑著道:“建文帝被成祖追殺。那也不過是成祖一個人的戰果。可是如今呢?大明各地藩王虎視眈眈,你一個小孩子跟著瞎湊什么熱鬧?說不定到時候你就被人家給算計了。”

朱世子沉吟了片刻,還有些不敢相信,道:“不會吧?”

顧紫重嘲笑著道:“就你這么點的小孩子,人家什么想法沒有啊?皇帝位置就一個而已,你以為人家是給你留著的嗎?”

朱世子陰沉著面龐,道:“我不知道,嗯……算了,不想了。睡覺吧。”

顧紫重好似釋然了一笑,接著道:“行了,世子爺你要有自己的判斷才對,不可輕易相信別人啊。人家許諾你小利,你就屁顛屁顛地跟著去了,不吃虧才怪。”

她又想起自己給太后娘娘出了餿主意了。

她就是建議太后娘娘許諾燕平南以小利,安撫燕平南。

那樣的話燕平南就不追究皇上爭奪陳嬋娟的事了。

所以這么一想,顧紫重倒是那個有心機的人了。

她臉紅著,感覺到了慚愧。

人人都說別人心術不正,都說別人心眼多。

其實自己何嘗不是呢?

顧紫重輕笑著,嘆息著:“世子你是不是覺得丟人了?覺悟竟然沒有一個小女孩子高。”

朱世子倒也爽快,點了點頭,臉色依然是陰沉著的。

顧紫重噗嗤一笑,道:“真人不露相。我也讀過圣賢書,也懂得大道理。只不過我不表現出來罷了。而且這一次嘛,你是局中人,我是局外人。我看得自然比你遠了。”

朱世子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了。”

顧紫重道:“就是就是。所以你還是比我強。以后家里大事小事,不還的由你做主的嗎?”

朱世子釋然一笑。

兩個人這才各自蜷縮回身子去。

不過仰望著天邊的星辰,顧紫重心緒卻在飛舞。

這個康冕王,這個時候居然開始忽悠別人了?

前世的時候他可是一個十分老辣的人。

要不是顧紫重拉攏他,指不定她孩子朱炳天皇位不保,連命都沒有了。

看來今生這個人也不是善茬。

康冕王,有造反之心只怕已經很久了。

他需要的是讓和他本事相當的人來把他給辦了。

顧紫重就勸朱世子,在一邊上看戲就行了。

要是朝廷力量大,金陵朱家和顧家自然效忠皇上。

要是康冕王厲害,他們再倒戈也不遲。

這有點墻頭草的意味。

可是人在江湖,不得不這樣。

再者說了,他們誰當皇帝,對金陵朱家和顧家來說,沒有什么區別。

他們跟著摻和那些事情干什么呢?

血流成河,慘不忍睹。

金陵顧家和朱家不應該摻和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