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大作戰

1386、昏君是父皇(十六)

筆迷閣

留言/反饋:

天才3秒筆迷閣

可是,秋家的計劃已經兩百多年,到他手里的時候,許多人已經被秋家收買了,上官錦榮連自己對手是誰都不知道。

即便上官錦榮立馬退位,新上位的皇帝,照樣救不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家。

因為這個國家到處都是蛀蟲,和別人的人,新上任的上官家皇帝,無力回天,因為那些人擺明了,就是要反上官家家族的。

好啊,既然大家都反上官家,那何不讓自己去領導著不滿朝廷的百姓去推翻這個早就不屬于上官家的朝廷的呢?

自己造自己的反!

自己革自己的命!

這些老百姓由那些造成他們悲劇的陰謀家帶領著去推翻上官家,達成他們謀朝篡位的目的,對那些老百姓來說,才是最悲哀的事情呢。

童心蘭覺得,還不如帶著這些被哄騙的老百姓,去干掉那些造成這一切的陰謀家更解氣呢。

為了在災民里面獲得人氣,受到他們的信任和推崇,也是為了替父皇和無憂出一口氣,童心蘭帶領五個當地真正的災民,搶先潛入珙縣縣令府上,把珙縣縣令的人頭砍了下來。

這人領朝廷的俸祿,卻不為朝廷辦事,如果這種官員少一點,天下人對上官皇族的怨言也會少一點,畢竟,賑災,上官錦榮每一次都是答應了的。

下面的人,實在是欺人太甚了。

童心蘭在五個見證者的擁護下,提著珙縣縣令的頭顱回到早就被秋家勢力說得義憤填膺卻不敢真的去宰殺朝廷命官的難民中間。

“父老鄉親們,看清楚了,這就是一直對我們維護堤壩請命視而不見的縣令大人!這就是魚肉父老鄉親的縣太爺!他讓我們吃不飽,讓我們穿不暖,讓我們家破人亡,讓我們易子而食,那,我們就讓他為我們的親人陪葬!”

“當官不為民做主,何必還戴著烏紗帽?既然戴著烏紗帽,卻又不為老百姓做主,那還是砍掉這戴烏紗帽的狗頭吧!”

“誰不讓我們活,我們就不讓誰活!”

古代老百姓是真的不敢與朝廷命官抗衡的,此刻,他們看著被殺死的縣令,心里生出了朝廷命官也不過如此而已的感覺,也覺得縣令罪有應得,如果縣令管了他們,他們的家人就不會死了。

“你說得對!誰不讓我們活,我們就不讓誰活!”

立刻,就有人附和童心蘭的喊話。

看到有人搶了獲得災民信任和推崇的先機,之前不斷煽動受災百姓情緒還來不及去殺狗官的秋家安排的人此刻按耐不住的站了出來繼續說道,“縣令不管我們的死活,那我們殺了他,縣令不管我們的時候,知府批評過他么?我們就找知府來問問!我們一級級的問上去,看看是誰不管我們!”

童心蘭看向那喊話的人,看上去也是一個練家子,不過并不是多么聰明那種人,應該只是一個棋子罷了,聽后面的人的安排做事那種。

這種人,想把這珙縣及其周邊的災民納入他的控制下,還看童心蘭允許不允許。

不過,雖說這些人事先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他們說得多,卻沒有童心蘭殺掉一個官員給他們的震撼大。

要鬧事,還是要跟著膽子大得敢殺朝廷命官的人干啊!

童心蘭在這些災民的心里,已然有了最高的地位,這些個秋家派出來的嘍啰,根本無法撼動童心蘭在這些災民心里的領導地位。

當然,大壩決堤,受災的絕對不可能只有珙縣一個地方,只不過這里是守在最嚴重的地方,也是暴民之亂里面,鬧得最厲害、殺人殺的最多的那一批。

秋家也在其他地方安排好了人,領導其他縣的暴民。

秋家自然知道,有些地方的人脾氣大,或許不等他們的人搞事情,別人已經組織好了隊伍。

所以,這群人看到珙縣的災民已經一副緊跟突然冒出來的童心蘭步伐的時候,也沒有真的要奪權的意思,反正到時候,只要確定了他們不是其他勢力的人,讓他們領導災民也沒關系,反正他們的任務只是鬧事,鬧到京里去,鬧到皇宮去。

而且,到時候,各個勢力一匯合,沒錢沒糧的隊伍肯定會聽從最有錢最有糧食那一個隊伍。

哪一個隊伍是秋家自己人,他們肯定會把以前克扣下來的錢財糧食給哪個隊伍啊。

到時候,歸根究底,這些隊伍還是在秋家的命令下行事。

童心蘭身后自然沒有其他勢力,連上官家的勢力都不算,她是真的出來單打獨斗的。

所以,就因為這些人這樣的想法,童心蘭成功的讓珙縣這一批災民在自己的領導下,組成了珙縣起義軍。

沒有糧食,沒有錢財,很難維持起義。

不過,大災之年,僅僅是靠著逃難去沒有受災的地方的信念,大部分人還是能夠堅持走很遠。

縣令中飽私囊的錢糧快被吃完了。

但是童心蘭也得考慮后續糧食的問題。

秋家那邊藏著的糧食,她定然是要找出來的。

不過這時候,還沒有和秋家領導的那些災民匯合,童心蘭著實不知道秋家把糧食藏在哪里。

這時候,童心蘭把主意打到了知府所管的糧倉上面。

這個知府也不是好東西,若不是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下面幾個縣也不會貪腐的那么嚴重,縣令們的貪腐不一定是秋家人的指使,但一定是知府的縱容。

秋家人還犯不著一個個去管縣令,他們只要控制了有管理權的高級官員,讓他們索賄,下面的人,自然會想辦法去貪污挪用,搞到金銀等寶物去賄賂他。

這樣,地方上,就完蛋了。

俗話說山高皇帝遠,皇帝不能出宮,只能通過下面送上來的奏折知道天下事,即便是現在,這時候的上官錦榮,也還不知道好幾個縣的災民在朝京城前進呢。

而知府卻不是不能出府的啊,知府相當于現在的市長,定期也得下去各個縣里考察啊,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縣里的事情。

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知府難逃其咎。

皇帝沒有證據給這些貪官定罪,就算難民鬧上京城了,這些貪官也會有人跳出來保,呵呵,童心蘭會幫上官錦榮拔掉這些蛀蟲的。

在這個時候,法律只是各個勢力維護自己實力、維護自己人的法寶罷了,以暴制暴才是真理。

,章節目錄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把《》加入書架,以方便以后跟進,章節目錄的連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