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女術師

第一百六十章龍脈

她又在原地坐下來,不想再白費力氣在每一塊巨石之間奔跑。垂著腦袋開始回想入陣的前后有沒有什么變化。

進來時外界正是子時,處在黑夜中,而頭頂上的月亮細成了彎鉤,不夠明亮,那是陰月。而進來后卻成了白天,且陣法每隔半個時辰變化一次,每變化一次馭鬼樁的白霧便會重構。

她在上陣法之前,看到的是一片層層疊疊的山巒,上了陣法之后注意力便到了馭鬼樁上,而且周圍被白霧覆蓋,看不到外界的情況。

難不成,她真的要被馭鬼樁引魂?被這片濃霧困在這里成了餓死鬼?或者怨魂?

這可不是她想看到的!

那么這石臺的變換規律究竟是什么呢?不是日月,因為她進來時并沒有看見太陽,也不是星辰。

正想著,身下的石臺再一次發生了改變,看起來似乎和時辰有莫大的關系。石臺的變化以馭鬼樁為中心,但它們的排列并不是一個完整的圓,雖然彼此聯系,卻又好像更像一條線。

馭鬼樁為頭,石臺為身。頭不變,只身挪動。

腦海中一閃而過一絲靈光,洛小北不由自主的敲上了自己的額頭,秀眉擰成了一字。

頭?身?

她抬頭,嘴角揚起一抹細微的弧度。她明白了!明白了這個陣法以什么為規律變化的!是根據山脈的走向。

將鬼門陣和這個陣法結合起來,再以山脈的走向為勢,使這個陣法不斷變化。布陣的人也著實厲害!

洛小北整個人激動不已,因為她從風水出身,最要緊的便是要掌握地理位置,才能習得尋龍點穴之法。這一點,才是師父曾多次強調的。

可她一直沒有機會,因為她要尋龍必須攀上山脈最高峰,從頂峰看山脈的走勢。

而這個最高峰,便是傳說中龍脈的起源太祖山,然后經過少祖山、父母山,看龍是怎樣出身和剝換,行走,然后經過反復開帳,穿帳過峽,束氣,行到有河流,湖泊的地方,入首,突起穴星沙交水會陰陽交配,化氣結穴,這一過程就是尋龍。

傳說中太祖山山勢高大,氣勢雄偉,高聳入云,挺拔萬丈,如龍飛鳳舞,而它也有另一個名字,喚為昆侖。昆侖山屹立在萬山群嶺之中,巍然高大,聳入云霄,萬馬奔騰,是龍脈發源之地。

而師父所說的點穴,就是父母山下結穴之處,此為千里來龍止息之處,龍脈生氣凝聚之點。

既有生成之龍,必有生成之穴,龍真穴亦真,凡真穴者,砂水盡皆有情。

凡真龍和正穴,心有潮源水合聚,山隨水曲抱灣灣,有穴分明在此間,水流九曲十八灣,玉帶纏身來,大地在此間。

穴位后面左右的山成星體,如屏如帳,如華蓋、三合,玉枕、鼓旗等。

洛小北快速從隨身攜帶的荷包中掏出了羅盤,她之前所見的青山綠水并不是幻境,而是真實存在。也就是說,她已經身在望鄉,而這個望鄉所在之處是一處龍穴。

她終于明白開爺為何會帶著她來這里,因為凡真龍之穴,必有大墓!

意識到這一點,洛小北整個人都沸騰起來,眼前的白霧對她來說已經形同虛設。

她快速驅動羅盤,以馭鬼樁為中心,快速尋找龍脈的位置。

只要找到這個位置,她就可以忽略這些白霧,出了陣法。

可惜,她眼前的這個石臺并不是最佳位置,她雖然知道九臺為身,馭鬼樁為頭,卻不知道這九臺中的哪一處才是破陣的關鍵。

而她現在想要上下九臺已經比之前要容易得多,若說她之前耗費了半個時辰,那么現在她只需要一刻鐘,而疲累的程度也是大大減少。

可惜她手中的羅盤并沒有任何的反應,洛小北眉頭擰得更緊,她的判斷并沒有錯,可是沒有找到出去的點,這就說明還是有哪里出了問題。

或許布陣的人也曾想到過,如果有人看出了這個陣法,那定然也會看出這是一處真空之穴,如果輕易就被人破解,又何苦將這陣法布在這里幾十甚至上百年?

這也是布陣之人的高明之處!

因為道教中人對尋龍點穴之事趨之若鶩,可非佼佼者找不到龍脈和穴位,那么這個陣法的出口便也找不到。

歷代宗師常說,“三年尋龍,十年點穴。”這也說明了尋龍點穴之難,而點穴比尋龍難的又何止三倍?

洛小北不知算不算佼佼者,先不說她的經驗和閱歷不足,這會兒她是真的明白,憑她現在的能力,這龍穴真不是僅僅依靠她平日里,用羅盤幫人尋找最好的下葬的地點那樣簡單。

意識到這一點,洛小北又坐下來休息了,說不失望那是假的,可再浪費體力并不是明智之舉。事已至此,她不得不改變策略。

她盤腿坐在石臺之上,身前放著羅盤,支肘撐著下巴,視線落在馭鬼樁之上。

她已然對馭鬼樁有了抵抗的能力,每半個時辰變化的石臺對她并無別的影響,不會致死卻將她困在這里。

馭鬼樁上的引魂經不時出現在洛小北面前,她一動不動,仿佛石化了一般,肚子里傳來的饑餓感告訴她,不是被餓死,就是被困死。反正最終她都會成為白骨,然后魂魄消失于六道。

洛小北覺得沒有人活得比她更窩囊了,因為她死了之后連鬼都做不成,也沒有比她更窩囊的鬼了!至少蘇黎她們死之前并沒有受到過別的折磨,她卻還要先挨餓!

無聊吧?對洛小北來說是真無聊,反正都要死,她還是想找點事做,反正她也不會唱歌,就念經吧!比如,將引魂經背一遍!

背的同時還順便將自己的師父念叨一遍,因為這種據說已經快要失傳的經法,師父他老人家偏偏要她背,而那時大字都還認不全的洛小北,偏偏還將它背了下來。

那些繁復的經文蘊涵著深刻的道義,等洛小北將引魂經背熟了,她的大字也認得全了。

因為這一背,她背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