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童記

番外:假如大公主是主角(十六)

最新網址:

太后知道了玉女從軍果然捂著胸口喘不過氣來,皇帝已經備好了御醫,讓他立刻過來順氣,別人要瞞著,御醫是自己人,還是靠得住的,

御醫給太后吃了顆平心益氣丸,太后閉著眼睛平息半晌,再睜開眼中便有幾分清明了,沉吟半晌才問:“你對她是何打算?”

又是送去上書房讀書,又是送去軍營歷練,這哪像養女兒。

皇帝心道果然姜還是老的辣,皇后就是比不得他的母后目光長遠。

“母后覺得咱們家出個女帝如何?”

太后沉思,她就知道,皇帝是打的這個主意,女帝聽起來驚世駭俗,也不是不行,有過前車之鑒呢,武曌外姓女都能奪位,玉女還是他們宇文氏皇族的嫡系血脈呢,只要不外嫁,生的孩子也是宇文氏子孫,沒什么不行的。

只是,女帝實在有些難辦吶,許多地方都有暗傷,玉女能不能繼位取決于皇帝的手段,玉女能不能坐穩皇位卻取決于她自己的手段,若她本事不夠,恐怕壓不住這座江山。

“你們都決定好了嗎?玉女去軍中能有什么建樹么?你又打算何時向朝中公布這個意向?”

皇帝道:“玉女是隱姓埋名去的,功成歸來之時朕便會在朝中公布她的身份,有了軍功傍身,她也更有說話的底氣,誰說女子不如男。”

“她去軍中,你找了誰幫扶她?”

“趙家。”

想完全瞞著朝臣是不可能的,玉女的身份需要人打掩護,她想建功立業也需要上司給機會,否則她一個底層小兵,便是真有一股血性,立了些小功被上頭冒領了又能如何?想在三五年內出人頭地實在是難。

太后皺眉:“趙家?你難道忘了你妹妹是怎么死的!”

若非嫁了趙停金那白眼狼,她的女兒外孫怎會早死,先帝只是把趙家發配到了燕城守邊,如今皇帝這意思是要啟用他們家不成?

皇帝讓母后稍安勿躁,國家大義面前私情可以先放一邊,趙停金已經以身殉國,也算償了妹妹和外甥的血債,趙家將忠勇雙全,被發配邊城也無怨無悔,趙家是開國功臣,又守邊多年,保北疆和平,事情都過去這么多年了,他們也不能記一輩子吧。

“更何況玉女需要在軍中培養親信,如今軍中勢力姜家獨大,勛貴沒落也屬他們家一枝獨秀,日后玉女繼位,還不一定壓得住這些老臣,鎮國公在本朝風光就夠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玉女需要自己的親信,北疆本就是趙家的轄區,她如今在北疆軍營,和趙家君臣相親,日后才能拉拔他們和姜家分庭抗禮,提拔趙家勢在必行。”

誰讓這些勛貴之家除了姜家就剩趙家繼承了祖輩的戰神血液,其他家個頂個的腐朽衰敗,慢慢都開始降爵了。

太后臉色鐵青難以釋懷,她的女兒就這么死了,為了國家大義,她連仇都不能報,如今為了孫女的后路,她還得縱著仇家東山再起。

“罷了罷了,前朝的事情我管不著,你們有成算就成,我也活不了多久了,看不到趙家風光回朝,玉女沒見過她姑母,對趙家沒有敵意,自然不礙著他們君臣一家親。”

皇帝坐在母后身邊細心安撫,說他記得妹妹外甥,每年宮里祭祀,他都會帶著孩子們給姑母上香,只有玉女繼位,妹妹和外甥的香火才不會斷了呀,若換了旁人,哪知道這牌位供的是誰,便是知道也不會上心,什么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他能管?

太后心頭酸楚,喪女之痛只有她記得清楚,皇帝嘴上說記得,實則也淡忘了,若不是她還在,只怕他早提拔趙家回朝了,她又還在堅守什么呢?

“天不早了,你也早些回去吧,明兒還要上朝呢,玉女的事情你和皇后商量著辦吧。”

皇帝有些心虛,鞠了一禮告辭,原以為要花費許多口舌哄慰母后,沒想到母后這么開明,倒讓他不自在了,做了回不孝子,改日把婉婉叫來,教她多去祖母身邊盡孝。

大公主離京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宮里,也傳遍了朝中,畢竟她剛遭了重創,雖然在前惠國方丈的葬禮上看著挺精神的,但難保被雷劈了有什么后遺癥呢,人人都猜測大公主是不是病入膏肓外出尋醫問藥去了,嘴上關心了幾句便是,不敢多打探,怕觸了帝后的霉頭。

京城往北疆的官道上行駛了幾輛馬車,車上載的是北直隸今年秋季參軍的年輕人,天子腳下富庶,去北疆參軍的人不多,便是到了年紀要服兵役,也多是花錢打點往南邊去,氣候好油水足,在那兒當兵也是當的富貴兵,實在家境差些出不起錢的,才會被分到苦寒貧瘠的北疆去。

大公主也坐在其中一輛馬車里,穿一身細棉衣裳,梳了男子單髻,個頭不矮但是身子單薄纖細,手臉也白白凈凈的,坐在一車黑糙的年輕人里煞是顯眼。

都是初次參軍的新兵蛋子,對即將到來的軍營生活有些緊張又有些期待,一群年輕人坐在一處說說話,很快便熟悉起來,玉女原本端著,被身邊幾個毛糙的小子幾番拉扯也融入了他們的話題。

玉女的新身份叫文玉,是城西一家成衣鋪子的老板的小兒子,打小身子不好,爹娘送他去軍中練練筋骨,他上頭有兄長要繼承家業,他只能靠自己打拼,去了軍營是打算做出些業績來的,不是去混日子的。

身邊一混小子捉著她的手看,道:“你這雙手瞧著是寫字的手啊,要打拼做什么非得從軍呢,讀書考科舉不好么?你家里小有家資,還供不起你讀書?”

文玉道:“我打小就讀書寫字,到如今連個童生都沒考上,可見不是讀書的料,還是不要浪費光陰的好,我打小身子骨不好,跟著武館的師父學過幾手,當然我習武也沒什么天賦,只是從軍總比讀書簡單些,讀書嘛,我考不上就是考不上,讀多少年都是白搭,從軍我便是沒什么大本事,在軍營里多呆幾年,總有些收獲不是?”

同車的人說她小小年紀看事情倒是長遠,文玉年方十三,是這一車人里年歲最小的,又乖巧懂禮,大家便都照顧她一些,讓玉女對軍營生活多了幾分期待,可能也沒那么苦吧。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