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田

第一三六章:頭一次進縣城

作者:風和知了

“就比如我小姨小舅,一個集市一天現在有八十個銅錢,這要是忙活上一個月,生意好的話,一個月少說一兩多,多的話二兩也是可以的。”她掰著手指頭數,“這要是年前年后閑著的幾個月做起來,算下來也能得好幾兩呢。”

幾兩銀子對于這里的人來說是大數了,之前趙老太太攢了一輩子了,估計有個五十兩左右。這幾個月就能掙上好幾兩,可不得吸引人。而且又是空閑時間,不耽誤活計。

“行了行了你快說咋弄。”他娘聽她這個繞,讓她快點說。

“娘,我想要不我們去縣里找個地方支攤子,聽說縣里的街道每天人也是多的,地方又大,生意肯定能做起來。”她把想法說出來,但是也有顧慮,“去縣里的話,遠是遠,而且家里的菜土豆茄子也是來回折騰,還要有落腳的地方,支攤子的地方。這些東西算下里,可得費時費心費力的。”

“去縣里?”她娘不確定的又問了問。

她應下,“去縣里,去縣里來回的路程也要一天,所以得有落腳的地方。我們家里的集市趕完要下午,這樣子我們趕車去縣里,第二天就可以出攤,在縣里待上兩三天再回來,家里的集市也不耽誤,生意也做起來了。”

話雖這么說,但是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多的去了。家里養的那些貓呀、雞、兔子家里沒人的時候需要有人照顧,而且去縣里來回的折騰,還要準備各種需要吃穿住行一應需要的,想想也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力氣的。

“這個倒是沒想到過。”她爹是覺得現在的土豆片的營生在集市上做的就挺好的,現在家里進項也多,而且他跟著在村里也越來越說得上話,至于做大,甚至做到縣里,他是沒想過的。

“我也是忽然想到的,至于能不能做起來還要看爹娘小姨小舅你們。”這個是肯定的,自己有主意幫著出,剩下其他的,她多是幫不上的。

“我覺得倒是挺好。”這邊她爹娘兩個正想著呢,于景倒是最先贊同。

于景說完,發現大家都看他,不由得有些害羞,低著頭,立馬沒有了剛剛說這話的豪情壯志,而是一副大男孩的樣子。“二姐,二姐夫,我是真的覺得丫丫這主意挺好的。”說著,他正了正身子,接著說,“我們這都是受苦受累慣了的,這個沒啥,就是若丫丫跟著,怕是多辛苦受累。”

“我沒事的,”知道大家是擔心她,也知道她是肯定要跟著去的,收錢什么的她娘幾個不行,還得她,“再說我這里有錢,咱找個差不多的地方落腳,不用住在太差的地方的。”

這個倒是,銅錢她是存了一些,雖說要節省,但是該花的是一定得花。

“瑤瑤呢,你怎么想的?”她娘轉頭問于瑤。

“我從秋收過后就一直在家想呢,有沒有法子再多掙上錢,這段時間天天的山上簍柴火的,我做的一點勁都沒有。“于瑤看大家聽她這么說,都在笑,也沒害羞,接著說,“正好丫丫出了這主意,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剛正想著去縣里干活呢。”

她娘這邊笑她,知道這事算是定下來了,“既然這樣,那咱們就好好商量,這幾天若是能定下來就更好了。”

“娘,要不這樣,我們這一兩天一起到縣里去看看吧。”在弄之前還是先實地調查一下好的,看看有沒有做起來的可能,然后回頭再做具體的計劃,“咱先去縣里看看人多不多,能不能賣出去,有沒有可以支攤子的地方。”

她娘接著說,“這個是,這個得提前弄好,要是看著合適,我們直接把落腳的地方找下,然后再家里來準備攤子的事情。”

說了個大概,大家商定這事還是盡早去的好,一拍板,明個一早大人孩子的要套車去縣里先去看看。小小還小,而且去縣里來回的肯定也是折騰,估計大人也是抽不出功夫來好好照顧他,于瑤就留在家里看著,順便給她家看家。

因為之前趙家小叔回來趟家,說是小老嬸有了身子,趙老太太是一次沒去過縣里看過。這次她家準備去縣里,她娘就糾結要不要去下院和趙老太太說一聲,看她跟著去看看不。

話說她小叔也是,自從成親去了縣里,這快一年的功夫了,也是沒回來幾次。那小老嬸更是一次都沒回來,之前說是剛有了身子,大夫說不能動了胎氣。后來胎是坐穩了,就說是肚子大了,行動不便,更是一次也沒回來過。趙老太太也置氣,倒是一次沒去過縣里。

唉,這個倒是她沒想到的。

她爹娘糾結了好一陣,還是趁著傍黑去了下院,一來說用車,二來也是看看趙老太太的意見,去不去縣里看看。

她沒跟著去,這個事情知道結果就好了,至于過程,她現在倒是沒有之前那八卦的心思的,有這心思還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事情做起來才是正事。

去縣里需要拿錢辦事,她把自己小箱子拿出來,然后從胸口用鑰匙開開。于瑤外屋做飯,于景知道她開箱拿錢,去院子里轉悠了。她笑,招呼他進來看,沒事的。于景這邊出了屋,院子里應她,說是他忙著呢,才不看她的那破箱子。

她笑,倒是心思通透的,還知道給她留下空間。

她開開箱子,里面有秋天弄的藥材種子、各種花種子,都是用布袋子裝起來,一個個的擺得立立整整。還有幾塊撿的好看的石頭,她也給收到箱子里。

剩下的就是一串串數好串起來的銅錢,這段時間掙的,之前買土豆茄子什么的,倒是花了一些,但是剩下的這些也是足夠多。

她想著要是縣里的生意可以做,她就先從家里雇人雇車的拉上幾車過去先用著,用完了之后直接在縣城附近收購了,這個一來方便,二來也剩的不少折騰。而且家里的土豆茄子之類的,以后家里集市也是用的。

還有需要花錢的,就是弄架子和木炭,這個好說。至于落腳的地方,和在縣里的吃住要花上多上,她心里還沒數。

想了想,她拿出三吊錢,又數了一百多個銅錢當零用,這些應該能夠用的。

剛弄完,她爹娘兩個從下院回來了,他娘說是她奶明天跟著去縣里看看,這么長時間沒見也是想,而且來文家的日子也大了,她就過去看看。

于瑤做好飯,又把明天一早的給帶出來,因為要一早出發,到時候熱一下就好了,也省得一早起來還要做飯。

起的是一個大早,大人起來之后,于瑤灶膛熱飯菜,她爹娘兩個去下院。她娘是叫趙老太太上來吃一口,省得她自己一個人一早還要做飯。她爹則是下院喂毛驢喝水吃草,她爹還特意的拿了好幾棵玉米下去。

于景拿著水桶一早挑水,去兩三天,于瑤在家,他怕水不夠用,多挑點也省得于瑤到時候挑。水缸水桶都弄的滿滿的水,于景又把家里里里外外好個看,有活計的立馬上手弄立整,她屋里看著,這于瑤于景兩個還是是會過日子的,而且為人處世也是和善周正,很是討喜。

她穿的是男娃子的衣服,梳的也是男娃子的頭,從集市上這幾個月練的,她現在行為說話看著都和男孩子一般。她娘每每看她這樣,都是唉聲嘆氣的,說是這樣子以后怎樣說人家,她娘倒是好個愁。

她喜歡這樣,男娃子出門辦事可以無拘無束的,要是女娃子就會顧忌很多。

一早出發,轉轉悠悠等到縣里的時候已經過了晌午,而且提前沒有給趙家小叔招呼一下,所以他們這一行人趕著車,立在趙家小叔大門口的時候,著實把小老嬸嚇了一跳。

趙家小叔還在店鋪做活計,沒在家,只小老嬸和娘家娘在院子里閑嘮嗑。

一看是他們來了,楞過之后跟進出門過來迎進去,“哎呀,這不是親家母呢,你這可來了,早就盼著你來呢。”姚夫人小跑著過來找老太太跟前,拉著她的手,親昵的把趙老太太迎進去。

“快快,淑賢這孩子投胎娃子,膽小,不敢動,這最近日子大了,更是小心的。”姚夫人一邊說,一邊看自己姑娘后頭扶著肚子,笑模樣的過來和自己婆婆說話。

“娘,我這早就想你過來了,和來文說,他說家里忙,走不開。我這又有了身子,一直也沒孝敬你老人家,這次娘來了可真好。”說完轉頭又看到后頭的丫丫爹娘幾個,“二哥嫂子也過來了,快進屋,這是?那個?”

說的是她和于景兩個。

“小老嬸,是我。”她笑嘻嘻的,“這是我小舅,一起過來的。”

“哎呀,快進來,快進來,這可是客呀。”說著就過來要招呼他們。“丫丫這身打扮,看著上下就是一男娃子,我這可是認不出來了。”

她笑,“小老嬸我娘也這么說我。”

從剛才的情形就看出來了,這小老嬸可是當重點保護動物保護起來的,她可不敢讓小老嬸這般費勁的過來招呼他們。還沒等她湊過去,她娘趕緊過去拉著小老嬸的手,攔著她進屋說話,“啥客呀,是我娘家的小兄弟,還是孩子呢,不用這般。”

她娘說完又“這孩子也是調皮,我和她爹擰不過,就由著她。”

她一個女娃子穿的這樣總不是該有的裝扮,加上姚夫人也在,解釋一下是需要的。

“這身穿的趁丫丫,好看的。”小老嬸說完還要過來應于景,畢竟是外客,應是要應一下的。

拉扯一通,最后小老嬸擰不過,讓她娘扶著進屋了。

“來文店里沒回來呢?”趙老太太剛坐下,屋里左右端詳了一陣。

“沒呢娘,來文這吃過飯剛過去。”小老嬸話沒說完,這邊姚夫人接過話頭,“這樣親家,你們這舟車勞頓的,先做著歇著,我家去囑咐老大把來文叫回來。”說著就要起身。

“哪有這個道理,這到了我老趙家的,怎能讓親家母走這趟。”趙老太太攔著,語氣里也聽不出任何情緒,她心里不由得佩服趙老太太這說話本事也是厲害的。“那個老二,你街上去看看,把你小兄弟給叫回來,就說我來了,讓他休個半天。”

她爹應下,于景也要跟著去,兩人告了話,就要出去叫來文小叔。她爹都走到院子里了,這邊趙老太太又想起來啥,把她爹叫回去。“直接去學堂把華哥叫過來,今年苦了這孩子了,一年也沒回去幾次。”

她爹應下,跟著小舅兩個出門了。

這邊趙老太太拉著姚夫人的手續話,偶爾問問小老嬸這身子養的怎么樣之類的。這邊她娘和小老嬸妯娌兩個一直說著孩子的事情,她娘生過兩胎,有經驗,倆人聊的倒是挺熱乎。

她邊上看著,說不上話。

因為一行人還沒吃飯,說了會話,小老嬸終是想起來了,準備起身下地給準備飯菜。她娘哪里讓,最后還是趙老太太做主,“來文家的歇一會吧,你這有了身子,不比我們莊稼人,嬌養著的。你們都吃過了,只我們幾個還沒吃,一會老二媳婦你廚房看看,有啥就將就著做一點,墊上一口就行了。”

趙老太太話雖說的沒毛病,但是聽著總是不舒服,尤其是說到不比我們莊稼人,嬌養著的。她明顯看到小老嬸臉色變了變,不太好看,但只一會功夫就恢復如常,然后過來拉趙老太太手,還沒等說著,這邊姚夫人又開口了。

“哎呀親家母,你這可是高看我們了呀。我們這祖上也是種地,只前些年天災人禍的,沒了祖上的家業,這才東奔西走的,討了這營生過日子。”姚夫人說著語氣還有些哽咽,“要說家業呀,我們這小本買賣的,是要看人臉色過日子的,哪里趕得上親家母你,兒孫滿堂的都在身邊,日子過的也舒坦。”

“可沒都在身邊,這來文離的可就遠了。”話雖是笑著說的,但是聽趙老太太的語氣倒是不高興的。

額,這些尷尬了,沒人說話,還是她娘打破沉默,叫上小老嬸,說是到廚房看看,把飯菜做出來,好盡早吃飯。

相關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