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華錄

第一百三十章 杜大公子的怨念

古言第一百三十章杜大公子的怨念

第一百三十章杜大公子的怨念

在謠言越演越烈的時候,杜大公子到了西京城。

杜大公子一到西京城,茶樓里面說書的、天橋下面唱大鼓書的、德魁社里面唱戲的以及那許公子新出的話本,講的都是杜大公子千里上京苦追徐二小姐的故事。

杜大公子一個男子,倒比徐其錦還要氣得厲害,直說要到大理寺去告他們……整個西京城都在傳他和徐其錦的“美談”,告得過來么!

到了西京城不是先拜訪徐家,也不是先去見岑先生,更不是先去裕王府拜訪這門遠得不能再遠的親戚,而是先去大理寺狀告唱大鼓書的大姑娘以及說書的老先生,杜仲這行為傳到平泰公主的耳朵里,平泰公主對杜仲自然更是厭惡了。

當今天子圣明勤懇,新陳國的百姓也就安居樂業,外無戰事之擾,內無苛捐雜稅之憂,自然對這些風花雪月的傳聞感興趣。若是置之不理,過段時間又有了新的傳聞出來,大家自然就對杜大公子和徐二小姐的事情不感興趣了。

因為之前岑先生的糾纏不休,平泰公主已經認定杜家是找不到合適的長媳所以死賴著她們家錦姐兒了。現在杜仲來這么一手,平泰公主不但不覺得杜大公子這是犯傻了,反而認為杜仲這個聰明過了頭。

對于一個小娘子來說,最重要的便是名聲。作為閨閣小娘子,徐其錦的名字在那些下九流的人口中流傳,終究不雅,于名聲有礙。平泰公主認為杜大公子是故意來這么一手的,想著錦姐兒名聲壞了就能嫁到他們杜家了。

而在杜大公子眼里,則覺得這徐家人是故意在拿捏他們杜家。故意任由事情越鬧越大,好在這門親事上獲取最大的利益。不然徐家為什么要任由這些傳聞泛濫呢!杜大公子甚至有些小人之心的覺得,說不定這些傳聞就是徐家人自己放出來然后煽風點火的。不然這傳聞怎么一日千里豐富得跟什么似的!

于是平泰公主交代了門房一旦杜大公子上門,先不要把人放進府,攔個七*十次,等人冷靜下來再說。

杜大公子則帶著貼身小廝天天往太學館跑,你們不是說我杜仲死命的倒貼徐二小姐嗎?我偏不去徐家。偏要晾著他們!

于是兩方人開始比起誰更沉得住氣起來。

西京城里面的傳聞則是越發精彩起來。聽高伯一一稟告之后,徐其錦甚至不敢出徐家的大門了。

就連徐其筠唯一一次出門買水粉,都因為坐的是有徐府標記的馬車。在煙羅斜街被人爛了下來問是不是徐家二小姐。

傳聞里面的徐二小姐容貌身段、才學常識、琴棋書畫、女紅裁剪、歌舞人情,樣樣都是舉世無雙,不然怎么會引得那般挑剔的杜大公子如此神魂顛倒呢!因此,不單是少年郎。就連不少夫人小姐都想一睹徐二小姐到底是怎樣的神仙人物呢!

最后到底是杜大公子先忍不住了。杜大公子天天往太學館跑,為了太學館里面豐富的藏書是主要的。為了晾著徐家倒是次要的了。

誰知到了太學館,上到管理書籍的官員,下到打掃灰塵的丫鬟小廝,每日都苦口婆心的勸他。一半人勸他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為了一個徐二小姐如此拋棄自己身為男子的自尊傲氣;另一半人勸他天涯何處無芳草,放棄徐二小姐吧,徐二小姐這么好的小娘子值得更好的良人。我兄長、娘家兄弟、鄰居、上司、恩師有個兒子跟徐二小姐年紀相仿,不知徐二小姐喜歡什么。杜大公子您透露一下,若是親事成了,我兄長、娘家兄弟、鄰居、上司、恩師一定備宴好好感謝您。

杜大公子嗓子都啞了,就為解釋他并沒有看上徐二小姐。結果太學館內上到管理書籍的官員下到打掃灰塵的丫鬟小廝紛紛表示要面子不是這個時候要的,杜大公子你要放手的話不如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吧!

杜大公子憂傷至極,仔細想想,自己在這里晾著徐家,岑先生則每日殷勤的往徐家送東西,雖然每日送進去的都被退了出來,可岑先生依然堅持每天不重樣的往徐家送。怎么看自己說的沒看上徐二小姐都沒有可信度。

因此,在“晾”了徐家八天之后,杜大公子拎著禮盒上門了。為了表明自己的真正心意,禮盒里面裝的都不是什么貴重的東西,只是些年份不太久的野山參之類的東西。

徐府的門房在連續等了十來天之后,終于等到了杜大公子上門。岑先生上門還好,至少把東西拎進去了,雖然每次岑先生離開時都有小丫鬟抱著一大堆東西追出來還給岑先生。杜仲就比較悲催了,連徐家大門都沒進成。

于是茶樓里面說書的、天橋下面唱大鼓書的、德魁社里面唱戲的以及那許公子新出的話本,都有了新的題材。

杜仲雖然有一些自己的怪癖,但耐心卻是極好的。因為已經認定徐家是在故意拿捏他們杜家了,幾次被徐府的門房攔著不讓進府,他倒也不生氣,每日一次毫不間斷的到徐府大門報道。

到底是江浙鹽運使的大公子,平泰公主也不好得罪狠了,等杜仲第五次上門時,吩咐門房把杜大公子領了進來。

既然讓杜大公子進了門,平泰公主也就沒有繼續刻意為難他了。兩相見面之后雙方都有些詫異。讓杜仲詫異的是平泰公主雖是祖母輩的人物了,可一頭青絲看起來風韻猶存,徐其錦是平泰公主的孫女,長相應該是極好的。難道徐二小姐真的符合自己對未來妻子的要求?不然岑先生為什么這么堅持不肯放棄游說徐家答應這門親事。讓平泰公主詫異的是,眼前的杜仲長得身形高大容貌俊朗,竟然也儀表堂堂。

然而,杜仲并不是一個會說話的人。若是擅長與人交際,他也不會剛到西京城就去大理寺告狀了。

杜大公子是個直腸子,剛坐定,還沒來得及喝一口茶,就直接開口了:“徐家雖然不是什么高門大戶,可想要以這種辦法逼在下娶令孫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小娘子最重要的是名聲,到時候貴府小姐壞了名聲,可不能怨在在下身上。”

平泰公主皺了皺眉,滿臉冰霜,任誰都看得出來她已經生氣了:“若不是杜大公子興沖沖的跑到大理寺報案,外面的傳聞何至于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

也真的是氣得狠了,不然以平泰公主惜字如金的性格,何至于跟一個陌生人說這么長一句話。

桂嬤嬤斥道:“我徐家雖然是小門小戶,卻不像你高門大戶的杜家有這般多的歪心思。早先做出那等令人惡心的事情,現在又把責任推到我們小門小戶身上,真真是叫人刮目相看。”

平泰公主規矩慣了,本來想的是今日見了杜家大公子,好好的跟杜大公子講道理,好打消杜家的念頭。杜家畢竟也不是破落戶,總不能一點顏面都不要的。誰知道杜仲一開口就是指責徐家,如何還能心平氣和的談下去。

幾個孫女里面,平泰公主最喜歡的是容姐兒,跟平泰公主不同的是,桂嬤嬤心里更滿意的卻是錦姐兒。錦姐兒才貌雙全有擔當,做事大氣,比起年輕時的平泰公主也不遑多讓。所以,見杜大公子說出這樣的話來,桂嬤嬤心里格外的憤怒,不等平泰公主示下,噎人的話已經說出了口。

杜仲滿臉通紅,一般是氣的,一般是羞的,讀圣賢書這么多年,他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被一個婆子指著鼻子罵。

可是,氣又如何,羞又如何,他堂堂從三品鹽運使的嫡長子,怎么也不能跟一個奴婢身份的婆子起爭執吧!傳出去人家只會說是他杜大公子失了身份。

情急之下,杜仲起身朝著平泰公主作了一個揖,擲地有聲道:“不管怎樣,我杜仲的妻子絕對不會是徐二小姐。”

杜仲本來只是對徐家的作風不滿,并沒有針對徐其錦的意思,聽在桂嬤嬤耳里,卻覺得杜仲這是嫌棄徐其錦了。張嘴就要刺回去。

平泰公主伸手在桂嬤嬤手上按了按,冷著聲音道:“如此,還請大公子管好岑先生的腿和嘴,就是大公子自己,希望今日之火也不要再上徐府大門了。”

錦姐兒還小,還有兩年才到及笄,只希望到時候西京城里面的傳言已經淡下去了。

杜仲又鞠了一躬:“接下來的事情在下自會處理,還希望徐家不要再插手。”

平泰公主冷著臉點頭,這件事從頭到尾,徐家本來就沒有插手過。

雙方就這么達成了共識,徐其容和徐其錦知道后,都松了一口氣。徐其容心里嘆了口氣,管二夫人給姐姐手鐲的時候她還蠻高興的,以為姐姐的良緣到了,誰知竟鬧成這樣!

本以為事情就這么結束了,讓杜仲和平泰公主都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兩日,西京城便傳出杜家大公子與徐家二小姐訂親的消息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