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華緣夢錄

第十二章 披甲掛刀男兒行

夢境與夢境之間,并非一定就是連貫的。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事情發生的時間線,只要是在夢境之中再入夢境,夢態就會被重置,下一個夢境與上一個夢境之間就不存在必然的聯系了,與你入睡后進入夢境,對清醒狀態下的意識就會弱化一樣。

而且建立夢境所使用的記憶依舊是現實主體夢媒之中內在的記憶,所以也并不會出現任何的沖突。

孟珺桐查看了一下楊承武當前夢境所在的時間線,這已經推進到了他參軍入伍到鐵衣軍的那一年。關于這一時間段的記憶,孟珺桐在上次讀魂的時候還是讀到過一些的。

歷史上燕國的燕柏公在位的時間也不過就是五六年的樣子,因為燕國自廢軍政,很快就被周邊的許多國家趕超了上來。

國中豪族們驕奢的日子實際上并沒有維持多久,大概從燕柏公繼位第三年開始,就陸陸續續的有周邊相鄰國家開始襲擾燕國了。

當年的燕國是手握二十萬鐵軍的雄獅,可現在卻是落得獠牙被拔去,利爪盡剪除的下場。曾經那些依附于強燕的小國們,一個個得成開始在燕國周邊進行掠奪蠶食。

堂堂戰國七霸主之一的燕國,竟然毫無還手之力。不過短短兩年多的時間,燕國曾經的七十余座城邑,僅剩下了不足三十座。

燕柏公終于是再難承受這般大的壓力,主動得讓出了主君之位。

因為燕柏公膝下沒有什么有出息的子嗣,于是將這主君位禪讓給了他的一個堂兄,也就是后世稱其為燕國中興之光的燕昌公趙定秀。

孟珺桐回憶著腦海中有關那個時代歷史的記憶,半晌后微微點頭,將相應的事件都串連在一起想明白了。

燕昌公趙定秀繼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興軍政。將當年燕穆公趙貞和兵道奇書百里臏制定的軍政改革一一重新啟用。

想要再造鐵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燕昌公決定先集中財力物力,打造出一支鐵衣軍。這支鐵衣軍的人數可能不及曾經的燕國鐵軍,可是無論是裝備品質,單兵質量還是兵團能力都要按照鐵軍最高標準來打造。

燕昌公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主君,特別是在這家國存亡之刻,更是展現出了常人難以匹及的魄力和膽識。這一次任何反對他進行軍政改造的豪族勢力,皆是被他以鐵腕毫不留情得一一剪除。

孟珺桐記得很清楚,她讀到過那段歷史,當時燕國各地在做的最熱鬧的一件事就是豪門抄家。

那些窮奢極欲的豪門旺族一個接一個得消失在了燕國的大地之上,而那些抄來的真金白銀一律全部投入鐵衣軍的建設之中。

楊繼臨死之前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加入鐵衣軍,因為他堅信鐵衣軍是復興整個燕國的唯一希望。

可是楊承武不相信,他看到了太多讓他失望的事情,對于這個國家,他缺少了那種類似他父親那一輩人的信仰。

孟珺桐繼續觀看夢境的推動,她知道楊承武肯定是會去鐵衣軍的,就是這接下來如何的演變,她很好奇。

柳白聰很聰明,到目前為止,無論是第一重還是第二重夢境,柳白聰都沒有加入任何的劇情引導和干涉。這些都是原原本本曾經發生事情,他不過是將記憶以夢境的方式重現而已。

已經發生的事情,在夢境之中,無論如何也不會出現破綻。因為這些事是真實的,哪怕是記憶中出現了短短一瞬間的熟悉,也只會覺得是似曾相識的錯覺,而不會發覺自己是在做夢。

“沒有破綻么,”孟珺桐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個破夢者,而且她的確是在觀夢,但是更多的是要尋找破夢的思路。

場景在快速得推進變化,織夢者可以讓夢境的慢下來,自然也有法子可以讓夢境故事的推進變快,只需要將原本夢媒中的相關記憶銜接起來就可以了。

周圍的場景在變化,時間線大概被拉到了一個月之后。

在燕晉城效外,一處楊樹林中,楊承武和芙蓉兩人站在一座孤墳前久久不語。

此時的楊承武已經換上了一身的甲衣,顯然是已經加入了鐵衣軍。

他遵循了父親的遺愿,參選了燕國的第一批鐵衣甲士,并且順利的通關了選拔。

“要走了嘛,”芙蓉輕柔的聲音中帶著濃濃的不舍,可是她也記得自己說過,不會因為她的原因而去彎了楊家人的脊骨。

楊承武牽著芙蓉的手嗯了一聲:“以后家中便要辛苦你了。”

芙蓉搖了搖頭:“照顧母親,撫養孩子們原本就是我該做的,沒有辛苦不辛苦。只是你要遠赴沙場,征戰之時,刀箭無眼,你一定要千萬小心,我們等你回來。”

楊承武點了點頭,接著對著小墳緩緩跪下,從腰間摘下了兩把刀。

這兩把刀一把是鐵衣軍新配發的制式彎刀,雙稱燕刀。而另一把則是他父親留下了曾經鐵軍配刀,比起新燕刀,老父親的那柄刀要顯得厚重許多。

參加鐵衣軍的許多甲士都配有雙刀,楊繼那一代的鐵軍老卒還能披甲上陣的已經不多了,可是他們的孩子大半都來到了鐵衣軍中,而在配發新燕刀之后,他們也都將父輩留下的鐵軍老刀給掛在了腰上。

“父親,我參加鐵衣軍了。雖然我還沒有明白你說的那些話,但是我會好好得去殺敵,去立功,然后活下來!我也想看看,燕國會不會變得不一樣。”

芙蓉從背后輕輕抱住楊承武:“你一定會活下去的,一定會的。”

時間應該差不多了,孟珺桐眼底出現一個金鼎,鼎中一枝香已經快要焚燼了,只要在香火焚盡之前,楊承武還留在這個夢境之中,那么柳白聰的織夢便算成功了。

時間線再次被柳白聰拉動,一轉眼到了楊承武要離家的時刻。

芙蓉一直將楊承武送到了燕晉城外十五里小廟,楊承武牽著戰馬,披甲掛刀,這一路上,兩人都沒有再說話。

成婚多年,他們二人之間早已經有了默契,很多事,很多話已不再需要多說。

“就送到這里吧,”楊承武說道。

芙蓉嗯了一聲,便停了腳步。

楊承武低頭看到芙蓉腰間別著竹笛,怔怔出神了片刻開口道:“這么多年了,你老是帶著笛子,卻從來沒有見你吹過。”

芙蓉低頭看了眼笛子:“是啊,一直也沒有用得到它。”

用得到?楊承武有些疑惑,難道這枝笛子的作用并不單單只是用來演樂的?

“小武哥,今日我給你吹首曲子吧。這曲子你記著,無論到哪里,都記著,這樣無論什么時候,你到了哪里,只要想起這支曲子,我都能夠來到你身邊陪著你。”芙蓉一臉認真得對楊承武說道。