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不夜侯

第191章 往蕃坊里去

字:大中小第191章往蕃坊里去夜間模式→第191章往蕃坊里去:,,,,,,,,,,

劉商秋給楊沅和冷羽嬋讓座道:“兩位,先坐,咱們慢慢說。”

然后,他從懷里摸出一個綢緞的小包包來,得意地道:

“這是本官從六姐那兒順來的上好獅峰炒茶,是皇后娘娘賞給我六姐的,你們嘗嘗。”

“原來劉副指揮你也喜歡吃清茗啊……”

楊沅哈哈一笑,把袍裾一甩,“噌”地一下,就從袍底摸出一個小罐罐來。

“下官趁著清茗剛剛興起時屯了幾罐,自己也喝,朋友也送的,也就喝光了。

昨兒下官挖門盜洞盜洞挖門的好不辛苦,才又弄來兩罐,這一罐你先喝著,再多可就沒有啦,哈哈……”

剛剛落座的冷羽嬋忍不住乜了楊沅一眼。

這句話,怎么似曾相識呢?

“弄得到炒茶不難,難的是品質上佳者……”

劉商秋說著,打開罐兒嗅了一口,登時喜道:“好茶!”

劉商秋趕緊把小罐罐寶貝似的藏了起來,先吩咐兵士去沏茶,才對楊沅說道:“楊副承旨……”

楊沅欠身笑道:“楊某尚未取字,劉副指揮喚我二郎即可。”

劉商秋笑道:“既然如此,我就托個大,喚你二郎好了。

劉某表字青陽,二郎喚我青陽就好。二郎,對于蕃坊,你了解多少?”

楊沅道:“本官扮幫閑送索喚時,曾經去過兩次,但均未停留太久,對蕃坊可以說,毫不熟悉。”

大宋商貿發達,尤其是海洋貿易發達。

所以,在泉州、廣州、臨安等地,有大量蕃人經商、定居,漸漸便形成了蕃人聚集點。

官府為了方便管理,便在他們的聚居區專設蕃坊。

蕃坊的管理者由這些蕃人中德高望重、財力雄厚者充任。

當然,也是要經過大宋朝廷認可并任命的。

蕃坊就像是后世的唐人區,生活在那兒的蕃人自成一個生活體系,連自己的學校都有。

只不過,這蕃人不及唐人區的是,唐人區住的都是華人。

他們雖然被宋人統稱為蕃人,實際上卻是東洋南洋西洋,哪兒的人都有。

東瀛、呂宋、新羅、暹羅、柔佛、天竺、大食、勿斯里、波斯……

劉商秋客氣了一句,才道:“那些蕃坊,經營東西方生意,常有海上大船往來。

我們目前查到的消息是,在宋金兩國間走私的那些海盜船,極可能冒充蕃船作為掩護。”

楊沅沉吟道:“這可不是掛上面旗子就可以喬扮的,有蕃人照應他們吧?”

劉商秋微笑道:“不錯!市舶司方面,有李判官幫他們偽造出入關牒,此外,就是有蕃人照應了。”

寇黑衣補充道:“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找出這個或者這些蕃人來。順藤摸瓜,就能揪出一串。”

冷羽嬋問道:“既然已經有了指引到蕃人頭上的線索。有這個能力的蕃人應該不多吧?”

劉商秋嘆了口氣,道:“本來,我也是這么想的。”

楊沅道:“哦?難不成還有什么問題?”

劉商秋頷首道:“是。我本以為,有能力做這種事的,應該就是蕃坊坊主了。

但是一番調查下來,才發現蕃坊雖名為蕃坊,卻是人種復雜、來歷復雜、勢力同樣錯綜復雜。”

寇黑衣道:“簡單來說就是,山頭林立。朝廷設立的蕃坊主,定居臨安已經二十多年了。

他地頭兒很熟,和官府也常打交道,因此穩坐蕃坊坊主之位,但他早已不是蕃坊勢力最大的商賈了。”

楊沅恍然道:“原來如此。”

劉商秋道:“我們已經調查到,在蕃坊里,勢力強大者分為三派。

東洋者一派,南洋者一派,西洋者一派,這三股勢力,都有參與宋金之間走私的資格。”

寇黑衣道:“最有可能牽扯到宋金走私中去的,就是東洋派,其次是南洋派。

我們也是按照這個順序調查的,可是……”

劉商秋道:“可是,一番調查下來,線索卻指向了西洋派。

我們是宋人,長時間逗留在蕃坊,是很引人注意的。

哎,為了對這三股勢力逐一排查,劉某真是費盡了心思啊。”

說到這里,劉商秋不禁四十五度角望天,一臉的生無可戀。

寇黑衣忍著笑意道:“前兩天,我們劉副指揮甚至男扮女裝去蕃坊打探消息。”

冷羽嬋聽了也有些忍俊不禁,仔細看了眼劉副指揮,嗯……

還真是,劉副指揮若扮上女裝,也不是不行……

劉商秋瞪了寇黑衣一眼,又無奈地一嘆,道:

“現在,我們最大的懷疑目標,是來自勿斯里(埃及)的大商人阿萊西斯·瓦迪耶。

但是上次的刺探,我已經連女裝都用過了,再想接近瓦迪耶的話,實在是無人可用了。”

劉商秋所說的“無人可用”,自然不是單純地指沒有人。

如果隨便拉來一個人都可以的話,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人,都沒問題。

問題是,如果沒有足夠靈活的頭腦,沒有隨機應變的本事,沒有接近、打入、刺探的能力,那派去的人只能打草驚蛇。

普通的皇城卒,還真不具備這種能力。

這年代沒有系統培訓間諜的地方,諜報系統的人全靠個人的歷練和天賦,或者由前輩傳幫帶,能勝任復雜諜報事務的人還是太少。

而楊沅別號“宋詞”,曾在金國潛伏十年,且全身而退,顯然,他是可以勝任的。

楊沅聽到這里,也明白了皇城司向樞密院請求協助的目的。

楊沅道:“原來如此,那么,勞煩青陽兄和寇都頭把這個瓦迪耶的情況,再跟我說仔細些。其他幾方勢力已經調查到的,也請一并說說。”

這時,清茗已經沏好,端了上來。

茶香飄逸,劉商秋精神大振。

“二郎,你這茶好,和宮里的上好炒茶竟然一個味道。”

劉商秋迫不及待地端起茶來,對寇黑衣道:“寇都頭,伱來說吧。”

寇黑衣的解說倒是比劉商秋細致,且有條理。

楊沅聽他說完,沉吟道:“這種懷疑目標,一般的做法,只能長期盯梢了。”

寇黑衣點了點頭。

之前楊澈盯梢大海商關昊,耗時半年多才有結果。

之前盯梢金國間諜魏漢強,差不多也用了半年多的時間。

其實,半年多已經算快的了,想要挖出一個深藏不露的間諜,有時候連續監控幾年都屬尋常。

劉商秋道:“問題是,如果按部就班地查,耗時太久,官家那里不好交代。

再者,近來宋金走私愈發猖獗,長此以往,對我大宋稅賦影響極大。”

楊沅道:“所以,青陽兄的意思是要盡快有個結果?”

劉商秋道:“至少有所斬獲。”

楊沅道:“這樣的話,那我們就只能下個餌,主動釣魚了。”

劉商秋遲疑道:“他們既然與金人做交易,行事必然非常謹慎。

要下餌,也得先取信于他們,就這只怕也要一兩年的功夫才成吧?”

楊沅道:“西方商人,從誕生那一天起,每一個毛孔就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他們有一半的利潤就會鋌而走險,有一倍的利潤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三倍的利潤就敢冒殺頭的危險。”

“他們做海貿,風險極大,可他們不還是做了?

這些肯飄洋過海,冒著一去不回的風險做生意的人,天生就喜歡冒險,只要利益足夠大,就不怕他謹慎。”

寇黑衣:“可他們替金人打掩護,獲利定然不菲,我們要冒充什么商賈,才能得到他們的看重?

如果冒充臨安有名的某個大商賈,很容易就露餡的吧?”

楊沅看著劉商秋手中捧著的茶杯,悠然說道:“茶,就是一項暴利的產業!

茶在西方,更是暴利中的暴利。如果我們能說服一個大茶商協助我們,此事可成。

如果那茶商不肯……”

楊沅看了劉商秋一眼,劉商秋會意地挺起了胸膛。

“就這么辦,找茶商幫忙,就找這個制炒茶的奸商!”

“我們臨安左近產茶的地方,幾乎全都被他包圓了。”

“這且不說,他還把手藝好的炒茶師傅全都高價聘請了去,害得別人想跟著做這門生意,一時半晌的都拉不開架子!”

“這且不說,他還開了一個茶道場,你猜怎么著?”

“他生產的茶道用具,只要不是金玉一類昂貴之物做成的,購買茶葉每滿一石,就贈送精美茶具一套。”

劉商秋把茶杯重重地一頓,憤憤然道:“他的茶葉現在可是供不應求啊,用得著贈送茶具嗎?

他就是為了鼓勵外地茶商多買他的茶。”

冷羽嬋有些不解地問道:“他都供不應求了,還鼓勵外地茶商多買他的茶葉做什么?”

劉商秋冷笑道:“當然是為了搶占外地茶行的生意啦,畢竟這新茶道流行的雖快,上好的炒茶出的卻慢。”

“他先叫外地人都喝慣了他的龍井,習慣一旦養成,想換就難了。

至于臨安這邊,反正他占著地利人和,當然不急啦。”

楊沅笑道:“也說不定是為了在臨安制造饑餓營銷的效果。”

劉商秋、寇黑衣和冷羽嬋一時沒太理解何謂饑餓營銷。

楊沅已然道:“如此說來,這個茶商果然夠奸詐,成!那我就去會會他!他若不識抬舉……”

劉商秋傲然道:“那就本官出馬。尋個由頭,封了他的茶廠,占了他的茶山!叫他不給我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