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草頭王

第五卷 博弈 第346章 法國南部

第五卷博弈第346章法國南部

“什么?英國要退出這場戰爭?聯邦軍隊付出巨大代價幫助英國復國,難道等來的就是這個回報?英國怎么了?丘吉爾怎么了?誰能告訴我?馬歇爾,請你立刻召回艾克,我要了解究竟發生了什么?讓事情變得如此糟糕!另外,馬歇爾將軍,我需要你立刻去英國與丘吉爾當面會談!”

這是一種可恥的背叛,也是更加無恥的訛詐,羅斯福的憤怒不言而喻。

其實,鑒于戰局的復雜性,羅斯福以及美國總參謀部也制定了一系列計劃。巨大的消耗已經讓美國也感到困難,原定迅速結束歐洲戰事的計劃,在總參謀部的策劃下也出現了兩個方向:一,繼續強度戰爭,直至摧毀德軍占領德國,然后再面對中國咄咄逼人的腳步。二,在歐洲取得重大勝利后,立刻降低戰爭強度,讓英法、俄繼續維持戰爭,美國則在修整中吸收來自歐洲的資本以及市場份額,全力與中國爭奪國際市場,遏制中國的經濟、軍事發展速度,平衡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

攻克意大利、英國后,美英聯軍已經對法國南部地區形成三面合圍之勢,羅斯福相信,再經過一個月的高強度戰爭,一定能收復法國南部地區,與此同時德軍在東歐的軍事行動也會受到俄國反擊力量的巨大打擊,屆時更有利于美國的第二條計劃將能夠得到實施,疲憊不堪的美國也可以得到修整。

然而。復國之后地丘吉爾忽然要撤出戰爭,這不僅對對美軍的背叛,更是逼迫美軍為維護勝利成果,不得不全力將歐洲戰事繼續下去。同時。甚至深陷戰場的美國不僅無法與中國爭奪市場,還要因戰爭的原因幫助英國進行重建,以圖就近對戰場進行補給。

這其實也等于丘吉爾生生從羅斯福手中搶奪了原屬美國地修整發展時間,羅斯福想不憤怒都困難。

艾森豪威爾在羅斯福的緊急召喚中回到的美國。不過,作為親歷收復英國本土之戰將軍,他對英國平民、以及基礎設施的傷亡、毀壞程度了解非常深刻,其回國后面對羅斯福地問話以及丘吉爾局部撤出戰場的要去,也顯得極為無奈。

“總統閣下,其實英國從人口基礎、經濟基礎、工業基礎都已經在這場戰爭中被摧毀,從軍事角度描述,英國已經進入無兵可征、無補給可供給的地步,我們替丘吉爾收回的只是一片廢墟,英國人做出如此選擇也無可厚非!”

艾森豪威爾如此向羅斯福開解著。.然而。向來溫文爾雅的羅斯福卻依舊表現著他的憤怒。

“無可厚非?難道聯邦政府為了歐洲戰爭也陷入了財政、物資危機,并且犧牲了大量士兵,難道聯邦政府反而錯了么?還有。英國人雖然凄慘,但比俄國更凄慘么。英國至少還有我們大量物資、武器攻擊,斯大L卻在進行游擊戰爭!我真難以相信,堅持要作戰到底的丘吉爾會做出如此決定。這是極端自私的背叛,對聯邦政府對聯軍、對這場戰爭的無恥背叛。”

很少見羅斯福如此憤怒,艾森豪威爾一時之間無法回答,艾森豪威爾雖然親眼目睹英國的慘狀,卻也比較贊同羅斯福所說,更何況作為一名聯邦軍人,他也必須從美國聯邦政府地角度考慮問題。

一個星期之后,馬歇爾從英國飛回,不過,卻沒有帶回多少好消息。英國在丘吉爾指揮下,依舊表示以局部參戰的方式協同美軍作戰。并且,駐澳洲軍隊以及大西洋艦隊和大量商船,也開始按預定計劃滿載工業設備、糧食等物資向本土撤離。

“總統閣下,戰爭進行到現在,面對德軍其實就差最后一擊,我們已經沒有選擇。戰爭的焦點依舊是歐洲,如果我們能一舉突破德軍在法國地防線,讓戴高樂將軍回到本土取代貝當政府,在讓麥克阿瑟與斯大L以及布魯赫爾協同作戰,在東歐取得一場決定性的勝利,那么英軍局部撤離后地損失將會被挽回!至于澳洲,相信在尼米茲海軍艦隊的配合下,美澳聯軍應該可以支撐澳洲戰局。”

馬歇爾回國之后對羅斯福如此建議著。

以前美國是在幫助英法的前提下,被德軍兇猛攻勢以及中國地搖擺不定逼迫的沒有退路,而現在美國卻幾乎被自己的盟友逼迫的沒有退路,這實在是不能不讓羅斯福、馬歇爾等人感到極度郁悶。但正如馬歇爾所說,美軍不能因為英國的原因給德軍喘息之機會,否則不僅所有成果都可能會失去,更可能會等來中國這一軍事強國。

“就這么辦吧!德國我并不擔心,最擔心的還是中國。最遲到九月,我必須看到法國南部已經完全掌握在聯軍手中,最好俄國也能將德軍趕出東歐,這樣,未來面對與中國的可能一戰,我們才不會兩面受敵更有把握!至于澳洲,如果實在不行,我們可以讓中國接管澳洲,借此部分抵消中國方面對我們的敵視,同時也能讓中日因為利益關系而產生矛盾,防止中國加入日德同盟,為我們贏取時間。”

其實,更重要的一點羅斯福沒說。丘吉爾讓美軍托管澳洲,卻要保有所有礦產,這擺明就是拿美國人做炮灰,羅斯福不甘心被如此利用,再兼其對丘吉爾背信棄義的不滿以及美國連番高強度消耗作戰導致的財政困難,羅斯福竟然在澳洲的未來上實行了與當初張伯倫在歐洲推行的綏靖政策,這實在是出乎所有人包括訛詐者丘吉爾的意料。

5月,美德雙方在奧地利邊境、法國南部與西班牙邊境、東南部與意大利邊界以及英吉利海峽進行一場更加慘烈的大戰。其中德軍大約180萬、奧地利軍20萬、法貝當傀儡軍70萬,而美軍一方以美軍為主,集合巴西、加拿大以及非洲部分軍隊和原歐洲各流亡軍隊總計約350萬。

這場雙方參戰部隊總計約620萬之眾的大戰,美軍一方占據著兵員優勢和極大的空中優勢、裝甲數量也超過德軍6倍有余,然而德軍依托長時間建立起來的堅固防御陣地,對美軍進行頑強阻擊。隨著戰爭的慘烈進行,五月中旬雙方各條戰線死亡人數總計竟然達到40余萬,其中尤以奧地利邊境為最。

羅斯福命令艾森豪威爾迅速取得法國南部,然而德軍已經在法國南部布下重兵,強攻必然會使美軍傷亡慘重。因此艾森豪威爾接受命令之后立刻做出兩手準備:一是由海軍艦隊強攻丹麥、波羅的海海域或比利時、荷蘭沿岸,直接對德國西北部防線發起威脅,逼迫德軍不得不向北部調兵;二,直接在南部強攻,不過,艾森豪威爾在第一階段戰爭中,選擇以最接近德國本土的奧地利作為突破點,給德軍造成聯軍準備直接進攻德國的假象,以調動德軍駐法兵力。

艾森豪威爾審時度勢最終選擇了第二種方案,在英國大西洋艦隊答應騷擾波羅的海德軍防御時,艾森豪威爾迅速向意大利北部增兵,隨后對奧地利發起大規模進攻。

戰役一開始,美軍就在強大的空中支援下,向奧地利境內推進超過20公里,給德奧聯軍造成空前壓力。德奧聯軍拼死反擊,然而美軍在艾森豪威爾指揮下爭鋒相對,不斷加大對德奧聯軍的攻擊強度,從法國東部戰線、南部戰線不斷“抽調兵力”向奧地利境內推進。

五月中旬,隨著美軍推進至奧地利中部地區,德軍參謀部根據各條情報和推理,終于一致認為美軍準備以法國南部牽制德軍,而在奧地利地區向德軍心臟進行突破,隨后德軍也開始自德北部、法國南部陣線抽調精銳對奧地利戰局進行增援。

下旬,當所有時機成熟后,對法國南部的戰役總攻終于打響,60萬美軍在巴頓指揮下,忽然自意法邊境對德實施大規模突襲,法西邊境美軍以及英吉利海峽美軍艦隊也同時極力對德軍實施突襲,使之無法對其他地區實施增援,更為嚴重的是攻擊奧地利的美軍也在留下牽制軍隊后揮師西進,對法意邊境德軍實施側后迂回。

6月中旬,法意邊境德軍崩潰,法國南部所有德軍陷于被美軍包圍境地,德軍參謀部為保存實力,不得不命令法國南部德軍向法國北部撤退。7月初,法國南部被美軍收復,戴高樂“自由法國”軍隊進入本土擴充兵力。

與此同時,曼施坦因退入保加利亞,俄羅斯境內德軍在斯大L、布留赫爾以及本土極大的防御壓力下,開始放棄俄東北部于伏爾加河西部主要城市收縮兵力。可以說,至此艾森豪威爾已經達到其此戰之目的,不過此戰的后遺癥也很明顯,不僅讓美軍傷亡人數超過40萬,還因巨大的后勤以及國內經濟壓力,迫使美軍在修整之前再也無法進行揮金如土的高強度戰爭。

在這種情勢之下,對于澳洲,馬歇爾根據羅斯福的意見,一手策劃了一場讓吳克感到極為詫異的政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