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寫手的六零生涯

第一百六十九章:物流雛形

“您說的很有道理,過會我就派人這么跟華國交通部說。

只是這么做,前期必然需要大額投資,而且還是暫時見不到回頭錢的投資,不知道您能接受什么程度的投資呢?

我得根據您能接受的前期投資額度,來衡量計劃物流體系的具體體量。”

雖然王鑫已經這么說了,但是句何也不敢就那么直接做了,還是得提前把未來的可能給說出來。

做物流這種事,不但前期投資及大,后期能不能獲得收益,也是一個問題。

所以目前整個國際上很少有專門做物流的,就算有,那也只是做小范圍區域內的物流,而不會涉及到整個大型的,像華國這么大的國家。

因為前期投資太大,很少有集團能夠承擔得起,就算有承擔得起的,人家也不愿意冒這么大的風險去做這件事。

物流這種事前期投資大那是相當明確的一件事,但是后期收益這個還真是個問題了。

目前來講,整個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內部的物流,基本都是靠國家扶持起來的。

就算不是靠國家,那也是不少集團聯合起來創辦的,很少說有哪一家獨立自己辦一個完整的物流體系的。

為的就是分擔風險。

王鑫思考了一下,又思及未來他那個時代物流,以及網絡購物的輝煌程度,頓時決定拼一把。

想想看,如果他在七十年代末之前就在華國布局整個物流網,那么未來網絡購物這一塊,又有誰能與他爭鋒?

這塊的蛋糕有多大,未來但凡上網的人應該都清楚。

此時創辦物流雖然可能會虧損不少年,甚至虧損的金額應該也會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數字。

但是對比于未來的收益,一切都還是值得的。

所以立刻說道:“不要在意前期的投資額度,暫時先劃定十個億美元作為基礎金。

這筆錢開拓整個華國東邊和南邊這兩片人口相對密集的區域,我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西部和北部地區稍微涉及一部分核心區域,應該也是能夠辦到的。

除了物流之外,我想我們也需要在華國租賃大片的土地用來種植或者養殖。

畢竟,總不可能所有的物資都從國外運到華國內部吧,那樣實在是有些不劃算了。

這點需要因地制宜,什么地方適合種植,養殖什么樣的東西,都需要慢慢的做規劃,要盡量保證每一個省都有固定大小的區域進行養殖或者種植。

具體區域大小也得有一個相對科學的固定比,總而言之,產量不能低于本區域內所有人口兩到三成的需求量。

我們也沒必要奢求太多,能占到全華國兩三成的物資份額,已經是一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答卷了。

再一個就是,嘖,算了,華國這邊目前還沒有徹底開放商業,所以目前就只關注種植養殖以及運輸方面就可以了。

至于百貨商場之類的,等華國這邊有明確的政策下來再說。

我們目前還需要做的,是盡量的在華國這邊多建一些工廠,力求能夠做到我們需要什么東西,我們自己的工廠都能夠自己生產出來。

這點我想技術上面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只是需要時間而已。”

王鑫的野心很大。

這時候,對其他人而言,做事情最難的地方在兩點,一個是沒有技術,還有一個是沒有資本。

但是,王鑫是不缺技術和資本的。

所以,他有足夠的底氣讓自己的通天集團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甚至于農業、畜牧業體系。

形成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完整的體系。

這點相當重要。

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是什么概念?

這么說吧,就目前為止,整個華國都還沒有構建出完整的工業體系,只能說構建出了大部分的基礎工業體系,但是高精方面的工業體系是遠遠不夠的。

至于放眼整個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工業體系也是不完整的。

有的國家工業體系會傾向于輕工業體系,有的國家會傾向于重工業體系,還有的國家兩者雖然并重一些,但是兩者發展的都不是很全面。

比如說蘇維埃,蘇維埃的整個工業體系基本都是傾向于重工業體系,輕工業體系不能說為零吧,但反正也好不到哪里去。

這么一比較,就可以看出王鑫的野心之大,布局之廣了吧。

當然了,他這么做也沒什么謀反的意思,就是單純的有一種不安全感,希望什么東西都能夠做到自給自足。

這樣的話,不但受到的約束也會小些,以后被人下絆子下成功的可能性也會極大的降低。

正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

“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只是華國境內應該是禁木倉的吧,一些軍工方面的工廠,恐怕是沒有辦法搬進來的!”

句何那邊有些為難的說著,因為他們通訊是通過季越自己的衛星通訊的,所以也不擔心兩個人的交流會外泄出去。

“廢話,東南亞那些地方也不能光明正大的建軍工廠呀,這方面就還放在非洲那邊,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引導一個政權出來。

總之這方面的工廠,就不要想出非洲了。

我說的工廠是正常的,符合華國法律的工廠。

好了,事情就這樣吧,一切都按我剛剛吩咐的基調來辦,一些小方面的問題,你自己思考的解決就是了!”

王鑫看了下時間,都已經將近十一點了,這個點已經該去國營餐館那邊吃飯了,再不去的話就沒什么好菜了。

所以匆忙的又交代了兩句就掛斷了電話。

然后,把剛剛待客時倒出來的那杯涼白開喝完,往家不遠處的國營餐館那邊弄點飯吃吃。

齊慶華剛出了王鑫家,立刻就匆匆忙忙的騎上自己的自行車,往他出身的齊家村趕去了。

這種好事,當然得先顧著自家人不是嗎?

自家村子這邊人手不足的時候才會去考慮其他村子的人,哪會有把來錢的事情往外推的道理。

一想到那高額日薪,齊慶華蹬自行車的腳又更有勁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