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園錦繡

第601章 低調,低調

林微微撓撓頭,道:“巡視啥?公主府都沒修好呢,住哪?我堂堂微微公主,來到自己的封地,住客棧的話,多掉身價?不過,咱們微服去府城逛逛,采買些必需品,還是可以的!”

從碼頭到寧州府府城,馬車不過半個多時辰。幾位長輩懶得動彈,最后只有江陌寒夫婦帶著林子言和小二娃,租了兩輛馬車,去逛府城。

“這兒就是寧州府?別說京畿附近的州府了,就連咱們中州府都不如。瞧瞧這些房子,大多數都是黃泥修的……還有這街道,灰撲撲的,走路都冒煙……”西北風沙大,街面上、房頂上積了一層沙土,整座城市都顯得灰蒙蒙的。街道兩邊的店鋪,生意也清淡得很……

林微微嘆了口氣,道:“現在將封地還回去,還來得及嗎?”

“請問……是微微公主嗎?”林微微覺得自己挺低調了,居然在寧州府中還是被認了出來。

林微微看向那位陌生的老者,并不回答,反問道:“您是……”

老者恭敬地道:“老奴是寧王府的管家。早在半個月前,我們主子便已經寫信過來,說公主您會來寧州的事。公主還沒有落腳之地吧?還請公主移駕寧王府。我們主子說了,要老奴們好生招待公主和您的家人們!”

原來如此!寧王還挺夠意思的!林微微看向江陌寒,等待他做決定——她在拿不定主意的時候,總是將決定權拋給她家小夫婿。

江陌寒沖她點點頭。林微微含笑對老者道:“還請老人家帶路。”

一行人跟著寧王府的管家府城的中心地帶。林微微看著眼前的院子:“這就是寧王府?”

眼前這三進的院子,在京城的話,別說旻王府了,就是連二品大員的宅子都不如——只能說,寧王實在是太低調了。

林微微看向對面正在施工的宅院,隨口問道:“誰家在蓋宅子?”

老管家一言難盡地看著她,答道:“那是正在修建的公主府啊!”

“啊?哈……哈哈!”林微微尷尬地笑笑,自我解嘲道,“沒想到我跟寧王和青璃郡主做了鄰居呢!”

看著對面正在大興的土木,再看看寧王府的古樸與低調,她有些汗顏——雖然蓋公主府不要她出錢,但也不好鋪張浪費,畢竟現在國庫嚴重赤字啊!她哪里知道,這公主府是皇上的私庫和旻王的私房錢蓋的,沒動用國庫一文銀子。要不然,戶部的老臣們,不天天在元慶帝耳邊哭窮啊!

林微微拿出自己的私印,來到對面找到管事的,讓他們按照對面寧王府的規格修建,不必太過張揚——她怕折壽!

負責監督施工的是旻王的老屬下,因著斷了一只胳膊,從軍隊里退了下來,一直幫旻王做事。老屬下聽公主這么一說,心中那個感動啊:不愧是旻王的親閨女啊,知道幫她父王省銀子!旻王存點私房錢,不容易哪!

林微微則認為,她以后在寧州府住的時候不多,修太好純屬浪費。儉省節約是美德,鋪張浪費不可選哪!

聽她這么一吩咐,寧王府的老管家和門前的幾個侍衛,心中憋著的一股氣兒散了大半——對面吵吵著要將公主府修成整個寧州府最好的宅子時,寧王府的舊部都很不爽,覺得寧王府被對方壓了一頭。

一個不知道能哪冒出來的野路公主,竟然不把寧王放在眼中!寧王府舊部都憋著勁兒,等那什么微微公主過來,給她使絆子呢!

可老管家收到王爺的親筆信,說這位微微公主,不但在王爺回京的路上對他們一家四口照顧有加,跟青璃郡主還是好閨蜜。微微公主還會搭配藥膳和煮藥茶,自家王爺的身子,在她的藥膳和藥茶的調理下,已經好了大半,都能騎馬跟人打馬球了……

老管家高興得老淚縱橫。老管家在寧王年幼時就跟著他了,知道寧王天生體弱,能撐到成親生子,那都是用藥物堆出來的。一位有名的神醫斷言:寧王活不過三十歲!

這眼看著寧王就要奔三,老管家心里急啊!尤其王爺不顧所有舊部的反對,帶著王妃和兩位小主子進京辭藩,老管家的心一直懸在半空中,生怕他路上有個好歹。直到傳來王爺平安抵達京城,才稍稍放下——沒想到,這一路是因著微微公主的照顧,才平安到達的!

王爺的身體被調養好了,能騎馬,能打球,能帶著王妃和小主子們登山賞景……老管家對這位素未謀面的微微公主感激涕零。他把這個好消息給一眾舊部說了,舊部一致表示——哪怕這位公主將公主府蓋成皇宮一樣豪華,他們也不會去找她的事了!

此番微微公主借住寧王府,眾舊部都列隊歡迎。此時,寧王府的門前,幾乎王府中的侍衛都出來迎接了……

林微微在寧州府呆了兩天,回到船上后,她對江陌寒道:“我林微微的封地,可不能一直這么貧窮落后下去。等著吧,我要將寧州府打造成西北最繁華最熱鬧的商業基地!”

江陌寒揉了揉小姑娘的腦袋,笑道:“我相信你一定行的!”

兩日后,一行人抵達寧西縣的府衙——寧西縣比寧州府好不了多少,不過這府衙修得倒是不錯,比寧王府也不差什么。寧西縣以前的縣令還挺會享受的!林子言嘟囔了一句:“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寧西縣的縣丞、主簿等小吏,看著眼前這位“毛都沒長齊”的狀元郎,心生幾分輕視。接下來,江陌寒下達了幾項政令,他們也陽奉陰違。后來,江陌寒尋到機會,狠狠地收拾了他們一頓,才漸漸老實下來。

寧西縣是真窮啊!轄下多是沙土地,西北雨水少,農作物的收成連朝廷的賦稅都不夠交,再加上前兩年旱情嚴重,土地荒了大半。

縣太爺一上任,就勸課農桑,鼓勵百姓們開墾荒地,朝廷政令西北旱情嚴重之地,免稅一年。新開墾的荒地免稅三年,加起來就是四年不要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